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吉林省律師陳維國

    生活中確實有許多 痛苦是無法忘記的,因為,有些痛苦是刻骨銘心的。但人不能只為痛苦而生活,痛苦雖然無法忘記,但痛苦可以上喚醒奮鬥的力量,讓自己在新的生活中更加努力奮鬥,爭取獲得更好的生活經驗。

  • 2 # 明貞

    真正使你痛苦的不是外因,而是自我!雖然,很多事不能也沒必要原諒,但怨恨毫無意義並價值!歸零,將過去歸零是必須的能力!愛是通向幸福的唯一正確道路,一切負能量東西歸零,然後發生愛,享用愛,就是終極歸宿!

    怨恨是把雙刃劍,傷害他人也傷害自己!

  • 3 # GH0688

    慾壑難填 當慾望得到滿足 就會感覺不滿和厭煩 這也是佛教中說的煩惱和我執 滿足的慾望得到滿足帶來的後果是 不滿 厭倦 派生出新的慾望從而沉溺在無盡的後續問題中 這就是人生的悲劇 忘記了追求的本質

  • 4 # 跪射俑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之所以痛苦,之所以有心理衝突,就是因為心理情緒得不到外在的接納,更重要的是得不到自己的接納,於是悲劇就發生了"。因為人還有一種心理特質叫“自戀”,在這種心理特質的影響下,人們是不會輕易承認自己是差的,自己是醜的,是錯的,是不好的,於是我們就會反抗。

    我們的情緒就是反抗的“排頭兵”,情緒與理性中的客觀事實開始“鬥爭”,於是我們就開始體驗各種痛苦,我們開始心裡難受。這時候其實我們已經處在一個很“危險”的境地,因為我們正在體驗痛苦,然而恰好是這個時候改變也變得清晰可見,這個時候我們需要一個接納,接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實。

    當一個人靜下心來接納自己的時候,情緒上的痛苦就會立刻土崩瓦解,從而他後續的行為也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那麼這個接納怎麼做,對於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給他施以援手,一個成年人如果自己做不到也可以尋求諮詢師的幫助,最怕的就是自己沒有踏出一步,別人沒有進去半分。

    任何改變都是痛苦的,那主要是一個人不願意面對事實,不願意接納事實,承認自己不好。承認自己弱小,這沒有錯,有的時候我們沒有找到一個出口,那是因為我們封住了原本的入口,最後別人進不來,我們也出不去。接納自己,更懂得接納別人,讓心理能量在你我他之間流動,我們才能活得更好。

  • 5 # 福明166467022

    是啊!生活中有很多痛苦是能忘記,但是,有的痛苦一輩子不會忘!在是關自已事業前途卻被人頂替,這種痛苦刻苦銘心!儘管想一切辦法去忘掉,仍然無效果,這種痛苦也是人生中最好的歷練,社會的殘酷性,使自己意志更堅強,立志圖強努力前行。

  • 6 # 與眾卟仝

    所謂的不能忘卻,其實是因為自己害怕忘記,於是反反覆覆,不停的提醒著自己這段傷痛。忘記的最好辦法,是讓自己把這段傷痛拿出來,狠狠的讓自己痛一場,在某個瞬間,去放大那種痛,體會下那種撕心裂肺的痛,然後讓自己麻痺。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自然而然就會忘記。當再次回頭看時,想想當時的那種痛,更多的是會心一笑。畢竟,當初那種痛,是真的。而這些,時間都會治癒。

  • 7 # 大眼夢

    這句話對,但是也不對。

    生活中的痛苦肯定是別的人或者別的事兒帶來的,跟記憶沒關係。

    如果這些痛苦不能解決,那就只能用忘記來解脫。

    忘記是最簡單,也是最難的解決辦法。這句話看起來很矛盾,但是有些事兒就是沒辦法解決,只能忘記。

    有句話說的是,能忘記的痛苦都不算痛苦,真正的痛苦都忘不掉。

  • 8 # 癟癟愛癟癟

    存在有何意義?我們有什麼理由繼續存活下去?換一個提問的方式,為什麼不去死?當然,每人都有不能死、毋須死、或何必死的理由,我的理由當然不必是你的理由。然而意識到問題而又讓自己行屍走肉下去,那怕連這屍肉也不能安心行走。

