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ollyswan
-
2 # 做不焦慮的媽媽
非專業的家長,為孩子選一本好書,我介紹以下幾個方法供參考:
在學校裡可以看看老師推薦的書目,參考為孩子選書。
帶孩子去實體書店看書,看孩子喜歡看的書是什麼,選擇孩子感興趣的,當然家長也要參考選擇,這個看家長如何引導。
在網店裡給孩子選書,比如很多專業的網站,噹噹,亞馬遜之類的分類都非常詳細,根據孩子的年齡,愛好分類,還有關鍵字,選擇銷量最大的,我覺得這個是最簡單的方法。
利用公共資源圖書館,可以帶孩子經常去,那裡的圖書相對比較多,被借閱最多的一般都還不錯。
多和同齡孩子的家長交流溝通,看看別人的孩子在讀什麼書。
-
3 # 全媽育兒手記
很多家長都是非專業的。不知道你是指多大的孩子?我和寶寶親子閱讀快三年了,簡單介紹一下我選繪本的幾個方法給您參考。第一,選孩子喜歡的。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特別是對於剛剛開始閱讀的寶Bora說。無論是內容,故事情節或是繪本型別(翻翻書,洞洞書,立體書等等)哪怕是畫風,只要是孩子喜歡,都可以幫助他培養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帶領孩子走進書的海洋。
第二,暢銷書單或經典圖書。暢銷的或經典的必有它的道理。有一些經典圖書已經經歷了幾十年甚至幾代人的流傳依然經久不衰,非常值得一讀。所以通常我會在這些書單裡選擇孩子喜歡的來進行親子閱讀。
第三,專業人士或有經驗的朋友推薦。就像題目上說的我們都是非專業的家長,瞭解和知道的圖書有限,可以多和專業人士或有經驗的家長請教,以獲得更多的資源。我家寶寶愛看關於車的書,那時我瞭解的很少。有次在一個媽媽的閱讀群裡聊起來有人推薦《小人兒幫手》給我,沒想到寶寶超級喜歡,我們後來看完了整套的《小人幫手系列》。所以經驗和專業的推薦還是蠻好的。
-
4 # 男女情感故事plus
現在網路這麼發達,很多事情不需要自己多麼的專業,只需要一顆勤奮好問的心。自己不專業,可以透過專業的人、專業的途徑幫孩子選書。
1、百度:無所不能的網站,如果自己不是很懶的話,在上面多搜尋,多比較,自然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3、和其他家長交流,瞭解下別人的孩子最近讀的什麼書,是否能幫到孩子。
-
5 # 何金衛育兒
很多家長都想讓孩子讀書,可是卻不知道選什麼書,我現在睡覺,兒子在被窩裡偷偷翻書,關著燈呢,這個小孩愛書如命,剛才讓睡覺非說去廁所,然後偷偷在廁所看書。
我覺得選擇好書很有必要,怎樣選擇呢?
第一,選擇獲獎作品,曾經我買書京東,噹噹挑花眼睛,不知道什麼書好,後來認識一個人他總是推薦獲獎作品,美國卡迪拉克大獎,西班牙經典作品,英國幼兒園必讀書籍,這些書買回來孩子就是喜歡看。大師級別的書都是貼近孩子心裡的,孩子容易接受,有教育意義。
第二,選擇一些名作家的書,比如小學生就可以選擇曹文軒,沈石溪的作品,當然還有楊紅櫻,我自己本人特別喜歡曹文軒,作品溫暖人心,又覺得靜靜地像地裡的小草。
第三,家長給孩子選擇書也可以自己先學習研究孩子的情況,比如叛逆期,或者不愛學習,不會交際,語言表達有問題,都可以選擇相應的書。
-
6 # 情感心理室
1、家長不能盲目去購買別人認為對孩子好的書,同樣一本書不一定適合每個孩子,家長應根據自己孩子的閱讀水平和興趣選擇適合孩子的書,如果不知道孩子喜歡什麼書,不妨把這個權利交給孩子,讓他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書,興趣最重要。
2、家長可以去網上搜羅,看暢銷排行榜,選擇一本書然後看綜合評分,多看讀者評價,一般能挑到不錯的書,推薦給孩子看,做到大人希望孩子看的和孩子自己想看的相結合。
3、經典的童話,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孩子都愛看。
4、最重要的是選擇正版書籍,有些家長為了貪便宜,會買一些盜版書,盜版書不僅紙張質量差,而且有很多錯別字,所以為了孩子還是要選擇正版書籍。
孩子讀完一本書後,家長讓孩子說說書中的故事,和讀後感想,從而判斷孩子有沒有讀深、讀透。
回覆列表
如何給孩子選一本好書?
