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恩啟自閉症
-
2 # 相隨38494611
可能不是發育遲緩的問題,也許只是孩子不贊同你的指令,但礙於你的威嚴,不敢反抗,就變成了“發育遲緩”。你想想,孩子感覺糟糕時會做的更好嗎?大人都愛聽好話,孩子更是,鼓勵會讓他們做得更好。除了注意調整和孩子的交流,還有一點也需要關注。男孩和女孩的大腦不同,如果是男孩子,他們只需要簡短的指示,甚至一兩個詞。有限制的選擇對所有的孩子都是適用的,但這個選擇要對雙方都有好處,孩子認同了你的做法,積極性起來了,也許你會發現他很好懂。只是需要更多的愛,而你只需要改變一下你的思路。
-
3 # zjp1860
看了很多關於發育遲緩和早教方面的書,感覺我做為媽媽,責任很大。正常孩子發育一步,遲緩的孩子要發育兩步才能逐漸趕上去,一步是自然發育,另一步是家長幫著孩子趕上同齡人。
一、是多帶孩子到處走,到處玩。主要是帶孩子走親訪友,遊玩名勝。
二是繼續買大量兒童書,親子閱讀。其實我自己很喜歡讀書,孩子小的時候就買了不少繪本讀物讀給她聽,格林童話裡《小紅帽》的故事,孩子甚至能我讀上句,她接下句。孩子喜歡看書,幼兒園老師說孩子在園裡最專注的時候就是看書的時候。現在,我在講故事的同時,穿插著提問書中的內容,孩子也很配合。
三是陪孩子一起做手工,剪紙,EVA貼畫。孩子一直是用左手的,畫畫和吃飯都是。我想孩子語言能力欠佳,是不是左右腦發展不平衡造成的呢,所以我就讓孩子用右手剪紙,現在孩子也很配合,雖然還沒剪出什麼形狀來,但孩子沒排斥,還很喜歡,主動要求讓我帶著剪紙。EVA貼畫,主要是為了煅練孩子的觀察和動手能力,先貼什麼,再貼什麼,什麼顏色的什麼圖型貼在什麼位置上等等。孩子也很喜歡。
四是給孩子報了感統訓練課,第一期24節孩子還很配合,都還願意去。但現在第二期開始了,孩子明顯不喜歡,有牴觸情緒,天天早上說不去感統訓練,我也很為難,為了不傷害孩子的感受,我把一週三次的感統課減為兩次。
六是買了很多2-3歲,3-4歲認知邏輯類的貼紙書,帶孩子一起做。孩子會的就讓她說出理由,孩子不會的就反覆講解。孩子好像對數字不太敏感,1-4以內的不用數數,直接可以說出來,但4以上的數字能說出來,但不會數數。我雖然著急,但也沒辦法,只能多講。不知道孩子能明白多少。到目前為止,孩子還很喜歡,自己能主動要求說和媽媽一起玩貼紙書。
-
4 # 笑笑孃親
幹嘛指令孩子,不是特殊緊急狀況,咱們商量成嗎?
孩子的自信心似乎就被命令折磨透支了。
雖然說覺得孩子可憐,都是我也要說同情家長。遇到慢性子孩子,急性子家長得每天要火上房。
不過誰讓咱們遇見了,緣分啊。
建議家長先改改脾氣,咱們萬事不著急。一週內有一天的安排儘量鬆散一些。第一給孩子一些時間,第二,把自己的心情放下。也可以就和孩子鬆散下來。畫畫,散步,收拾家。從中體會孩子的心到底在哪兒。發現孩子的特長,然後在以後的生活盡情展現。
孩子的自信心成長需要平臺的,家長就要搭好這個平臺,陪他走。
-
5 # soulo帶點脾氣雪熙兒
不要輕易懷疑寶寶智商有問題,現在還小,如果身高體重發育正常,就不用過度擔心。
小孩子還小,有點逆反心理吧!
逆反心理""指的是特定條件下,個體心理中產生的與客觀外界要求或願望相反的逆向心理活動
."逆反心理""人皆有之.幼兒"逆反心理""有他獨特的表現.
證明:學齡前兒童,尤其是四至五歲的幼兒,心理活動有其獨特的特點,由於自我意識的發展,兒童已有了越來越大的主觀能動性,對成人的指揮和安排表現出越來越大的選擇性.這時的兒童表現"鬧獨立",而成人常常意識不到幼兒的這種心理特點,若處理不當,如一味訓斥,懲罰等,就會導致兒童發展的"危機",可表現為兩種傾向:一是遇事畏手畏腳,二是執拗逆向而行,以後這為多,獨生子女更是如此,這是"逆反心理"在幼兒時期的特殊表現.
