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何潘夏
-
2 # 洪權心理
有。當然,現在市面的心理諮詢是不可能短期培養出過關諮詢師的。不僅理論,技術,都真假難辨。諮詢師自己都不知道哪個才是有效的。諮詢師機構,都是拿證的,就知道有效方法有很大問題。
-
3 # 劉劍隼
1、心理諮詢師成長無捷徑,都需要慢慢的積累和思考。
2、只是在學習的過程,有方法,建議新人學習諮詢,先學習諮詢的理論框架,瞭解心理諮詢是幹什麼,然後再學習專業知識。
3、例如學習開車,都是先學習交通規則,有了交通規則的規範,就知道,紅綠燈的駕車方法,然後會駕車技術了,就可以直接上路了。如果我們學習諮詢搞反了,先參加技術,沒有理論框架,學習到後面會學習迷茫,感覺都好,都不知道如何用。
我大學專業不是心理學,出於自己的興趣在工作後才開始學習心理諮詢,曾是重慶某心理機構合夥人及心理諮詢師。
根據我的經驗來說,心理諮詢師成長唯一的捷徑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穩紮穩打的理論知識+不斷自我提升+個人成長體驗+諮詢實踐+督導。
那麼,從考證到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諮詢師,到底有多長的路要走呢?
最快的成長方式就是慢慢來。
我曾在的心理諮詢機構也提供心理諮詢師培訓,每每考完證之後,就有很多人問我,考證之後如何學習心理學、心理諮詢、個人成長等等,相關的問題。
這個話題挺大的,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講清楚。所以,決定專門寫篇推送,來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理解。
無論你是剛剛起步也好在路上也罷,本文為你想到了諮詢師路上各種的疑問,絕對是有史以來關於心理諮詢師成長之路最全的乾乾乾貨哦。
考完證就是執業的開始嗎?
考過心理諮詢師考試的朋友應該都有體會,透過此次學習,對心理學、心理諮詢有了一些初步的印象。也許我們透過學習,瞭解了一些基礎技能,比如最基本的共情、情緒反應、內容反應、心理測驗等等。有時,根據自己的興趣還看過一些心理相關書籍。
而備戰過考試,不管考的二級還是三級,能夠代表什麼?是否能夠開始給別人做諮詢?大家心裡都清楚。
所以,才有那麼多人會在考完之後,心生疑問,接下來應該怎麼去學習提高。
◆ ◆ ◆ ◆ ◆
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做事之前,我首先會考慮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學習這件事亦是同理。
在我接觸到學習心理學的人中,有人是想從事心理諮詢師工作,有人則是在學習中找到治療自己的方法,有人為了完善自我、個人成長。當然,也不排除,幾種目的交叉的。也有部分朋友就是喜歡學習,誤打誤撞進了心理學的門。
那麼,我建議大家先明確自己的目的,再有側重的學習。
有時候,其實我們不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而是想要的太多。如果目的混亂,方向不明確,可能以後的學習中會有一種“我明明在一直學習,懂得了一些知識,但似乎又毫無用處”的感受。所以,中國有個成語叫有的放矢,很有道理。
不管是哪一種,這些都離不開自我知識的積累,看書、聽課、實踐都是有效的途徑。
如果你是想治療,那就去找一個合適的心理諮詢師諮詢,或者參加有治療作用的工作坊;
如果是想個人成長,完善自我,參加個人成長小組是個不錯的選擇,這可以讓你在一個團體中認識自我,逐漸提升;
如果是想學習治療技能,那就去參加教授技能的班。
詳細的方法在後面。
◆ ◆ ◆ ◆ ◆
