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每週熱點關注
-
2 # 五味雲寒
一樣擋不住秦國,首先政出多門就是大忌,軍隊不能統一發令就是致命弱點,將領之間貌合神離,不能相互配合,一樣會被秦國擊潰!
-
3 # 行雲流水1437995
如果再搞個三家並晉,也阻擋不了強秦的進攻。秦國祖先在遊牧民族的夾縫中崛起,首先證明了他是一個戰鬥民族。集商鞅變法後的近百年國力,不是(淆)山東六國可比的。
-
4 # 免稅行業一隻貓
統一的韓趙魏也姑且稱之晉國吧,想想當年的晉國統一的時候也不過是跟楚國的國力旗鼓相當。你可能說晉國是要發展的已經不再是當年的晉國,那麼請不要忘了楚國在戰國的角逐中吞併了越國,佔據了整個吳越地區,所以楚國的國力也是發展的,按此來看,就算統一的三晉也不過是擁有和楚國同等水平的國力,所以晉國就算很強也不過合三晉之力,想想戰國後期三晉聯合出兵的情況也不少,甚至有六國合縱攻秦的,也都被秦國拒之門外甚至不了了之;
你可能認為三晉的統一會對其他國家也造成影響和帶動作用,那麼這個時候就是晉國、楚國、秦國,齊國四國雄霸的局面,燕國不是被晉國佔據就是歸入齊國之手;除了秦國擁有著崤函之固,其他三國會在中原地區形成角逐形式,三國都在中原地區有著地盤,且都無險可守,只能吞兵以待,這無疑是對三國國力的消耗;
對於秦國進可攻,退可守始終在地理上佔據了中國西北形勝,而且那個時候的關中平原異常富足,再加上巴蜀糧倉,所以秦國的優勢始終是在那裡的,雖然山東三國與秦國都勢均力敵,但是秦國相對來說可以置身事外,以靜制動,等待時機;
秦國自變法以來不盡都是賢能的皇帝,但是秦國的實力卻始終擺在那裡,但其餘各國的力量卻跟國君的賢能與否有著緊密的聯絡,沒有誰能保證皇帝世代英明,所以秦國只要掌握時機一樣可以東山再出;
其實最底層的邏輯,我們後世的眼光來看其實是皇權專制社會與封建社會的博弈,誰更先進,誰更有力是顯而易見的;雖然四國體量人口差不多,這就好比一個渾身肌肉的人挑戰一個大胖子,胖子當然不具備優勢;
秦國的變法就像是一場健身充分調動了秦國這個人身上的每一寸肌肉都調動起來,而晉國、楚國、齊國不過是一場不運動的懶蛋,雖然有肉有資本但是不過是別人眼中的食物而已,沒有轉換為威懾力!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5 # 太史令女
假設的事,不能成為事實。既不能說秦勝,同樣也不能說晉勝。
秦國強大,在於什麼?根源在於商鞅變法。在商鞅變法之前,秦國雖也算個強國,秦秋時的秦穆公與是五霸之一,但與其並稱強國的比比皆是,齊國、宋國、楚國、晉國、吳國、越國以及後來從晉國分出去的魏國、趙國都是強國,戰國初期其實是戰國四雄,齊、晉、楚、越,那時侯秦國還是西方夷國,不入流的角色。秦國從商鞅變法以後開始強大,強大的原因,不在於地盤大,而在於透過變法,實現了富國強兵,由原來一隻西方弱旅迅速成長為一個超級大國。秦國的人才尤其將帥之才,是其他國家不可比擬的。晉國原來是一個大國,晉文公時很厲害,但後來迅速衰落,乃至發生了三家分晉這樣的事,所以,如果僅僅是韓、趙、魏三國再度統一,並不能擋住秦國統一的腳步。
除非晉國也來個晉國版的“商鞅變法”,對抗秦國版的“商鞅變法”,則勝負難料。魏國最強大時,是魏文侯時代,趙國最強大時,是武靈王時代。如果晉國分出去的三個國家最強大時合為一體,則會成為戰國時代最強大的力量。如果為了應付秦國而各懷鬼胎的“統一”,則不會是秦國的對手。肥大不是強大。秦國是一個強有力的拳頭,既便統一起來的晉國是一隻大象,也會被變法強大起來的秦拳擊倒。
回覆列表
不會!打仗打的是國力,即使秦國統一過程中經常敗仗,但是主動權都在秦國手裡,長平之戰就算趙國贏了最多就是遲幾年被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