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因為我父親不關心她之類的事情,然後他表面上不在意,心裡面就成了一個噩夢一樣的東西,他之後多次和母親爭執吵架甚至打架,就我的印象中,有他拖著母親的頭髮在地上走,把她的頭往牆上撞,還有母親砸東西和拿茶几之類砸他,滿地是血之類的事情。
21
回覆列表
  • 1 # 心理專家劉愛民

    在你童年的時候,你的父母彼此間就存在家庭暴力,你同時看到了父親和母親不美好的一面;另外,父母之間的問題衝突容易造成對你的忽視,這些對於你的人格形成是有較大影響的。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自我身份認同紊亂

    存在自我身份認同的滯後,長期處於混亂不清晰的階段,自我意象矛盾,一會兒覺得自己是好人,一會兒又覺得自己壞人,對自己沒有一個穩定的認知。自我價值感低、自尊低。

    2. 親密關係矛盾衝突

    一面非常依賴對方,一面又跟對方吵鬧不斷。一會兒把對方捧上天,一會兒又把對方貶得一錢不值,親密關係總是在兩個極端擺盪。跟他們相處的人會很累。

    3. 分離焦慮顯著

    恐懼孤獨和被拋棄。異常敏感人際疏離,為避免分離不擇手段。排解孤獨感只能採取強刺激性的行為或物質飲酒、吸毒來疏解。

    4. 心境變化迅速

    情緒情感狀態總是在憤怒、驚慌、恐懼、悲哀、羞恥感以及興奮感、全能感之間動盪不定,又長期處於孤獨、空虛的背景情緒之中。一旦遇到應激事件,患者極容易出現緊張、焦慮、易激惹、憤怒、驚恐、絕望的情緒。

    5. 行為衝動

    突發性的罵人、毀物、鬥毆、暴怒是患者常見的衝動行為,此外可能還有酗酒、賭博、貪食、大肆揮霍等放任行為,60%所有的患者有自毀或自殺行為。

    6. 精神病性症狀的應激出現

    如果遇到應激事件,患者容易出現短暫的人格解體、似有現實基礎的、情景性的錯覺或幻覺,但這種狀態會隨著壓力的解除而迅速緩解。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產生有遺傳因素的可能,更多的是受成長環境因素的影響。患者的童年都存在創傷性的經歷,包括父母情緒極不穩定、被父母忽視、主動或被動介入父母關係、被迫離開養育者等等,導致其逐漸形成人格障礙。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治療是一個長程的心理治療,需要聯絡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來專業解決。面對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需要放下所有的技術,用自己這個人來幫助患者,即用健康、穩定的親密關係來推進治療,最終是能夠把患者帶出沼澤,帶向溫暖和煦的新生活的。

  • 2 # 導演戎震

    以後會好的,我老婆就這樣,確診了的,結婚了有孩子了,有個好丈夫就齊了,不過話說你們可真是夠脾氣大的哈哈哈哈,定期服藥,找治療師,自己能走出來的,放心好了。

  • 3 # 珠江暖雨

    我就是邊緣性性格。時間久了走出來不可能了。即使你有毅力走出來,但因為你長期的邊緣性性格你的行為舉止肯定和別人不同,你不可能融的進別人的圈子。到時候你還得退回自己的世界,只是徒受了更多的傷害而已。

    與其想怎麼走出來,不如想怎麼接受自己。怎樣與自己和解與現實和解,怎樣在有限的生存空間裡好好活下去。

  • 4 # 易眼看世

    增加閱歷。以更激烈的事件替代它,慢慢的取代帶來的心理陰影。雖解決了這個,但會有新的影響。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積德積善。一切皆會變好。

  • 5 # 葉深沉

    弗洛伊德說,家庭關係和早期經驗對兒童人格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特別是兒童早期,父母對兒童的管理方式是日後兒童形成健康人格的關鍵。

    可是,這個世界上哪有完美的父母和教育?正如沒有完美的個人,每個人的原生家庭和父母都有各自的缺陷和問題。

    每個家庭都有獨特的家族性模式

    過去,柴米油鹽遠比心理健康重要,嚴師出高徒、棍棒出孝子,這樣的傳統文化深入內心,沒有人覺得有什麼不妥,我們的父母也是在這些觀念的指導下成長起來。

    有多少個家庭,就有多少種模式,如同家族基因一樣,不斷地在代際間傳承。

    所以,父母很可能也是無辜的“受害者“,他們只是在延續祖輩的模式,無意識地把傷害複製給了子女。

    心理學中,會把個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模式與他或她的原生家庭聯絡起來。

    “原生家庭“的概念,是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理解他人,而不是用於怨懟父母,沉溺於過去,無法自拔。

