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框羽

    歷史上真實的鰲拜是忠臣梗直倔強敢於抗爭 為何鰲拜被塑造為壞人?近年來,隨著各種清代題材歷史劇的熱播,康熙智擒鰲拜的故事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鰲拜這個名字也幾乎是家喻戶曉。在歷史上,鰲拜不僅確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壇上的一個重要人物。歷史上的鰲拜,其真實面目究竟如何呢?鰲拜,生年不詳,卒於康熙八年(1669),滿洲鑲黃旗人。他的叔父費英東早年追隨努爾哈赤起兵,是清朝的開國元勳。鰲拜本人隨皇太極征討各地,戰功赫赫。順治去世,遺詔命鰲拜與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共同輔佐年僅8歲的康熙皇帝,為輔政四大臣之一。康熙八年,鰲拜因專擅弄權而被拘禁,不久就死於幽所。鰲拜的一生可謂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對於這樣一個在清初歷事三朝(太宗、世祖、聖祖)、亦功亦罪的重要歷史人物,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他的一生?概括地來說,鰲拜早年南征北戰,屢建奇功,忠於故主,始終不渝,是功臣也是忠臣;康熙初年輔政時期飛揚跋扈,把持朝政,頗多惡跡,最後敗在少年康熙手中,雖然免於刑戮,但身死禁所,成為中國歷史上強悍不遜的權臣。功臣:與沙場對手的較量鰲拜出身將門,精通騎射,從其青年時代起就效力軍中,屢立大功。他曾跟隨清太宗皇太極攻察哈爾部、徵北韓,均有戰績。此後的戰功主要有以下幾次:皮島之戰攻克皮島當屬鰲拜所立下的第一個大戰功。天啟年間,遼東失陷於後金之手,明將毛文龍率軍退守皮島(今北韓椵島),與關外寧錦一線的明軍遙相呼應、互為犄角,騷擾和牽制後金的兵力,使後金腹背受敵。後金一直將皮島視為心腹大患,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都日夜籌劃,企圖拔掉這顆釘子。崇德二年(1637),皇太極命貝子碩託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諸將往攻皮島。由於碩託久攻不下,皇太極又命武英郡王阿濟格接手,鰲拜從徵軍中。阿濟格與眾將反覆商議後,制定了兵分兩路、聲東擊西的進攻方案:一路從海上以鉅艦擺出正面進攻的態勢,故意吸引守島明軍的注意力;另一路則以輕舟精銳,快速推進,直插該島西北角之要害陣地。後一路是這次進攻的關鍵所在,鰲拜主動請纓,並與準塔一同向阿濟格立下軍令狀:“我等若不得此島,必不來見王。誓必克島而回。”鰲拜與準塔遂率部渡海發動進攻,不料明軍早已嚴陣以待,一時炮矢齊發,清軍進攻受挫,形勢緊急。鰲拜見狀,奮起大呼,第一個衝向明軍陣地,冒著炮火與敵人展開近身肉搏。清軍遂一舉跟進,登上皮島,舉火引導主力來攻。皮島終於被攻克。捷報傳到盛京,皇太極大喜過望,親自撰文祭告努爾哈赤,以慰其父在天之靈。皇太極認為皮島雖是區區一島,但攻克之意義遠在佔領重城要地之上,所以下令對諸將士從優獎勵。鰲拜以首功晉爵三等男,賜號“巴圖魯”(勇士)。松錦會戰錦州是明朝在遼西地區的軍事重鎮,當時遼東已經失陷,錦州的地位更加突出。錦州城之南為松山城,錦州西南為杏山城,杏山西南是塔山城,錦州西200裡為另一重鎮寧遠。這些要塞重鎮構成了明朝在關外的軍事防禦體系。從清軍方面來說,要想入主中原,必須先取寧、錦等城。明、清雙方爭奪錦州的戰爭於是不可避免。崇德六年(1641),鰲拜從鄭親王濟爾哈朗進圍錦州。明薊遼總督洪承疇率領13萬大軍來援,於八月初進至松山,與錦州守軍祖大壽部遙相呼應,大放火器,猛攻清軍。在明軍猛烈炮火的攻勢下,濟爾哈朗指揮的清軍右翼失利。武英郡王阿濟格派遣精銳護軍前來增援。其時鰲拜率領鑲黃旗護衛軍纛(dào),路遇明軍騎兵,於是迎頭而上,擊敗對方。鰲拜這時又不待軍令,果斷決定乘勝追擊,打到明軍步兵陣地之前,遂令部下將士下馬步戰,再敗明軍。鰲拜衝鋒陷陣,一馬當先,五戰皆捷,因功晉爵一等梅勒章京。八月,皇太極親率大軍西援錦州之師。洪承疇指揮明軍分路突圍,總兵吳三桂、王樸、唐通等人率軍沿海邊撤退。清軍從錦州大路至塔山大路沿途截殺。鰲拜與阿濟格、尼堪等率部排列至海截擊之,明軍大敗而潰。據《清太宗實錄》記載,明軍被殺得屍橫遍野,自杏山沿海至塔山的海面漂滿了明軍的屍首。松錦會戰,關係明、清雙方的生死存亡。自此以後,明朝勢力更衰,敗局已定。次年六月,鰲拜升為護軍統領,成為八旗將領中具有較高地位的人物。西充之戰松錦大捷奠定了清軍入關奪取全國統治權的基礎。入關前後的鰲拜,依舊戰功赫赫,升遷頻頻。歷史上真實的鰲拜是忠臣梗直倔強敢於抗爭 為何鰲拜被塑造為壞人?入關以後,鰲拜主要的任務是追擊農民軍。順治元年(1644)十月,鰲拜隨靖遠大將軍英親王阿濟格取道陝北,進攻已經退守西安的李自成農民軍,率軍由內蒙入陝北,攻陷四城,降三十八城,隨即揮師南下。後來多鐸率軍攻進潼關,直逼西安。李自成被迫放棄西安,退往湖廣。阿濟格奉旨率軍剿除“流寇餘孽”,鰲拜等遂分翼出師,水陸並進,於河南鄧州和湖北承天、德安、武昌等地前後十三戰,重創大順軍。順治二年(1645)六月,李自成於湖北九宮山遇害,大順軍瓦解。清軍前後共陷河南、湖廣、江西、南京等地六十三城。打垮李自成,清軍開始對付大西軍。順治三年(1646)正月,鰲拜隨肅親王豪格等率軍進攻張獻忠大西農民軍。清軍得知張獻忠率軍已退到西充一帶,鰲拜再次充當先鋒,率領先頭部隊前往狙擊。兩軍相遇,鰲拜等人又是身先士卒,往前猛衝。狹路相逢勇者勝,昔日威風一時的大西軍抵擋不住而潰敗,張獻忠也於此役中被殺。清軍擊破大西軍營壘130餘處,斬首數萬級,獲馬騾牲畜12200餘匹。打敗大西軍主力之後,鰲拜等又繼續深入,基本上肅清了四川一帶的農民軍。大西軍餘部在孫可望、李定國率領下退往雲貴地區豪格在四川釋出的安民告示,繼續抗清。擊破大西軍,鰲拜實居首功由上可見,鰲拜早年無論是在關外與明軍的反覆交鋒中,還是在入關定鼎中原後鞏固統治的大小戰鬥中,出生入死,轉戰南北,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是當之無愧的清初開國功臣。