持證諮詢師從業情況及原因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持證的諮詢師人數已達到60萬並且正在不斷攀升。國內有120多所高校開設心理系/專業,每年約有20萬學生畢業。其中真正從事心理諮詢的僅僅3萬人次,從業率不足5%。究其原因,考證人數中20%-30%只是為了個人成長;50%左右因為種種原因被行業淘汰或者久久無法入行。
無法入行的原因包括
▼
1、將心理諮詢視為公益助人事業,無法清楚看待心理諮詢的職業屬性,無視心理諮詢職業的高危性,過度工作,以致耗竭。
2、沒有規範化、系統化的學習和受訓思路。心理學理論體系過於龐雜,如果沒有一個系統化、條理化的學習思路,東學一點西學一點,常常耗時耗力耗財卻依然一團漿糊。同時,受訓經歷又無法與實踐案例結合,僅僅停留於學習理論知識,理論會逐漸被遺忘。由於缺乏實踐,更無法根據個案特點在實踐反思中靈活恰當的應用理論。
3、沒有受訓學習、小組學習、督導學習的系統化成長思路。心理諮詢師無論成長到任何階段,都需要進行督導學習,針對入行初期的諮詢師,督導就尤為重要。
◆ ◆ ◆ ◆ ◆
國內外行業情況及制度對比
美國精神科醫生協會組織有160年的歷史,美國心理學會也已經有120多年了。心理諮詢行業已經形成了完善的學習晉升體系和成熟的社會制度保障。已經實現了規範化,系統化,正規化。
就從業途徑而言,美國有臨床社工、臨床諮詢師、臨床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四種職業方向,並且每種職業方向有嚴格的學歷學時要求。
在美國曆史上臨床社工從診所發展而來,存在歷史長,人數最多,也是社會需求量最大的人群。一位合格的臨床社工必須滿足碩士學位並且至少完成2000小時的臨床督導。收入水平大約在4-6萬美金每年。
臨床心理諮詢師發展於臨床社工之後,薪資水平與臨床社工差不多,同樣必須滿足碩士學歷以及2000小時的臨床督導。
而一個臨床心理學家則必須達到臨床心理學博士學歷,同時至少達到1000小時的臨床督導。心理學研究院訓練是在得到大學的學士學位後,進入另外五到七年的心理學博士或者臨床心理學博士的訓練。
精神科醫生的訓練則是在四年普通大學畢業後進入到醫學院學習四年的醫學課程,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在透過醫生執照考試(有人幾年考試都失敗,只好放棄進入臨床),然後再進入到內、外、婦、兒等諸多科目在內的,以精神科為重點的臨床實習訓練,才可以成為一名醫生。並且很多精神科醫生需要在某些領域再接再厲接受數年更加專精的訓練後,才能成為擅長老年精神病、兒童精神病、情感障礙、藥物依賴等某個具體方面的專家。
投入的成本增加,收入水平自然增多,臨床心理學家的收入是臨床社工的兩倍。而精神科醫生的收入則是臨床心理學家的兩倍。
一位能夠獨立營業的精神科醫生不僅每年都要接受固定時間的培訓,其營業執照也並非包管終身,需要定期考核審查。在美國,從業本身就代表了其專業的受訓背景和諮詢功力,來訪者無疑是受到完善制度保障的。
社會保障方面,美國的心理諮詢納入醫療保障,來訪者完全不用為費用操心,諮詢師也不用有相關擔憂。
相比發達國家心理學的發展程度,中國的心理學發展要滯後很多。相對國外嚴苛的受訓體系和完善的社會保障,中國的諮詢行業准入門檻似乎顯得兒戲了些:僅僅透過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證書就可以從業;滿足三名持證諮詢師,就可以開業辦諮詢機構。真正涉足諮詢行業就會發現,僅一張二級證書所涉及的內容連入門都不夠,完全做不了諮詢。而國內諮詢師的收入情況,更不樂觀,一個一般的心理諮詢師的月收入在3-4千到7-8千不等,精神科出身的諮詢師收入略高,年收入可達5-6萬。如果是存粹做諮詢,一個比較出色的心理諮詢師最高的收入也不過十幾萬-二十萬之間。而無論是在前期成長還是後期的培訓,心理諮詢師們都已經並且仍將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所以再看文章開頭的持證從業率就不難理解了。
◆ ◆ ◆ ◆ ◆
心理諮詢師算黃金職業嗎?
從目前諮詢師收入、投資回報率角度,不算!
