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本人已看過普通心理學,心理學與生活,烏合之眾,夢的解析,管理心理學,九型人格,行為心理學兩冊,已購買社會心理學
6
回覆列表
  • 1 # 默默加一

    作為一名熱愛心理學的心理學本專業學生,在這裡給各位對心理學感興趣的童鞋推薦幾本簡單易懂、輕鬆有趣的心理學入門書籍。入門的書籍我一般不建議讀教科書,厚厚的一大本,很難堅持讀下去的,即使我很喜歡心理學,我的教材至今還沒有完整地讀完過。如果非要讀的話,建議閱讀國外的教材,國內的教材實在太過枯燥乏味了。入門書籍貴精而不貴多,推薦太多了反而讓人壓力太大,無所適從。兩三本書籍足以構建起對一個學科的大致輪廓。對於心理學入門來說,以下三本書足夠了:

    1.《這才是心理學》

    《這才是心理學》,曾用名《對心理學說不》,一版再版,現在已經是第十一版了。全書主要介紹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對心理學的批評意見,以及如何區分市面上充斥的偽心理學和真正的科學心理學。掌握了一門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才是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精髓。大眾印象中的心理學和現代的科學心理學是大相徑庭的,潛能提升、心理操控、色彩星座、催眠讀心這些大眾關心的話題科學心理學又是如何看待的呢?這本書會給你答案。讀此書可以讓你瞭解真正的科學心理學,它將幫助你糾正對心理學的種種誤解,學會獨立地評估心理學資訊,用科學的精神和方法理解自己與他人的行為。同時,本書也有助於培養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維技能。五星推薦,屬於必讀書目。

    2.《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一書介紹了心理學發展過程中的40項經典研究以及相關的最新研究進展,全書共分為十個專題,涵蓋了生理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情緒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等心理學分支中的重要議題。一個腦還是兩個腦?人的本性是“天生的”嗎?你在哪方面更聰明?眼不見,真的一定心不煩嗎?這本書給出的答案,也許會超乎你的想象,顛覆你過往的認知。讀此書書可以讓你對心理學的具體研究領域有一個概覽,現代心理學是建立在實驗和統計基礎上的,而沒有實驗和資料支撐的理論都是在耍流氓。五星推薦,屬於必讀書目。

    3.《心理學的故事:源起與演變》

    心理學有著漫長的過去,但只有短暫的歷史。1879年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誌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但是對於意識、感知覺、人格等重要的心理學研究命題的探討卻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最早的那批哲學家。心理學是哲學和生理學為代表的近代科學的共同產物。私以為了解一個學科的最好方式就是去了解這個學科的發展歷史,把握學科的發展脈絡,探究學科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的演變。本書相較於更加專業的《心理學史》一書,語言更加通俗易懂、生動活潑,而且更薄,更適合初學者閱讀。在讀完上面兩本書之後,如果你對心理學的發展歷史感興趣,可以閱讀此書。

    結語

    心理學是一門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人類心理過程和行為的科學,應用心理學還有一個目標是改善人類的生活。學習心理學,可以讓我們多一點對自己的瞭解、對他人的瞭解。將心理學的知識學以致用可以讓我們的學習和工作更高效,人際交往更和諧,生活更幸福,自我發展更完善。心理學是廣泛存在的,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對於現代人來說,懂一點心理學知識,有著越來越重要的意義和迫切的需要。

  • 2 # 櫻桃書院

    推薦3本自己比較喜歡,也比較多人推薦的心理學方面的書:

    1.《共情的力量》

    這本書的作者亞瑟·喬拉米卡利說:“其實,每個人都有共情力,共情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力量,它從祖先那裡傳承下來,並賦予我們生活的能量、方向和目的。”

    書中作者為我們解釋了什麼是共情:

    共情是人與人之間相互聯絡的紐帶,在共情的引領下,我們能擴充套件自己的邊界,把你的是個女孩擴充套件到別人的生活裡,把你的耳朵放到別人的靈魂中,用心去聆聽那裡最急切的喃喃私語。

    如何表達共情

    ①共情不僅僅只是“我理解你的感受或想法”

    ②共情需要耐心、決心和靈活性

    2.《自控力》

    作者認為,提高自控力的最有效途徑在於,弄清自己如何失控、為何失控。和許多人擔心的不同,意識到自己有多容易失控,並非意味著你是個失敗者。恰恰相反,這將幫助你避開意志力失效的陷阱。

    自知之明是自控的基礎。認識到自己的意志力存在問題,則是自控的關鍵。這本書每一章都會為你破除一個關於自控的錯誤觀念,並提供一種應對意志力挑戰的全新方法。

    她把主要內容分為9章,建議每週學習和練習一章。

    3.《終身成長》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卡羅爾德韋克博士,她是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內公認的傑出學者之一。她曾擔任哥倫比亞大學威廉蘭斯福德心理學教授,也是美國科學院院士。本書是德韋克博士多年研究結果的結晶。

    本書首先介紹了思維模式的不同,對不同思維模式進行了解析。然後分五個章節分別介紹了關於能力和成就的真相、體育冠軍的思維模式、商業思維模式和領導力、在人際關係中關於如何相處的思維模式以及父母、老師和教練對思維模式的傳播。最後作者介紹瞭如何改變思維模式。

  • 3 # 心理諮詢師付廣磊

    這是四本心理學入門級的必學經典教材,都是百萬字以上的大塊頭。心理學的書籍很多,很雜,很深。建議先看幾本經典教材,瞭解心理學在說什麼,然後根據興趣再選擇書籍!!!