  • 2 # 清寂著的時光

    很多影視作品都將鰲拜塑造成一個大奸臣,他不但功高蓋主,且目無法紀,既藐視皇權又想取而代之。但歷史上的鰲拜,雖然不一定是個極好的臣子,但也絕對算不上奸臣,當然更算不上清王朝的叛徒。鰲拜對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且毫無二心,影視作品中杜撰了鰲拜想要當皇帝的情節,這一盆髒水真是潑的毫無理由與證據。影視作品為了情節需要本來就有虛構的成分,但將影視作品中的鰲拜,當成真實歷史中的鰲拜,那就大錯特錯了,歷史上的真實的鰲拜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玄燁親政後的第六天,輔臣蘇克薩哈上疏請求隱退。這表明了鰲拜專橫,自己不願與其同流合汙;其二,用自己的隱退,來迫使鰲拜、遏必隆辭職交權。鰲拜對蘇克薩哈的用心是非常清楚的,因此對其更是恨之入骨。在玄燁還沒有對此做出反應之前,鰲拜便大做文章,陷害蘇克薩哈,誣稱蘇克薩哈隱退是假,“不欲歸政”是真,並列舉了24條罪狀,欲置之於死地。玄燁知兩人積怨甚深,“堅持不允所請”,但是耐不住鰲拜攘臂強奏,數日不休,最後僅將蘇克薩哈從磔刑改為絞刑,其他均按其原議行刑。

    清除了蘇克薩哈以後,鰲拜更加肆無忌憚了。本來,按照排列順序,他列於遏必隆之後,但這時起坐班行,他居然列於遏必隆之前;朝廷所有的政事,他都先在家裡商量好,然後再施行;如果有誰在奏事之前,未向他請示,就會遭到他的“嗔怒”。不僅如此,對於康熙的有些詔令,他也敢抗旨準拜。鰲拜的這些行徑使玄燁感到:鰲拜已經到了不得不除掉時候了!