那麼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什麼呢?或者說在什麼情況下,孩子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呢?
1.違反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慾.四歲左右的兒童探究心理特別強,喜歡刨根問底,什麼事都要問個為什麼?什麼東西都想摸一摸,碰一碰,這是認識世界的表現,比如孩子在家把玩具拆開搞壞了,用飯和菜喂金魚,結果把魚缸裡好看的金魚搞死了等等,這些常常會惹怒爸爸媽媽.於是孩子們受到訓斥,重則馬上受到打罵體罰,這樣簡單的對待孩子,與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相勃,勢必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導致兒童的反向行為.你不讓我幹,我偏要幹.看你把我怎麼辦?
2.不尊重孩子的人格.應當承認,時至今日,有不少家長頭腦中還存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陳舊觀念.孩子雖小,也有自尊心,我們在教育孩子時首先要尊重幼兒,根據幼兒的心理規律和個別差異進行教育,那種諷刺,挖苦,辱罵,甚至體罰的錯誤做發,就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日常生活生活中,越罵越卻教養,越打越不孝的情形司見慣.
3.遇事嘮嘮叨叨.有些家長對待孩子這個不準,那個不行,一會兒說注意這,一會兒說注意那,嘮叨沒個完,時間一久,孩子就會厭煩,易產生"逆反心理".現在的孩子,特別是獨生子女都有偏食或挑食的毛病,這個不好吃,那個不喜歡.有些家長在飯桌上對孩子說個不停,這個菜好吃,營養價值高,不吃就不長,每頓飯都教育一番,久而久之,怎麼能讓孩子相信,怎麼會不引起反感?他們更不願意吃這些菜了.
4.不顧幼兒的個別差異和意願,強行"定向".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加上近年來的"神童之風"的影響,他們要孩子從小就學這學那,有的規定每天要識多少字,背多少唐詩,甚至要學加減乘除的計算.如違背了規定,就給予懲罰,不給吃飯,弄得孩子精疲力盡,這種急於求成,拔苗助長的做法,不但使孩子們什麼都學不好,而且容易使孩子產生情緒對立,嚴重的甚至會帶來不堪設想的後果.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採取哪些措施來消除它的消極後果呢?
首先要學一點心理學知識,只有掌握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才談得上教育,不少家長和教師總是喜歡在孩子面前擺出一付架子,習慣訓斥,支配,甚至用不同的手段體罰,時間一長,即使父母,教師的話哪怕再正確,他們也會把它當作"耳邊風"了,怎麼能得到孩子們的尊重和信任呢?因此,對待孩子,父母教師不要擺架子,平等相待,就容易進行教育,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他們的逆反心理.
其次,認真分析,遇事首先要想一想,為什麼孩子會產生這樣的行為,是由於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不當,還是孩子本身的問題?若是前者,就要注意改進方法:若是後者,應要查明原因,只有透過認真分析才能查明原因,也能幫助家長,老師提高教育的藝術性. 二是"冷處理".一旦孩子發生"逆反心理"",不能急躁,不能以任性對任性,"看你犟"我比你更犟的方式會火上加油,把事情搞得更糟.正確的做法是,"冷處理",對他們任性不予理睬,當孩子以哭為威脅時,不要心疼,可以讓他哭一陣,等他停下來以後再教育誘導. 三是學會利用,要利用孩子爭強好勝的心理來激發他,如:有意用"你不會穿衣",你不會數了",你最喜歡哭了""這類的話來激他們,這時孩子會說,我會,不信你瞧,這種方法可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其效果往往比正面教育還好. 四是發現閃光點,"逆反心理"在思維形式上與求異思維有相似點,其中包含了某些獨立思考的積極傾向,好奇愛動腦筋是幼兒的特點,從孩子的言行中我們可以發現其中的閃光點,家長,教師一定要尊重和珍惜這一點,它是我們發現孩子智力素質方面的優勢及對孩子進行因材施教的依據. 兒童是民族的未來,祖國的花朵,是革命的接班人,認真研究"逆反心理"現象和矯正的方法對於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有重大意義,應當進一步引起社會,特別是幼教工作者們的重視.
-
6 # 點燈人經典童書
不聽指令,就覺得一個五歲的孩子發育遲緩。那麼一臺絕對聽指令的機器人,題主是否會覺得是天才呢?
