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鄖西網
-
2 # 少年郎的一頓
金庸的小說作品有很多,而且都是比較經典的作品。這些經典的作品,連成一句話就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具體來講就是《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
這些作品中,可能《白馬嘯西風》和《鴛鴦刀》這兩部作品大家比較陌生,但是剩下的那些,想必大家都有聽說過甚至是看過,研究過。
記得我第一次接觸金庸的武俠作品,還是小時候每天晚上七點和老爸看的李亞鵬、周迅版的《射鵰英雄傳》。當時其實我並不認識金庸,只是知道這是一部武俠劇,裡面有打打殺殺的,我很喜歡。還有這部電視劇開頭的那首歌曲的旋律,我也很喜歡。後面這首歌《鐵血丹心》,連同這部電視劇,已經成了經典。
後來上了初中之後,我才開始認識了金庸。因為那時候,我已經看過好幾部金庸的經典作品改成的電視劇了。像《神鵰俠侶》、《天龍八部》、《碧血劍》,《書劍恩仇錄》,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極好極深刻的印象。還有一部蘇有朋的《倚天屠龍記》,這部是我最喜歡看的。因為那時候是週六日播的,而週六日恰好是我放假的時間,所以那時候的心情也是特別好的。
初二時,有一段時間,我迷上了金庸的小說。我發現比如《倚天屠龍記》則本書中,張無忌在光明頂單挑六大門派的那段,其實書中那些六大門派的高手也都是武功極好的,只不過電視劇為了突出張無忌的厲害而將他們寫弱了。由此,我開始了研究金庸武俠作品中人物的種種來歷及故事的慢慢長路。
我當時最常去的就是金庸吧了。有段時間還很迷戀楊過。他的那一記‘黯然銷魂掌’至今在我看來,仍然是金庸想象力中最為豐富的一種武功。這種武功,給人一種很玄的感覺,因為它要在楊過極度悲傷的狀態下,才能發揮其真正的巨大威力。而楊過和小龍女的那段愛情故事,也讓我著迷。
後來,我喜歡上了研究金庸小說中,自成一派的歷史故事。想必大家對於射鵰三部曲中,神鵰時期到倚天時期的過渡很好奇。下面我就能給大家普及一下。
神鵰之後,襄陽城破,郭靖和黃蓉拿著楊過送來的玄鐵劍以及城內的一些精煉五金,鑄成了倚天劍和屠龍刀,並將降龍十八掌和九陰真經的速練秘籍放到了這兩把絕世兵器裡面。
一把給了郭破虜,就是屠龍刀,郭破虜就拿著屠龍刀繼續著郭靖黃蓉未完成的事業,直到戰死,屠龍刀下落不明。而郭襄,拿著倚天劍,上了少林寺,巧遇了年少的張君寶和覺遠大師。覺遠大師會九陽神功,臨死之時,分別將九陽神功傳給了張君寶、郭襄以及一位少林弟子。後來,張君寶,也就是張三丰,創立了武當派,而郭襄,創立了峨嵋派。後來,九陽神功也就有了少林、武當、峨嵋三種的區分。
再之後,便是倚天時期了。所以說金庸的小說經典,經典在於其背景逼真,以歷史為骨,甚至其中出現了很多歷史人物,總讓人有身臨其境,甚至以為這就是真實歷史的錯覺。
當然,因為深受金庸武俠小說的影響,我現在上班之餘,也利用空閒時間,在網路上寫起了傳統武俠小說。第一本《飛花劍雨錄》,百萬字,已經完結了,第二本《怒劍山河》,正在連載。
第一本在QQ閱讀上可以搜到,第二本在起點讀書上可以搜到,希望大家如果對傳統武俠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