    鰲拜對故主皇太極忠心耿耿,一片赤誠,而對順治也始終堅守臣節,對於滿清政府有忠心。但是對於康熙皇帝沒有忠心。這樣的人,康熙皇帝會喜歡?尤其是,康熙皇帝那樣的強勢的君主,哪裡能夠忍受的了。鰲拜雖然被康熙除掉,但是並不意味著他是不好的臣子,他只是康熙親政路上的絆腳石,他擋了康熙的路。雍正帝繼位後,感念鰲拜的功績,不但恢復了鰲拜的爵位,並且追封鰲拜為超武公。

  • 3 # 歷史知事

    唯一合理的解釋是,康熙是殘害忠良的昏君!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豪格爭奪皇位,鰲拜等兩黃旗大臣說:“若不能立先皇之子,願隨先皇於地下”,於是,才有了小福臨繼位,兩親王攝政的和解。

    這樣的鰲拜,你能說是飛揚跋扈?不忠誠?

    順治時期,鰲拜是順治最倚重的大臣,在鰲拜支援下,順治終於熬死了多爾袞。

    這樣的鰲拜,你能說他飛揚跋扈?不忠誠?

    康熙初期,鰲拜是四大臣之一,也是忠心耿耿穩定國家,像當初輔佐小福臨一樣。而且,這完全是順治的意思!

    小康熙為什麼要殺老鰲拜?我覺得原因有三點,但都和飛揚跋扈不忠心無關。

    1,一朝天子一朝臣。鰲拜死了,康熙才能提拔自己喜歡信任的人。

    2,加強專制主義和中央集權。順治利用鰲拜對抗多爾袞,沒了多爾袞,要鰲拜還有何用?

    3,殺鰲拜立威。新皇帝要樹立自己權威的最好辦法是什麼?是殺一兩個權臣!

    這讓我想到了漢宣帝劉旬和霍光。霍光受武帝託孤重任,把輔佐未成年的劉弗陵,忠心耿耿,延續漢朝延續。可惜漢昭帝劉弗陵成年後死去(和順治經歷很像)。霍光先立海昏侯,後立劉病已。這權勢,恐怕中國歷史上少有。

    漢宣帝被立後,霍光非但沒有被殺,還成了麒麟閣功臣之首,還當了漢宣帝的老丈人。雖然,霍家女兒沒有當皇后。

    霍家後來的禍事不是因為漢宣帝報復霍光,而是霍顯(霍光老婆)自作孽謀殺許皇后!

    與漢宣帝相比,康熙就是一個小肚雞腸殘害忠良的昏君!

    滿清皇帝好做,因為,一群奴才給他們洗白!

  • 4 # 曉木曰兮歷史系

    鰲拜,瓜爾佳氏,滿州鑲黃旗人,衛齊第三子。初以巴牙喇壯達從徵,屢有功。天聰八年,授牛錄章京世職,任甲喇額真。崇德二年,徵明皮島,與甲喇額真準塔為前鋒,渡海搏戰,敵軍披靡,遂克之。命優敘,進三等梅勒章京,賜號“巴圖魯”。六年,從鄭親王濟爾哈朗圍錦州,明總督洪承疇赴援,鰲拜輒先陷陣,五戰皆捷,明兵大潰,追擊之,擒斬過半。功最,進一等,擢巴牙喇纛章京。八年,從貝勒阿巴泰等敗明守關將,進薄燕京,略地山東,多斬獲。凱旋,敗明總督範志完總兵吳三桂軍。敘功,進三等昂邦章京,賚賜甚厚。

    注意這些加粗字眼,鰲拜,根正苗紅的鑲黃旗瓜爾佳氏出身,滿清開國五大臣之一的費英東,那是他親大爺(衛齊是費英東之弟),而且他還是很有能力的二代,戰功卓著,綜合這些記載,稱其為滿清定鼎中原的功臣也不為過。

