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泉心禾工作室
-
2 # 花都十號
1000多年前,雲南大理地區曾出現兩個在中國歷史一顯赫一時的地方王朝——南詔國和大理國。從1999年起,人們把探尋王陵的目光投向這兩個神秘的古國,期望能夠出現像秦始皇陵、明十三陵一般震驚世界的考古奇蹟。
時至今日,考古學家希冀已久的發現始終沒有出現。南詔國和大現國,成了迄今為止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發現王陵所在的古王朝.神秘古國留下的千古懸案,吸引著考古學家們為它殫精竭慮、苦苦追尋。
掩藏地只有繼位的南詔王碼漢卡知道
南詔和大現國是唐代和宋代在中國西南地區由烏蠻(今彝族的先民)和白蠻(今白族的先民)建立的兩面三刀個地方政權,和唐宋相始終。
按照《雲南志*蠻夷風俗》記載,南詔王族死後,實行火葬,只把雙耳割下藏於金瓶,並將金瓶裝入銀函。南詔史研究專家楊光梁說,金瓶銀函的掩藏地只有繼位的南詔王才知道。為了不讓後人發現這個秘密,南詔王會派出第一批人把金瓶儲存好,再派出第二批人,把知道這洞穴所在地的人全部殺掉,因此,1300多年來,有關南詔王族的金瓶和銀函的放置地點卻從不見史料披露。
從細奴羅建立南詔,南詔曾一度成為雲南一帶最強盛的地方王朝,共經歷254年。在這期間,南詔曾有13代君王即位。
南詔國的時代過去後,大理國立國並沿用了南詔的都城,在蒼山洱海一帶又延續了316年,即位的國王有22代.直到公元1253年,忽必烈攻佔雲南地區,南詔和大理國500多年曆史最終結束.據考古學家的推測,南詔王族的葬具可能採取三種安葬形式,一是封藏在巖洞或山洞中,二是收藏在地宮裡,如都城、祖廟和寺院中,三是安葬在地下。因此,調查組一遍又一遍地在大理州內的巖洞中、寺廟裡、古城下探求“王陵的蛛絲馬跡”。
多次實地調查無功而返
劍川石鐘山石窟管理所負責人董增旭說,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石寶山上的佛教雕像中,一共有三位南詔國國君的石刻.人們傳說,石寶山上有一個神秘的山洞,存放著南詔大理國國王們的金瓶.可幾經查詢,一點痕跡都沒發現.
據調查組成員薛琳介紹,他們聽說在劍川縣的石鐘山上有一些未發現的石窟和石巖洞,或許就是南詔和大理國王族收藏火葬"金瓶"的"懸宮",實地調查後這些猜測都被專家否定.
調查組還在大理雪人峰白王洞、大理三塔、蒼山、洱海甚至祥雲目山等地實地調查,最終都是無功而返。
大理彝學研究會會長字開春說,史籍記載,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派傅有德平雲南後,把大理地區南詔國和大理國兩個古王朝的歷史文獻都有毀了。
"南詔和大理國王陵肯定存在"
但是,"南詔和大理國王陵肯定存在."南詔史研究專家楊光梁說.根據史籍記載和近百年來考古發掘的有關資料,南詔國王陵可能存在的地區為"南詔故地巍山和大理蒼山洱海地區",大理國王陵所在地則鎖定"大理蒼山洱海地區".探究南詔、大理國王陵的腳步不會停歇,亙古的秘密還待人們繼續努力去揭開。
-
3 # 樓外樓上樓
大理段氏的陵墓的地址沒有定論,大理成了迄今為止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發現王陵所在的古王朝。
1000多年前,雲南大理地區曾出現過兩個在中國歷史上顯赫一時的地方王朝——南詔國和大理國。南詔和大理國是唐代和宋代在中國西南地區由烏蠻(今彝族的先民)和白蠻(今白族的先民)建立的兩個地方政權,和唐宋相始終。
