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評論員
-
2 # 於左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攻入北京。三月十九日凌晨,徹底絕望的崇禎皇帝帶著太監王承恩登上萬歲山,在壽皇亭中一起自縊而死。
到了三月二十一日的中午,崇禎皇帝的屍體才被人發現。《甲申傳信錄》記載,李自成派人用兩塊門板把崇禎皇帝和王承恩的遺體抬到東華門邊,又用了二十貫錢買了柳木棺材收殮。棺材下面墊著土塊,上面搭著布篷。
此前自殺的周皇后也被從宮中抬出來,放置在龍文凳上,用錦縟、錦被覆蓋。附近經過的百姓看到崇禎皇帝和周皇后的遺體,掩面而泣。不知道誰請來了兩個僧人為亡者誦經。
到了二十三日這一天,李自成接受王德化的建言,給崇禎皇帝和周皇后換了朱漆的棺木,裝殮起來,移到附近庵內,有不少明朝的大臣前來祭拜。
第二天,東華門一帶哭聲大震,一些人請求安葬崇禎皇帝。李自成答應“葬以帝禮,祭以王禮”。
二十五日,光祿寺祭奠崇禎皇帝和周皇后,並確定了安葬方案:時間緊迫,來不及為崇禎皇帝營建陵墓,此前去世的崇禎皇帝的田貴妃埋葬在昌平,現在需要將田貴妃墓開啟,把崇禎皇帝和周皇后的靈柩合葬其中。
《甲申傳信錄》記載,二十六日這一天,為崇禎皇帝和周皇后正式入殮:“具帝冠服,後霞服。內侍為帝梳髮尚冠入殮。都民有叩頭痛哭者,官員有過拜者,有迂道從南遠行者。”
二十八日這一天,崇禎皇帝的兩個兒子來到靈柩前哭拜,兩個皇子頭戴青巾,“愁慘難名”,隨行有五個農民軍計程車兵。禮成之後,二位皇子護送崇禎皇帝和周皇后的靈柩出城,二人只被允許走到城門,沒有出城。皇太子一直沒有露面,農民軍顯然還是有所防範的。
崇禎皇帝的靈柩離開北京,被運往昌平。
昌平有一位名叫趙一桂的小吏負責僱用民夫,開啟田貴妃墓。但此時官府裡沒有一文錢,時間緊迫,監葬的禮部官員們全都束手無策。最後,趙一桂就和孫繁祉、劉汝樸等十八位義士一起湊錢,僱人動工。
四月初四,開啟田貴妃的墓室,將崇禎皇帝和周皇后的靈柩送入墓室,重新閉合。
初六日,眾人祭奠,“號哭震天”。《甲申傳信錄》說,整個過程當中沒有一個明朝的重要人物參加,“臨者惟太監百姓而已,嗚呼!”
