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隨著各省市語文分數從100到120再到150,現在到180到200,語文老師的課越來越難教,大家認為什麼樣的語文教育是廣大家長和孩子喜聞樂見的教育呢?歡迎參與討論?
7
回覆列表
  • 1 # 笑容悠悠

    我個人的理解,語文就是語言和文化,語文的根本就是學習中華民族的語言,使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下去。語文做為各個學科的基礎,在教學的過程中,只要讓孩子們領悟到文化的深意。

    個人特別喜歡民國時期文人們對待文化的態度,教育學者們對待文化教育的方式,那是真正的在做文化傳承,心中常想,如果能得到那樣的教育,是極好的。

  • 2 # 笑笑孃親

    我今年曾經有幸去過一個學院,那是個以書法教育為主的心小機構。令人欣喜的是,他們的教育是契合國文教育的。

    本來嘛,一個國家的文字確實就是文化的傳承。

    但是我還是得誇誇他們的用心。比如一個字,他們會由字型下手,講過去,講典故,講過去的經典裡的用法,以及石碑中曾經出現的它們。如此上下五千年講下來,孩子不光是知道這個字,更是對我們文化的理解與贊同。

    這些講完才是練字,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會很認真去寫。去練習。

    這樣的課程如果能帶到我們的學校裡面,作為家長,我願意!

  • 3 # 隔壁老王不讀書

    學習語文的確很重要。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覺得自己的語文程度不夠高。語文程度不夠高,大約指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閱讀。比方看《人民日報》的社論,有些人看是看下去了,可是覺得不甚瞭然,抓不住要點,掌握不住精神。另一方面是寫作。寫了東西,總覺得詞不達意,彷彿自己有很好的意思,只因為寫作能力差,不能把它充暢地表達出來。這就可見閱讀和寫作兩方面的能力都要提高。什麼叫語文?語文就是語言,就是平常說的話。嘴裡說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到紙面上的叫書面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這個名稱是從一九四九年上半年用起來的。以前,這個學科的名稱,小學叫“國語”,中學叫“國文”,一九四九年以後才統稱“語文”。

    語言是一種工具,工具是用來達到某個目的的,工具不是目的。比如鋸子、刨子、鑿子是工具,是用來做桌子一類東西的。我們說語言是一種工具,就個人說,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達思想的工具,就人與人之間說,是交際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思想和語言的關係是很密切的,一般說來,想心思得靠語言來想,不能憑空想。固然,繪畫、音樂、舞蹈表達思想內容是不憑藉語言的,繪畫憑藉線條和色彩,音樂憑藉聲音和旋律,舞蹈憑藉動作和姿態,可是除了這些以外,表達思想都要依靠語言。學語文為的是用,就是所謂“學以致用”。經過學習,讀書比以前讀得透徹,寫文章比以前寫得通順,從而有利於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這才算達到學習語文的目的。進一步說,學習語文還可以養成思想精密的習慣,理解人家的意思理解得透徹,表達自己的意思表達得準確;還有培養品德的好處,如培養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態度等。這樣看來,學習語文的意義更大了,對於做工作和培養品德都有好處。

  • 4 # 慧讀慧寫

    一句話總結最佳的語文教育模式:堅持素質教育,順便提升成績。

    不搞應試教育,因為應試教育教出來的孩子,要麼高分低能、要麼低分低能,很多小學成績好的,初中也要掉下來。

    什麼是語文應試教育?一講作文就是"審題、立意、定中心、編材料、用好詞好句",講套路,仿範文;結果是要麼不會寫,要麼千篇一律、老氣橫秋、假大空,沒有一點靈氣;閱讀課就是天天讓孩子做題,講標準答案,反覆訓練"字詞句、文學常識、修辭手法",思維僵化,方法陳舊。背後的原理都是死記硬背、套題型。這些方法根本無法培養孩子真正的閱讀思考能力,也無法培養真正的寫作能力,已經嚴重不適應未來的語文考試要求了。

    什麼是語文素質教育?培養孩子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細膩的情感、大膽的想象力、健康的身心與三觀、良好的語感和表達能力,就是語文素質教育。語文素質好的孩子,都有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情感、大膽的想象,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有獨立思考能力,閱讀理解能力比較強,凡事能夠舉一反三,寫的文章有思想、有個性、有靈氣。所謂靈氣,就是悟性。孩子有悟性,思考能力強,學得輕鬆學得快,考試能力也不會差,自然是高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相普通的妹紙除了化妝和整容,還有什麼方式能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