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這幾句裡“相道”、“反”、“復路”、“蘭皋”、“椒丘”等,到底指的是回去做官,還是歸隱?
回覆列表
-
1 # 雲潤春天
-
2 # 袁君保
你提出的問題,按照屈原當時的處境和心情去理解,那隻能有一種靠譜的解釋:因屈原生不得志,屢遭排擠,報國無望,以思退隱。而不是求官。
-
3 # 沙沙小觀園
離騷是屈原先發牢騷,傾訴自己的想法和志願,堅持一下自己的不妥協的心聲。
後半段大概差不多就是用大量現在很少人能知道的傳說神話神遊,來講理想不能實現有心以死去的做法。
相字大概有選擇觀察的意思
復路可能是原路的意思吧。
蘭帛也許是青草水邊的意思,我亂想是不是屈平原想到了汨羅河邊的艾草
椒木多多的小山丘呀
反字不多解釋,可隨原詩句一順就知了
我也是心猶豫而狐疑兮的,淺淺的這樣理解啦
我還沒上下求索太多呢。
-
4 # 漁樵之人W
屈原已被流放,雖憂君,也做官無望。若理解為歸隱,有道理,但他感覺到報國無望,才含恨跳進汨羅江而死的。可見不完全是去歸隱,而是臨死之前的迷茫心理!
謝謝邀請。這個命題關聯著屈原寫作《離騷》的歷史背景問題,究竟是屈原被疏遠時寫的,還是被放逐時寫的?司馬遷在《史記》裡寫出了兩個版本。第一版本見於《屈原賈生列傳》:“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饞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第二版本見於《太史公自序》:“屈原放逐,著《離騷》”。可見,兩個版本有明顯的矛盾,第一版本源於史料記載,第二版本源於自序文章,相比之下,第一版本比較靠譜,這還需要從文章的內容上佐證了。
“悔相道之不察兮,…馳椒丘且焉止息”這段位於《離騷》第五部分,即屈原表達實行“美政”失敗後而不願同流合汙的思想鬥爭。
可見,這個命題的歷史背景是屈原被楚懷王疏遠,但未被放逐的時期,即仍然在“處廟堂之高”,而不是在“處江湖之遠”。所以,這個命題不是指回去做官,而是想退居草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