前文提到美國及國內心理諮詢行業的收入對比。不難看出,國內的心理諮詢師不僅要承擔高額的成長費用,收入水平卻並沒有保障。並且,目前中國的心理諮詢並未納入醫保,心理諮詢對於來訪者屬於全額自費專案,使得心理諮詢在國內成為有錢有閒人的專享。
在諮詢行業,具有醫學背景的人從事心理諮詢具有絕對專業優勢。然而在醫療系統內,同醫學專業的職業晉升相比較,醫生編制內晉升空間大、收入水平高,而心理諮詢師的最高職稱也僅僅是中級技師而已,即便在心理諮詢的專業上經驗豐富、學富五車,也只能受限於職稱頭銜。因此,醫科出身者除非特別愛好心理諮詢鮮有放棄醫學方向而選擇心理諮詢的。
同樣的原因,眾多擁有夠硬的專業素養心理專業出身心理學碩士、博士,也多會選擇留在高校任職或者去向企業,而非從事一時無法養活自己的心理諮詢。
因此從目前的投資回報角來看,心理諮詢算不上黃金職業。
從社會需求角度考量,算!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心理諮詢的接受度普遍提高,更多的關注精神健康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伴隨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事件的豐富性和複雜性增大,人們面臨的生活壓力更大。心理諮詢行業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應運而生的職業,從發展的眼光來看,心理諮詢職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
目前心理諮詢行業的種種行業現狀,是行業發展過程必然經歷的階段。保險制度、國家政策、行業規範等目前尚不完善的種種方面,都勢必在社會發展需求的推動下不斷完善健全,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尚欠時日!
有人認為目前的心理諮詢行業狀況就如同解放初期的醫療行業。解放初期,醫療救治需求較多,醫療院校不足,大醫院數量少,為了滿足社會醫療救助的需求,有一批具有部分中醫理論和醫療知識的醫生,經過簡單的培訓就上崗了,這批人的出現解決了當時社會醫療隊伍的巨大空缺,為社會發展和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就是眾所周知的赤腳醫生。而目前社會諮詢行業的巨大空缺同樣需要我們這一輩滿懷熱忱的心理諮詢師們去填補。我們這一輩人也必將是開荒闢地的一代。
◆ ◆ ◆ ◆ ◆
流派的選擇以及從業方向
目前世界上有將近250多種心理學派,伴隨理論發展,隨著各種理論不斷消亡、融合、創生。
長程的心理療法,主要有為大眾悉知的精神分析、認知行為療法、家庭治療、人本主義。
在美國社會,心理諮詢納入醫保範疇,患者僅需承擔5%甚至幾乎為0的醫療費用。如此諮詢費用便轉由保險公司承擔,利益交戰之下,心理諮詢師開始承擔來自保險公司的各種壓力。並且,80%來訪者所面臨的只是現實原因引起的情緒障礙或者一般心理問題,並非所有人都傾向長程的心理諮詢或者自我探索;再加之,生活節奏加快,患者本人也會傾向高效、實用的諮詢方式。如正念、動機面詢、焦點解決短程治療之類的高效實用的短程療法開始流行於美國社會。
下面對目前比較流行的五種短程療法進行簡單介紹:
動機面詢:優點在於迅速找到來訪者阻抗問題,降低阻抗。
焦點解決:簡單易學,來訪者易於掌握,旨在尋找症狀以外自己具備的解決方法。
短程家庭治療:迅速區分症狀成因源自自身、配偶還是原生家庭。
認知療法:目的明確的尋找負性認知或者認知的歪曲處。
短程精神動力學:目標明確的改變病理模式。
其他短程療法比如:正念、ACT、敘事療法等。
正念的理論認為,人之所以會產生心理問題,是由於人被抑鬱、焦慮等情緒控制,失去了對自身的控制感。正念旨在透過道具使人能夠聚焦,道具本身並不具備任何治療作用,人在意念聚焦中獲得對自身的控制感,症狀即得緩解。
固然短程治療在效率上更勝一籌,但也只是80%的來訪者適用此類療法。針對精神分裂、人格障礙、雙向障礙、神經症等不能透過短程治療達到效果,必須進行長程治療。
各種流派之間雖然理論取向不同,就治療目標角度,各種流派都是殊途同歸的,在從業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以及性格特點選擇一個或者兩個適合自己的流派精專的深入學習。來訪者也會有自己的諮詢偏好。有人喜歡短程有人偏好長程,有人喜歡認知有人只認精神分析。所以諮詢師在有所擅長後,可以選擇對其他的諮詢流派加以瞭解。這有利於諮詢師因人而異的採用不同流派諮詢方式、融會貫通的結合各派所長。
獲得證書和相關技能後
主要從業方向有:
開辦私人的心理諮詢機構、作為主職工作以外的第二職業、企業EAP方向 、醫院精神科、諮詢科的談話治療、社會工作者、學校老師、講師。
◆ ◆ ◆ ◆ ◆
如何算是入行以及怎樣入行?
