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25
回覆列表
  • 1 # 木不林

    關羽絕不是什麼草包,我一直是這樣一個觀點。當然關羽最後是個失敗者,敗者為寇,所以丟失荊州的絕大部分罪過都補關羽所承擔了。至於關羽的為人究竟為何,由於史書上人材料不多,所以後人大多以《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做為評論的主要依據。當然關羽的失敗也是由於他本人的性格弱點所致。《三國志》中講:“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他處理不好一些上級間的關係,這種人在現在社會中可謂為最不聰明的。還有“羽剛而自矜,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三國志》這樣寫道,我認為是比較確當的。

    很多人有這樣一個觀點,認為關羽的北伐的時機選擇有誤。就此我闡述一下我個人的觀點。

    其實早在公元208年,諸葛亮就為劉備集團提出了一個總規劃,也就是後世人們所說的“隆中對”。諸葛亮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從上述主論中可以看出,關羽的舉動完全是符合劉備集團的總方針的。但關鍵在於時機是否合適。諸葛亮說,待天下有變,這個“變”就是要害所在。首先:在漢中一戰中,劉備大勝,斬曹操大將,人稱“虎步關右,所向無前”的夏侯淵,曹操遠來爭漢中,也無功而返;第二,曹操內部發生了比較大的矛盾,一是在建安二十三年正月,發生了太醫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人造反的事件,二是在同年十月,又發生了宛縣守將侯音反叛的事件。三是鍾繇所親信的屬下魏諷在鄴城謀反,從上述三個事件中可以看出曹操集團的內部矛盾十分突出。

    第二:讓劉備進位為漢中王,由於曹操在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五月進爵為魏王,這樣就給曹操一個警示:“不要以為天下唯你獨尊,在你的西南方,還有一個與你有著同樣權力、與你分庭抗禮的漢中王。你若敢代漢為帝,漢中王就可承繼漢統,伐逆復漢。”(參閱《三國演義》八十回‘漢王正位續大統’”)。

    第三:打通漢水。在劉備取得漢中之後,立即令孟達北上戟襄陽西側的房陵。佔領房陵後,孟達又奉命向西戟上庸,在與孟達西進的同時,劉備又令他的養子副軍師中郎軍劉封沿漢水東下,與孟達會攻上庸。劉封迅速攻下漢水邊中的西城,然後直撲上庸。在劉封、孟達的夾擊下,曹操的上庸太守申耽抵擋不住,率眾投降。至此被稱為漢中“東三郡”的西城、上庸、房陵全部落入劉備集團的手中。佔領“東三郡”,是為了打通漢水,因為“東三郡”都與漢水不緊密的地理聯絡。佔領了“東三郡”,就打通了從漢中到襄陽這段的漢水。從而可以從西部策應由江陵北上攻打襄陽的關羽軍。

    第四:令關羽北攻襄陽。從《三國志》等書中,沒有明確指出劉備、諸葛亮的任命計劃,但可以從兩點可以推斷出:第一、劉備進位漢中王后,以漢中王的名義,“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鋮”。“假節鋮”,是當時帝王給臣下的一種權位極重的待遇。假節鋮者擁有代帝王旨意、掌握生殺的特權。當時關羽正積極準備北攻襄陽,此時給他這種待遇,顯然是為了讓他在此戰役中,更大限度地發揮指揮和統帥作用;第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劉備佔有漢中,大約六月底打通漢水的戰役勝利結束,七月初關羽率荊州軍北上襄樊,這三次戰役如此緊密相連,一環扣一環,顯然絕非偶然的巧合,而是實行完整地跨有荊益的整體戰略的統一安排。

    由上述四點可以看出,關羽的北伐絕非是完全不合時機的。至於關羽臨戰的指揮問題我會在以後的時間裡向大家說明

  • 2 # 縱橫寰宇

    時機是對的,劉備剛剛取得漢中大勝,進位漢中王。挾大勝之威,攻克襄樊,直取宛洛,這本身沒有毛病。但是關羽太自大了,他應該跟吳國組成聯軍,而不是自己傾巢而出!如果吳國的刀上沾了魏國的血,戰事一開,豈能驟解?到時候“假聯合”也變成“真聯合”了,吳國哪還有條件去偷襲荊州?