關於詩,關於人性,關於藝術,關於文字,關於……
初為人父人母的年輕父母,
如何在成千上萬種童書中,
給孩子選擇一本最好的、權威的、經典的,
而不是輕率的、隨意的
就是每個父母,必須要做的功課。
所以,當這一套備受各界好評書——“給孩子”系列出現的時候,也許就有答案了
這套書才是給孩子的優質讀物,該有的樣子
照著這套書選,準沒錯
“給孩子系列”是由名師大家打造適合孩子閱讀和吟誦的經典文學讀本
北島、李陀、葉嘉瑩、黃永玉,林西莉,李澤厚......憑藉這些名家的眼光與公信力,“給孩子”系列圖書品質優秀而獨到。
這六本書,有最明亮而優美的古詩詞,有最純粹而經典的現代詩歌,有情感與美感兼具的經典散文,有幽默而積極樂觀的動物寓言,有知識與趣味相容漢字文化,有匯聚八千年藝術之美的感知歷程。
今天我們一起聊聊這一套書。
第一冊·《給孩子的詩》
北島 選編
讓孩子天生的直覺和悟性,開啟詩歌之門,越年輕越好。
——北島
北島選編的《給孩子的詩》是“給孩子”系列的第一冊,據瞭解,目前已經二十七刷了,整套書銷量早已經超過百萬。
打造這個系列的最初動機來自北島有感於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所接受的學校詩歌教育"不僅濫竽充數,反過來傷害孩子們的想象空間"。他下決心拿出兩三年時間,最終編選了這本《給孩子的詩》,作為給兜兜和孩子們的禮物。讓孩子們天生的直覺和悟性,開啟詩歌之門,越年輕越好。
那麼多詩歌,如何挑選呢?
作為新詩“蒙學”的引路者,北島以詩人的眼光,挑選了他心目中最適於孩子誦讀、領悟的短詩。集中了30位大陸和港臺華語詩人,56位外國詩人,共計101首不同風格的新詩。
其中不乏精典之作,布萊克的《老虎》,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余光中的《鄉愁》,舒婷的《致橡樹》,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也有稍冷門佳作,比如廢名《十二月十九夜》——
深夜一枝燈,
若高山流水,
有身外之海。
星之空是鳥林,
是花,是魚,
是天上的夢,
海是夜的鏡子。
思想是一個美人。
是家,
是日,
是月,
是燈,
是爐火,
爐火是牆上的樹影,
是冬夜的聲音。
所以,這本書也適合喜歡詩歌的大眾,豆瓣上也有讀者說:與其說是給孩子的詩,不如說是給成人心裡的孩子。
第二冊·《給孩子的散文》
北島、李陀 選編
讀散文就像穿越田野,無邊無際,遍地花開。合上書開啟書,我們眼前會展開更廣闊的世界。
——北島、李陀
寫作,估計很讓一部分孩子和家長的頭疼和為難。
一本好的散文集,一本"給孩子"閱讀的散文,怎麼做到讓孩子們喜歡讀,閱讀之後還有所裨益,影響孩子的寫作,這就很難。
尤其是中國的語言正在發生讓人眼花繚亂的變化,是漢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而且,也許這些變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網路語言。
北島和李陀在《給孩子的散文》的編選上做了一些努力,讀一讀裡面的文章,可以發現,其中的很多文字,不但不很甜,相反還都有點"鹹"。
內容涉及45位中國現當代作家,從從魯迅的《好的故事》開始,以生活於新疆的女作家李娟的《河邊洗衣服的時光》結束,還包括豐子愷的《野外理髮處》、沈從文的《滕回生堂今昔》、史鐵生《我的夢想》、劉亮程《寒風吹徹》......
這些都體現編者北島和李陀一以貫之、別具慧眼的文學理念與美學目光。以“自由的表達+廣闊的知識世界+現代漢語的珍品”為標準,嚴格精心編選。
是對“五四”以來現代漢語散文成就的總結致敬,是對未來寫作的熱切期許
希望孩子們在讀過這些散文後,回頭看看,一百多年以來的漢語寫作是多麼豐富多樣,現代漢語的天空是多麼晴朗遼闊——天空任鳥飛,漢語寫作是可以更任性的!
不僅給孩子們以閱讀的美感,而且更理解漢語寫作的“秘密”。
《給孩子的散文》封面由北島親自手繪完成,幫孩子涵養心性,助育美感
第三冊·《給孩子的古詩詞》
葉嘉瑩 選編
小孩子學詩,就是讓他們對天地草木鳥獸、對人生的聚散離合都有關懷的愛心。
——葉嘉瑩
《給孩子的古詩詞》是當今中國古典詩詞講壇影響最大、絕無僅有的葉嘉瑩先生的心血之作。
曾經有人問她:中國古典詩詞會滅亡嗎?
