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elief
-
2 # 處處有心
“過度付出”分兩方面,一方面是超過付出者能力的付出;另一方面是超過付出物件承受力的一味付出。
前一種付出容易產生憤怒,比如:自己經濟並不富裕,但還要接濟他人。就是過度付出超過自己能力的事。如果對方還錢怠慢,或者不夠感恩,就很容易勾起付出方的憤怒。
後一種付出容易產生自憐,比如:婆婆超級熱心的關心兒子小家庭,但這樣的行為,已經超過對方的承受力了,兒子一旦流露出一點不滿,婆婆就會覺得“我怎麼這麼可憐,好心當成驢肝肺。”。
過度付出者會產生這樣的情緒,皆因2點:
1,所有付出都是求回報的,但過度付出很難獲得相應的回報;
2,過度付出,對方便過度獲得,而物以稀為貴,超過一定量的東西,都會貶值。
“過度付出”的目的是什麼?
究其根本,“過度付出”者追求的就是掌控。
或許有人會說,“過度付出”難道不是一種討好的行為嗎?
“討好”只是表象,也可以說成是“體恤”、“關心”……,這樣的詞彙可以有很多很多。
但埋在這些“冠冕堂皇”原因之下的,就是掌控!
只不過“掌控”太難聽了,換種說法,包裝一下。要申明的是,這包裝不是為了騙別人,而是為了騙自己。
不包裝一下,怎麼繼續“過度付出”呢~
好了,以上所有這些關於“過度付出”的解析,可能有人會覺得偏題了。其實沒有,如果一個人沒搞清楚問題到底是什麼,那是談不上改變的,最多,換個形式,換個“包裝說辭”而已。
怎麼意識到問題本質?就需要自我覺察,所有的改變終將建立在“覺察”上!
至於如何培養“覺察力”,推薦一篇我寫的文章:關於“覺察力”的訓練方法,讓你在育兒、婚姻、社交中游刃有餘。
-
3 # 上海豪宅租賃
過度付出️無緣無故,找到過度付出的原因或是過度付出的心裡的訴求,不同事由,不同人,不同程度來對症下藥,也不是方式方法就OK了,也是邊實施邊觀察邊調整、最終才能實現改變!
-
4 # 於際敬身心健康專家
我來談一下愛情中的過度付出。
女人的防禦機制很多人都是一座失聯的孤島,因為過早地失去了親密依戀體驗,成年後不知道該如何與人建立親密關係。於是發展出各種“防禦機制”,以避免在關係中被拋棄。
男人常見的防禦機制“我要更成功,賺更多錢,女人就不會離開我了”;
女人常見的防禦機制“我為家庭付出的越多,就越不會被拋棄”。
過度付出想要的只是控制過度付出的女人,在婚姻中,實質上給了對方一筆難以消化的情感債,讓對方無法提出任何要求,如果一旦做出對不起自己的事情,那麼對方就要承受巨大的道德壓力和情感債務。
改善方法:
1、“斤斤計較”,你付出一毛錢的愛,也要要回1毛錢的愛。過度付出,導致在情感中的天枰失去了平衡,就會出現情感危機。
比如:兩個人準備出去旅行,你查好了攻略,那你可以對對方說:“親愛的,我查了很多攻略,現在就剩訂酒店了,你抽空可不可以定一下”。而不是以命令的口氣對他說:“我找了那麼多攻略,你什麼都沒做,你就不能定一下酒店嗎?!”
2、關注對方的真實感受。過度付出者看似非常偉大,實則是一種很深的自戀,他們從來沒有看到對方的真實存在,只是自顧自地付出,可能他的付出,戀人並不需要。
比如:先和伴侶聊聊,對於你之前的所有做法,他有什麼樣的感受。在下次做決定之前,問問對方的想法,看到你所不知道的一面。
回覆列表
對孩子的“過度付出”也可以叫“溺愛”,而這種愛往往會適得其反,所得到的並不是我, 所想要的結果,那麼我們該如何改變“過度付出”這種習慣呢?首先,來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一日,弟子問大師:“什麼是愛呢?”
