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氣質是天生的,改變起來很難,當家裡有一個內向的寶寶,我們該怎麼辦呢?
11
回覆列表
  • 1 # 永朔

    兒童的性格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活潑,有的安靜;有的愛和他人交往,可稱之為社交型的(sociable),有的不愛和他人交往,可稱之為非社交型的(non-socialte) 。這兩類兒童都是正常的,你的孩子可能屬於第二類,這類孩子並不“壞”。 兒童有先天秉賦的一面,但出生以後,在社會化程序中,環境因素的影響,也不能忽視。你可以創造一些環境,使他的社會化過程“走”得更好,願意和他人交往。比如: 1、他已經四歲了,可以與他講和小朋友玩的道理了。多說,有好處,但如果短時間內效果不大,也不要批評和責怪,性格一旦養成,改變比較困難,批評和責怪會使他更退縮。 2、在假日,可以帶他到親友家去串門,和親友的孩子一塊玩,你也參加,他也許會願意,次數多了,也會改變不合群的性格。 3、和成人打照呼,叫聲“老師好”是有禮貌的表示,但如果孩子不這樣做,並不是很嚴重的事。我有兩個同事的孩子,五六歲以前從不和人打招呼,也不是什麼大錯誤。這些孩子再大一點會好一些。不要以為孩子不叫人,自己沒面子,是否可以放鬆些,不強迫他這樣做?有時你一定要他叫人,他就是不叫,反而會使自己很尷尬。 4、和幼兒園老師經常聯絡,希望老師常講些合群、有禮貌的兒童人人喜歡的故事,對他會有好處。 5、有時可以和他一同看有性格開朗主人翁的圖畫故事書,在不經意的情況下讓他學習活潑的性格。 6、孩子在你們和別人講話時不高興,甚至用石頭砸人家,是不願意你們冷落他,要用激烈的行為“找回”你們對他的注意,你們知道他有這個“毛病”(當然,這種獨佔爸爸媽媽的心理也不是對的,這是獨生子女常有的問題),就應該事先和他講:“爸爸媽媽要和叔叔阿姨談點事,你一個人玩一會兒積木(或他喜歡的玩具),等一會兒叔叔阿姨走了,我再和你玩”,“大人講話的時候,你不要打人家,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等。孩子已經四歲了,這個道理他是能懂的。7、常和孩子玩遊戲,激發他的歡樂情緒,這對於培養他有開朗的性格有很大的好處。

  • 2 # 孩子王育兒顧問

    每個寶寶天生都是自帶不同氣質的,比如我們在醫院產房裡看到的寶寶,一樣的可愛,卻有不一樣的脾氣,有的愛哭,有的愛笑,有的淡定,有的煩躁——這些就是嬰兒的氣質。

    嬰兒的氣質天註定嗎?育兒專家鮑秀蘭老師說:“氣質是相對穩定的先天特性,但在環境作用下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塑造的,這種先天特性的改變需要長期的耐心堅持及適當的撫養和教育方法。”

    寶寶氣質測評對照

    按照托馬斯和切斯(Thomas and Chess)的系統研究,嬰兒的氣質有9個維度(下表格)。

    寶寶氣質測評對照

    根據以上維度的不同組合,托馬斯和切斯將嬰兒的氣質歸納為以下3種類型。

    你家寶寶是哪一型?

    理想氣質的寶寶如何養育和教育

    父母對寶寶賦予愛、精心護理和敏感反應有助於寶寶的良好適應,包括改變、糾正其適應不良的特性。如何塑造寶寶逐漸建立理想的氣質,一句話乾貨就是建立安全依戀型親子關係。因為安全性依戀的建立會讓寶寶的社會交往傾向和能力變強,良好地適應社會,更能讓寶寶的認知、智慧和創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發揮,使自身成為進取和聰穎的人。

    對孩子來說,依戀是孩子開始對經常照管他的人產生一種依賴,就是說對誰最親。一般來說,孩子到8~9個月時對媽媽最依戀,這種依戀到13個月左右到達最高峰。

    對號入座:寶寶的三種依戀型別

    開心媽媽養育開心寶寶

    想要一個開心寶寶,首先你要是一個開心媽媽。看看下面的行為對比,媽媽們自然就知道該怎麼選擇了!