她以為不會。中國古人作詩,是帶著身世經歷、生活體驗,融入自己的理想志意而寫的;他們把自己內心的感動寫了出來,千百年後再讀其作品,我們依然能夠體會到同樣的感動,這就是中國古典詩詞的生命。所以說,中國古典詩詞絕對不會滅亡。因為,只要是有感覺、有感情、有修養的人,就一定能夠讀出詩詞中所蘊含的真誠的、充滿興發感動之力的生命,這種生命是生生不已的。
這是是現代家長,越來越注重教育孩子的心性,培養孩子更好的同理心的需求。
中國古典詩詞中蓄積了古代偉大之詩人和詞人的所有心靈、智慧、品格、襟抱和修養。中國傳統一直有“詩教”之說,葉嘉瑩先生親自甄別、挑選,將自己心目中最適合孩子閱讀的興趣和能力的中國古詩詞結整合冊。
葉先生編選的這本書,涵括177首詩和41首詞,看似隨手拈來,實則是謹慎甄選,古人所吟作的那些風霜露月、家國情志、少時情懷,都盪漾在這些素白的紙頁中了!
“詩不是抽象的東西,”葉嘉瑩說,“人是有感情的動物,詩是感情的活動,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小孩子學詩,就是讓他們對天地草木鳥獸、對人生的聚散離合都有關懷的愛心。”
六本原價238元,鳳凰讀書特惠178.5元
第四冊·《給孩子的動物寓言》
黃永玉 選編
動物比人好,動物不打孩子,人常常打孩子。
——黃永玉
自序:人真不是個東西
動物比人好,動物不打孩子,人常常打孩子。
人喂小鴨小雞好玩,養大了殺了吃了。雞鴨臨死前被卡住脖子的時候,不信人和它有這種生死關係。
聽說舊時候雲南四川貴州的馬幫,一兩百匹馱馬走在路上,其中一匹老馬倒地不起時,馬群就會一齊仰天哀號。
想起這些事,我總是不好過。
我也是人啊!
黃永玉
二〇一五年十月二十六日
上述是黃永玉給《給孩子的動物寓言》的序言。
素有畫壇“鬼才”之號的黃永玉今年九十有三,自稱“九零後”,每天仍保持上午寫作、下午畫畫的習慣。
黃永玉是好玩的。於世事人生,他懷有一份經歷起伏跌宕,看透世界後的寬容與坦率,在他的畫作與文字中,洋溢著童稚、喜悅與奔放,一種快樂精神。
作為享譽中國及海外的著名畫家,黃永玉以其獨特、鮮明的繪畫風格著稱,在文學創作上,他同樣獨樹一幟,《給孩子的動物寓言》由黃永玉親自繪畫並創作138則與動物有關的寓言,一幅畫作配一句短語、一篇短文,精闢的短語小文與漫畫相配,傳遞出通透人生觀。
《吹牛》
《袋鼠》
第五冊·《給孩子的漢字王國》
林西莉 著 李之義 譯
一次妙趣橫生的漢字起源探尋之旅
漢字為什麼是這個樣子?
那一筆一劃代表著什麼?
他們最初的形式如何?
為什麼"人"字這麼寫?
為什麼"天"字與"人"和"大"字有密切關係
孩子的問題,即使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有時也很難回答。
有這樣一位瑞典學者林西莉,當她最初來到中國,就深深被漢字吸引了。跟著世界最知名的漢語語言學家高本漢學習漢字,深層瞭解漢字的結構以及它最初的形式。使得她瞭解了漢字生成的來龍去脈,於是每個漢字都在她腦海裡活靈活現。
這一次84歲高齡的她給孩子帶來了一部好作品《給孩子的漢字王國》,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講述中國文字的起源和特點,帶著孩子一起學習漢字。
她用這本書講述了神秘而有趣的漢字,為孩子開啟認識漢字、探尋文化起源之門。她說講解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漢字,如關於人自己的身體、山和水、農耕和家畜、車和船、路、酒和器皿、麻與絲、竹與樹、工具與武器、房子與屋頂、書籍與樂器……
200多個基本漢字,從漢字早期的形態講起,一個站著或坐著的人和一隻大眼:"見",一隻眼睛上有睫毛:"眉",讓孩子從漢字的象形結構中去理解漢字的來龍去脈。
第六冊·《給孩子的美的歷程》
李澤厚 著
人經常感嘆人生無常,去日苦多,時間一去不復返,藝術透過這種凝凍把它變而為體驗眾多人生的心理途徑,直接培育、塑造人的自覺意識,豐富人的心靈,確證人類的生存和個人的存在。
——李澤厚
《給孩子的美的歷程》的作者李澤厚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學者。
《美的歷程》已有英文、德文、韓文等多種譯本,被譽為當代經典,中國藝術入門書。
中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曾如此稱讚:“它是一部大書,是一部中國美學和美術史,一部中國文學史,一部中國哲學史,一部中國文化史。這些不同的部門,你講通了。死的歷史,你講活了。”
《給孩子的美的歷程》根據著名美學家李澤厚的力作《美的歷程》刪編而成,保留了適合孩子、也有必要讓孩子閱讀的內容,並配以109幅圖片。
以優美的語言、獨特的觀點講述了中國數千年文明史中“美”的發展歷程,將“美”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清楚、具體地呈現在孩子眼前,給予孩子美的教育和欣賞美的能力。
問
關於“給孩子系列”這套書,
也許你也想問的幾個問題
澎湃新聞:最初是什麼契機讓你們著手去做這樣一套書的?