    順治元年,隨大兵定燕京。世祖考諸臣功績,以鰲拜忠勤戮力,進一等。二年,從英親王阿濟格徵湖廣,至安陸,破流賊李自成。進徵四川,斬張獻忠於陣。下遵義、夔州、茂州諸郡縣。五年,坐事,奪世職。又以貝子屯齊訐告謀立肅親王,私結盟誓,論死,詔宥之,罰鍰自贖。是年,率兵駐防大同,擊叛鎮姜襄,迭敗之,克孝義。七年,復坐事,降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到這裡鰲拜的仕途就不順了,鰲拜是皇太極的死忠,而這種死忠也延續到了他的兒子順治帝福臨這裡,顯然和實際掌權的攝政王多爾袞不在一個陣營,也因為政治立場問題屢屢被降職,甚至下獄,差點把命丟掉,打擊他的罪名是“謀立肅親王”,就是那位被多爾袞逼死的皇太極長子,結合順治皇帝日後對多爾袞掘墳鞭屍的憎恨和對大哥豪格的平反,鰲拜當然是大大的忠臣了。

    世祖親政,授議政大臣。累進二等公,予世襲。擢領侍衛內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八年,受顧命輔政。既受事,與內大臣費揚古有隙,又惡其子侍衛倭赫及侍衛西住、折克圖、覺羅塞爾弼同直御前,不加禮輔臣。遂論倭赫等擅乘御馬及取御用弓矢射鹿,並棄市。又坐費揚古怨望,亦論死,並殺其子尼侃、薩哈連,籍其家,以與弟都統穆裡瑪。

    這段不難看出,鰲拜對順治皇帝的死忠得到了回報,深得重用,以致成為康熙小皇帝的輔政大臣之一,然而之後鰲拜儼然一副權臣做派,排除異己,“倭赫事件”在《康熙王朝》裡也有表現,又羅織罪名幹掉了費揚古父子,稱其為跋扈的權臣並不為過。

    初入關,八旗皆有分地。睿親王多爾袞領鑲黃旗,定分地在雄、大城、新安、河間、任丘、肅寧、容城諸縣。至是已二十年,旗、民相安久。鰲拜以地確,倡議八旗自有定序,鑲黃旗不當處右翼之末,當與正白旗薊、遵化、遷安諸州縣分地相易。正白旗地不足,別圈民地補之。中外皆言不便。蘇克薩哈為正白旗人,與相抗尤力。鰲拜怒,悉逮蘇納海等,棄市。事具蘇克薩哈傳。又追論故戶部尚書英俄爾岱當睿親王攝政時阿王意,授分地亂序,並及他專擅諸事,奪世職。時有竊其馬者,鰲拜捕斬之,並殺御馬群牧長。怒蒙古都統俄訥、喇哈達、宜理布於議政時不附己,即令蒙古都統不與會議。

    這段還是說鰲拜如何跋扈的,首先涉及“清初六大弊政”的“圈地”問題,本來八旗勳貴的領地已經確定差不多二十年了,旗人和普通漢人百姓也算相安無事,鰲拜卻為自己所屬的鑲黃旗打算,想要交換原來正白旗的好地,肯定沒人願意,蘇克薩哈反對最為激烈,因為他自己就是正白旗人,鰲拜又藉機打擊政敵,蘇納海、英俄爾岱倒了大黴,一個被砍頭,另一個被奪了世襲職位。之後又因為幾個蒙古都統不服從自己,不讓他們參加議政。

    鰲拜受顧命,名列遏必隆後,自索尼卒,班行章奏,鰲拜皆首列。日與弟穆裡瑪、侄塞本特、訥莫及班布林善、阿思哈、噶褚哈、瑪爾賽、泰必圖、濟世、吳格塞等黨比營私,凡事即家定議,然後施行。侍讀熊賜履應詔陳時政得失,鰲拜惡之,請禁言官不得陳奏。上親政,加一等公,其子納穆福襲二等公。世祖配天,加太師,納穆福加太子少師。鰲拜益專恣。戶部滿尚書缺員,欲以命瑪爾賽,上別授瑪希納,鰲拜援順治間故事,戶部置滿尚書二,強請除授。漢尚書王弘祚領部久,瑪爾賽不得自擅,乃因事齮而去之。卒,又擅子諡忠敏。工部滿尚書缺員,妄稱濟世才能,強請推補。