由於心理諮詢行業成長週期長,入行培訓時間、經濟成本大,行業風險高,投資回報低等各種原因,當前國內能夠依靠心理諮詢工作養家餬口的人數僅僅達到5000人次。而能夠真正入行的一個簡單標準就是:全職或者兼職心理諮詢師,保障部分或者全部的生活收入。行業局面不言而喻。那麼在這樣一種行業現狀下,如何走向專業化之路呢?
對於有志於從事心理諮詢行業的人而言,有兩種途徑的途徑:
一種是攻讀碩士甚至博士學位,學院派出身的學術功底深厚,知識理論體系完善。更易於從事心理諮詢工作,但是國內的心理學發展依然落後發達國家近5年時間。即便從學院走向社會,後期的實踐督導以及教育培訓必不可少。
第二種入行路徑是透過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考試途徑獲得諮詢師證書。獲得證書後依靠各型別的培訓機構進行諮詢師的再教育。
然而僅僅如此遠遠不夠。
成為一個不被行業淘汰的心理諮詢師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
1、職業培訓
在國內,考出心理諮詢師證書和能夠進行心理諮詢是兩個概念,從業證書的考取只是一個入行的門檻,而真正的心理諮詢技能則意味著大量的知識儲備和終身的學習積累。
2、實踐
心理諮詢是一個實戰技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學習層面沒有實踐的累積無法獲得諮詢功底的提升。有志於從事心理諮詢的朋友需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進行諮詢實踐,比如:熱線諮詢、社群諮詢服務等。
3、督導
心理諮詢師在個人成長、案例諮詢的職業過程中督導師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由於歷史發展原因,國內優秀的督導師緊缺。那麼,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督導師呢?
(1)有豐富否認臨床經驗
優秀的心理督導師必須具備諮詢的實戰,必須是目前每週都在做心理諮詢個案的,而非僅是理論研究人員。
(2)督導師的專業背景
督導師本人的專業背景是否足夠。並且督導師需要尊重被督導者的理論取向,因此,這就要求督導師本人對多種流派的理論都很精通。
(3)督導師的督導經驗
督導師的督導經驗是一個比較客觀又容易衡量的判斷標準:通常滿足十年以上的諮詢經驗,談話諮詢最少達到5000小時。 有5年以上 每週工作15個以上個案的。
(4)督導師本人的性格特點
督導師的個性要有彈性、不武斷,善於傾聽。
(5)本人與督導師的匹配度
4、個人成長體驗
個人的成長體驗分為一對一形式和一對多團體式兩種。
一對一的成長體驗類似心理諮詢,進行個人的成長探索。
團體是成長則從團體角度體驗自己在團體中的角色。
5、心理小組
參與各型別的心理小組,旨在進行專業知識的探討、職業技能的切磋、學術研究的精進。
一個走向行業化的諮詢師是一個走向市場化的過程。
諮詢師走向行業是一個逐步為市場接納的過程,而諮詢師個人並不具備走向市場的能力。通常成長初期的諮詢師需要藉由市場接納度較高、較成熟的諮詢機構漸漸為大眾所知。走向市場化過程中,除了單純的個案諮詢,研究型的諮詢師也可以透過攥寫論文、開展講座、課程培訓等形式為眾所知。市場化程度直接關係著諮詢師的收入水平,穩定保障的收入則是諮詢師行業長久發展的基礎。
而對於一些原有本職工作,意欲改行從事心理諮詢的人,專家表示,目前心理諮詢行業收入較低,起步階段投入較高,在開始階段將心理諮詢作為第二職業逐步改行不失為良策。
新手諮詢師如何選擇靠譜的心理培訓和專業深造,幫助自己快速成長?