-
3 # 天佑2010
《袁崇煥評傳》據說是金庸所著的第一篇歷史人物評傳。附在《碧血劍》之後。
這部評傳以史實為據,不摻雜想象,不憑空臆測,展現了全面而更加立體的將袁崇煥(對比下《碧血劍》那般拖沓窩囊情節簡直是出自兩人手筆),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歷來對這個評傳爭議頗多。但我讀了之後非常熱血沸騰(可能因為我閱歷少,只能沉迷於表面文字),對袁崇煥的崇拜更是一發不可收拾。袁崇煥他是那麼頂天立地,可悲的是袁崇煥是悲情的英雄。他有巨大的勇氣,和敵人作戰的勇氣,道德上的勇氣。他沖天的幹勁,執拗的蠻勁,剛烈的狠勁,在當時猥瑣萎靡的明末朝廷中,加倍的顯得突出。俗語叫,槍打出頭鳥。那時的明朝有昏憒胡塗的皇帝;有屈殺忠良的權奸;有嫉功妒能的言官,他們怎麼能讓袁崇煥這個格格不入的人物存在?袁崇煥在那個時代必須死…
-
4 # 努力未來650
據我所知道的金庸先生寫了十四部小說,越女劍 ,飛狐外傳 ,笑傲江湖, 雪山飛狐 ,書劍恩仇錄 ,連城決 ,神鵰俠侶 ,天龍八部 ,俠客行 ,射鵰英雄傳 ,倚天屠龍記 ,白馬嘯西風 ,碧血劍 ,鹿鼎記 ,鴛鴦刀。不對之處還請各位多多指教?
-
5 # 疾風知勁草
一共15部:
14部: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即:
飛:《飛狐外傳》,
雪:《雪山飛狐》,
連:《連城訣》,
天:《天龍八部》,
射:《射鵰英雄傳》,
鹿:《鹿鼎記》;
笑:《笑傲江湖》,
書:《書劍恩仇錄》,
神:《神鵰俠侶》,
俠:《俠客行》,
倚:《倚天屠龍記》,
碧:《碧血劍》,
鴛:《鴛鴦刀》
外加一部《越女劍》。
-
6 # 歌仔戲劇
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
金庸只寫了這十四部,因為當初金庸寫武俠的名氣太大了,有很多人都借他的名氣冒名寫小說,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的一再發生,金庸就編了一個口訣“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只是單純的把他寫的小說名稱的第一個字拼湊起來,所以也談不上押韻,也更不管什麼平仄了。
我個人認為《天龍八部》最值得一看,其中的妙處我覺得只有親自看看才能體會,所以我也就不多說了。另外,“射鵰三部曲”(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也相當好看,它們三部是呈前後相承的關係,分開看也沒關係。還有金庸寫的第一本小說《書劍恩仇錄》,它前面一半都是在寫紅花會各位英雄的英勇事蹟,但後面越寫越精彩,值得一看。金庸小說裡面格調比較陰沉的要數《笑傲江湖》和《連城訣》,這在金庸的大部分小說中風格是比較另類的。我個人比較喜歡《連城訣》,裡面的情節跌宕起伏又帶有懸念,給人一種不自覺的吸引,我當時是一口氣看完的,看完後的感覺就是沉默。
-
7 # 工學腦洞
2018年10月充滿了不幸,在今天下午,金庸先生於香港養和醫院與世長辭,享耆壽 94 歲,永遠懷念金庸先生。
圖 金庸先生