  • 4 # 心理傳播韓學敏

    目前心理學方面的書籍,種類繁多,並且也不斷的在更新。首先基礎的心理學知識,也就是大學的心理學專業的學生要學的知識有,心理學史是第一本,因為,瞭解一個事物就首先要了解它的由來和歷史,之後要了解一些關於生物學,生物化學,生理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及實驗心理學,普通心理學相關知識,從心理學的起初到現在,發展的過程中,實驗心理以及關於生物基礎一直是心理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把大腦的結構以及神經細胞,神經遞質的作用與心理相聯絡;之後還要看一些關於精神病方面的知識,也就是變態心理學以及犯罪心理學,雖然異常心理學不是我們研究的重點,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多看多瞭解些。

    那這些學院派,基礎課本基本上涉獵的就是這些,如果想要從哪一方面深入,那還有相應的比較細化的一些心理學的書目。

    如果從心理學的流派來看,可以分為精神分析,認知行為,人本主義,以後現代許多流派,每一個領域都有相關的書籍,可以簡單的先了解每個流派的具體觀點和內容,然後選擇感興趣的流派,比較經典的書籍來看。

    當然也要看您看書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為了過程成長,更多可以看一些關於科普方面的,如果為了專業的塑造,提升自己專業能力,那就需要系統的看一下更好些,我們不一定非要記住課本中的內容,但是我們要了解相關的知識,讓我們對總體有一個概括,瞭解。如果有什麼,需要再繼續瞭解的,我們可以共同探討!感謝這個提問,感謝邀請,讓我也重新回顧了一下所學的內容,並系統化的進行了一下梳理。

  • 5 # 白夜行

    《夢的解析》—弗洛伊德

    一開始就推薦這麼晦澀難懂的書確實不好,但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從自己的過去經歷中獲得新生,這本書光聽名字也許和《周公解夢》沒有什麼不同。

    但實際上它講的是人類潛意識中被壓抑的慾望,你會無緣無故感到煩躁嗎?為什麼夢裡裡會出現我們早已遺忘的人?為什麼我們面對某些事情時表現的像個小孩子一樣?在這本書裡或許都可以找到你的答案。

    只是這本書偏觀點化,所以需要辯證性的去看待書中的每一個觀點,看完之後,你也許會覺得豁然開朗,也許會更迷茫。

    《自卑與超越》—阿德勒

    自卑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經驗的原因,每個人在生命中的階段都有過這樣的時期,覺得自己不如他人,羨慕那些性格開朗樂觀的人。

    我們是否擁有相信自己值得被愛的能力,還是認為如果我們做的不好,就不會值得被愛;這是一個需要深思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的答案也許是自卑源泉。

    這本書的重點在於超越,我們應該如何擺脫經驗的影響,尋找到一個更好的自己,這個問題在書中,也貫徹著你的生活。

    《親密關係》—羅蘭米勒

    這本書是人際交往的一本科普書籍,親密關係指的是整個社會關係,愛情是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層次,因為愛情往往是親密關係最深刻的體驗。

    不同於克里斯多福版本的親密關係,這本書是在用資料和研究說話,內容會略顯枯燥,但是卻把生活中常見的場景都包含在內。

    我們會更喜歡和自己距離近的人嗎?我們是怎麼墮入愛河的?人們又是怎麼維持愛情的?書中都對這些問題一一做了解答,當然不止於此,還有你更多的困惑,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

    《新伯恩斯情緒療法》—大衛

    抑鬱症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心理疾病,世界上至少有百分之十的人深受抑鬱症的困擾,至少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有過短暫的情緒紊亂。

    社會的精神衛生問題已經不容小噓,這本書的基礎是ABC情緒療法,即事件、思維、感受三者的關聯,這是一本抑鬱症患者的自救指南,同樣也是我們瞭解抑鬱症的一個視窗。

    《烏合之眾》—勒龐

    年輕人是最容易被操控的一個群體,因為大家都極力渴求融入社會,“人們在群體中會失去自己思考力。”

    這本十九世紀的書籍到現在仍然是社會心理學重要書籍,因為它揭示的現象,到今天仍在不斷重複,謠言是怎麼產生的,人們在謠言下又是怎麼失去自己的判斷力的。

    如果你想要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本書會給你很好的啟發。

    《沉默的螺旋》

    這本書和上面那本書一樣,也是探討人們在群體中的思維能力,只不過這次的物件變成了公眾媒體的話語權。

    當人們察覺到自己的觀點處於少數時,就愈發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少數人的聲音越來越低,直到最後消失,反之多數的意見則越來越主流,兩種意見呈現螺旋式現象。

    這本書最有名的案例是“英國脫歐”運動,本來大家都認為英國脫歐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他卻實現了,因為脫歐運動的革命者,發現了沉默的大多數。

    《心理學與生活》

    這本書貫徹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大學本科的心理學教材,我們不必把這本書完完全全呢弄懂,只需要透過這本書,試圖換一種視角理解我們的生活就足夠了。

    這本書共有十七個章節,從人們是如果進行記憶加工的,到人們是如何進行思考的;從人們如何認識一位新朋友,到人們是如何墮入愛河的;從正常的情緒紊亂,到精神疾病的辨析。這本書都有提到。

    總之,不是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如果能看完這本書,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 6 # 阿西爸

    一、如果你對心理學感興趣,或想減少困惑,我推薦這4本書

    1、《幻想即現實》

    作者曾奇峰是國內精神分析派著名的心理醫生,他把自己多年進行心理諮詢和治療的感悟,濃縮在這一本書中,對家庭關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情感困惑、自我認識方面,都有他獨到的見解。文字既充滿睿智,又不乏幽默,來,這就給你幾句麻辣妙語體會體會:“一切心理問題都是關係的問題”,“所有的獨立都需要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就叫安全”,“功能良好的心理結構,最重要的來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別是沒有敵意的堅決和不含誘惑的深情去迴應孩子驅力需求的能力”。

