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登哥讀歷史
-
2 # 花都十號
遼之前叫契丹國,那麼你所提問的問題就很好解釋了。
很多史料都記載了契丹人起源的這樣一個故事,說是有一位坐著青牛拉著車的天女,從天上來到凡間,從一個叫"平地松林"的地方順潢水而下;同時有一位"神人"男子,騎著一匹白馬從"盂山"順土河向東,兩人來到木葉山下的潢水和土河的交匯處相遇,之後結為夫妻,一起生了八個兒子,這八個兒子後來分別形成了一個部落,也就是後來的契丹八部了。
由於契丹族認為自己的老祖父和老祖母是乘著白馬和青牛相遇的,所以他們為了表示自己的誠心,就會用白馬和青牛來祭祀他們了。
這個神話雖然說的是契丹族的起源,但是影響了北方的很多少數民族,比如後來的女真族也認為自己源於契丹族。實際上契丹族是古東胡鮮卑族的一支,自稱是炎帝的後裔,與同樣說古蒙古語的室韋、庫莫奚是同族異種,從南北朝時的北魏開始,契丹族就開始在遼河上游一帶活動,唐末時建立了地方政權,唐朝唐太宗在契丹人住地設定松漠都督府,酋長任都督並賜李姓,五代時契丹迭剌部的首領耶律阿保機乘中原內亂統一各部,於公元907年建立契丹國,後改稱遼,統治了中國北方。
青牛白馬祭祀是信仰使然,以求保佑的一種行為。
-
3 # 歷史課肖老師
遼朝(916年—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傑出領袖耶律阿保機建立的朝代。
青牛白馬的傳說流傳於契丹各部之中,被認為是契丹族起源。
《遼史》卷三十七、地理志一、志第七就有關於青牛白馬傳說的記載:“相傳有神人乘白馬,自馬盂山浮土河而東,有天女駕青牛車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葉山,二水合流,相遇為配偶,生八子,其後族屬漸盛分為八部。每行軍及春秋時祭,必用白馬青牛示不忘本雲。”這就是最早的“契丹八部”的來歷,他們的部族供奉青牛白馬,以表示祭祀祖先。
出征前用青牛白馬祭祀祖先,表示不忘更本,祈求獲得祖先保佑。
實際上契丹源於東胡鮮卑,與同樣說蒙古語的室韋、庫莫奚是同族異種。
世界上各個民族的起源故事裡有一些動物的身影是非常普遍的。例如古羅馬人認為是母狼養育了他們的祖先,而商朝王族則認為“天生玄鳥,降而生商”,也就是他們的女性祖先因為吞吃了玄鳥蛋而後生出了後來的商這個民族的祖先。
-
4 # 鄜延路節度使李
但凡在人類歷史上存在的已知民族,幾乎都有著傳奇般的起源。經過世世代代的口耳相傳,融入了每個族人的血液,成為這個民族最重要的精神信仰。
在中國歷史上,有著不平凡作用的契丹族也不例外,他們同樣擁有一個美麗而古老的起源傳說。在中國的東北部,流淌著兩條重要的河流,一條是發源於醫巫同山的土河(今老哈河)一條是從大興安嶺南端奔騰而出的潢河(今西拉木倫河)。兩河從高山傾瀉而出,一路奔騰,流至平地,逐漸舒緩下來最終在木葉山匯合為共同孕育了一片水草豐美的綠色草原。
很久以前一位騎著雄健白馬、雲遊四方的神人行至此處,被眼前這片莽莽草原所吸引,他鬆開韁繩,信馬由韁,沿土河從上游順河東行。一位久居深宮的天女,耐不住高處不勝寒的寂寞,決定降臨人間。她坐上青牛車,從“平地松林”沿潢水順流而下,欣賞人間美景。一路陶醉的神人與天女,在兩河匯合的木葉山,出現在彼此的視線中,美景、佳人,倆人一見鍾情,於是結為夫妻,放開馬韁,卸下牛車,就在這片山前草原上定居下來。
神人和天女共生育了八個兒子,這八個孩子各自繁衍,最終壯大成為契丹的八個部落。神人與天女的相遇,青牛與白馬的傳說,最初是在契丹族內口耳相傳的,後來被整理成文字並保留了下來。契丹族人對此深信不疑。每有軍事活動或是春秋的祭祀,必用白馬青牛作祭品,以此表達對祖先的敬意。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國後,還在木葉山上修建了始祖廟,“奇首可汗(傳說中的神人)在南廟,可敦(天女)在北廟,繪塑二聖並八子神像”,每年按時供奉;而在戰爭之前,契丹人也必定在這裡祭告祖先,祈求保佑。
