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權力的遊戲》第七季上週一已經完結。在最後一集中,堅固的長城最終垮掉了,夜王經過七季的努力終於要跨過長城。擊垮長城的功臣就是被夜王射死之後屍化的冰龍韋賽利昂,之前身為火龍的韋賽利昂噴的是火,屍化之後噴的是冰。實際上西方影視作品中的龍大多噴火,而不是水,這種設定與西方文化中的龍的形象相符。

    雖然"dargon"被譯為"龍",但它與中國的龍並不相同。《不列顛大百科全書》將"dragon"描述為能噴火的長著蝙蝠翅膀的大蜥蜴,《圖解牛津詞典》中提到它有銳利的爪子。形象地說西方的龍就像是長了雙翅膀的巨型蜥蜴。

    西方的龍最早出現在美索不達米亞神話中。提亞馬特是眾神之母,在新神崛起的時候,她化身為一頭七首巨龍,帶領著十一條巨龍,向眾神發起攻擊。一位叫做馬爾杜克的新神迎戰提亞馬特,最終將她殺死。馬爾杜克將她身體切成了兩半,一半製作成了天空,另一半製作成了大地,她哭泣的眼睛成了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源頭,尾巴變成了銀河。

    現存古巴比倫伊什塔爾城門上的怒蛇被看作是早期的龍。它的頭部、頸部和身體都覆蓋著蛇鱗,前足是獅足,後足則是鷹爪,頭上長著長角,尾部有蠍尾針。古希臘神話中也有龍的身影。眾神之神宙斯與大地女神蓋亞與天神烏拉諾斯所生的風暴之神堤豐作戰。有傳說說堤豐的上身是人形,也有說是一百個龍頭的,至於堤豐的下體則是一條帶鱗的尾巴。堤豐威力強大但還是被宙斯打敗了。古希臘神話的龍還經常充當珍寶的守護者。赫拉克勒斯是宙斯的私生子。宙斯有意讓他成為永生的神,但是天后赫拉不同意,她要求赫拉克勒斯必需按照要求完成十二件事。這十二件難事的第十件就是盜取由一條有著一百個頭的龍守護的金蘋果。最終機智的赫拉克勒斯透過催眠殺死了巨龍,摘得了金蘋果。繼古希臘後,德國、英國等地的神話傳說或民間故事中,陸續出現了龍的身影。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盎格魯-撒克遜神話《貝奧武夫》中的龍。主角貝奧武夫是耶阿特的國王,他賢明地統治著自己的國家。沒想到一條貪婪、記仇、能噴火、牙齒中含有致死毒液的龍出現了。貝奧武夫大戰惡龍,最終和它同歸於盡。由於《貝奧武夫》流傳很廣,惡龍長著雙翼、噴火的形象深入人心。12世紀法國作家克雷蒂安·德·特羅亞在他的故事詩《伊萬,或帶獅子的騎士》中就塑造了一條充滿邪惡,嘴裡噴火的巨龍,當然這條龍被主角伊萬打敗了。《聖經》中以惡龍指代魔鬼撒旦,人們對龍充滿了憎惡。中世紀的文學作品中有很多像伊萬那樣打敗龍的勇士,其中最出名的屠龍者當屬聖喬治,他是一位信奉天主教的羅馬將軍。聖喬治在旅行途中遇到了一隻吃少女的惡龍,一槍刺死了它。惡龍死後的鮮血灑遍大地,長出了一朵朵玫瑰花。聖喬治勇鬥惡龍的故事在歐洲各中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英格蘭視他為守護者,將白底紅十字的國旗稱作“聖喬治旗”。不管是惡魔還是財寶的守護者,西方龍的形象大多不太光明,它們長相醜陋,生性貪婪、兇狠,藉著口中噴出的烈火和毒汁為害一方 。但是大多數故事裡都有一個能打敗惡龍的勇士,這些勇士備受人們的推崇。近現代西方人已經認識到龍是一種想象中的動物。但龍仍然無法擺脫邪惡,西方文學作品中依舊習慣用龍代指惡魔或者邪惡的人物。在《權力的遊戲》當中,丹妮麗絲雖是龍母,也無法完全馴服龍。參考資料:龐進:《中西方龍形象的差異及其文化意義》,《東方收藏》,2012年第4期。

  • 2 # 五一180827450

    邪惡,正義,力量,強權,多種角色融合。變形金剛中,亞瑟王也是求助機器三頭龍扭轉局面。危難時,希望藉助龍的力量為己所用,和平期又對龍的強大心存忌憚。因此,龍是西方帝王內心對力量和暴力的原始崇拜。

  • 3 # 海歸阿胖

    龍在西方被現在的媒體撰寫是很少的,更多的是美國在電影中以科幻片的形式展現,權力的遊戲,編導說明是虛構的,然後在虛擬中又有英國的歷史影子,是一部很好看的電視劇,每一個家族都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情節曲折,但是到第七季有點爛了。沒有開始的人物生動。