    2、《為何家會傷人》

    書中用一個個心理案例反映了中國式家庭的普遍而又讓人痛苦的相處方式,比如父母對孩子的溺愛,成人對長輩的愚孝,注重親子關係大於夫妻關係、不注重自己的感受等等。相信你在讀的時候,可能會對自己原生家庭中那些讓你難受又說不出來的東西,有更深的感悟。透過閱讀,發現和感悟它們,這就是自我轉變的開始。

    3、《遇見未知的自己》

    這本小說以女性若菱為主線,講了她和一位睿智老人的奇遇及對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是就是這本書中後來膾炙人口的一句話。如果你因為情感困惑,或者巨大的工作壓力而迷茫無助、透不過氣來,那就找出一個週末,翻翻這本書,相信你能從中找到破局的妙招。

    4、《自卑與超越》

    本書的作者阿德勒,童年患有佝僂病和肺炎,所以幼小的他一度非常自卑,但他並沒有被病痛打敗,反而不斷地超越自己,成為世界傑出的精神分析大師。這本書就是作者從生活經驗和心理學背景出發,與我們探討生活的意義、自卑感與優越感、早期記憶、家庭和學校對孩子的影響等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話題。如果你現在正處於人生的低谷,不妨讀讀它幫你重振旗鼓哦!

    二、如果你想成為心理諮詢師,我推薦這4本書

    1、《心理諮詢師》(二級/三級)

    這套書是考心理諮詢師的教材。2017年貌似不再沿用我們幾年前複習時用的書,採用了新版教材。

    如果你打算今後從事心理諮詢師這個職業,那考出心理諮詢師的資格證書是最最基礎的敲門磚了。如果你有心理學基礎,可以自學教材之後直接參加考試,但是大部分人需要透過授課或網課的形式進行系統學習。然而這裡我要提醒一句,只是考出證來,離真正接諮詢做個案,還是有一定距離,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成長哦。

    2、《弗洛伊德及其後繼者》

    如果你對心理諮詢很感興趣,瞭解過各個分支,又想要進入精神分析學派進行學習的話,那我推薦你看這本書。這本書幫我們系統理順精神分析學派的發展脈絡,從經典精神分析開始,到自我心理學,人際精神分析,當代克萊因學派的理論,客體關係學派,自體心理學等等,讓你對精神分析從開創至今的發展在腦中形成清晰的脈絡。也幫你快速認識這個學派裡的大咖們,比如弗洛伊德,沙利文,克萊因,溫尼科特,科胡特等人。

    3、《心靈的面具——101種心理防禦機制》

    做心理諮詢師,是一定要了解防禦機制的,瞭解你的來訪者在生活中和諮詢時無意識地用了哪些防禦,他為什麼會使用這些防禦,如何去識別和理解這些防禦機制,都對諮詢的順利進行極為重要。這本書透過案例、比喻和對話,詳細地介紹了處在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潛伏期、青春期等不同時期的個體會用到的多種防禦機制,像即時助手般幫助到你。

    4、《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

    這本書的作者歐文亞隆先生是世界頂級的心理大咖,存在主義和團體心理治療權威,並且也是一位高產的作家,他寫的《當尼采哭泣》《直視驕陽》等多部作品都震撼人心。這本書是亞隆先生寫給年輕治療師的啟思錄,內容包括如何共情,如何利用“此時此地”,如何給予反饋等,都是非常實用又很有啟示的思索和建議。

    三、如果你想為了孩子的成長,關注兒童心理知識,我推薦這3本書

    1、《發展心理學》

    發展心理學,以教科書式的筆觸,系統介紹了一個人從受精卵到死亡的畢生發展過程。如果你對孕育和照料孩子特別在意,卻又不知如何下手,不妨靜下心來看看這本書,看看在懷孕的每個周裡,胎兒都有哪些不同的變化。看看孩子在一歲、兩歲、三歲,直到青春期,都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和關鍵期。相信當你看過這本書,就會對孩子的成長不那麼焦慮了。

    2、《其樂無窮的戰鬥》

    這本書涵蓋了孩子從出生到青春期的各種心理發展規律,但是如此多的規律從被戲稱“心理學界段子手”的作者伍罡的手裡寫出,再加上一個個活潑生動的案例,就讓我們不覺得晦澀,反而非常渴望一口氣讀完,感覺實在過癮。讀完此書,家長們看了會更懂自家的熊孩子,老師和心理工作者們看了也可以更輕鬆地走入孩子的內心。

    3、《我的家庭治療工作》

    這本書是由臺灣著名的家庭心理治療師李維榕,結合自己多年來接收的案例而撰寫。雖然是從心理諮詢師手記的角度去寫,家長來看卻同樣非常適用。從這本書裡,你能看到孩子與父母的情感互動,以及互相牽絆與撕扯的內容。李維榕老師既理性又溫柔地幫助一個個家庭抽絲剝繭,去看到問題和痛苦背後的根源,我也能深深體會到她的醫者仁心和悲天憫人。“苦是生命中逃避不了的,變成澀就會讓人萬劫不復”,所以父母即使工作多麼努力,但心態上開心輕鬆,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四、如果你想系統學習心理學,我推薦這2本書

    1、《普通心理學》

    《普通心理學》是科班心理學人本科所學的第一門課程,它的地位就像地基一樣牢固而重要,是心理學裡各門課程的先導課。國內心理學專業一般會使用北師大版彭聃齡教授主編的《普通心理學》。普心講什麼呢?從心理的生理學基礎開始講起,後續包括人的感覺、知覺、注意、思維等資訊加工系統,以及人的動機、情緒等行為調節和控制方式,和能力、人格等心理特徵。其實《心理諮詢師》資格證書考試中的基礎知識部分,很大程度上是和普心的內容重合的。所以當你學完普心,可以說是離心理諮詢師三級近了一大步哦。