“見一個人口渴了,你給他一杯水,這就是愛。”大師說。
“哪什麼是溺愛呢?”弟子又問。
“見一個人口渴了,你給他一湖水,這便是溺愛。溺愛讓人無法吸收,無法消化,無法容納,它只會吞噬一個人,淹沒一個人,葬送一個人。”大師說。
道理很簡單,但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對孩子,往往就情不自禁地越了界,恨不得把自己的愛化成一湖水,不斷傾倒在孩子身上。如此無度地付出,直接就造成了孩子嬌氣、任性、自私、獨立生活能力差等毛病。一旦脫離了家庭的庇護,就像搬出溫室的花朵,一遇到風吹雨曬,就摧折了。或者在與外界相處的過程中,習慣於唯我獨尊,顯得比較自私霸氣,不受人待見。而且,這種溺愛直接會對孩子自身發展產生消極影響,包括他的成長、學習、價值觀的確立、社會發展、孝敬父母方面等等,都構成了諸多的害處。因此,中國有句俗話:“慣子如殺子。”可見,愛孩子一旦模糊了界限,一任寵慣著孩子的言行,一味滿足孩子各種不合理的要求,以溺愛的方式對待孩子,無疑於是一點點給孩子餵食了“愛的毒藥”,其危害性顯而易見。
現今的家庭,大多相應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只生養了一個孩子。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之切,關愛之深,簡直達到中國有史以來的最高值。如果說,全家每個成人對孩子的愛是一汪清泉的話,那麼,幾個成人加在一起的愛就自然匯成了一片湖。每個成人每天對家裡的“獨苗”灌溉一點點,這棵“獨苗”身上承受的愛,就是沉重的負擔。這種泛愛地付出,最終會積水成溺,讓愛的感受反而在孩子心裡變得很輕很輕。長此以往,在家的世界裡,沉溺於“愛湖”中的孩子,就會認為,我所得到的,是我應該得到的,別人為我付出,是理所當然,我不必心懷歉疚和感恩。相反,如若誰不稱我意,就是對我無禮和不敬,很容易產生仇視報復心理。
記得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死刑犯即將被處決,臨刑前,一定要再吃一口母親的奶。可這個犯人在最後時刻,一口咬下了母親的奶頭。因為他臨死前終於明白,如果沒有母親一味的溺愛,他是不會走向斷頭臺的。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看到如下現象:孩子蹣跚走路摔倒了,家長趕忙跑上去扶起孩子,見孩子一個勁兒哭鬧,家長就作勢打地,口裡說:“我打它,我打它!看它以後還敢摔倒我家寶貝不?”吃飯時,孩子滿屋子跑,一會兒玩玩具,一會兒看電視,家長在後面端碗追著餵食;孩子與孩子在一起發生了爭執,家長不問青紅皂白,總是責怪別人孩子不是,甚至“教導”自己孩子:“他打你,你一定要打回來。不要光哭,這樣太沒出息!”送孩子讀書,一心討好老師,希望老師對自家孩子多一些“照顧”;在學校裡,如果自家孩子受了老師批評,聽孩子哭訴後,不問原因,就跑學校找老師論理,甚至揚言要揍老師……如此等等,真是不勝列舉。家長對孩子那種溺愛心態,說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一點也不過分。那種心疼愛憐之心,恨不得上天入地也要把最好的東西找來,一併交給孩子。“愛令智昏”這個詞本來是說愛情的,其實,用在某些家長身上,也是非常適宜的,他們對子女愛的程度之深,也昏昏然失去了理性的限度。