    「存在有何意義」很多時乃在痛苦中發問。我們感到蝕骨的痛苦,會問︰為甚麼要受苦?痛苦有何意義?痛苦地存在有何意義?姑勿論痛苦的根源—是感到生之無意義因而痛苦呢、還是來自人生的際遇—我們總覺得,痛苦是一種令人厭惡而亟欲避免或消除的感受,這似乎是自明的道理。但是,我們是否可以不增不減地看待痛苦?佛家說,無常是一種苦。感受到無常又是另一層的苦,我們可以稱之為苦苦。

    我們可不可以感到痛苦而不以受苦為苦呢? 即是說,不因身在苦中而苦。譬如佛家以求不得為苦,我們能否做到在受求不得之苦煎熬時,不再從一後設的層面去肯定:我們遭受求不得苦這事實是如何地苦,即不再在原先的傷口上添多一刀。

    不去設法逃避痛苦、躲開它、咒詛它、為它而傷感,就不會陷於自憐當中,我們總傾向於藉助自憐、或自我譴責,甚至自虐等去逃避當下的痛苦,企圖藉由一種更大的痛苦而終止目前無論由失去愛或傷害人而導致的痛苦,即是將自己陷於痛苦的氛圍中,讓這矇矓的霧遮掩了原先的痛苦,於是我們可以不去面對我們真正的需要,不去了解自己因何而受苦、為何會感受到這種無法抵擋的痛苦。自憐自虐都是一種分散注意力的做法,使我們暫時忘卻有特定內容、表現獨特自我的痛苦。正如給蚊叮了一口,傳統的做法就是拍打叮口,使它產生另一種痛,蓋過一小點範圍的痛,因此自虐的行為表面看來是把自己陷於痛苦的深淵中,實質上仍是擺脫痛苦的手法。縱使它不至帶來歡樂或欣喜,起碼是抽離了特定的內容,使人暫時擱置困境。弔詭的是,這種以苦易苦的方式,其實依舊離不開追求舒泰的生物本能;然而,自虐者的潛意識卻不知道,這種臨時的舒泰效果將導致更深的痛苦,這是第二重的詭異︰拍打叮口只能短暫地轉移痛的感覺,之後蚊叮的痛癢重現,再加上拍打而來的痛楚,造成雙重的苦痛。這樣的結果又似乎與自虐者意識的目標 ( 要自己痛苦 ) 相吻合。於是這出乎意料的痛苦在效果上滿足了自虐者自覺的自虐心理。而真正想逃避痛苦的意圖卻給埋藏了。

    佛蘭克 ( Victor Frankl ) 說︰「伴隨過分[追求快樂的]意向而來的是過分反思,快樂成了注意力的唯一內容。」用「痛苦」取代「快樂」亦如是︰當一個自虐者有過分強烈的受苦意向,那末痛苦便成了注意力的唯一內容,但是「他們對幸福有一直接性的追求,所以無法體驗到快樂的心情」,同樣,他們撲向痛苦,郤無法體驗有特定內容的痛苦,而這種體驗才是我們能夠超脫它的機會。

    深切體會當下的痛苦,不以任何方式如思考關於苦的概念,或痛苦的總根源 ( 如無常 ) 去分散注意力,才能認清痛苦,感受自我在痛苦中的樣態。正如在補牙時,全心關注清理牙患爛掉的部分,感受儀器發出的「絲絲」聲如何引致神經抽緊,鑽咀碰到牙齒時如何產生痠軟的感覺,痺的感覺散落何處,痛的感覺又如何聚焦於一點,那麼我們才能知道補牙的痛是甚麼一回事,它的威力究竟如何有限,而我們恐懼的情緒又如何擴充套件。

    這就是與痛苦共處、對望的狀況。此刻痛苦如此刻骨,瞭解處在痛苦中的自己便是瞭解自己的重要一面。與痛苦共處不一定能解除痛苦,只是沒有額外加劇由此衍生的負面情緒如焦慮、恐懼及絕望等而已。

    孤寂也一樣,沉浸在孤寂之中,不去思考孤寂如何痛苦,更不去自憐及解釋,那麼孤寂便如同友人,它只是陪伴著我們,它不喜發言,我們便由得它吧,毋須猜度,毋須強制改變。

    那麼,痛苦有什麼意義呢?它本身正如生命與死亡一樣,是沒有所謂意義的,它的意義完全在於我們如何看待它。它可以是令人沮喪、消極、絕望的經驗,卻又可以叫我們的生命過得深刻飽滿。痛苦有深沉的力量,使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性格、傾向、需要、以至人生目標。