    2、《西方心理學史》

    如果說前面講的《弗洛伊德及其後繼者》是精神分析學派的脈絡骨骼,那麼《西方心理學史》可以說是心理學的發展史了。從馮特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創立世界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開始,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到之後的心理學三大流派的發展,《西方心理學史》帶你在心理學的河流中回溯。當你讀完這本書,你就能把心理學學科的大框架畫出來了,先提綱挈領,再不斷充盈,學習自然會更加高效。

    以上就是我讀了那麼多心理學書之後,按照大家不同方面的需求,來推薦的心理學類好書。

  • 7 # 陳複議

    《對偽心理學說不》,強烈推薦這本書,對於非心理學專業來說,這本書有醍醐灌頂之效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可以瞭解那些對心理學有重大影響的科學實驗

    然後按照興趣分類可以讀:

    《生物心理學》或者《生理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發展心理學》《進化心理學》

    平時有空閒的時候還可以讀下《物種起源》和《人類學》,對於你解解心理學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 8 # 心理諮詢師王旭亮

    ,以前參加心理諮詢師考試,基本的內容就是《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變態心理學》。都偏向於心理學的基礎理論。

    如果只是簡單的想了解心理學的一些知識

    可能就有許多小說或者雞湯文,比如歐文亞龍的《診療椅上的謊言》,畢淑敏的《女心理師》,武志紅的《夢知道答案》,《身體知道答案》,《巨嬰國》等。

    如果是偏向心理諮詢一塊,可以先閱讀精神分析類,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弗洛伊德及其後繼者們》,《精神分析引論》,心理分析的基礎性理論,接下來是南希麥克威廉姆斯的三部曲,《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精神分析治療》《精神分析診斷》。接下來是《長程心理動力學心理治療基礎讀本》《心理動力學個案概念化》,這樣精神分析的治療的基礎就差不多了,在此情況下,可以補充的學習一些《諮詢技術》(臺灣版),《心理諮詢基本功技術》(嶽曉東)。

    在這個基礎上就可以學習其他的一些的心理流派了,因為有了這個基礎,學習其他流派相對就會容易很多

    自我心理學派,主要是看布萊克曼的,101系列。《101種防禦機制》《101個心理治療難題》

    自體心理學派,主要就是看科胡特的自體三部曲。《精神分析的治癒之道》《精神分析的概念與理論》《自體的重建》。還有一本《自體心理學導論》。這本書不是科胡特寫的,但是對於學習自體心理學來說,會有很很好的幫助。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這個學派的理論相對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需要有一定的悟性,推薦的書是榮格的《心靈地圖》,這學派在心理諮詢上,主要是做沙盤,重點推薦一本《沙盤遊戲療法手冊》(如果你想做沙盤治療師,建議一定要看),其他的書很多都是申荷永老師,東方心理學院翻譯的,數量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客體關係學派重點推薦《現代精神分析聖經一關係與自體心理學》

    目前精神分析還有一派,叫主體間流派主要推薦書籍是《主體間性心理治療》。

    認知療法(CBT),書籍也很多,重點推薦一本《實用認知心理治療學》。

    家庭治療的流派業眾多重點推薦兩本《家庭治療概論》和一本國內寫的《家庭治療》(這本書賊厚,光筆記我就寫了十多萬字,生啃的)這裡還推薦一本《回家》。有一定家庭治療理論以後看這本書會有很好的幫助。

    人本主義推薦《羅傑斯心理治療》

    存在主義推薦《存在主義心理治療》

    如果以上的書籍都讀過了還可以讀一讀專類書籍如創傷類的《創傷與復原》,如果你將來專精某一方面就去尋找某一方面專業的書籍,以上推薦的基本上是屬於流派理論型的書籍

  • 9 # 張老師談認知

    識人者智,自知者明。我常說,人本質就是心理學和行為的集合。任何人,尤其是管理者,掌握必要的心理學和行為學知識,並且有效付諸實踐,則一定會給自己的生活工作帶來積極正向的影響。

    為同學準備了值得細看的15本心理學著作。大雪雖至,讀書熱情不減。

    1、《烏合之眾》

    古斯塔夫·勒龐

    你也許沒有聽說過勒龐,但你極有可能聽過這本書的名字。 假如你沒聽過這本書的名字,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我每次上課都會推薦同學們看。。。。。。除非你沒好好聽課

    這是一部爭議極大卻經久不衰的心理學經典。

    書中對於烏合之眾的定義,就是指因為某些共同利益短暫集合到一起,失去理智的一群人。

    勒龐說:“在群體之中,絕不存在理性的人。”

    在他看來,所有的群體都是喪失理智的,他們容易被感性情緒牽引,做出瘋狂的舉動。他將群體看做一群完全沒有思考能力的傻瓜。

    類似的觀點在書中還有很多,這是它引起爭議的地方。但考慮到勒龐創作該書時的法國大革命時代背景,你也就理解了他的想法。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混亂時代,沒有福利機制和安全保障,人民自然陷入一片恐慌與不安之中。

    你也許會問,既然書中觀點略顯過時,那麼還有讀的必要嗎?

    我告訴你,十分有必要。

    矛盾無處不在,即使身處現代化的文明社會,勒龐發現的問題依然無時不刻地出現。

    2、《夢的解析》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這本書應該是每個熱愛心理學之人的入門書籍。

    人為什麼會做夢?