  • 3 # 古今縱橫談

     很多人有這樣一個觀點,認為關羽的北伐的時機選擇有誤。就此我闡述一下我個人的觀點。

      其實早在公元208年,諸葛亮就為劉備集團提出了一個總規劃,也就是後世人們所說的“隆中對”。諸葛亮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從上述主論中可以看出,關羽的舉動完全是符合劉備集團的總方針的。但關鍵在於時機是否合適。諸葛亮說,待天下有變,這個“變”就是要害所在。

      首先:在漢中一戰中,劉備大勝,斬曹操大將,人稱“虎步關右,所向無前”的夏侯淵,曹操遠來爭漢中,也無功而返;第二,曹操內部發生了比較大的矛盾,一是在建安二十三年正月,發生了太醫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人造反的事件,二是在同年十月,又發生了宛縣守將侯音反叛的事件。三是鍾繇所親信的屬下魏諷在鄴城謀反,從上述三個事件中可以看出曹操集團的內部矛盾十分突出。

      第二:讓劉備進位為漢中王,由於曹操在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五月進爵為魏王,這樣就給曹操一個警示:“不要以為天下唯你獨尊,在你的西南方,還有一個與你有著同樣權力、與你分庭抗禮的漢中王。你若敢代漢為帝,漢中王就可承繼漢統,伐逆復漢。”(參閱《三國演義》八十回‘漢王正位續大統’”)。

      第三:打通漢水。在劉備取得漢中之後,立即令孟達北上戟襄陽西側的房陵。佔領房陵後,孟達又奉命向西戟上庸,在與孟達西進的同時,劉備又令他的養子副軍師中郎軍劉封沿漢水東下,與孟達會攻上庸。劉封迅速攻下漢水邊中的西城,然後直撲上庸。在劉封、孟達的夾擊下,曹操的上庸太守申耽抵擋不住,率眾投降。至此被稱為漢中“東三郡”的西城、上庸、房陵全部落入劉備集團的手中。佔領“東三郡”,是為了打通漢水,因為“東三郡”都與漢水不緊密的地理聯絡。佔領了“東三郡”,就打通了從漢中到襄陽這段的漢水。從而可以從西部策應由江陵北上攻打襄陽的關羽軍。

      第四:令關羽北攻襄陽。從《三國志》等書中,沒有明確指出劉備、諸葛亮的任命計劃,但可以從兩點可以推斷出:第一、劉備進位漢中王后,以漢中王的名義,“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鋮”。“假節鋮”,是當時帝王給臣下的一種權位極重的待遇。假節鋮者擁有代帝王旨意、掌握生殺的特權。

    當時關羽正積極準備北攻襄陽,此時給他這種待遇,顯然是為了讓他在此戰役中,更大限度地發揮指揮和統帥作用;第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劉備佔有漢中,大約六月底打通漢水的戰役勝利結束,七月初關羽率荊州軍北上襄樊,這三次戰役如此緊密相連,一環扣一環,顯然絕非偶然的巧合,而是實行完整地跨有荊益的整體戰略的統一安排。

      由上述四點可以看出,關羽的北伐絕非是完全不合時機的。只是運氣不好就是。

  • 4 # 渭郃

    我認為,關羽北伐面兒上的氣勢是有優勢的,但戰略上來說根本不存在優勢。

    當時劉備剛打完了漢中戰役,進位漢中王,可以說劉備集團如日中天,在三大集團裡風頭最正。隱隱有一種壓著曹魏的感覺,此時的曹魏已經是被動防守了。證據就是關羽北伐的時候,曹魏朝野振動,甚至曹操想派人去對抗關羽解救襄陽的危機都沒人敢去,還是曹操硬點的于禁出征。總體來看,劉備集團對曹魏集團佔據形勢上的優勢。

    我看了前面有人說劉備集團取得了東三郡可以順漢水而下聯絡關羽。其實這個說法不完全對。關羽駐軍公安,是在荊州的西南方向。如果從東三郡去關羽的防區,勢必要經過或者接壤曹魏的襄樊之地。其實這條路是不完全暢通的。所以,這個觀點不成立。

    當年赤壁之戰,其實是三家分荊。曹操佔據北方的襄樊一線,孫權佔據江陵一部分,大部分地區是被劉備搶了。這個大便宜讓劉備搶了,所以東吳一直耿耿於懷,費了牛大的勁結果分的果子最小。當時處於弱勢的劉備不得不宣告自己是借的荊州,在禮法上主權歸東吳所有,荊州成了劉備安身的租界。基於戰略全域性考慮,東吳也不能讓劉備集團不壯大。因為劉備太弱小了幫不上忙。

    所以當劉備取了益州後,東吳立刻要求歸還荊州,因為此時的劉備已經不弱小了,失去了借荊州的條件。劉備當然不想還了,可是也本著團結東吳的大局,歸還了三郡。

    劉備的初衷是希望用這歸還的三郡繼續穩住東吳的戰略團結。其實東吳開始也表現的比較滿意。雖然沒有完全得到荊州,可是得到了三郡總比沒有強,先吃到肉再說。這也平息了東吳將領們的激進思想。

