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甜甜圈伐木累
-
2 # 笑容悠悠
老一輩人的說法和做法都是經過數百年的傳承留下來的,所以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要一提到科學育兒,就全盤否定老一輩的說法。
其實現在的科學教育有大部分的理論都是來源於老一輩人的經驗的,只不過是把老一輩人的經驗冠上了現代的書面文字和新的名稱和叫法。這個老一輩說的讓孩子哭一哭是一種鍛鍊,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孩子不會其它的表現方法,一會用哭與樂來表達。高興他就會哭,除了讓他高興的事他都會用哭來表達,孩子不同的哭聲會代表不同的意思,細心的家長會總結出自己寶寶的哭聲語言的。孩子哭了不要馬上做阻止他哭的事情,正確的做法是分析他哭的語言,做出正確的迴應。寶寶哭哭也在增強肺活量。所以,不要孩子一哭就感覺不好了。
-
3 # 玥玥0120
嬰兒哭是一種正常的運動,寶寶愛哭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有許多的新爸新媽們並不知道,其實哭是寶寶情緒的一種宣洩方式,他在告訴你他自已對事,對物的不滿,同時也是寶寶的一種正常的運動。在寶寶不會翻身、坐、爬等等主動運動的時候,哭就成為他們鍛鍊肺活量的絕好方法。
現在有許多的新爸媽們熱衷於嬰兒游泳,卻往往忽視“哭”這一最基本、最簡便的運動。其實,讓寶寶每天哭一會兒是很有益身體健康的,寶寶在哭的過程中就得到了很好的肺部的運動。
在母嬰護理的行業裡也流行著這樣的說法,月子裡每天累計哭上半小時的寶寶,以後會好帶得很多。許多新生兒除了睡覺就是吃奶,又包著紙尿褲不會有尿溼的不適感覺,很少會哭。媽媽們應當適當地製造讓寶寶小哭一會兒的機會,比如,寶寶餓的時候不要立刻餵奶,讓他等一會兒,在喂,相當於做一下飯前運動,下面我們來說一下關於哭的幾個方面。
第一、關注寶寶的眼淚,不要讓眼淚流進耳朵裡,否則會引起中耳炎。時不時為寶寶擦拭淚水也是安慰的一種方法。
第二、哭的應對,不剝奪寶寶哭的權力,並不是說就眼看著他哭而不管不顧。
全面檢視寶寶的狀況,是不是有不舒服,尿布是否需要更換,會不會是餓了等等。如果寶寶只是想要得到關注和撫慰,不用抱他,與他牽牽手、說說話即可。不以“抱”作為安慰的最終模式,堅持得久了寶寶就會認同。
第三、哭要有個度,適度的哭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爸媽不用過分擔心,你過度的愛與保護,可能有害哦!
最後各位新爸新媽們需要注意不要讓寶寶長時間地大哭不止,千萬不要哭到嗓音嘶啞、肚臍突出甚至上氣不接下氣。如果您的寶寶哭得很厲害,可以適當的抱起來哄一會兒,哭聲暫止時就放回小床。如果寶寶馬上又開始哭,那麼先不要立刻抱起,還是要先用其他方法來安慰,用實際行動讓寶寶明白:哭不是用來威脅爸媽的武器,這種要挾是無用的。也可以用語言明白地告訴寶寶,別認為小寶寶完全聽不懂,其實寶寶本身是有一定的基礎語言理解能力的。
-
4 # 西柚姆媽
老一輩常說:“ 一哭肺氣開,二哭毛孔開,三哭肝氣鬱結散,四哭五臟六腑全通暢。”
這一代代傳承下來的經驗,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原來,孩子大哭,對身體還有一定的益處呢,一起來看看你就知道了!
