-
1 # 愛生活愛前行
-
2 # 妖龍
說服教育為主,需要告訴寶寶打人會有哪些影響,比如:你打我,我會疼,會傷心難過等等!
共情,培養寶寶的共情力!這很重要!
-
3 # 魚兒笑嘻嘻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有自己的情緒。而且大人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孩子就不一樣了,他不會控制,只能發洩出來,發洩的時候就免不了打架。
那麼三歲寶寶打人如何處理?
首先不管孩子打的是誰,只要孩子動手打人,就是不對的,家長可以根據情況來約束孩子的行為,讓他有一個反省的意識。
其次作為家長,要反覆說明打人的關鍵性。不管孩子是被打還是打人,心裡肯定都不會舒服,要讓孩子意識到錯誤。
寶寶出現打人,也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引起的,建議平常媽媽要多理解孩子,要告訴孩子,父母都喜歡他,這樣能夠增加寶寶的安全感。
最後,父母也要注意自己的日常行為,因為孩子打人多少和父母的教育有影響,建議平常媽媽要以身作則。
-
4 # 唐意卿
因為現在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家長都會寵溺孩子,如果是經常動手打人,主要原因在於家長,家長的教育方式欠缺
-
5 # 小沐兒麻麻育兒
孩子有攻擊性打人這一個行為屬於表象問題,這個行為出現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了解清楚孩子為什麼打人?只要找到根本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瞭解三歲孩子為什麼會打人的幾種情況?一:孩子語言技能不夠,不會說話、表達不清晰
孩子說話晚,和別人互動時,語言反映慢得不到迴應,很容易著急、從而動手先行、因為他說不過別人
二:關注度不夠、引起父母的注意
二胎政策放開,很多家庭有了老二,時間精力都不夠對老大的陪伴以及關注度不夠,從而引起孩子用最簡單粗暴打人的方式來引起你的關注
三:有被別人攻擊過從而模仿、缺乏安全感
三歲孩子正處於社交敏感期,喜歡找朋友玩。往往這個時期的孩子在一起玩容易產生矛盾、搶玩具、爭先跑等等,搶不過爭不過的時候只有一個途徑,那就是打、這個事情父母的引導極為重要,也是建立孩子安全感、是非觀的最佳時期。如果一味的批評指責,孩子必心中必然有氣、從而模仿反擊,如果家長用同樣的方式,覺得孩子怎麼打人氣不過打孩子一頓,那麼孩子覺得在父母這得不到公平公正,安全感缺失
瞭解清楚孩子打人的原因,多一些耐心的引導、問題就引刃而解一:提升孩子語言表達
花時間陪伴孩子,訓練孩子語言的提升,可以透過每天堅持繪本閱讀、睡前溝通、故事分享、訴說感受慢慢讓孩子多說、說的多了與人溝通、理解能力、辨論能力都提升,孩子更自信、生活語言技能提高、那麼與人交往就更流暢
二:愛的動作常表達
愛的動作有:多撫摸、多擁抱、多親親寶貝、讓孩子知道家庭中即使增添新成員弟弟妹妹,爸爸媽媽對寶貝的愛不變
理解你的孩子、當孩子出現打人的現象時,和善而堅定的有效和孩子溝通引導,做到不指責,分析孩子當下的行為感受表示理解,並告訴孩子正確的處理方式
三:關注孩子,給於足夠安全感
行動勝過語言,父母對孩子的言行一致,經常用言語來引導孩子:不要打人哦,不許打、怎麼又打人、說多少此都是沒用的,每一次的訴說等於給孩子多增強一次打人的記憶,孩子打人的時間折會更長,理解、尊重、鼓勵孩子,在平等理解的基礎上走向健康的溝通、孩子的安全感更強
-
6 # 周茉快樂育兒
三歲孩子打人,我們首先要分析他是什麼情況下打人。
因為孩子的行為模式一般和養育他的人相似。如果養育他的人有打人現象,那麼,他也是用這種方式解決問題。所以,家長先自省自己的行為模式。
如果孩子是因為搶奪玩具之類問題打人,大人應該告訴他正確的社會交往方式。可以透過講故事的形式讓孩子正確與同伴交流,同時,家長也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孩子樹立榜樣!
-
7 # 望京10號育兒團
先來看看孩子為什麼生氣後“愛打人”。簡單來說是3歲前的寶寶的語言表達還不成熟,當他們想要表達卻無法很好用語言表達自己時,第一反應就是使用他們更熟悉的方式——用身體語言表達。於是就會出現我們大人眼中所謂的“暴力行為”,比如打人、踢、咬等等。所以,從孩子心智發展的過程來看,出現打人行為是非常正常的。
哥哥和妹妹相差6歲左右,但妹妹特別厲害,手速和反應都超快,稍不順心一巴掌就能糊在哥哥的臉上。哥哥到也是會讓著她,經常我們一起逗她幾句就過去了。
但沒過幾天就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她一不如意就會動手打人,並覺得非常好玩。。。我突然意識到,作為媽媽的我犯了很嚴重的錯誤:第一,沒有及時引導告訴妹妹,在自己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正確的處理方法是什麼;第二,讓她誤認為“打人” 是可以得到關注的,也是一種與其他人互動交流的方式。
想到這兒,我們馬上進行了調整,並讓哥哥也來幫忙,幫妹妹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
一天,妹妹的小手又甩在了哥哥的臉上,哥哥馬上捂著臉假裝要哭,委屈的眼巴巴的看著我。我過去把妹妹帶到一邊,蹲下來並握著她的兩隻小手,非常平靜堅定的看著她的眼睛說:“妹妹,你不能打哥哥,這樣做不對,遇到什麼事了,要和哥哥商量,打了哥哥會傷害到他的。”這樣說是先來制止她的行為,讓她知道這樣的行為不對。
接著,我幫助她說出她現在的感受:“你現在也很生氣是嗎?而且生了很大的氣對嗎?媽媽特別能理解你現在的心情” 。這個行為其實是在幫助孩子認清自己的情緒,讓他們慢慢明白自己行為背後的情緒是什麼。只有先明白了情緒,才能再學會如何控制情緒。
接下來,如果妹妹還很生氣,還要繼續動手打人,我會說:“如果你繼續打哥哥,我只能讓你自己去小屋玩了,媽媽和哥哥暫時都不能陪你玩了。”我想清晰的告訴她,對於不被鼓勵的行為,她是需要負責後果的。如果她明白了,我會帶他去給哥哥道歉,這非常重要,讓孩子學會,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同時也讓他們明白,做錯不怕,但需要學會道歉。
最後我會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甜甜的和她說:妹妹做錯了事情改正了就是好孩子,媽媽和哥哥永遠愛你,保護你!
總結一下就是四步法:堅決制止,表達共情,明確後果,親子聯結。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節,我覺得妹妹有很大的進步,她知道了有事時可以慢慢說,好好的說,這樣衝突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同時日常,我們也會藉助毛絨玩具,和妹妹模擬各種社交的場景對話,比如在樓道里遇到鄰居見面的場景,會教他舉起手說,嗨,你(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等)好。如果遇到特別親近的小夥伴,還可以輕輕的抱抱,就是想教給她,當她們語言還不完善時,又想要表達自己的情感時,怎樣的動作才是正確的。
同時不要小看榜樣的力量,父母永遠都要起到表率作用,因為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讓我們大手拉小手一起努力吧。
回覆列表
首先孩子打人是不對的,其次要想解決掉這個打人的習慣就要蹲下來和孩子好好的說話,給他講比喻,做演示,孩子一聽一看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