    自從索尼去世後,鰲拜沒有了顧忌,已經徹頭徹尾地成為了架空皇帝的權臣,朝廷政令幾乎出自其家,結黨營私,獨斷專行,這對皇帝來說已經構成了巨大威脅,熊賜履向皇帝進諫,鰲拜更是禁止言官上奏,朝廷幾乎成了鰲拜的一言堂。小皇帝是個什麼態度不好說,反正表面上是極盡高官厚祿之能事,想方設法哄著鰲拜,從後面的結果來看,這招驕兵之計還是管用的,鰲拜更加飛揚跋扈,甚至干預高官的任免,差不多到了皇帝能忍受的極限了。

    康熙八年,上以鰲拜結黨專擅,勿思悛改,下詔數其罪,命議政王等逮治。康親王傑書等會讞,列上鰲拜大罪三十,論大辟,並籍其家,納穆福亦論死,上親鞫俱實,詔謂:“效力年久,不忍加誅,但褫職籍沒。”納穆福亦免死,俱予禁錮。鰲拜死禁所,乃釋納穆福。

    這段看出來了康熙的政治智慧,首先,不殺鰲拜,是為了避免讓滿洲勳貴們心寒,畢竟鰲拜有開國之功,也沒殺他兒子,既清除了權臣勢力,又避免朝政的進一步動盪。

    五十二年,上念其舊勞,追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從孫蘇赫襲。蘇赫卒,仍以鰲拜孫達福襲。世宗立,賜祭葬,復一等公,予世襲,加封號曰超武。乾隆四十五年,高宗宣諭群臣,追核鰲拜功罪,命停襲公爵,仍襲一等男;並命當時為鰲拜誣害諸臣有褫奪世職者,各旗察奏,錄其子孫。

    康熙還是很感念當年鰲拜的功勞,追贈其一等男,雍正恢復了他一等公的爵位,允許世襲,還加了超武的封號,這是對功臣比較高規格的紀念了,到了乾隆後期,為了穩定人心,追究當年鰲拜的罪過,最終把爵位定為一等男,又平反當年鰲拜造成的冤假錯案。

    顯然,鰲拜在天聰朝和順治朝是功臣和忠臣,在康熙朝是權臣和姦臣,但還沒到謀朝篡位那種地步,不然康熙會對他網開一面?鰲拜是個很複雜的人物,不能一概而論。

  • 5 # 一個小人物的煩惱

    新帝實在太小,同時期的首輔大臣索尼已老,其他人太弱,已經沒有人能制約他了。人都一樣,總會飄飄然,況且一個老人要聽命於一個乳臭未乾的孩子!久而久之必然會飛揚跋扈!

  • 6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其實,鰲拜在皇太極、順治時期,早就現出“飛揚跋扈”的品性了,只不過大家沒有注意到罷了。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鰲拜劇照)

    鰲拜在皇太極期間,他主要是作為一名將領,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他在戰場上,就有過多次自作主張的表現。比如崇德六年,鰲拜在隨皇太極攻打明軍洪承疇的時候,他就有過不待皇太極下命令,就領兵衝殺的現象。不過,因為他最後都打勝了,而且五戰五捷,因此戰後,皇太極並沒有認為他是違抗軍令,反而認為他是靈活機動,是“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因此戰爭結束後,皇太極大大地表揚了他,給他晉爵一等梅勒章京。

    從另一方面來思考,如果自作主張進攻的鰲拜,最後打敗了,皇太極是不是就會以他違抗軍令而處置他呢?

    咱們再說說鰲拜“謹守臣節”擁立皇太極兒子的事情。

    皇太極因為生前並沒有確立皇位繼承人,便猝死盛京。因此皇太極去世後,皇位歸屬就成了一個大問題。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因實力強勁,戰功顯赫,試圖攫取帝位。但是以鰲拜為代表的一班大臣,卻堅決反對多爾袞當皇帝,他們打著效忠皇太極的旗號,在鰲拜的家裡盟誓,表示要擁立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並把軍隊調動起來,一旦多爾袞要自立為帝,鰲拜等人就會舉兵和他對抗。

    鰲拜等人的強力對抗收到奇效,最終迫使多爾袞放棄立刻登位的打算。鰲拜做的這一件事,被認為是他忠誠於皇太極的表現,也是他“謹守臣節”的體現。但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來分析一下。

    皇太極生前並沒有確立皇位繼承人。那麼,他會把皇位給誰呢?他一定會給長子豪格嗎?我看未必。

    (豪格劇照)