    直到這本書的出現。

    它被古今學者譽為心理學領域精神分析的開山之作。

    弗洛伊德在書中提到“夢是慾望的滿足”。夢通常是圍繞人的潛意識展開,一些在現實生活中沒有被滿足的願望與訴求,會化為潛意識在夜裡進入夢境得到釋放。

    由於夢是日常慾望的隨意拼湊和整合,因而經常帶有荒誕和玄妙的色彩。

    就像很多人曾夢見過死亡,你無須恐懼,也不必緊張。它只是預示著你渴望改變目前的某種現狀,也許是一段關係的結束,你會因此獲得轉變與重生。

    弗洛伊德關於夢的解析顛覆了千百年來人類對夢的認知,架起了夢境和潛意識的橋樑。

    從此,人類打開了剖析自我精神世界的大門。

    3、《自卑與超越》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什麼是自卑?

    阿德勒給出的定義是:當一個人面對他無法應付的問題時,他表示絕對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此時出現的便是自卑情結。

    自卑,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的情緒。

    在我的認知裡,自卑會導致兩種情況:

    一是,由於自卑而一蹶不振,陷入精神抑鬱。

    二是,由於自卑而不甘墮落,從此奮發圖強。

    在面對自卑這個問題上,絕大多數人習慣於用逃避去掩蓋自卑,結果往往就陷入了第一種情況。

    而這本書恰好可以幫助你在這種感同身受中拯救自己。

    你為什麼會自卑?如何和自卑相處?如何超越自卑?所有這些關於自卑的問題,阿德勒都給出了他最為獨到的見解。

    我認為,戰勝自卑也就意味著戰勝自我。

    這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角逐,是一次與自己內心的真實對話,是一個自己向自己學習的過程,更是另外一次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人生。

    4、《影響力》

    羅伯特·B·西奧迪尼

    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一個頂級騙子,那他很有可能看過這本心理學神作。

    在這本書中,著名的心理學家羅伯特·西奧迪尼博士為我們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極具說服力,而我們總是容易上當受騙。

    在這些順從行為的背後,他認為存在著6大基本原理: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和稀缺。

    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奧妙,作者用一個個日常生活中再常見不過的例子替我們一一闡述。

    為什麼超市總喜歡提供“免費試用”?

    為什麼行騙高手們總是以換裝作為一種行騙手段?

    為什麼我們明明不喜歡某個人,卻對他提出的要求無法拒絕?

    在他的細緻講解下,我們發現,原來每一次順從行為都有它清晰而又獨特的邏輯,原來影響力就是透過這種方式對他人發揮效應的。

    我認為,《影響力》這本書不僅能提高你的個人影響力,也能讓你在面對他人影響力的時候,從容有效地應對。

    它就像一面透視鏡,從中你能窺見最本質的自己與他人。

    5、《逃避自由》

    埃裡希·弗洛姆

    自由不是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是你不想幹什麼就可以不幹什麼。

    究竟在什麼情況下,人們會拒絕自由,逃避自由?

    這本書講述了文藝復興之後,實現了精神獨立的西方人民,由於集體歸屬感的丟失而倍感孤獨與不安。於是他們以犧牲自由為代價,重新投入了集權主義的懷抱。

    心理學大師弗洛姆從心理學角度對這一現象給出了分析:

    一個人要想更好地適應社會,他必須放棄自我本身,努力成為別人期待的模樣。獨立的個人無所依託,很容易就會陷入孤立無援之中。因此,他們希望透過依附權貴去逃避得來不易的自由。

    我認為,與其說這是逃避自由,不如說是逃避孤獨。

    因為害怕孤獨,所以變得焦慮和無所適從,不得已將自由交付出去以獲得安撫。

    然而這並不能幫你重新找回已經丟失的安全感。

    弗洛姆在他那個年代就已經看透了現代人的糾結狀態,他對人性和自由的洞察,在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依然閃閃發亮。

    我相信,每一個讀這本書的人,都會對自由這個熟悉不過的詞產生全新的認識。

    6、《20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實驗》

    勞倫·斯萊特

    除了能幫助你更加了解自己,改變生活,心理學常常有突破人類常識的發現。

    這本書收錄的是20世紀“最偉大”的十個心理學實驗,也是我眼中,最具顛覆性的十個實驗。

    比如說“認知失調”實驗,它揭示了一個被大多數人忽視的現象:

    當人遇到無法接受的事情,往往能找到一種不合常理的解釋來說服自己。

    這個試驗以教會的名義,用神的口吻向一群虔誠的信徒預言:某日某時某分大洪水將會席捲一切,唯有到達指點的地點才可以得救。

    然而當虔誠的信徒們拋棄一切趕到時,洪水卻沒有如約而至。

    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時會有兩種反應,一是發現自己堅信不疑的教會欺騙了自己;二是對神的信仰轟然坍塌。

    但是這些信徒卻找到了第三種解釋:洪水沒來,是因為他們的虔誠感動了上帝,上帝寬恕了人類。

    神奇吧!實際上,當你帶著這個視角仔細觀察生活,就會發現,認知失調現象到處都是。

    7、《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

    卡倫·霍尼

    神經症是什麼?

    這種病並不是精神病,而是一種社會病,一種時代病,主要症狀包括神經衰弱、強迫症、焦慮症……

    如果你有上述症狀中的任意一條,我都強烈建議你趕快來看這本書。

    這本書最神奇的是,作者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就已經發現這種從殘酷冷漠的商品社會中滋生出的心理病。

    而且她直接揪出了這一病症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

    我們內心存在一個“假我”,當我們面對生活的壓力、當我們想要逃避現實時,我們都會用這個“假我”來替代“真我”去面對。

    隨著我們越來越依賴這個“假我”,它就開始壓迫著“真我”,讓“真我”無法成長。當扼住“真我”脖子的那根繩子越來越緊時,你就再也想不起,內心中曾經還有過這樣一個“真我”……

    所以我建議你看這本書的時候,也審視一下:現在的自己,是“真我”,還是“假我”?