    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建立安全型依戀的親子關係,對於寶寶的人格完善至關重要。

    * 文 | 雅培寶貝至愛計劃

    Hi,我是童姐。我是一個3歲孩子的媽媽,也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階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 3 # 十字路口遇見你

    內向的性格是不容易改變的。有研究表明:那些年幼時表現內向的孩子,他們在成年以後仍舊錶現內向。

    另外,父母不必對此太焦慮,試圖去糾正,這樣甚至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幸福快樂的首要之點,就在於一個人願意成為他自己。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優秀,也要讓別人看到。

    其次,內向的孩子也有他的很多閃光點。

  • 4 # 煙雨教育

    一、用合理的交流方式與孩子交談

    1、要與孩子交流,家長要學會聆聽。當孩子與父母交談時,父母應該停止手中所做的事情,細細聆聽。不要一心二用,尤其是不要以“嗯”“啊”這類語氣詞應付孩子。這樣孩子會認為父母對他們所說的事情不在乎,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其時有些時候孩子並不是要向我們徵求意見或方法,他們只是想讓我們安靜的看著他,聽一聽他的新發現,新感受。這個時候的家長如果報以一個微笑,一句驚歎,一句鼓勵,孩子的心理就得到了莫大的滿足。幾次之後,孩子自然喜歡上了和爸爸媽媽交流。記住,孩子要的其實很少!

    2、把選擇權交給孩子。孩子一天天的長大,他們已經能自己做簡單的決定。父母不應該盲目去替孩子做決定,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應該讓他自己在體驗式的學習中更好的成長。比如,起床穿衣服,孩子該穿什麼樣的衣服,先讓他自己去選擇,對錯並不重要,他選好了就讓他穿上。冷了他自然會再去穿,熱了他自然會去脫,當他自己意識到錯誤尋求幫助的時候,我們的說教才會有作用。

    3、放低姿態,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想問題。良好的親子溝通需要父母能夠從孩子的角度觀察、思考,走進孩子的世界。如果父母總是以居高臨下的姿態與孩子交流,和孩子的距離自然就拉開了,更別說心與心的溝通。所以,父母不妨多蹲下來,放低自己的姿態,這樣孩子會更願意和我們交流。我們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千萬不要讓“別人家的孩子”這種心理陰影再次降臨到我們自己孩子的頭上。

    4、不要盲目否定孩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外部世界對孩子來說是新奇的,五彩斑斕的。當孩子不小心弄壞了玩具,打碎了碗盤時,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埋怨孩子。這個時候的孩子心裡已經充滿了恐懼。我們應該先報以一個微笑,告訴他沒關係,安撫好孩子的情緒。然後我們再去詢問孩子想做什麼?他有什麼想法?是不是不小心?最後我們再告訴他應該如何去做,他做錯了什麼,並且幫助他清理一片狼藉的現場。如果有條件的話我們還可以用正確的方式將過程給孩子演示一遍。我們無法不讓孩子犯錯,我們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不要犯第二次錯。

    二、適當的訓練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

    1、時刻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家長的言傳身教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物件,所以說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一定要給孩子樹立起一個良好的榜樣。

    2、教給孩子應有的社交禮儀。我們平時應該教給孩子一些簡單的社交動作,如揮手再見、搖頭表示“不”、拍手歡迎等;家長上班時可以與孩子說再見,回家時再向他打招呼問好;對待來訪的賓客一定要認真的向孩子介紹,告訴他什麼是叔叔,什麼是阿姨,關注孩子每次微小的進步,並且要及時鼓勵,大加讚揚。

    3、理解孩子的特點及需要。帶著孩子參加成人聚會時千萬不要遲到,當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到孩子身上時,孩子自然會產生恐懼,這是無法避免的。我們應該帶著孩子早去一會,讓孩子熟悉環境,產生安全感,再把他介紹給客人。也可以將客人介紹給孩子,讓孩子逐漸習慣。宗旨是不要太突兀,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

    三、外出遊玩的重要性

    外出遊玩會給寶寶探索世界的機會。儘管孩子很有可能不會記得去過哪些地方,但卻能透過遊玩中的所見所聞,學習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世界。對於孩子來說,接觸到外面陌生的環境,總會興奮又好奇,因此總有問不完的問題,特別是在在路上,孩子們總是不停的東張西望,沿路看風景對孩子來說就象去發現新大陸,比如看到紫色的花、小船上的漁夫、池塘裡的鴨子,不知不覺中積累著生活的經驗。也許外出時孩子還會認識新的朋友,結識新的玩伴,透過玩耍慢慢地愛上與人交流,逐漸的開朗,樂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福特任命孫曉波為副總裁,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