縱觀金庸先生的一生,跌宕起伏卻又精彩絕倫,凡有飲水處,必有金庸文,金庸先生的一生,創作了很多作品,包含小說、政論和其他的一些作品。其中,小說是金庸先生文學的最高體現,下面對於這三類作品進行全面的概括和總結,以緬懷金庸先生。
小說在《鹿鼎記新序》中,金庸先生大手一揮,一副名聯橫亙其中:“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那是一個老人一生的成就,短短十餘字,彷彿金庸先生走進了自己的武俠世界,彎弓射鵰,吸風飲露,快馬江湖,飛崖懸渡。
這十餘字,代表了金庸先生近乎全部的小說著作(注:1970年金庸先生所著的《越女劍》未入對聯內。):
圖 金庸先生全部小說創作、發表年限及期刊列表
圖 金庸銅像,於浙江桃花島,兩旁所撰楹聯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政論金庸先生除了小說之外,還與著名武俠作家梁羽生、百劍堂主在《大公報》上發表專欄,如“三劍樓隨筆”。
除此之外,金庸先生還為《明報》撰寫社評,這一寫就是二十餘年,所涉及內容不方便在此表述。
在政論方面,金庸先生留下一句“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成為美談。
其他金庸先生的其他著作,主要包含:袁崇煥評傳:文化科普作品,非專業性學術作品;後收錄於小說《碧血劍》中。在臺所見、所聞、所思:1972年於明報出版社出版。探求一個燦爛的世紀:與池田大作的對話錄,1998年出版。金庸散文集:是金庸先生首本散文集。於2006年10月出版。月雲:金庸先生為中國《收穫雜誌》撰寫的自傳體散文式短篇小說,收錄於《金庸散文集》。明窗小札:出版在《明報》專欄,內容多為時事評論等。結論金庸先生一生著作等身,金庸先生千古,永遠懷念金庸先生。
-
8 # 行者142965277
射鵰三部、天龍八部、鹿鼎記、連城訣、倚天屠龍記、俠客行、雪山飛狐等等。
-
9 # 日日悅讀
一:《飛狐外傳》
飛狐外傳說是雪山飛狐的前傳,個人感覺故事要比雪山飛狐更為跌宕起伏,胡斐的刻畫很不錯,但感覺跟袁紫衣的交集並不太多,反而程靈素陪伴胡斐很久,下面這段話尤為感觸。
胡斐見她眼圈紅紅的,顯是適才哭過來著,不敢朝她多看,心想:“你雖沒袁姑娘美貌,但決不是醜丫頭。何況一個人品德第一,才智方是第二,相貌好不好乃是天生,何必因而傷心?你事事聰明,怎麼對此便這地看不開?”瞧著她瘦削的側影,心中大起憐意,說道:“我有一事相求,不知你肯不肯答允,不知我是否高攀得上?” 程靈素身子一震,顫聲道:“你……你說什麼?”胡斐從她側後望去,見她耳根子和半邊臉頰全都紅了,說道:“你我都無父母親人,我想和你結拜為兄妹,你說好麼?”程靈素的臉頰剎時間變為蒼白,大聲笑道:“好啊,那有什麼不好?我有這麼一位兄長,當真是求之不得呢?”
二:《雪山飛狐》
《雪山飛狐》的結束是一個懸疑,沒有肯定的結局。到底胡斐這一刀劈下去呢還是不劈,讓讀者自行構想。《雪山飛狐》與《飛狐外傳》雖有關連,然而是兩部各自獨立的小說,所以內容並不強求一致。按理說,胡斐在遇到苗若蘭時,必定會想到袁紫衣和程靈素。但單就“雪山飛狐”這部小說而言,似乎不必讓另一部小說的角色出現,即使只是在胡斐心中出現。事實上,《雪山飛狐》撰作在先,當時作者心中,也從來沒有袁紫衣和程靈素那兩個人物。
三:《連城訣》
《連城訣》是從金庸埋藏心底的一個兒時故事發展出來的,劇情較為沉重。計春華老師版的血刀老祖深入人心!