首先,自己不要根據任何原因,輕易的去判斷孩子是否發育遲緩。如果自己是在擔心,應該去醫院,由專門的醫生進行診斷,然後再根據醫囑去判斷。
第二:孩子是個人,不是個機器。既然是人,就會有獨立意識,不可能完全按照家長的要求去做事情。
第三:作為家長,為什麼一定要孩子聽自己的指令呢?有什麼事情,為什麼非要用強制性的手段,然給孩子聽自己的呢?有什麼事情,為什麼不能放低自己的姿態,用平等的方法,去和孩子商量呢?
總之,我們都得記住。孩子的確是我們生,我們養的,但是孩子也是一個有著獨立人格和自主意識的,和我們平等的人。孩子不是我們的私人財產,我們要學著去尊重孩子。
這個尊重,比要孩子聽題主的指令,要重要的太多太多。
-
7 # 使用者5548399759
孩子發育遲緩,是家長做錯了什麼。一般都是父母根據自己的意思照顧孩子出錯了,傷到了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孩子才會生長遲緩。至於具體什麼原因,應該是你們做父母的自己清楚。如果想知道你們自己又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可以諮詢專業人士比如太素老道。
孩子經常不聽指令是什麼意思?不懂你的意思,是不是不讓他乾的偏要幹?四五歲的孩子會逆反,很正常。不過,你們確實需要諮詢育兒諮詢師。不懂如何養育孩子,後果很嚴重。要不多看看育兒經吧?最好是買一些經典的育兒書籍看看。
-
8 # 驚喜童話
你好,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小寶喜妹也6歲。在深圳有過半年義工經歷,週末助教自閉症兒童和腦癱兒童。看能不能給你點啟示。
你講的發育遲緩,是指孩子的調皮搗蛋,不聽大人話,還是從行為上真的與同齡孩子異常,比如很暴躁還兼具攻擊性對自己或他人,只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專注,剛開始很難跟陌生人建立信任,一旦喜歡上又一隻纏著一個人?我發現星星的孩子們們經常這樣的舉動。建議多多觀察,不放心就諮詢下專業醫生,會給到你更好的判斷。
希望只是孩子的調皮搗蛋。我8歲上一年級還左右腳不分,女兒在5歲時也分不清左右腳。可神奇的是今年春天一下就會了,我很好奇問她方法。她說看鞋子彎彎的地方,對彎彎的地方,配成一對。對於她分不清左右,我真的沒覺得什麼大不了的事,她只是認知還沒那麼強,只是耐心的告訴她如何觀察,慢慢地開竅了。
你講的不聽指令,不讓做的事情還是去做,是孩子真的聽不明白家長說的話,還是調皮?同樣如果是智力發育遲緩,家長我們大人還是要儘快去諮詢專業人士。
希望是調皮。其實我調皮的孩子,代表他有自己主見,有自己的思考力。前一個月幼兒園組織了一個親子講座,一個心理專家老師讓提問題,有家長也同樣提出了孩子不聽話的問題。老師反問全體家長,調皮的孩子好還是不好,大部分家長都認同調皮的孩子有自己主見。遇到孩子不聽話,確實火冒三丈。可仔細想來,我們讓孩子在吃下一大堆零食後非逼著孩子把飯吃下,孩子會聽我們的嗎?我們自己在抱著手機看非讓孩子關掉電視孩子會聽我們的嗎?好好想想我們做父母的命令是不是狐假虎威?把孩子看成一個不平等的物件,拿出父母的樣子,覺得孩子一定要聽我們的。我有時也會為自己的行為汗顏。
如果孩子真有問題,趕緊帶著去看專業人士。如果是孩子調皮,儘快調整好心態,多多和孩子溝通,聽聽孩子的想法。
-
9 # 仁愛堂國醫館客服
正性指令是指包含明確動詞的正向指令,即告訴孩子要做什麼。比如,“過來”、“說謝謝”、“給我”、“慢慢走”、“開燈”、“吃飯”等。前面提到了,當使用一個“負性”指令告訴孩子不要做什麼的時候,只是讓孩子“停下來”,卻沒有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孩子不是一臺機器,不能只是停下來,而是必須要做點什麼
-
10 # 易夢成真
正性指令是指包含明確動詞的正向指令,即告訴孩子要做什麼。比如,“過來”、“說謝謝”、“給我”、“慢慢走”、“開燈”、“吃飯”等。前面提到了,當使用一個“負性”指令告訴孩子不要做什麼的時候,只是讓孩子“停下來”,卻沒有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孩子不是一臺機器,不能只是停下來,而是必須要做點什麼;如果他不知道用什麼正確的行為來取代那個不適當的行為的話,在停頓之後,他又會繼續從事之前的那個不適當的行為。