  • 4 # 美劇浮世繪

    相信凡是看過《權力的遊戲》的任何一個小夥伴,不僅對其中的龍媽、瓊恩、瑟曦等等眾多人物過目不忘,而且對龍媽的那三個龍寶更是喜愛的不得了。

    可以說,正是因為擁有了那三條龍,丹妮莉絲坦格利安才真真正正地獲得了龍媽的無敵稱謂。

    在該劇中,龍媽丹妮莉絲·塔格利安的三個龍寶,都有屬於自己的名字,分別為卓狄Drogon、雷哥Rhaegal、韋賽利昂Viserion。

    卓狄Drogon,是丹妮莉絲以自己已故的丈夫卓戈卡奧之名命名的。這條龍,全身長滿黑色的鱗甲,並且是三條龍中個頭最大,也最為好鬥的一個。

    雷哥Rhaegal,是丹妮莉絲以其已故兄長雷加坦格利安之名命名的。雷哥長有碧綠色與青銅色的鱗甲,牙齒和爪子都是黑色的,眼睛則是青銅色。

    韋賽利昂Viserion,是丹妮莉絲為紀念哥哥韋賽里斯而起的名字。韋賽利昂,全身鱗甲大多是乳黃色,但是,它的角、翅骨和脊冠則是耀眼的金色。

    這三條龍,無論是最開始的萌萌噠,還是後來漸漸長大,伴隨龍媽四處征戰,都收穫了無數劇迷龍粉。

    當然,與此同時,也讓大家見識到了龍的兇殘可怕。

    然而,在今年第七季中,雪諾帶領的小分隊路遇殭屍軍團,並被圍困在冰河中心的小洲上。眼看著異鬼們就要撲將上來,這時龍媽帶著自己的三條龍寶前來解圍。

    在經歷一場極為慘烈的酣戰後,龍媽的韋賽利昂最終竟然被夜王的冰標槍刺中陣亡。後來,夜王將從冰河中打撈上來的韋賽利昂復活。

    從此,韋賽利昂成了夜王坐騎,並一路噴塗藍色冰焰,攻破北境長城……終季第八季,肯定會有昔日三兄弟巨龍的終極對決。

    這是馬丁老爺子筆下與電視劇中的西方龍的形象,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文學與影視作品中也會經常出現龍的形象。

    那麼,在西方歷史文化中,龍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呢?

    英文、法文以及德文、俄文中的dragon、Drache等詞,在譯為中文時一般都譯為“龍”。然而,在這些語言文化背景中,它們各自對龍的具體解釋,也並非完全一致,有時甚至在同一種語言中,對其解釋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在慣常的英漢詞典裡,dragon的解釋是龍,或者指的是一種寓言虛構的怪物。

    例如,在英語言文化中,對龍的解釋就有好幾種,而且相互之間就有差異。

    《褒斯氏二十世紀英語詞典》對龍的解釋是一種寓言中的長有翅膀的蛇。

    《圖解牛津詞典》把龍解釋為神話中的怪物,它的外貌與鱷或者蛇接近,長有鋒利的爪子,還有翅膀,經常以火呼吸,在神話中,它是監守寶庫或者女子貞潔的守護者。

    《英語韋勃斯德新詞典》對龍的解釋是:“神話中的一種怪異動物,彷彿是長翅膀的鱷魚,兩隻眼睛怒睜,頭頂上有冠鬣,巨大的爪子十分銳利,常常能夠吐火。”

    《英漢辭海》對龍的解釋是:“一種傳說的動物,一般被描繪成怪異的、有翅和鱗的蛇或蜥蜴,頭具有盔冠,爪強大”,“龍,用紋章學表示的怪獸,有半獅半鷲的怪獸頭,有鱗和翅的軀體,有四足和一條長的倒鉤尾巴以及作為託物或支撐的舌頭”。

    《不列顛百科全書》則是這樣解釋的,“傳說中的一種怪物。通常被想象成一隻巨大的蜥蜴,長著蝙蝠的翅膀,身披鱗片,能吐火;也有人把它想象成一條蛇,有帶刺的尾巴”。

    而《美國哲傳英語詞典》對龍的解釋則是:“傳說中的怪物,是一條大蛇,長有利爪、翅膀和鱗片。”

    與英美較為接近的是德華人,《現代德語詞典》對龍的解釋是:“長有翅膀,頑強的或吐火的神話動物,具有蛇、蜥蜴的外貌。”

    但是在法國,對龍的解釋則有著較大的差異。綜合《當代法語詞典》和《詞彙》中對龍的解釋說明,則是這樣的:龍是由狗的頭部和身體、獅子的爪子、蝙蝠的翅膀以及蛇的尾巴構成的怪物。

    此外,俄華人也把龍解釋為有翅膀、會噴火的蛇。《俄文百科全書》和俄語詞典均為這種說法。

    有關西方龍,也可以從西方的宗教故事得到解釋。

    這個故事是這樣講的,說是當天空再次出現異象時,有條巨大的紅龍,長者七個頭十個角,每個頭上都帶著一個冠冕。龍的尾巴非常長,從天空垂到大地。龍站在一個將要生產的女人面前,準備吃掉即將出世的孩子。在這個故事中,這條大龍就是以往的一條古蛇,又名撒旦。後來,這條大紅龍被天使關進無底洞裡,並用封印封上,以防止它再次迷惑世人。

    從這個宗教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龍無疑是一種極為兇殘邪惡的動物。後來,人們便將具有龍的特徵的人或者物,視為邪惡兇殘的化身。

    歸納起來,在西方文化中,龍具有三個明顯的特徵:長有翅膀,能吐火,外貌像蛇或者蜥蜴或者鱷魚。長有翅膀,說明會飛;能吐火,這個說法只能從蛇經常伸縮舌頭(俗稱“信子”)或者從毒蛇利用毒牙施放毒液想象而來;外貌像蛇(蜥蜴或鱷魚),說明龍的原型很可能就是蛇。

    正有此,在西方歷史文化中,龍則是一種極為兇殘可怕的動物,它是暴力、兇殘、毀滅的象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皇帝有幾枚玉璽,為何乾隆把玉璽定為25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