很多人都是非心理學專業,目前已參加心理諮詢師考試,但考完後仍很迷茫,想系統、紮實地學習好心理學,以後往心理諮詢師方向發展,該從哪裡入手才能達成目標呢?都應該學習些什麼呢?我已經是心理諮詢師想進一步進修該怎樣選擇進修的督導老師?
透過心理諮詢師考試,代表我們看過一些心理的書籍,對心理諮詢和一些基礎的心理知識是過過一遍了。但是參加過這個考試的都知道,不管是二級還是三級,這個考試是否代表諮詢水平,代表的到底是什麼,建議大家站在國家去管理一個行業的角度思考,這裡我不多論述。
我提一些我個人化的建議,給這樣一些剛剛參加完心理諮詢師考試,沒有任何諮詢基礎的學員。我建議選擇一個持續的專案,這個專案至少一到三年的時間。不是那種一次三天一次兩天的商業課程,那些課程會集中在一個問題的解決上,比如危機干預、焦慮症的治療、親子關係的諮詢,或者是講述一個具體的治療法,比如焦點的、精神分析的、催眠的,這些課程一般都是一天七八百到一天一兩千,甚至是那種天價的,那些都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內。更重要的是他們對你沒什麼用,甚至是可能會有一些傷害。
◆ ◆ ◆ ◆ ◆
沒有任何諮詢基礎的學員
建議選擇一個一到三年時間的專案
比如幾年開一次的某某精神分析班啊,一些中心辦的一年課程,比如敘事治療啊,這些在大陸、港澳臺、國外都有的。你可以選擇一些學位的或者沒有學位的,都可以,比如當前比較受到認可的焦點課程、敘事課程。或者催眠、藝術治療等等。選擇這些課程的時候,它越接近發源的地方,你能夠去更好學習課程的資源會越多。因為在那個地方,它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所以你更有機會去感受到創始者不斷的從眾多雜亂的東西中去分辨出他的理論是什麼樣子的。
◆ ◆ ◆ ◆ ◆
怎麼選擇諮詢師學習的專案?
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接下來我想講一講,我會推薦什麼樣的課程,哪一些因素是你要考慮進去來判斷這個專案是不是適合你,可能不是碩士課程,可能是一個連續性的1-3年的專案,你可以浸泡進去學習。
辨別一個好的專案的第一點,就是你能夠從最重要的基礎的基本功開始學起,比如,一般比較好的心理專案,第一堂課可能會教諮詢的倫理道德、法律規範,看起來是比較條條框框的東西,我的建議是這是一個諮詢師的起點,而且是在你諮詢過程中不斷去讓你走在正途上的東西,所以它非常值得我們首先在進入這個行業之前去學習。
舉一個例子。比如說,如果你沒有經過一個持續討論諮詢倫理的階段,你直接進入一個單位開始工作,一些比你資深的不管是一些社工啊、還是一些義工啊、還是一些諮詢師、還是一些督導,大家的背景都很不一樣,很少有機構的諮詢師是非常非常純正的,從最開始階段就是學習諮詢的,很多諮詢師都是半路出家,多多少少都帶著其他行業的特質來進行心理諮詢工作的,所以這個時候,如果說一個比你資深的諮詢師用了一種恐嚇的方式來對待個案,還跟你說這樣他們才會不給你所在的單位惹事,才會讓你的單位可以繼續對外保持一個很好的名聲,這個時候你該怎麼辦?