在這座神聖的始祖廟裡,奇首可汗、可敦並立其中,同享祭祀,可見在契丹人的心目中,天人和神女是同樣崇高而神聖的。細細體驗契丹社會中的點點滴滴,不難發現女性有著較高的社會地位,可以說,契丹社會保留了很多母系氏族社會的痕跡。在我們之後瞭解到的契丹歷史上,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整個契丹王朝興衰成敗的每一個關鍵時刻,都會有女人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終遼一世,契丹女子們有著廣闊的發揮空間,來展示和證明自己的才能,在歷史上留下瑰麗的印記。
木葉山對契丹人來說是神秘而神聖的。他們除了在始祖廟舉行盛大的祭祖活動外,還在山上定期舉行另外一項大型的祭祀活動,那就是祭拜木葉山神。“遼國以祭山為大禮”,我們在《遼史》卷四九《禮志》中所看到的祭山儀式隆重而繁縟,據說該儀式由遙輦胡剌可汗創制。祭山的同時,契丹人還要祭拜天神、地祇及遼河(即潢河)神。可以說,神人和天女邂近的木葉山,不但是契丹族的龍興之地,更是族人與神靈溝通以祈求庇護的重要場所。
這個留住神人天女、養育契丹祖先、庇護族人的偉大地方,到底在哪裡?這個問題,成為了一個不解之迷,引發無數想象。時至今日,眾多研究歷史、考古和歷史地理的學者,還在為了找到木葉山真正的位置而不懈努力著。
兩河相遇之處,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內,是我們今天叫做科爾沁沙地的地方。在成為沙地以前,這裡確實有一片水草豐美的草原,清朝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蒙古科爾沁部的莊妃,就是成長在這片美麗的草原上。
有學者聲稱在阿魯科爾沁旗南面找到了木葉山,它就是今天叫做天山的山峰。站在這座山前,你也許會問,這裡既沒有老哈河也沒有西拉木倫河,更談不上什麼兩河交匯了,怎麼會是木葉山?研究者是這樣解釋這個問題的,山還是舊時那座山;而水,已經不再是當時那兩條水了。
換言之,從傳說到現在,世事變遷,轉眼已經千年過去了就像黃河不斷改道一樣,當年土河和潢河的水道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所以,當年那兩河交匯的木葉山,也應該在故道上去尋找。而天山,就是研究者尋找的結果。
-
5 # 老李頭有話說
白馬和青牛,本是古契丹族的圖騰。據《輿地考》中講:“相傳昔有神人乘白馬,自盂山浮土河而東,有天女駕青牛車,由平地松林泛黃河(土河)而下,至木葉山,二水合流,相為配偶,生八子。”八個兒子後代繁衍成八大部落,這就是古契丹人的祖先。
很多史料都記載了契丹人起源的這樣一個故事,說是有一位坐著青牛拉著車的天女,從天上來到凡間,從一個叫""平地松林""的地方順潢水而下;同時有一位""神人""男子,騎著一匹白馬從""盂山""順土河向東,兩人來到木葉山下的潢水和土河的交匯處相遇,之後結為夫妻,一起生了八個兒子,這八個兒子後來分別形成了一個部落,也就是後來的契丹八部了。
由於契丹族認為自己的老祖父和老祖母是乘著白馬和青牛相遇的,所以他們為了表示自己的誠心,就會用白馬和青牛來祭祀他們了。
這個神話雖然說的是契丹族的起源,但是影響了北方的很多少數民族,比如後來的女真族也認為自己源於契丹族。實際上契丹族是古東胡鮮卑族的一支,自稱是炎帝的後裔,與同樣說古蒙古語的室韋、庫莫奚是同族異種,從南北朝時的北魏開始,契丹族就開始在遼河上游一帶活動,唐末時建立了地方政權,唐朝唐太宗在契丹人住地設定松漠都督府,酋長任都督並賜李姓,五代時契丹迭剌部的首領耶律阿保機乘中原內亂統一各部,於公元907年建立契丹國,後改稱遼,統治了中國北方,其疆域甚至比北宋還大,後來他們統治下的女真族起事,遼帝國迅速走向滅亡,1125年為金國所滅,其餘部建立了西遼王國,延續了93年。
契丹族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影響,後世的一些文學藝術作品也對契丹人有所描繪,比如金庸著名作品《天龍八部》中的喬峰就是契丹人。
契丹人從出現到消失,在中國北方地區活躍了八百年之久,之後的契丹人基本上都融入了漢族、蒙古族和其他一些少數民族之中。