四:《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小說創作於 1963年,前後歷時4年完成初稿,這部小說透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來展開故事,故事情節宕蕩起伏,人物刻畫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本人比較喜歡天龍八部這本書。
五:《射鵰英雄傳》
和《天龍八部》一樣,《射鵰英雄傳》也可以看作是金庸先生的上乘之作,這部小說及其改編的電視劇,在老百姓中間,知名度和影響度十分高!話說當年,1983年版本的電視劇《射鵰英雄傳》播放的時候,曾引發萬人空巷,許多人都愛看!2017年李一桐版的射鵰個人感覺還是蠻不錯的,故事情節也很符合原著,畫面改善很多。
六:《白馬嘯西風》
迄今為止,《白馬嘯西風》僅僅在1979年,由香港亞視改編成電視劇,後來的金牌金庸劇製片、83版《射鵰》飾演穆念慈的楊盼盼來主演女主角李文秀;1982年,又由臺灣華視改編成電視劇;後來的著名演員姜大衛飾演馬家駿。而這兩個版本電視劇,同樣存在感甚低,鮮有人知,約近於無。在那以後三十多年,其他金庸小說被先後翻拍無數次,卻從沒人青睞李文秀和她的白馬。
七:《鹿鼎記》
講的是一個從小在揚州妓院長大的韋小寶,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征雲南、俄羅斯之故事,塑造了一個與傳統的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個人比較喜歡鹿鼎記的語言風格。
八:《笑傲江湖》
和《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鹿鼎記》一樣,《笑傲江湖》也是一部較為知名的小說!這部小說透過敘述華山派大弟子 令狐沖 的經歷,反映了武林各派爭霸奪權的歷程!羨慕令狐沖有顆追逐自由的心,不過最終還是被盈盈管束!
九:《書劍恩仇錄》
《書劍恩仇錄》大約創作於1955年,這部小說主要講述的是乾隆皇帝與紅花會總舵主陳家洛兩個人之間的書劍恩仇!飛狐外傳中也提到了紅花會英雄。
十:《神鵰俠侶》
在金庸先生眾多的武俠小說中,《神鵰俠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小說主要講述的是楊過與小龍女之間的愛情故事,故事情節同樣跌宕起伏,人物刻畫栩栩如生。
十一:《俠客行》
說到金庸的這部小說《俠客行》,可能很多人現在印象已經不是十分深刻了!相較於《神鵰俠侶》,《俠客行》的知名度稍微要遜色一點。該小說最早發表於《東南亞週刊》,而《東南亞週刊》當時只是《明報》每週贈送的一個週刊小報,這篇小說主要講述的是一個懵懂少年石破天的江湖經歷,雖然故事挺好看的,但是卻並沒有大熱!
十二:《倚天屠龍記》
《倚天屠龍記》是“射鵰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所謂的“射鵰三部曲”,其實是指《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 》三部武俠小說的合稱,之所以把這三部小說放在一起,是因為這3部小說,在情節上有承接關係!其中,《倚天屠龍記》是以張無忌的成長為線索,敘寫江湖上的各幫各派、各種人物的恩怨情仇!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情節,確實讓人蕩氣迴腸!
十三:《碧血劍》
《碧血劍》是金庸先生髮表較早的一部作品,大約發表於1956年,故事主要講述的是袁崇煥之子袁承志及其師門華山派,幫助闖王李自成,奪取大明江山所引起的一系列江湖恩怨!相較於稍早期的《書劍恩仇錄》,《碧血劍》的藝術形式要更高一籌,因為小說中多次運用了倒敘、插敘的寫作手法,這為後期寫作《雪山飛狐》奠定了基礎!
十四:《鴛鴦刀》
說到《鴛鴦刀》,如果不是純粹的金謎,可能看過的人不多!《鴛鴦刀》是金庸先生的一部中篇小說,小說主要敘述了江湖上盛傳的鴛鴦寶刀的秘密以及圍繞它發生的故事。在這部小說中, 武林英雄、江湖好漢,個個妙趣橫生,不過,情節中巧合太多,容易落入讀者本來的聯想中,所以懸念不大,可讀性稍微遜色上述前十三部小說!
回覆列表
金庸小說主要是指金庸的武俠小說,共計,十五部,它們可以由這幾句話描述:"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他們分別是《飛狐外傳》(1960年)、《雪山飛狐》(1959年)、《連城訣》(1963年)、《天龍八部》(1963年)、《射鵰英雄傳》(1957年)、《白馬嘯西風》(1961年)、《鹿鼎記》(1969年)、《笑傲江湖》(1967年)、《書劍恩仇錄》(1955年)、《神鵰俠侶》(1959年)、《俠客行》(1965年)、《倚天屠龍記》(1961年)、《碧血劍》(1956年)《鴛鴦刀》(1961年)、《越女劍》(短篇小說)(19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