對心理諮詢師來說,很特別的一點是我們不僅僅是為這個單位服務的,不僅僅是為這個工作服務的,我們需要保有自己行業的一些規範,保有自己的一些專業精神,我們才在走心理諮詢這條路上走下去,因為心理諮詢師是關於我們自身。如果我們真的像對待人事工作、會計工作等,如果老闆需要我配合他做什麼什麼帳,如果它可以讓我一隻保有這個飯碗,那ok。但心理諮詢師是一個相對孤獨的行業,就是如果你配合老闆或上司做了一些事情,他是很難理解心理諮詢的一些倫理道德,或者你突破這個東西之後會對你職業造成什麼損失的。所以我們需要自己對自己負責,不要希望你的老闆對你負責,而是你自己建立起來的職業系統讓你可以在這個道路上走下去。所以相對來講心理諮詢師是一個比較孤獨的行業,因為你身邊很多的人,因為職位不同,工種不同,可能他們並不是你的同伴和支持者,你需要去建立你自己專業的支援系統。
第二點,在這個專案中,你能夠自由地去學習很多的學派,沒有壓力一定要學習某一種。
當然有一些學校的碩士專案,比如某某學校是專門學習一種治療法的,這種的建議諮詢經歷豐富的,在瞭解了很多流派之後想深入去了解某一種流派的諮詢師。如果沒有這段對於理論的沉澱期,你可能需要對每種理論都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財力,那麼你在理論之間的自由度就會小很多,因為你付出的太多。
第三點,在一個這樣的專案裡,你會得到很多的同輩支援。
這些同輩會給你在專業上、個人成長上很多支援,即便是同輩們不能教會你什麼東西,但是心理諮詢恰恰光教是不夠的,教在人和人之間相處當中顯得比較弱的那一環。反倒是同輩與同輩之間的討論、同輩與同輩之間的交流,不同於一般的群體的關係,這樣會讓你對心理諮詢更有力量一些。這樣的一個圈子,往往是你將來的支援系統,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你們可以互相推薦工作啊、推薦個案啊,甚至是做一些同輩督導啊,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些支援。
第四點,非常重要的是,你可以在這樣的專案裡面認識一些很有成就的導師。
他們可以在你的這個時期扮演老師、扮演督導,甚至你可以跟同學去討論督導給你們的感覺,這個老師讓你舒服不舒服的地方,你都可以去跟同學討論,但是平時就很難。因為在同一個專案裡面,可能你和很多其他的人一起被同一個老師所督導,這些督導的感覺上的差異,就是你選擇督導非常有力的一種參考。這就比你去問很多人我應該選擇什麼樣的督導,這個老師很厲害,所以他會更適合你來督導,其實不是的。因為你在同一個專案裡面有更多的資源,可以接觸更多的督導。
第五點,諮詢專案裡面一般會有實習的課程、實習的資源提供給你。
在實習期間可能每天都會很忙碌,花很多的時間去研究個案去寫記錄,在最初的個案報告裡面會非常長非常細緻的,少則幾十頁甚至上百頁都有,可能你每見個案一次你都要把文字的東西翻譯過來。所以,在這樣一個實習的架構裡面,你基本上對每個個案都可以成立一個專家組,有很多人在為你保駕護航,比如你有同輩督導,你可以去給督導一一的去過這個個案。
你在這個過程中會去推看到很多諮詢的困局、看到自己的迷失,然後去看看自己在這種倫理的兩難裡,是選擇去突破呢還是堅守,會失去什麼又會得到什麼。所以,在這樣很細微的體驗裡,在諮詢過程中,會出現什麼,你怎樣去對待這樣的困局。
如果在社會上開始最初的去學習做個案,是沒有辦法把個案做到這麼精細的。因為在社會上去做個案,基本上沒有那樣的資源、精力和財力,去為每一個個案組一個專家組,沒有那麼多人去為你的諮詢、經歷保駕護航。
第六點,你可以去諮詢中心做個人體驗,或者找老師做(如果他願意的話)。
這樣的話,說了六點。總結到一點,推薦一個專案的理由,是你基本上可以透過這個專案去打實你一個諮詢師成長的所有元素,比如說,基礎、理論、法律、同輩群體、個案經歷、團輔經歷、督導、個人體驗,這個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授之以魚、也是被授之以漁的過程。
◆ ◆ ◆ ◆ ◆
如何選擇督導老師
如何選擇進修的督導師,我的建議是,如果你選擇一個專案,在學習的過程中你會被安排不同的督導,你可以試試看,你傾向於怎麼樣被督導的風格。你可以繼續跟著學習心理諮詢時的督導,也可以在註冊系統裡尋找督導。但是很牛的人未必是最適合你督導,因為在不同的階段,他可能也是一個新手諮詢師。忘記自己被督導、被諮詢的個人體驗,我會覺得他是你去挑選諮詢師做個人體驗、挑選人幫你做督導最最有力的一種參考。
◆ ◆ ◆ ◆ ◆
一些市面上的商業課程適合什麼樣的人呢?