    唯一的選擇是接納,接納自己,接納父母。

    只有卸下對父母的恨,清空對過往的偏執,接納自我,敞開胸懷,愛才能進入,而唯有愛滋養著的生命才能更加彭勃和鮮活。

    童年只是我們生命初期的一段,成長才是一輩子的路程。

    人生,是一個過程,更是一個方向。經歷過程和把握方向的人,不是父母或者任何他人,而是我們自己。

  • 6 # 鬼液

    從小看見爸爸背叛媽媽無數次,看見他和別人睡在床上,看見,媽媽為了家裡辛苦努力,看見爸吧錢用完窮困潦倒才回家,看著媽媽總是孤獨一個人,,我根我恨,我爸最後真的有報應,哈哈哈哈!!中風了可最後還是我媽照顧他伺候他,天啊!這種人還有如此好的女人送他走,恨,啊!苦了我媽

  • 7 # PhotonLotus

    音樂疏導,佛教淡化,轉移注意力,幫助他人也幫助自己,培養學習一種良好愛好,跟隨良師益友,努力讓自己成長、突破、改變……相信我,凡事必有答案,祝你早點走出來!

  • 8 # 知我心理諮詢

    在題主的描述中,我們很難判斷題主所說的“邊緣型人格障礙”是否是他主要的困擾。在這裡可以和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臨床診斷意義上的“邊緣型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是一類嚴重的精神疾病,需要專業的治療和幫助。邊緣型人格障礙,是常見的人格障礙之一。

    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一般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1. 情緒十分敏感、強烈,變化迅速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患者往往對情緒缺乏掌控力,一點點小事都可能讓他們的情緒大幅變化。不僅如此,他們還對身邊人的情緒變化高度敏感,常常會受累於他人的情緒和想法。

    2. 行為衝動,帶有自毀傾向

    為了在痛苦中獲得救贖、解脫的感覺,他們常常會在衝動下做出一些自毀性的行為,比如亂花錢、暴飲暴食、進行不安全的性行為等等;或者會自我傷害,比如切割或燒灼,甚至自殺。

    3. 人際關係不穩定,對他人愛恨交織

    一方面,因為害怕被拋棄,一些日常短暫的分離或是臨時改變的計劃都會引起他們的驚恐和憤怒,即使這在他人眼中看來稀鬆平常;另一方面,他們卻擔心自己會過度依賴別人,經常拒絕來自別人的愛和關心,甚至對對方產生強烈的厭惡感。

    4. 缺乏穩定的自我認知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患者,往往不確定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因此,他們常常會根據當時當地的環境、在場他人的反應去調整自己表現出來的個性特徵、性取向、人生目標與價值觀等等。

    如果題主有以上這些狀況,並且這些狀況已經嚴重影響到你的生活、工作/學習時,切勿自行診斷,建議到三甲醫院的精神科或精神專科醫院就診。

    另外,童年痛苦的經歷可能引發邊緣型人格障礙,但這並不是絕對的。研究發現,邊緣型人格障礙還與遺傳因素有關。

    此外,根據題主的描述,痛苦童年的經歷已經對你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使你“常常會陷於自己的感情中”。

    的確,人們在遭遇創傷之後,會反覆陷入過去的情境和情緒之中。

    一方面你會表現出一種“反芻式思考”,即控制不住地反覆回味當時的場景,思考事情的前因後果。哪怕主觀上告訴自己不要再想,那段經歷卻總是會鑽到腦海裡,佔據你的思緒,有時甚至會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使你沉浸在過去的經歷帶來的痛苦中難以自拔。

    另一方面,你可能也會陷入一種“強迫性重複”——自己反覆陷入和童年類似的處境裡。比如反覆遇到和你父親或母親類似的人,和他們有糾纏不清的關係等等。

    當然,童年的不幸經歷帶來的創傷並非難以恢復,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幫助題主與創傷地經歷抗爭,走出童年陰影:

    1. 轉變思維方式

    題主首先可以試試換一個角度思考過去的經歷——從思考過去的痛苦,轉變為思考這段痛苦經歷給你的人生帶來的積極意義、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可以幫助你在這段經歷中找到力量,從中獲得成長。

    2. 接受式應對

    平靜地接受已經發生的創傷事件,接受“過去已經不可改變”的事實,將目光轉向可操作的現在和充滿可能性的未來。

    3. 新的人際關係

    嘗試去與他人建立安全的關係,在這段關係中得到修復。在人與人之間深刻的連結裡,有破解我們傷痛的秘密。另外,你也可以透過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透過一段安全的諮詢關係,重建你對他人的看法和安全感。

    創傷過後,陷入痛苦是正常的,但只要我們願意邁出與與它鬥爭的腳步,創傷能為我們帶來的,就遠不止痛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各位寶媽,有吃美贊臣奶粉的嗎?這幾天奶粉又曝出各種問題,好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