按照《雲南志·蠻夷風俗》記載,南詔王族死後,實行火葬,只把雙耳割下藏入金瓶,並將金瓶裝入銀函。南詔史研究專家楊光梁說,金瓶銀函的掩藏地只有繼位的南詔王才知道。為了不讓後人發現這個秘密。
南詔王會派出第一批人把金瓶儲存好,再派出第二批人,把知道這個洞穴所在地的人全部殺掉。可是1300多年來,有關南詔王族的金瓶和銀函的放置地點卻從不見史料披露。
-
4 # 四點半walkon
南詔的喪葬習俗本就是火葬,到了南詔中期白傳密宗(阿吒力教)盛行,不論是不是僧人均使用行白傳密宗的喪葬儀軌。
回覆列表
感謝你的提問。下面是我的一些理解
1000多年前,雲南大理地區曾出現過兩個在中國歷史上顯赫一時的地方王朝—南詔國和大理國。從1999年起,人們把探尋王陵的目光投向這兩個神秘的古國,期望能夠出現像秦始皇陵、明十三陵一般震驚世界的考古奇蹟。
時至今日,考古學家希冀已久的發現始終沒有出現。南詔國和大理國,成了迄今為止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發現王陵所在的古王朝。神秘古國留下的千古懸案,吸引著考古學家們為它殫精竭慮、苦苦追尋。
掩藏地只有繼位的南詔王知道
南詔和大理國是唐代和宋代在中國西南地區由烏蠻(今彝族的先民)和白蠻(今白族的先民)建立的兩個地方政權,和唐宋相始終。
按照《雲南志·蠻夷風俗》記載,南詔王族死後,實行火葬,只把雙耳割下藏入金瓶,並將金瓶裝入銀函,南詔史研究專家楊光樑說,金瓶銀函的掩藏地只有繼位的南詔王才知道。為了不讓後人發現這個秘密,南詔王會派出第一批人把金瓶儲存好,再派出第二批人,把知道這個洞穴所在地的人全部殺掉,因此,1300多年來,有關南詔王族的金瓶和銀函的位置地點卻從不見史料披露。
南詔國的時代過去後,大理國立國並沿用了南詔的都城,在蒼山洱海一帶又延續了316年,即位的國王有22代。直到公元1253年,忽必烈攻佔雲南地區,南詔和大理國500多年的歷史才最終結束。
據考古學家的推測,南詔王族的葬具可能採取三種安葬形式,一是封藏在巖洞或山洞中,二是收藏在地宮裡,如都城、祖廟和寺院中,三是安葬在地下。因此,調查組一遍又一遍地在大理州內的巖洞中、寺廟裡、古城下探求“王陵的蛛絲馬跡”。
多次實地調查無功而返
劍川石鐘山石窟管理所負責人董增旭說,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石寶山上的佛教雕像中,一共有三位南詔國國君的石刻。人們傳說,石寶山上有一個神秘的山洞,存放著南詔大理國國王們的金瓶。可幾經查詢,一點痕跡都沒發現。
據調查組成員薛琳介紹,他們聽說在劍川縣的石鐘山上有一些未發現的石窟和石巖洞,或許就是南詔和大理國王族收藏火葬“金瓶”的“懸宮”,實地調查後,這些猜測都被專家否定。
調查組還在大理雪人峰白王洞、大理三塔、蒼山、洱海甚至祥雲水目山等地實地調查,最終都是無功而返。
大理彝學研究會會長字開春說,史籍記載,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派傅有德平雲南後,把大理地區南詔國和大理國兩個古王朝的歷史文獻都毀了。
南詔和大理國王陵肯定存在”
但是,“南詔和大理國王陵肯定存在”。南詔史研究專家楊光樑說。根據史籍記載和近百年來考古發掘的有關資料,南詔國王陵可能存在的地區為“南詔故地巍山和大理蒼山洱海地區”,大理國王陵所在地則鎖定“大理蒼山洱海地區”。探究南詔、大理國王陵的腳步不會停歇,亙古的秘密還待人們繼續努力揭開。
在不久的將來肯定能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