    8、《寫給無神論者》

    阿蘭·德波頓

    這本書的角度非常獨特:

    它把宗教中,關於神的部分去掉,分析了人文關懷的部分,以及如何用非宗教的手段,撫慰心靈,走向內心的寧靜。

    英倫才子阿蘭·德波頓認為,現代生活中我們,已經不再需要等待神下達他的旨意了。我們人類自己,一樣可以獲得心靈的救贖。

    無論神存不存在,人類都應該擁有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

    毫無疑問,科技越發發,人的精神需求越旺盛。而能夠有效理解他人精神需求,滿足他人情感依賴的產品和商業模式,將會是萬物互聯後,最好的商業模式。

    9、《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M·斯科特·派克

    這是一本非常有誠意的心理學經典,作者本人是一名傑出的心理學醫生,這本書是用他一生的從業經驗和案例寫成的。

    它曾創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個奇蹟——連續20年,盤踞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少有人走的路”是什麼意思呢?

    大多數人關注的都是如何尋找現實世界的道路,比如如何選擇男女朋友?如何選擇一個好的工作平臺?

    少有人走的路,指的是一條通往我們內心的道路。這條路,很少有人關注。

    這是一條心智走向成熟的道路。

    如何走向心智成熟?

    就是從“幻想的自己”中走出來,擺脫恐懼和懶惰,直麵人生的問題,並解決問題。

    這個過程能啟發我們的心智,激發我們的勇氣。

    而為解決問題付出的努力,能使我們的思想和心智走向成熟。

    10、《性學三論·愛情心理學》

    弗洛伊德

    到底什麼是性變態?為何女人越“壞”,男人越愛?我們對於性物件的選擇會受到哪些影響?

    本書是弗洛伊德在人性與人類行為動機方面主要研究理論的扛鼎之作。

    其中對男人戀愛的畸形心理,性無能的原因,以及處女的謎樣含意,都有極精闢的分析……可謂是為人類的性啟蒙教育打開了一扇亮窗!讀起來令人恍然大悟又回味無窮!

    11、《心理學與生活》

    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本書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經典教材,雖然是教材,但它寫作流暢,通俗易懂,深入生活,是一本讀者瞭解心理學和自己的極好讀物。

    這本書是心理學入門的基本書籍,是心理學世界的地圖,它沒有把所有的知識給你,但是,它給了你全貌,給了你路徑。

    要了解心理學,這本書足夠了,如果想要深入,這本書也告訴你該如何尋找道路。

    12、《當尼采哭泣》

    歐文·亞隆

    歐文·亞隆流傳最廣的經典之作!當名醫遇到哲學超人,演繹出心理諮詢的誕生過程,是初級心理諮詢師推薦必讀書目!

    本書如詩般的語言,理性縝密的思辯,情節充滿懸疑,高潮迭起,結局卻出人意表。

    書中的三句經典名言:

    1.任何不曾殺死我的東西,讓我更強壯。

    2.生活的愉快的關鍵,在於先去選擇必要的東西,然後去熱愛所選擇的東西。

    3.孤獨只存在於孤獨之中,一旦分擔,它就蒸發了。

    13、《我們內心的衝突》

    卡倫·霍妮

    我們是真的喜歡某人,還是覺得應該喜歡他就自以為喜歡上了他?看到親人離世,我們是真的感到悲傷,抑或只是習慣性地表達哀悼?我們是真的希望成為一名律師或醫生,還是僅僅因為這個職業受人尊敬且收入豐厚?

    14、《社會心理學》

    戴維·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已經成為領域中的一個典範,是美國心理學教科書市場上評價同類教材的一個標尺,因此我很高興向國內的同行推薦這本書。我相信我們的讀者拿到這本書後,也會和我一樣捧讀再三,不忍釋卷。——彭凱平(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教授)

    15、《拖延心理學》

    作者為我們提供了達成目標、管理時間、謀求支援和處理壓力等一系列方案來克服拖延問題,她們提供的方案極為實用並經受過實踐的檢驗。

    本書還考慮到工作和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當代文化訴求,以及諸如注意力缺失紊亂症、執行功能障礙症等神經認知問題對拖延的影響。

    它甚至還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邊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實用性建議。

  • 10 # 小彭醫生

    1《直視驕陽》 歐文亞隆

    當你想要了解心理學的時候,歐文亞隆是一個繞不過的名字,他是當代僅存的精神醫學大師,也是存在主義的三大代表人物之一。亞隆寫過很多書,而這本《直視驕陽》,講的是一個我們都繞不開的一個話題——死亡。

    對於所有人來說,死亡是永恆的終點,它就像一輪驕陽,灼燒著我們,也滋養著我們,可是沒有人能夠毫無芥蒂地直視它。亞隆的這本里,就用了23個真實的案例來為我們揭開死亡的面紗,跟著他的描述,也許我們可以能夠一窺死亡的真正模樣,並找到真正的自己,正如亞隆在書中所說:“唯有面對死亡之時,一個人的自我才真正誕生。”

    “我很少考慮那些每天發生的瑣碎小事,無論發生什麼我都能接受,因為我能夠緊緊抓住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放棄那些其實並不重要的。我覺得我應該努力做好那些能夠豐富我的人生的事情,而不是社會期望我做的。重新燃起的生命激情甚至超過了我對死亡的恐懼。實際上,我願意接受人生不可避免的死亡,我想我有真正的自信,可以去面對它。”

    2《人心:善惡天性》埃裡希弗洛姆

    埃裡希弗洛姆(1900-1980),他是世界聞名的德裔美籍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哲學家,是20年代“法蘭克福學派”重要成員。納粹上臺後,他於1934年赴美,在從事心理諮詢工作的同時,在哥倫比亞大學等學術機構講學,並先後執教於墨西哥國立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等高校。