哭鬧是嬰兒的表達方式,是他(她)生活的一部分。新生兒不會使用語言來表達他們的需要,當他(她)需要和你親近,溝通,交流,傳達資訊,卻還不會用語言、手勢等和外界交流時,哭就是他們的語言,哭鬧就是寶寶的一種提示方式,表達需求的唯一手段。
哭,有助於發洩情緒。寶寶表達能力差,小的時候大多數只會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在告訴你他自己對事,物的不滿。與其讓他心裡憋著鬱悶的情緒,倒不如讓他痛痛快快地哭一場,發洩出來。所以家長不要一聽到寶寶哭就急著去做阻止他哭的事情。
小孩哭是可以鍛鍊肺氣的,可以讓肺氣得到充足的宣發鍛鍊。 肺氣強了,各種呼吸系統問題就會少。反之,肺氣弱,就比較容易生病,愛感冒。
嬰兒哭時不僅鍛鍊了聲帶、練習了發聲,大哭可以增加肺活量,還在哭鬧時伴隨著小胳膊小腿的運動。寶寶藉助啼哭加大運動量,消耗體內多餘的熱量,促進新陳代謝,以達到全身營養平衡,有利於身體的發育。
哭的時候流出的眼淚還可以幫助孩子清洗和滋潤眼睛。淚水不但能夠滋潤眼角膜,使眼睛得到清洗,還能起到殺滅病菌的效果,預防眼部疾病。
有的家長,見不得自己的小孩哭,一聽見哭鬧就趕緊抱起來拍啊、搖啊、哄啊,生怕哭壞了心肝寶貝,好像哭幾聲就受了多大的委屈一樣,這在嬰兒的時期尤為不可取。嬰兒期受不得一點“委屈”,懂事後就會更任性,給教育帶來麻煩。如果寶寶只是想要得到關注和撫慰,不用抱他,與他牽牽手、說說話即可。不以“抱”作為安慰的最終模式,堅持得久了寶寶就會認同。
家長還需要掌握嬰兒哭鬧的程度。不要讓孩子長時間哭鬧,儘量控制在十分鐘以內。當家長知道孩子餓了,該吃奶了或是該換尿布了,在準備餵奶或換尿布前讓寶寶哭幾聲是無妨的。手頭有比較緊急的事情(比如寶媽正上著廁所),緩一緩5-10分鐘之後再親親他,摸摸他,抱抱他起來也是可以的。但是這個度要掌握好,如果寶寶長時間哭鬧得不到迴應,就會感到很無助,焦慮,沒有安全感,於孩子以後的身心成長不利。育兒無小事,只要是寶寶的事兒,媽媽們都要多上心。
再有,寶寶的哭鬧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大類。一般來說“生理性”哭鬧的嬰兒一般情況良好,飲食正常,哭聲宏亮,哭鬧間隙期面色、精神正常,當消除因素後哭鬧停止。“病理性”哭鬧的嬰兒哭聲不同尋常,有時尖叫,聲音嘶啞,是異常激烈的哭鬧或突然陣發性哭鬧;伴有發熱時精神萎靡,面色蒼白,有時伴有嘔吐,腹脹,腹瀉,大便有血,則需要引起重視,去醫院進一步查明原因。
當然,媽媽們也不必過於緊張,只要瞭解寶寶的各項情況,掌握規律,輕鬆育兒不在話下。所以,寶寶適當哭哭更健康!
回覆列表
這個度要掌握好,孩子哭的時候得不到回一個,會很無助。他除了哭沒有別的辦法和人溝通。所以不理會孩子的哭聲會極大的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後果很嚴重。
美國兒童創傷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布魯斯博士
被要求去法庭上出庭作證。
竟然是這樣一起可怕案件:
16歲的青少年利昂,
喪心病狂的殺害了兩名十幾歲的女孩,
又強姦了她們的屍體。
從法律角度上講,利昂犯了死罪,面臨著死刑。
而研究兒童創傷心理學的布魯斯博士,
需要為利昂的辯護律師出庭作證,
看是否會有“減輕罪行”的因素。
一個十幾歲的男孩,
怎麼會犯下如此殘忍的罪行?
布魯斯博士先是調查了利昂在學校的記錄:
記錄顯示:利昂是一個完全缺乏和他人情感聯絡的人。
犯罪事實非常觸目驚心:
兩名被害的女孩只有12歲,才到青春期。
利昂迅速用皮帶困住一名女孩,
再捅死了另一名女孩,
之後還對她們的屍體又踢又踹。
令人震驚的真相在後面。
利昂的媽媽叫做瑪麗亞,共育2子。
大兒子弗蘭克事業有成,已經做了父親。
為什麼小兒子利昂卻冷漠至此?