實質上,養兒育女如同栽花種草一般,一方面要對其特性有所瞭解,一方面要按其所需施與水分和營養。更多時候,要讓其學會適應環境生長,獨立於天地之間,能承擔自然賜予的風雨,努力開出屬於自己的花,結出屬於自己的果。而當前的現狀是,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過於迫切,總希望自己的孩子特別出眾,不僅要成績名列前茅,還要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這種精英培養意識並沒有錯,關鍵是自家孩子需要嗎?喜歡嗎?適合嗎?成天把孩子送到這裡那裡參加輔導和培訓,忽視孩子的個性特點,心理需求,一味按照家長的意願把孩子往“百花齊放”的路上趕,不問孩子願意不願意。還語重心長地對孩子說:“我這可都是為你好啊!”就好比載了一株茉莉,以為只要我使勁澆灌,不斷修枝裁葉,就能讓茉莉不僅長成高高的大樹,還要讓它伸出無數枝頭,開出玫瑰、牡丹、芙蓉、月季等碩大美麗的各種花朵。這種求全求好的心理,也是造成對孩子溺愛過度的根源之一,只要孩子學習好,能參加各種培訓,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都要想盡辦法幫其滿足。一方面是“揠苗”助長,一方面是愛的“過澇”,長期下去,多數孩子就承受不住,造成身心扭曲,甚至釀成不可挽回的惡果。前不久看一則新聞報道,一位母親因為孩子成績不如意,多次教育未果,一氣之下拉著孩子投江自殺,孩子本來可以救母親上岸的,但卻狠心放下了本來拉著媽媽的手,也順江而去了……母子兩人就此命絕黃泉,真是令見者心驚,聞者唏噓。
愛孩子沒有錯,但一定要愛而有方,愛而有度。作為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揹負著家長的夢想努力去飛。以愛的名義掠奪孩子的玩耍時間,侵佔孩子的夢想空間,讓他們一點點喪失了成長過程中本應有的快樂。這種家長無疑是自私的,而這種自私還在不易覺察中,冠以了愛的虛妄之說。因為對孩子精神世界干預、侵佔過多,就會表現在物質和生活上對孩子過度付出和滿足,形成“愛的潮水”,愛之深猛,便成溺愛無度。
據研究表明,孩子最重要的塑形階段在小學。所以,小學階段,一定要教會孩子養成良 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這兩種習慣一旦養成,會對孩子今後的成長有著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因為自己為人母,也為人師,平常我就特別注意身邊孩子的成長情況。我發現,父母對孩子從小嚴格要求,注重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培養的,他們的孩子無論是生活細節還是學業情況,一旦形成良好習慣,父母就很少再反覆言說,孩子自然就懂得怎樣去做,這種孩子一般獨立生活能力強,學業也一直呈優秀態勢。反之,就是另一種情況,孩子一旦進入初中,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任父母各種方法用盡,也難以將孩子身上定性的毛病一一糾正,有時甚至會出現令人想不到的後果。
我們把對孩子的愛,透過一些活動含蓄地表達出來。記得上次登山之行,從早晨8左右起步,爬過一山又一山,繞來繞去走了4個多小時的山路,累得我們幾個大人都快走不動了,但孩子們卻沒有人叫苦,還幫著媽媽們背東西,那個吃苦耐勞的勁頭,可真讓我們感動。這樣的愛,我相信孩子們是懂的。兒子看著我累,在自己也很累的情況下,還堅持要拿過揹包的行為,就是懂得愛感恩愛的證明。
畢淑敏說:“一個不懂得愛的孩子,就像不會呼吸的魚,出了家族的水箱,在乾燥的社會上,他不愛人,也不自愛,必將焦渴而死。”我很慶幸,當我默默對孩子付出愛的同時,我也能從兒子日漸溫和堅定的目光裡,看到愛的迴應,聆聽到他心裡發出來的愛的迴音。
因為,即使自己對孩子有一個愛之湖,也要守護好心中的那道閘門,做到開放自如,澆灌有度。我們作為家長的,不能因為孩子僅僅是口渴,就愛之潰堤,全湖傾出。家長如果處處不放手讓孩子獨立去面對,一定要深入到孩子成長的每一個角落,將愛之瓊漿灌滿孩子成長的空間,關懷備至到無孔不入,時時為孩子著想,事事代孩子操勞。如此下去,孩子就如精心餵養的籠中鳥,一旦到了該放飛的時節,面對浩闊的世界,他們如何能振翅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