    如是理解,我們便不會因痛苦而質疑存在的意義。但這是假定存在有意義才肯定痛苦的意義,然而回到開頭的第一步,存在有什麼意義呢?總不成說因為有痛苦使得存在有意義吧。存在不是自動地具備意義,它亦不會因為擁有任何實質的價值諸如幸福、自由、潛能而有意義,因很多時存在並不擁有這些價值。我認為,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意義的尋求。只要我們不斷探索生命的意義,這探索便造就成生命的核心意義。人們在某時某刻尋得的答案—例如「生命的意義在於體現自由」—都是第二序的意義。因此,縱使這些第二序的價值落空了,或者被否定了,只要我們仍在探求的話。如此,生命意義的追求永遠不會得出否定生命意義的結論。

    因此,當人們呼求「生命沒有意義」或追問「生命是否無意義」的當下,只要他們沒有為這呼求或追問劃上句號,則已為生命本身開展出其意義。當然,依此理解,意義由我們的求索而來,亦會因我們停止探問而終止。

    生命既然不為解除痛苦而取得其意義,即是說,生命不因不能解除痛苦而失去意義,同樣,快樂的生命並不因其取得快樂而更有意義。畢竟,痛苦與快樂都只是感受,它們能有助於我們瞭解人生,以及瞭解自己。

    當然,探問人生的意義不是落實人生意義的唯一途徑。很多人看來跨過這第一序的意義,而直接實踐作為意義內容的價值。例如,有人以愛來體現其人生意義,有人以盡責任為其生命的鵠的。然而,這些人雖然不用概念去尋求生命的意義,但不表示他們盲目地去過他們肯定為有意義的生活。他們正在以實踐的方式來探索意義,在實踐過程中他們可能遭遇挫敗以至生起疑惑、否定,甚至放棄。然後他們會重整其信念、或者實踐形態,以及對世界的理解,這些感受與反應正正反映出這是一種探求過程。在探求中他們或會焦頭爛額、心力交瘁,但藉由這些付出,他們豐富了人生,並使之更為深刻。因此以實踐而肯定的人生意義,不在於其肯定,而在於迆延於肯定與否定的崎嶇山路上的風景。

    生命的意義既在於探求與反省,則縱或探索所得的結論大同小異,然就其過程來說,必定是獨特的,故每個人的人生意義都是獨一無二、不可比較的,亦因而無分高下,沒有所謂尊貴或卑賤、超逸抑庸俗。只要人在不懈的反省中,認真、誠實地檢視自己的生活,同時觀察自我,生命的意義便愈來愈豐盈。

    生命的意義以各式的樣貌呈現在探索過程中,這裡顯獨特性與不可替代性;其共通性則是自覺、誠實及不捨的詰問。因此,生命的意義並不在於發現了答案,卻在於不斷剝落阻礙我們作出深刻反省的假象。而在此無休止的歷程中,對假象的認識及戳破,既為尋求生命的意義掃除障礙,本身亦造就成生命的意義。

  • 9 # 恰如芳草

    "花瓣飄落,疼痛,掩埋在歲月深處。"這是我曾為自己寫下的詩句。

    是的,我用了"掩埋"這個詞。我覺得所有痛苦,所有的疼,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我們不能忘卻,不肯忘卻,總是忍不住把那些"疼"拉過來,仔細尋找,那些曾把我們踏於足下的腳印;那些我們曾失去的,此生再也無法彌補的遺憾。我們執拗的以自己的憤怒或不捨去滋養它,一遍一遍,一年一年,在心靈的每一次喘息之間,以至那些疼,肆無忌憚,野蠻生長。它們一天天的,一次次的,在每一次回憶時,重新刺傷我們,讓我們結了疤的傷口再次綻開。

    我們怪傷害我們的人殘忍,我們怪命運太薄情,其實,傷我們的人早已收手,命運恩賜給我們的補償已在路上。是我們自己,沒有放過自己。釋懷吧。那應該是,對自己最大程度的疼惜。所以,我情願象埋葬枯萎的花瓣一樣,埋葬那些疼,埋葬昨日的痛苦。

    我們還有那麼多美好的日子沒有打封,還有那麼多微笑的面孔要遇見。願歲月靜好。願那些舊日的疼,都化作塵土。在某一天,開出新的花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去釣魚,請問高手們要具備哪些條件或是要素可以避免“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