-
3 # 白馬嘯長安
崇禎帝還沒來得及為自己修陵呢。國事繁忙,顧不上,另外也沒想到自己會突然被KO了。李自成發現崇禎吊死後,也不可能幫他搞個新的墓地。不安葬,不合乎禮法。自己做了皇帝,這點禮數還是知道的。便選了昌平的田貴妃墓為自殺的崇禎帝和周皇后合葬。田貴妃生前是崇禎最喜歡的妃子,所以墓地修得大一點,好一點。李自成匆匆退出北京。滿清進了北京,為了顯示道義,也專門來帶墓地旁祭奠崇禎。改墓地為思陵。比較其他明代皇帝,陵墓確實寒酸了。但末代君主也只能如此了。
回覆列表
1644年,明崇禎17年,猴年。猴年確實鬧騰。這年3月,已經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的農民起義軍在闖王李自成的率領下,一路朝北京進發,勢如破竹。而在山海關外,多爾袞率領的10萬滿洲鐵騎,正虎視眈眈,在與明朝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對峙中,眺望北京作壁上觀。一場“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驚天鬧劇正在北中國的大舞臺上開演。
李自成把崇禎葬到貴妃墓崇禎17年3月17日,李自成的大順軍對北京完成合圍。北京城與外界的聯絡完全隔斷。曾對吳三桂進京勤王抱有幻想的崇禎皇帝絕望了。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起義軍會來得這樣快。崇禎皇帝急得甚至面對大臣哭泣。18日晚上,崇禎寵信的太監曹化淳將彰義門開啟,李自成的軍隊已來到紫禁城的金水河畔。崇禎帝知道,留給他的時間已不多了。他和起義軍之間十幾年角逐已經有了勝負。崇禎開始安排後事,他派人將三個兒子分別送到外戚周家和田家,然後要周皇后自盡,隨後把15歲的公主找來,崇禎嘆息說:“汝何生在朕家!”說完,左手以袖掩面,右手持劍砍殺,但因手顫而未砍死,被人揹出宮去。隨後,崇禎又殺了幾名親近的妃嬪。然後,叫王承恩陪他飲了幾杯酒,帶了幾十名手持斧頭的太監,騎馬出東華門,轉向安定門。但此時門已封固,不能開啟。天快亮時,走投無路的崇禎只得又回到乾清宮,敲鐘召集大臣議事,大臣沒有一個來的。完全絕望了的崇禎最後帶著王承恩離開紫禁城,來到煤山(今景山),在一棵老槐樹下自縊而死,死時身著藍衣右腳穿一隻紅鞋,左腳光著,衣上用指血寫了幾行字,指責大臣們誤國,才落得這樣的下場。王承恩也陪主子一起吊死。李自成進入皇宮後,尚不知崇禎已死。在宮中搜查,沒有找到,以為逃匿民間。於是下令,交出崇禎皇帝者賞萬兩黃金。後來,才發現崇禎已吊死在煤山。李自成下令將崇禎屍體連同周皇后的屍體一起送往昌平,葬到田貴妃的墓中。田貴妃是崇禎皇帝最寵愛的妃子,死於1642年7月,其墓是崇禎皇帝專門為她建造的,規模很大,頗為講究。崇禎皇帝生前尚未為自己修造陵墓,這是因為,他認為天壽山陵區已無理想的塋地,他想建陵於馬蘭峪,就是後來成為清東陵的地方,但即位後,國事繁亂,就延擱下來。崇禎萬沒想到,他死後竟會屈就在貴妃的墓裡。大清恩准明官民為崇禎戴孝1644年,波詭雲譎。江山社稷翻雲覆雨。李自成打下了北京城,逼死了崇禎皇帝,卻沒有坐得住江山。農民起義成了清王朝的火中取栗者。一片石之戰成了決定清朝268年命運的大決戰。一片石即今天遼寧綏中九門口,在山海關附近。李自成率百萬農民軍攻入北京後,驕傲自滿,忽略了採取必要的安撫政策,激化了矛盾,使本來準備投降李自成的吳三桂決定和大清勾結。4月13日,李自成、劉宗敏親自統率大軍往山海關征討吳三桂。 4月21日,李自成的大順軍與吳三桂於一片石進行惡戰,吳三桂軍漸難支撐。次日,吳三桂奔至已經開到山海關外的清軍大營,請降於多爾袞。多爾袞下令清軍進關參戰。