李 學軍(這套書的總策劃):我們有很多年做人文書的經驗,最近十年做中國文化論壇,做大學通識教育的培訓班以及相關出版,一個感覺是,人文素養的培育需要從 更早開始。現在我們的教育在大學以前基本上是應試教育,到了大學接通識教育可能就有點困難,當時我們就想,最理想的是從中小學就開始做人文通識教育的培 育。
真正做起來的契機,是因為北島先生對自己孩子學校裡選讀的詩歌不滿意,所以起意選編一本《給孩子的詩》,這與我們本來的想法非常契合,就首先做了這本書。書出版之後反響很好,給了我們很大鼓舞,後來就一本本地策劃選題,把這套書做起來了。現在北島是這套“給孩子系列”的主編,我們有一個 編委會,定期商量選題。
澎湃新聞:您覺得“給孩子系列”跟市場上其他的針對孩子的詩歌、識字書有什麼不同?
李學軍:因為有這樣一個給青少年提供人文素養培育的理念,因此在選題和著眼點上會有自己的考慮。我們希望在學校教育體系之外,讓孩子具備更廣博的視野、雅正的眼光和健康的人格,北島表述為“牆外”“課外”“野外”,這大概是這個系列最根本的特點。
澎湃新聞:這套書的編選者,如北島、李陀、葉嘉瑩、黃永玉,包括最新這本的李澤厚,確實都是名家大家,他們為什麼會願意來做這樣一套書呢?
李學軍:這 套書的口號是“給孩子一部好作品”,這一想法得到所有作者的大力支援,他們都欣然應約。為孩子們創作,這是一件多麼愉快的事情啊!說到大作者為孩子寫書, 很多人都會想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有很多名家給青少年編課本、寫通俗讀物,這些圖書現在翻出來再出版,大家仍然覺得是經典的讀物。當今因為學術分工、學院 體制,名家大家相對侷限在自己的圈子裡,不太有機會做這些普及的工作,所以我們一提出給孩子編寫好作品的想法,立刻得到他們的響應。
澎湃新聞:這套書叫“給孩子系列”,這個“孩子”在你們最初的構想中大概是什麼年齡階段的孩子?因為最初《給孩子的詩》、《給孩子的散文》推出時在得到很多好評的同時好像也有人質疑過以選目來說,“孩子”是不是看得懂。
李學軍:這 套書不是分階讀物,因此不需要嚴格對照年齡。如果是孩子自己看,因為文字比較多,大概要小學中高年級,比如八歲以上能讀。如果是親子閱讀,父母讀給孩子 聽,那更小的孩子也能懂,比如《給孩子的古詩詞》,葉嘉瑩先生選了很多適合小孩子朗讀背誦的古詩。自從現代有了“童年”“兒童”的概念之後,對孩子認知 力、理解力的判斷就有了固定的限制,覺得什麼樣年齡段應該看什麼樣讀物。
其實,閱讀更多是一種浸潤式影響,年齡限制不需要那麼細,這些書可 能八歲能看懂五分之一,過幾年能看懂五分之三,之後能看懂更多,其中有一個學習漸進的過程。這套書給孩子的年齡段定位相對是比較寬的,但是能保證,它的內 容在各個年齡段看來都是最好的作品,是經得起長期的、反覆的閱讀的。比如黃永玉的《給孩子的動物寓言》,從八歲到十八歲的孩子都能看,但是每個年齡段的理解深度會不一樣,甚至成年人、老年人看了,都能會心一笑,這就是真正的人文經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