    本書是弗洛姆晚期的代表作,也是其人性理論的集中闡述之做。“人是狼”還是“人是羊”?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弗洛姆在書中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相關的闡述,從暴力行為、生/死本能、自戀、亂倫等方面進行了解析。如果如書中所說,人性本是矛盾的,但是“我們人必須是向善的”,這樣的堅持也許就是救贖。

    “人自身存在著兩種相反的潛在定向,這些潛能具體地在歷史中顯現、展開,既可表現為原始的迴歸,又可表現為發展。對人來說,這兩種潛在性都是真實的可能性,因此,人在這種真實的可能性中有選擇的自由,人成為善人或惡人,全憑自己自由決定。”

    3《童年與社會》by愛利克埃裡克森

    愛利克埃裡克森(1902.6.15—1994.5.12),德裔美籍發展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曾獲得普利策獎。其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是提出了人類心理社會發展的八階段理論,以及身份認同危機的概念。在一項於2002年發表在《普通心理學評論》上的調查報告中,埃裡克森在“20世紀最偉大的100位心理學家”中高居第12位,足見其影響之深。

    而就是在《童年與社會》一書中,埃裡克森首次提出了生命週期八階段理論,將人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過程劃分為八個互相聯絡的階段,當我們完成了上一階段的發展任務後,按次序向下一階段過渡。我們都知道,童年經歷與成年後的發展具有極大聯絡,但是具體是怎樣的呢?相信埃裡克森的這本書會給你一些答案。

    “每一個成年人——無論他是追隨者還是領導者,是集體的成員還是精英——都曾經是個孩子。他曾經很渺小,渺小的感覺構成了他意識的基底。他的獲勝會同這個渺小的基底抗爭,他的失敗會加固這個基底。”

    4《論人的成長》卡爾羅傑斯

    本書作者為“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卡爾羅傑斯(1902—1987),他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理論家和發起者、心理治療家。他曾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也曾擔任臨床和變態心理學分會主席,1956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正是卡爾羅傑斯提出了心理諮詢中的“個人中心取向”“無條件積極關注”等概念,至今深深影響著許多人。

    本書是卡爾羅傑斯的代表作,其中透過分析他自己的個人經歷,來告訴我們真正的溝通是怎樣的,這涉及了三個層面,即:真誠的溝通、無條件積極接納以及高度共情。

    正如薩提亞所說:“我能設想出的來自他人最好的禮物,是被看到、被聽到、被理解,以及被觸碰;我能給予的最好的禮物,是去看、去聽、去理解和觸碰另一個人。”而這些感受,你可以在人本主義中找到,在卡爾羅傑斯的思想中找到。

    “我珍惜生氣、溫柔、羞愧、受傷、愛、焦慮、給予和害怕等各種感情-----各種突然出現的正面的或者負面的反應。我會珍惜湧現的各種想法-----愚蠢的、有創意的、怪異的、明智的、瑣碎的。我喜歡各種行為衝動------恰當的、瘋狂的、成就取向的、性慾的、兇殘的。我希望接受所有這些情感、想法和衝動作為自我豐富的一部分。我不期望按照所有這些行事,但是當我全部接受它們,我能變得更加真實;因此,我的行為會在當下的環境更加合適。”

    5《人效能達到的境界》亞伯拉罕馬斯洛

    亞伯拉罕馬斯洛(1908—1970) ,他是現當代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美國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發起者和理論家、管理學大師、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 曾擔任美華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會主席和美國心理學會主席。

    本書是馬斯洛的探討關於人性與社會關係的著作,也是一本極佳的人本心理學啟蒙讀物。書中詳細探討了自我實現及其超越、人類的創造性、價值、高峰體驗、需求層次關係等人本主義心理學的重要概念和哲學觀點。

    在書中,馬斯洛還提出了自我成熟的8個途徑:1.充分地、活躍地、忘我地體驗生活;2.選擇hard模式,做出成長性的選擇,而不是退縮性的選擇......希望這本書可以在大家自我成長的路上提供一些參考。

  • 11 # 蓮花華蓋

    《遇見未知的自己》

    《破碎重生》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教育漫畫》

    《教育心理學》

  • 12 # 蘇蘇心理

    羅傑斯的<<心理治療>>非常不錯,羅傑斯是人本主義流派的代表,提倡以來訪者為中心,相信每個人都有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書通俗易懂,內附案例解析。

    南希•麥克威廉斯的《精神分析案例解析》可以幫你解讀精神分析的要義,對有志成為治療師的人都有所裨益,不管從事的領域是心理學、社會工作、諮詢、教育、護理、精神分析、關係諮詢等,推薦閱讀。

    許維素的《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的應用》是一部很有力量的書,用許維素教授的話來說是在困難中淘金,而憑藉著相信,相信每個人對生命和自己都是有期許、盼望和能量的,也憑藉著慧心和耐心,聚金成塔。

    本書還是能給諮詢師賦能的書,很大程度地擴大了諮詢師內在的能量和治療的效能感,在面對困難個體時不再感到絕望和無助,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受。

    《親密關係》這本書,我強烈推薦每個人都去讀讀,可以從書中學習到親密關係的真諦,親密關係在家庭中是第一關係,親密關係好,有利於建立其它關係,如親子關係、婆媳關係等。

    許皓宜的《在關係中成長》值得一讀,可以幫你構建深度理解與信任的關係模式,關係即命運,想改變命運,就先改變關係,想改變關係,就去讀《在關係中成長》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推薦的書不多,用心讀就行。