回覆列表
給簡單的正性指令
正性指令是指包含明確動詞的正向指令,即告訴孩子要做什麼。比如,“過來”、“說謝謝”、“給我”、“慢慢走”、“開燈”、“吃飯”等。前面提到了,當使用一個“負性”指令告訴孩子不要做什麼的時候,只是讓孩子“停下來”,卻沒有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孩子不是一臺機器,不能只是停下來,而是必須要做點什麼;如果他不知道用什麼正確的行為來取代那個不適當的行為的話,在停頓之後,他又會繼續從事之前的那個不適當的行為。
另外,透過指令讓孩子停下一個行為,意味著給孩子留了一個很大的思考題:應該做什麼呢?從大量的可以做的行為裡面去選一個恰當的去替代被成人所否定的行為,對於孩子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給孩子一個正性的指令,等於是給了孩子輔助,正確的行為就更有可能發生。所以,如果我們能用正性指令來代替簡單的“停止”指令,就更有助於好的行為在這個過程裡慢慢地建立起來。正性指令舉例:
用正性指令來引導孩子停止不適當的行為的時候,一定要在指令給出之後提供即時的輔助,以保證正確行為的發生。孩子只有透過實踐,才能明白應該怎樣做,從而慢慢建立新的好習慣。無論輔助與否,當孩子跟從指令,一定要記得誇獎孩子,並且時不時地獎勵孩子。有強化物的跟隨,一個好的行為在將來發生的機率就會升高。
保證指令的有效性
指令的有效性是指孩子能夠在聽到指令後較短的時間內(一般來講少於5秒)做出相應的行為反應。有一些孤獨症孩子需要比較長的思考時間,對於這類孩子,可以放寬時間上的標準,但在等待的過程裡,要保證孩子沒有從事其他新的活動。
服從指令是一種行為習慣。可以設計專門的行為干預專案來建立和鞏固這個行為,但更重要的、也更有效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慢慢培養。一般來講,要求孩子在聽到指令後便要去從事被要求的活動,並且完成。所以在給指令的過程中,可以參考以下程式:
1. 第一次發指令,等待(給孩子需要的資訊處理時間)。如果孩子執行指令,馬上誇獎孩子,適當地提供輔助,完成指令後誇孩子,並且可以給予強化物。
2. 如果孩子沒有反應,發出第二次指令,提供輔助。例如:指向任務需要的用具或孩子需要移動的方向、把完成指令需要的用具放到孩子手裡等,保證孩子完成指令。如果孩子這時執行指令,馬上誇獎孩子,適當地提供輔助,完成指令後誇孩子,並且可以給予強化物。
在給孩子指令時,還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 在給指令前,先要獲得孩子的注意力——這是保證孩子能聽到指令的前提。比如:叫孩子的名字、讓孩子看著自己。
2. 注意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如果孩子還沒有能力聽從遠距離指令,則需要離孩子近一些。
3. 如果是給予集體指令,要注意孩子是不是有聽從集體指令的能力。
4. 注意孩子能否明白和跟從多步指令。如果孩子只能服從單步指令,則要保證把一個複雜的任務分解開來給指令。
5. 如果孩子正在進行某項他喜歡的活動,則需要要求孩子先停下那項活動,然後才給指令。
6. 在需要的時候,可以配合使用圖片,以幫助孩子理解指令。
如何給“不”或“停止”指令
在關鍵時刻(需要孩子立即停止某行為的時候),要用比較強烈的語氣說“不”或“停”,並且馬上用輔助來讓孩子停止他的行動,這樣可以建立起孩子對“不”和“停止”這兩個指令的即時反映。這個反應,在很多危急時刻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停止”這一類的指令對孩子已經起不到即時的作用,那麼就需要和孩子做一些遊戲或康復教育,來重新強化孩子對這個指令的反應。比如:玩“跑跑停”的遊戲:給指令“跑”,然後和孩子一起開始跑(需要的時候可以拉著孩子的手,以保證孩子跑起來),在跑的過程裡,持續地說“跑、跑、跑……”,然後突然之間喊“停”,然後馬上停下來,並且要提供輔助讓孩子也馬上停下來。
更多相關文章請關注恩啟特教平臺ing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