清軍八旗騎兵衝鋒陷陣,萬馬奔騰,飛矢如蝗。大順軍雖拼死抵抗,但與吳三桂軍已鏖戰一晝夜,筋疲力盡,清軍以逸待勞。下午,戰場形勢突變,李自成的大順軍潰敗,劉宗敏負傷,大順軍死者數萬。李自成見敗局已定,下令撤退。當天,多爾袞命吳三桂作先導,一路追殺,直撲京城。4月29日,李自成在北京稱帝,次日,向西安撤退。這天是公曆1644年的6月4日。農民軍前後佔據北京僅46天。闖王撤了,多爾袞來了。6月5日,清朝八旗軍在睿親王多爾袞的統領下到達北京東面的通州城。6月6日,八旗軍進朝陽門,入紫禁城。原明朝的文武百官出城5裡外,跪迎多爾袞。接著,多爾袞命兵部傳檄天下:剃髮降順者,地方官各升一級;故明諸王歸順者,不奪其爵;各衙門官員等具照舊錄用。6月8日,多爾袞命官民等為上吊的明朝崇禎皇帝服喪。清廷按國禮厚葬崇禎清軍進入北京第三天,清政府就為崇禎服喪,其政治上的積極態度和成熟度絕非等閒。促使清廷採取這樣政治手段的人就是范文程、洪承疇等歸順清朝的漢官。向北京挺進!這是自21歲就投靠女真人並始終忠心耿耿,獻出自己全部智慧和才能的范文程向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灌輸的遠大理想。范文程不喜歡割據。無論是赫圖阿拉、遼陽或是盛京,在他眼裡都是地方割據政權,不是天下的中心。天下的中心,是大明都城北京。范文程從來沒有認為自己背叛了祖國和人民。他要幫助女真人佔有天下的中心北京,使女真人融入祖國,使女真人重新成為祖華人民的一部分,以洗脫自己背叛的罪名。就在清軍進軍山海關,時局發生大逆轉時,范文程提出:明敵、急進、招撫、弔民、悼明的方略。明敵就是明確敵人不再是明朝了,而是農民軍;急進就是急發兵馬趁李自成立足未穩之時機入關以爭天下。招撫物件就是吳三桂,目的就是入關;弔民即為收攬大明民心,以取得官民的支援;悼明就是厚葬明崇禎皇帝,尊其諡號,承認明朝的歷史地位。顯然,這些策略為新生的大清政權贏得了很大一部分民心,使清朝順利入主中原,穩定統治,消除漢人的反抗。厚葬崇禎是一個立竿見影的安撫手段,是清朝入主北京後做的第一件得人心的事情。最初,崇禎是被李自成草草埋進田貴妃的墓穴的。多爾袞進北京,聽從范文程的建議按照國殤的禮儀為崇禎發喪,並大張旗鼓地派員到田貴妃墓前隆重祭祀。清帝遷北京後,在崇禎上吊日子年年祭祀他。順治還親切地稱崇禎為老哥。後來清政府為了繼續緩和民族矛盾,於順治十六年(1659年)在朱由檢的墓前又修建了明樓及享殿三間,並立了碑記,圈了圍牆,稱思陵,成為明十三陵的最後一陵。為長平公主舉辦盛大的婚禮清軍進入北京後,被崇禎用劍砍斷左臂的長平公主落入清政府手中。她沒有因為是崇禎的女兒而被處置。清朝高層的政治策略十分精巧,崇禎的女眷們,因為不可能被人擁立,所以受到了清政府格外的“優待”。清朝撥給公主很高的生活費用,千方百計地“施恩”於公主,並且大張旗鼓宣傳,恨不得天下人都知道。清廷還四處訪查,找到崇禎帝生前選好的駙馬周世顯,給他們舉行了華麗的婚禮,規格等同於清室公主。命運就是這樣捉弄人。兩年前,公主日夜夢想著這場婚禮的幸福,卻被世事變故阻隔。兩年後,婚禮雖然仍然盛大,然而除了屈辱和痛苦,她還能感受到什麼?大清王朝這樣深厚的恩仁,她實在無力承受了。結婚幾個月後,清軍攻陷南京,弘光小朝廷滅亡了,被俘到北京的南明皇帝和王公們都在順治3年5月被處死,公主受到最後一次精神打擊。這年8月,不滿18歲的她帶著沉重的傷痛猝然病逝,這時她結婚才剛剛一年,死時尚有5個月的身孕。清廷為她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葬禮,厚葬於廣寧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