    以下我圖片上拍的這幾本書也都不錯,由於時間關係,就不再逐個推薦。

  • 13 # 京城看客

    2019年閱讀了29本有關心理學的書。其中,最喜歡如下幾本,供參考。

    1-《掌控習慣》, [美] 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

    這本書我我排在所有讀過的習慣類書籍中的第一位,遠遠超越《習慣的力量》。

    首先,這本書不學術、重實踐,且是親身實踐。很多方法都非常親民,拿來就能用。

    其次,《習慣的力量》雖然開創性地將習慣迴路解剖為“暗示-慣常行為-獎賞”三個環節,但卻將最重要的“渴求”單獨提了出來,雖然強調了它的重要性,但卻沒有形成一個連貫的習慣形成的步驟。就在這一點上,《掌控習慣》做出了突破,提出培養習慣的四步法“提示-渴求-反應-獎勵”,並配套四個操作性極強的原則。雖然是小小的改動,卻讓養成習慣的行為連貫起來,從而可以一步步地培養任何一個習慣。

    最後,最為可喜的,是作者圍繞每一個步驟,提供了特別詳細的方法,教會你如何養成好習慣、克服壞習慣。

    為了驗證,我用兒子做了實驗。給他設定了一個“微目標”——每天睡覺前做15個仰臥起坐。具體細節不介紹了,我只說結果:截至2019年12月30日,連續2個月左右(前期間斷過幾次),累計突破1000個。小傢伙興奮地不得了,並和我約定,從新年的第一天開始,每天提高到20個。

    2-《微目標》, [美] 斯蒂芬·蓋斯

    其實就是圍繞《掌控習慣》中四個原則中的第二點“讓它簡便易行”展開,核心就是:目標要小,小到不可能失敗、小到你不好意思說完不成,然後透過日積月累的堅持形成習慣性動作,在此期間依靠慣性的力量提高每日的實際數量。更多心理方面的暗示與技巧這裡就不多說了,透過個人實驗,我可以負責任地說:管用。

    我做了兩個實驗:第一是每天閱讀兩頁英文書(本來想一頁的,還是有些不好意思,加了一頁),第二是每天100個跳繩。第一項完成得非常理想,連續81天無間斷,44天讀完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日均5頁左右,現在正在看《密室》;第二項稍有差距,主要是天冷後,室外跳繩有些不方便。但近一段時間改為室內空手跳繩,效果還算滿意,基本上每天可以完成600-1800個左右。

    3-《認知天性 : 讓學習輕而易舉的心理學規律》

    2019年讀完的第一本書,2018年的讀書回顧裡提到過它。算是啟蒙吧。不多說,因為下一本書與它很像,但寫得更好。

    4-如何學習-HOW WE LEARN, [美] 本尼迪克特•凱里

    注意英文題目和作者,因為這個書名還有另一本,就在我的書櫃裡,還沒有讀。

    這本書被我評為年度最佳書籍之一。之所以說它比《認知天性》好,是因為它不亂,也不囉嗦。作者非常有條理的逐一介紹有關大腦、記憶與遺忘、潛意識等各項最新的心理學發現,告訴讀者,學習時大腦都在幹什麼,為什麼會遺忘,遺忘的積極作用在哪裡,如何才能增強記憶(如拉開時間間隔、交替學習、更換不同地點、考試等等),最後更是將潛意識與頓悟的關係解釋得讓人拍案叫絕。讀完這本書,都有一種再上一次學的衝動。

    5-《非暴力溝通》, [美] 馬歇爾·盧森堡

    這本書我一時不知如何評價。這本書已經讀了三遍,每一遍都感覺像是在讀新書,疑惑怎麼會有那麼多東西之前沒有讀到、讀懂呢?後來才有些醒悟,這就是《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的那種遠遠超過你的經典書籍吧。你成長了,卻發現它也在成長。高山仰止。

    書中提到的非暴力溝通四個步驟其實不復雜:

    第一步:觀察。要留意發生的事實,而不是你的觀點、看法。如:不是“小李是個學渣”,而是“最近3次英語考試,小李的成績都不到70分”。

    第二步:感受。對於這個事實,你有什麼感受,如:高興、傷心。是感受,而不是評判或觀點,如:不是“你怎麼這麼不爭氣啊”,而是“我很傷心”。

    第三步:需要。即你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是因為你自己,而非別人,才讓你有了第二步的感受。如:不是“都怪你,讓我****”,而是“我很傷心,因為我***”。

    第四步:請求。提出具體的請求。讓我想起那句經典臺詞——“你想要,你就說嘛。你不說,我怎麼知道你想要呢?”

    簡單吧?其實很難做到。因為情緒會控制我們。

    所以,這本書我稱之為少林七十二絕技,但卻是鳩摩智的七十二絕技,因為缺少了配套的內功心法。所以,一般人(包括我在內)也許打得像模像樣,底子裡卻還是自己的那一套。我的建議是:要搭配著內功心法來看才有效果。我推薦的心法就是:《正見》與《像哲學家一樣生活》。後面哲學類推薦時再說這兩本書吧。

    6-《影響力》, [美] 羅伯特·西奧迪尼

    2018年推薦過。2019年重讀。做營銷的人或反感被營銷的人,都推薦讀一讀。向經典致敬。

    7-《隱藏的自我 : 大腦的秘密生活》, [美] 大衛·伊格曼

    8-《誰說了算 : 自由意志的心理學解讀》, [美] 邁克爾·S.加扎尼加

    這兩本書合一起推薦了。都是關於大腦、自由意志、自我的話題。很燒腦,但也很醒腦。究竟誰說了算這個話題,越想越糊塗,也越想越有意思。我對此極為著迷。大家各隨己見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孩子選衣服時,大家習慣去大商場還是路邊甩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