-
6 # 兩宋春秋
這與契丹先祖起源的神話故事:白馬青牛有關。
故事是這樣,一位天女來到人間,坐著一頭青牛拉的車,從一個叫“平地森林”的地方,順潢水(現在內蒙古自治區的西拉沐淪河)而下。
一位神人乘著一匹白馬,從“馬盂山”順土河向東。坐青牛車的天女和騎白馬的神人在潢水和土河的交匯處相遇。天女和神人,鬆開白馬,叱走青牛,滿懷喜悅,相對走來,兩人都產生了愛慕之心,就結為夫妻。他們的子女就是契丹族的祖先。這個美好動人的故事自然只是神話傳說,但也說明契丹族最初是由“白馬”和“青牛”兩個原始氏族組成的小部落。
古代北方草原民族都有類似的起源傳說。
如契丹人是青牛白馬,蒙古人的是蒼狼白鹿。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遼國的歷史上用“白馬青牛祭祀天地”的行為確實是存在的。
白馬青牛祭祀天地遼國是有契丹族建立的國家。用白馬和青牛祭祀天地是契丹族古老的傳統儀式,不僅僅是每次出征進行軍事活動的時候他們會進行祭祀,在每年的春分時節也會用白馬青牛祭祀天地。根據《遼史·禮志》記載:
皇帝親征儀:常以秋冬,應敵制變或無時。將出師,必先告廟,乃立三神主祭之:曰先帝,曰道路,曰軍旅,刑青牛白馬以祭天地,其祭常依獨樹,無獨樹即所舍而行之……班師以所獲牡馬牛各一祭天地。在《遼史·兵衛志》中也寫道:“但凡舉兵,遼國皇帝即率文武臣僚,以青牛、白馬祭告天、地、日神(惟不拜月)”。
根據統計遼國在建立以後,用白馬、青牛祭祀天地的次數達到了22次。其中遼太祖時期3次、遼穆宗時期1次、遼景宗時期6次、遼聖宗時期12次。而遼聖宗時期祭祀次數如此多,主要是因為當時契丹和北宋之間的軍事行動多。
而契丹族之所以會用白馬和青牛進行祭祀主要是因為白馬和青牛對契丹族來說意義重大。
一、白馬和青牛代表了契丹族的起源在契丹族的神話傳說中他們是“天神裔族”。曾經有個騎著白馬的天神和一位駕著青牛的神女相遇後,結為配偶,生了八個孩子,這八個孩子長大後獨立生活,發展成了各自的部落,也就是後來的契丹八部。
在一份契丹後人的《施甸長官司族譜》中就記載了這件事情:“遼之先祖始炎帝,審吉契丹大遼皇;白馬上河乘男到,青牛潢河駕女來。一世先祖木葉山,八部後代徙潢河……祖功宗德流芳遠,子孫後代世澤長;秋霜春露考恩德,源遠流長報宗功。”
而古代的《遼史·地理志》中也寫道“相傳有神人乘白馬,自馬盂山浮土河而東,有天女駕青牛車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葉山,二水合流,相遇為配偶,生八子。其後族屬漸盛,分為八部。每行軍及春秋時祭,必用白馬、青牛,示不忘本雲。”
在契丹人看來青牛和白馬作為天神的坐騎,必定充滿仙氣是個神物,能夠有效的溝通天地,作為祭祀之物再好不過了。
而那個騎著白馬的神人實際上就是契丹族的始祖奇首可汗,在《遼史》中就說道“契丹之先,曰奇首可汗,生八子。其後族屬漸盛,分為八部,居松漠之間。”
也就是說白馬和青牛在契丹族的歷史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他們見證了契丹族的起始和發展。契丹族用白馬和青牛祭祀是為了祭祀祖先,乞求平安。
二、“白馬神”和“青牛嫗”,契丹族的兩大神在契丹文化中,“白馬神”和“青牛嫗”分別代表著天神和土地。
在《遼史·后妃傳》中記載:"後簡重果斷,有雄略。嘗至 遼 土 二河之會,有女子乘青牛車,倉卒避路,忽不見。未幾,童謠曰:"青牛嫗,曾避路。"蓋諺謂地只為青牛嫗雲。太祖(天皇帝)即位,群臣上尊號曰地皇后"
遼聖宗“統和十六年五月甲子,祭白馬神,丁卯,祠木葉山,告來歲南伐”。
這裡可以看出白馬神和青牛嫗是契丹族的兩大神,根據現代學者的研究,既然青牛嫗是契丹族的土地神,代表土地,那麼白馬神則是契丹的天神,代表上天。
所以按照契丹人的習俗,他們用白馬來祭祀天神,用青牛祭祀地神。
三、總結也就是說,契丹族每次出征之所以用白馬青牛來祭祀天地,一是為了祭祀祖先,不忘本,二是為了祭祀上天和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