原因是:
生大兒子弗蘭克時,外婆、奶奶、阿姨和嬸嬸們,
都花了不少時間和新媽媽、新寶寶呆在一起。
媽媽和寶貝都沉浸在大家庭的關注和愛護裡。
而生第二個孩子利昂時,這些帶來安全感的關係網路卻不復存在了。
當時瑪麗亞已經從大家庭裡搬了出來,
她實在是無暇顧及兩個孩子,
從利昂大約才1個月的時候,
媽媽就和當時4歲大的弗蘭克一起在外面散步,
把還是嬰兒的利昂留在黑暗的公寓裡。
這樣也非她故意所為,
沒有育兒知識的她以為:孩子不哭鬧就行了,
她不明白:
及時應和孩子的需求,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自從利昂被單獨留在公寓裡後,
媽媽觀察到他的哭鬧沒有以前多了,
就覺得自己的方法奏效了。
這才是最可怕的結果!
布魯斯博士長期研究孩子的創傷心理,
知道孩子的安全感是怎麼形成的。
每次當媽媽瑪麗亞帶著大兒子出門散步時,
利昂就在嬰兒床裡哇哇大哭,
但是他很快就發現嚎啕大哭根本就無濟於事。
他就那麼躺在哪裡,
孤孤單單,無人照看,
也沒有人同他講話,
也沒有人稱讚他會翻身,
嬰兒床裡也沒有多少空間可以供他探索發現。
在一天中的大多數時候,
他聽不到別人說話,
也看不到新鮮的東西,
更得不到任何關注。
他幼年時期對溫暖和觸控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而孩子只有知道什麼是持續的關愛,
安全感才能健康發展。
利昂感受別人的愛和痛苦的能力已經沒有了,
他殺人,就如同拔起一棵草。
還是在美國,1980年代。
17歲的賴恩是富二代,有豪宅、有名車,
還被常青藤錄取。
但是,他是一名少年強姦犯。
在賴恩的生日聚會上,
他強暴了鄰居15歲的智障女孩艾米。
可怕的是,賴恩說:
“我不明白我哪裡做錯了。除非我強暴她,
否則那個智障一輩子都不可能和我這樣優秀的男生髮生關係。”
這種普通人一聽就“WTF"的話,
為何賴恩毫無是非感?
還是那位兒童創傷學專家布魯斯,找到了答案。
賴恩出生於當地富裕家庭,父母極其忙碌。
在他3歲上幼兒園前,前後共換了18位保姆。
嗯,沒錯,就是這個數。
第一個保姆是這樣離職的:
在賴恩只有兩個月的時候,
媽媽發現兒子和保姆更親。
(廢話,誰叫你親媽忙的不著面)
只有看到保姆的時候,賴恩的眼睛才會發亮,
只有保姆能夠逗得賴恩喜笑顏開。
所以,媽媽以保姆過分盡職為理由解僱了她。
相似的情況又再次發生。
媽媽以為是保姆在暗中作祟,兒子才跟她不親,
於是在賴恩9個月的時候,
媽媽又解僱了第2個保姆。
賴恩的父母以為這樣就能和兒子建立牢固的感情。
但是,他們傻到家了。
因為嬰兒情感的建立,
需要無數次簡單的重複,
如擁抱、撫摸、親吻和餵食等。
毛豆媽不得不再重複一遍:
因為嬰兒情感的建立,
需要無數次簡單的重複,
如擁抱、撫摸、親吻和餵食等。
而賴恩剛開始熟悉某個保姆的氣味、觸控和微笑,
也就是他們之間的關係剛要建立時,
這個“媽媽”就消失了,他必須重新熟悉另一個母親。
而剛熟悉了舊的,保姆又被解僱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
短短几年內,賴恩被18個母親拋棄。
這種一次次被拋棄的經歷,
對孩子的發育會造成毀滅性影響。
他的安全感乾脆就當機了,
他也不再試圖從人際交往中獲得快樂。
因為對賴恩而言,人和人的交往沒有任何安全可言。
他也無法信任任何人。
後來賴恩因為強姦罪入獄。
從出生到4歲,大腦的發育呈爆炸式發展。
4歲小孩的大腦已經達到成年人腦體積的90%。
大部分的腦神經系統發育都發生在這段時期。
所以,這一段時期的安全感也最脆弱,
最容易受到損害。
早期受到壓力的體驗,將會永久改變孩子的大腦。
我在文章《寶寶安全感缺失,一生難彌補——0-3歲安全感培養》裡寫過:
”如果用一個圓來形容寶寶的成長,
圓周是寶寶面對的未知,
而圓心就是媽媽永遠的支援。
爸爸媽媽在他需要的時候總會出現,
關注他,愛撫他,
他的安全感才慢慢建立,
才有力量面對圓周的未知。“
希望那兩個真實的悲劇永遠不會再發生。
希望天下父母們都知道孩子的安全感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