    劉備這一手玩的還是很漂亮的,荊州留下了關羽,首先在威嚴上讓人覺得不好惹。再歸還三郡,給東吳點便宜。胡蘿蔔加大棒,典型的進五退三。得了三郡的東吳也不好說什麼。

    可是關羽這二貨膨脹了,把人家東吳派來接受三郡的官員趕走。這下孫權掛不住了,但為了孫劉團結的大局,還是忍下了這口氣。安撫了下面的將領,還主動聯絡關羽,想做個兒女親家加強聯絡。可關羽這二貨呢?居然罵人家,吾虎女焉能嫁犬子?這是個人聽了都要和你拼命啊,有話你好好說不行嗎?非要這麼侮辱別人。這下不光是東吳的將領群臣,孫權自己也坐不住了。

    關羽這二貨簡直是沒事找事,給劉備製造政治壓力。恐怕當時唯一可能解決這個問題的就是魯子敬死而復生。即使魯肅還活著也不一定有立場去安撫這件事情,畢竟主辱臣死啊。若是魯肅冒死安撫,和劉備交涉,恐怕劉備只有賠禮道歉,把關羽的女兒嫁過去,再把關羽調離荊州,甚至還要歸還更多的土地,才能繼續安撫住東吳吧。

    此時劉備是不希望和東吳撕破臉的,可是關羽卻擺出一副老子天下第二,第一當然是劉備的嘴臉。政治不成熟啊。

    我們現在說了兩個不利因素,第一,東三郡並不完全和關羽接壤,這條路線並不安全成熟。第二,關羽政治的失誤,導致了孫劉聯盟的撕裂,致使失去了同盟。

    關羽是劉備集團的獨立軍事集團,可以說當時劉備有兩個軍事集團,一個劉備自己帶著的主力集團,張飛,趙雲這些人都在。另一個就是關羽的軍事集團。益州爭奪戰,漢中之戰都是劉備的主力軍團打的,關羽的軍團一直安穩的坐著發展。所以等漢中之戰結束,關羽軍團那是兵強馬壯,糧草充沛。兵力不下八萬人,因為我記得關羽是有提過八萬這個數字,實際可能更多,估計是有十萬左右。看著張飛他們在劉備那邊屢立戰功,關羽早就坐不住了。戰馬超的時候關羽就有意入川一戰,還是被諸葛亮一通好話安撫住了。所以當局面有利於劉備集團的時候,關羽早已按耐不住,主動北伐。

    可是你準備好了,劉備準備好了嗎?劉備那邊剛打完漢中之戰,正在恢復期。而且也只是氣勢上的優勢而已,真正戰略上其實並不佔據優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兩個戰區被阻隔,不能互相支應。如果要北伐順利,那麼也應該兩個戰區同時發動,先集中兵力取得宛城,襄樊一線,把兩個戰區相連線。

    你說有沒有可能性呢?還真有。因為就關羽一個軍事集團就已經差點兒把襄樊打下來了。眼看著樊城都要被水泡塌了,如果東吳不出兵,關羽還真有可能把襄樊打下來。何況集中兩個兵團的力量呢?

    但是這並不是最好的戰略。最好的戰略是,劉備先取的關隴西涼,從武關出兵,和關羽一起打下襄樊。還要聯合東吳一起出兵,由東吳去攻擊合肥。三個人打架,你一定要拉上一個一起去打另一個。如果讓第三個人空下了,他就有可能幫著別人打你,或者等你們倆打累了,一起收拾你們倆。這樣劉備集團就沒有後顧之憂了。如果你從漢中順漢水而下,和關羽取襄樊,那麼漢中就會受到曹魏關隴集團的攻擊。這和諸葛亮失街亭一樣危險。一旦漢中有失,劉備就被隔離益州之外回不去了。所以,漢中就成了劉備的軟肋,打之必救。那邊劉備和關羽正在打襄樊,後面漢中被攻擊,劉備立刻不管襄樊了火速回援漢中。這當然是不行的。

    所以,關羽的北伐,是冒進。根本就沒有看清楚戰略形勢,也沒有搞清楚政治形勢,去得罪東吳。劉備恨不得一天裝孫子哄住東吳的大爺,關羽偏要在東吳面前裝大爺。把劉備的政治意圖毀了個遍。