比如說,想要有一些體驗的,或者對心理學派有一定了解的,想要藉此課程將自己的知識系統整理出脈絡,往往是往這個理論上在深入去了解的,務必有了一些這樣的實踐之後,再去接受這樣一些商業類的培訓。
選擇課程的時候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只是想要體驗一下呢,還是要學習一種治療呢,還是要尋求一些督導呢,或者是說學了之後當講師呢。
有兩點需要非常注意
一、自己的上課目的要清晰單一
第一你的目的如果很複雜很混雜,一定要小心。比如我去上一些課程,經常會有一些學員抱的目的是,覺得自己家庭不是很幸福,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太大,想來上個課程能幫到自己,說不定哪天自己都可以做諮詢了。甚至有些學員只是因為課程的宣傳很炫目,就報名參加了。
這個現象在中國非常普遍。因為本來應該去尋求心理幫助的人都去上課了,因為上課別人可能會誇你好學,可是如果去做心理諮詢有可能被別人說你精神有問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原因不多講,講起來可以要講很久。這種帶著治療性的目的去學習治療法,可能將來還會賺點錢,這些都混在一起的話,先不說在示範課程裡是傷害還是療愈,這種把多種目標混在一起的出發點,有可能使你看山是水,看水是樹。好像有些東西知道了,又知道得很少;好像體驗到了一些,又體驗得不深。所以現在很多人說原生家庭怎樣怎樣,一提到問題就往原生家庭裡套,回到家裡就想給原生家庭動手術,我的一個同學就經常被他媽媽治療。
二、課程目標和物件是否迎合大眾,是否適合你
第二點是,如果這個課程宣傳的培訓物件和課程目標是什麼,它會描述一些適用的人,比如說它描述了好幾種人。可能你的學習目的和這種可能要迎合大眾口味的課程目標是不是相匹配的,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要很謹慎。
在成為一名合格諮詢師的過程中,我們可利用的資源有哪些?
在一個系統的培訓專案當中,我們需要一些基礎,我們需要找到的也就是這樣一些資源,倫理、法律、理論基礎、同輩群體、個案經歷、團輔經歷、督導、個人體驗。
哪裡會有這些資源呢?
第一是,你的同事變成支援同輩,但是也要很謹慎你們同事之間會有的一些利益衝突,那麼還有另外一種會比較少一點利益衝突是同城諮詢師的線下支援性活動,記住是支援性活動,而不是那種純粹的聚會。
第二是,個案。在工作地儘量多的創造更多個案機會,每個星期10-15個是每個諮詢師正常成長的個案量。怎麼樣多接觸個案,比如多深入社群、學校做公益講座、工作坊,在網上接個案。參加新思維心理諮詢師培養計劃,還會給每個人提供個案實踐機會。
接下來,還有個人體驗、督導、培訓、理論這些,利用你身邊的資源,如果他們是註冊系統的,其實現在在註冊系統的督導還有諮詢師,分到全國各地的資源是非常非常少的,所以你身邊有的話,你可以儘可能去嘗試。除此之外,具有多年一線個案諮詢經驗的資深諮詢師,也可以作為督導。當然,更多的與心理圈的人交流,建立連線,可以短期的交流,也可以做長期共享的一種資源。
在成為諮詢師後,我們如何建立維護自己的職業支援系統?
答案仍然是從這幾方面來去排查,倫理、法律、理論基礎、同輩群體、個案經歷、團輔經歷、督導、個人體驗。不需要每個時期都一定要擁有所有的因素,但是督導、個案實踐、同輩支援會顯得特別特別的重要。
在諮詢實踐前幾年,個案督導建議每月起碼有1-2次。在慢慢的有自己的經驗之後,督導不需要說定期見,但是你需要建立起這樣的系統。
在你覺察到自己很難,而且透過自己的力量解決不了的時候,有一位你信任的督導師,然後去跟他去約時間,所以有這樣一個人在很重要。
同輩支援,我覺得無論在任何時候都非常非常重要。
就算你這幾個月不打算接個案,打算暫時去放空自己,也別放棄朋輩。因為朋輩不僅僅是基於個案的督導,更是關於自己的狀態、自己的職業目標、自己的生活困擾、自己的人生體悟,如果一個圈子能夠讓你去討論嚴肅的如人生這樣的話題,建議維持定期的聚會,比如一個星期一次、一個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