    其實,皇太極生前,非常不滿他的長子豪格。因為豪格娶了莽古濟的女兒為妻,而莽古濟是皇太極的異母姐姐,她和皇太極的關係勢若水火。這就影響到了皇太極與豪格的關係。後來豪格為了表明立場,殺了自己的妻子、莽古濟的女兒。但是這樣的做法,並沒有喚回他父親對他的信任,反而讓他在整個家族中留下惡名。再加上豪格性格荏弱,所以皇太極會不會把皇位傳給他,還真不好說。而從皇太極一直沒有立儲(皇太極去世前,已經50多歲了),也可以看出,他對豪格並不滿意。否則的話,他會非常乾脆地立他為太子。

    那麼,皇太極有沒有可能把皇位傳給多爾袞呢?這種可能並不是沒有。其一,按照漢人的傳統,“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都是可以的。其二,按照滿人的傳統,皇位繼承應該是要選舉的。如果選舉,戰功顯赫的多爾袞肯定更容易獲勝。因此,並不能說皇太極沒有打算把皇位傳給多爾袞。

    後來的傳說中,有人認為,當年皇太極讓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隨努爾哈赤殉葬,是矯詔行為,目的是打擊多爾袞,避免多爾袞繼位。但這只是後來的傳說,並沒有根據。事實上,在皇太極當皇帝期間,他對多爾袞非常信任,把很多軍政大權都交給他。(否則,多爾袞也不會成為皇太極去世後滿清最強勁的力量。)

    既然皇太極並沒有說一定要把皇位傳給豪格,甚至還有可能傳給多爾袞。那麼,鰲拜等人擁立豪格,就屬於自作主張。而且,他們之所以選擇豪格,更重要的,還在於豪格性格荏弱,容易控制。

    事實上,鰲拜擁立豪格,不但是自作主張,而且是一廂情願。最後豪格不願意當傀儡,自己說自己“德小福薄”,退出了競爭。

    豪格退出後,皇太極至少還有兩個皇子是十多歲的。如果鰲拜是忠誠於皇太極的,他就應該申請立皇太極比較大一些的皇子,為什麼反而要立5歲的福臨呢?就算是多爾袞的意見,鰲拜也應該反對啊。很顯然,鰲拜也認為,立一個小孩為皇子,自己的機會大得多。

    (多爾袞劇照)

    順治性格更加柔弱,他後來親政以後,一切大小事依然是鰲拜等人做主。最後順治選顧命大臣,把鰲拜排在最後一位。其實也是對其會干政有懷疑的表現。

    所以說,鰲拜並不是在皇太極、順治期間“謹守臣節”,是一直都有很大的權力慾望。只不過在康熙這個小孩子當皇帝的時候,集中表現出來了而已。

    (參考資料:《清史稿》)

  • 7 # 楚邾

    清康熙年間的鰲拜案清初宮廷政治的重要節點,也被民間套入各種戲文之中。對於鰲拜的罪狀,中國社科院楊珍教授寫過兩篇文章,利用滿文件案和漢文件案等史料進行詳細分析,所以這裡也就不多說。

    楊珍教授統計的鰲拜罪狀辨析

    而從皇太極開始,歷經順治和康熙,為什麼最終在康熙朝有如此後果呢?電視劇《康熙王朝》裡,班布林善勸鰲拜反時,曾說臣子有三個險境,即功高蓋主,主子無可賞臣,只能賜死;臣者勢大,威震朝廷,一山二虎;臣強主弱,君臣間互相猜忌。這是班布林善勸鰲拜謀反的話,但也正能說明鰲拜在康熙年間飛揚跋扈的原因,試想,鰲拜有功,更是大功,作為四大輔政大臣之一,權勢又大,再加上康熙年齡又小,所以,處在這個位置,難免會滋生其他的心思,雖不會像電視劇、小說所說的那樣有反叛之心,但絕對不是謹慎小心。

    鰲拜

    但鰲拜黨覆滅的真正原因,應是政治鬥爭的結果,是以鰲拜為首的輔臣勢利成了皇權的阻礙,所以最終被剷除。其所錄罪狀,有部分是真實的,有些有不實之處,還有些屬於代人受過。另外,鰲拜死後,康熙對其兄弟子侄也都進行豁免,這似乎也可以佐證鰲拜的死是政治鬥爭的結果。

    參考文獻:

    楊珍:《康熙朝鰲拜罪案辨析》;

    楊珍:《鰲拜罪案史料辯證——兼論清史研究中滿漢史料的運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孩子對冷空氣過敏,一到冬天就愛流鼻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