    再說說曹魏這邊的情況,總體上來說曹魏此時是處於戰略防守的地位。曹操進位魏王,搬去了鄴城。這麼做的政治目的何在呢?因為在曹魏這邊其實是有兩個統治集團,兩套班子的。曹操一直都是以漢臣自居的,曹丞相嘛。那麼曹魏集團裡就有兩個班子,一個是漢獻帝的劉漢朝廷,另一個是曹操的司空府。像荀彧等一批人,其實和曹操是戰略同盟的政治盟友,這些人跟著曹操,是希望曹操作為丞相可以撫平亂世,維繫漢室江山。但是隨著赤壁,漢中的失敗。曹操已經明白自己是無法成為那個重整漢室河山的英雄了。那麼英雄做不成,就只能做奸雄了。曹操搬到鄴城,進位魏王,其實就是和劉漢朝廷劃清界線,把自己的集團勢力從朝廷中拉扯出來。將曹魏內部純潔化,私有化。等於我曹操打下的地方就成了我魏國的了,跟你漢室朝廷沒有關係了。所以這才導致了荀彧和曹操分裂,而一些忠於漢室的大臣都紛紛造反。曹操也從容不迫的一一平定這些小水花。等於此時的曹魏戰略上被動防守,內部重新整合。讓整個地盤上都是曹魏的人,漢室朝廷失去了影響力。

    但是曹魏此時就真的軟弱不堪嗎?別那麼天真了。曹操多精明的人啊,三國無雙。你們仔細看看曹魏邊界上的人物,合肥一線,張遼,李典,樂進,但都是曹操的班底,襄樊一線,曹仁,宗室第一大將。漢中原來是夏侯淵,後來關中是鍾繇。都是曹操的鐵桿兒。曹操會把一些政治搖擺的人放在關鍵位置嗎?所以當這些反對曹操的人起事的時候,其實力量非常有限,對曹操來說和拍死幾隻蒼蠅沒什麼區別。

    而兵力和國力來講,曹魏還是三大集團的第一。雖然此時曹魏的戰略路線是內部整合,但是還真不太容易讓孫劉佔便宜。關隴一線,本來就有天險可守,鍾繇多厲害的人物啊。即使進取不足,防守絕對沒有問題。

    而且此時劉備也處於戰略恢復期。你們不會以為打仗和遊戲一樣,剩下多少兵繼續往上衝?沒打一次大戰役,都是要進行恢復修整的。士卒傷亡恢復,殘疾不可戰的退伍,重新補足可戰兵員,重新訓練,還要補充兵器糧草。短時間幾乎是不可能的。證據就是,打完了漢中之戰。劉備打算班師回去,打算留下一員將領鎮守。大家都覺得會是張飛,張飛自己也覺得應該是他。可是卻留下了魏延,魏延的回答是,若曹操來百萬眾可為大王拒之,若來十萬眾可為大王吞之。可見此時劉備在漢中一線的戰略也是防守恢復。所以兩邊都默契的保持了防守。這也是劉備留下魏延的原因,因為魏延看到了戰略大局,認為應該防守為先。這也同時說明了劉備此時並沒有繼續進攻的打算,也就談不上支援關羽了,策應關羽了。而東線張遼已經打出了名堂,孫權輕易不敢攻擊,只剩下中線關羽對曹仁。

    曹仁可是活活拖死了東吳第一代大都督周瑜啊,防守能力絕對厲害。而且許昌離襄樊不遠,支援隨時可以到達。基本上想討便宜也不太容易。

    其實當徐晃和于禁的大軍開到襄樊戰場的時候,已經是可以制衡關羽了。要不是關羽出奇計水淹七軍,戰場形勢絕對不會這麼快改變,非拖個一年半載不可。這也就是關羽的主場優勢,關羽駐軍荊襄多年,早就對這一帶的水文地質天時雨季瞭然於胸。絕對不是徐晃于禁這兩外地人能比的。所以作為將領,關羽絕對是合格的。只是戰略大局觀不強,政治眼光狹隘。

    劉備當初留關羽,是作為一個防守集團的。他的戰略在於防守。讓劉備帶著主力軍團在前面打仗的時候,後方是安穩的。但是關羽集團發展迅速,早已經佔據了進攻能力。看那邊張飛這些老兄弟建功立業,自己心裡著急。

    本來劉備是有機會,有本錢取得關隴西涼的。大家想想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了多少兵馬?六十多萬軍隊,戰將千人。多大的本錢啊?如果沒有關羽這一場錯誤的北伐,劉備是有機會,有實力的。

    所以我認為,關羽的北伐在輿論形勢和氣勢上,是劉備集團有優勢。但是就實際戰略情況來說,條件根本不能滿足。

  • 5 # 我們的三國

    關羽是三國時期的一位非常驍勇善戰的將領,北伐實際上並沒有拿下重要城池,連襄樊也只是“圍”而沒有拿下;曹操方面大敗也不是第一次了,比如赤壁之戰,為什麼沒有人說周瑜“威震華夏”呢?

    關羽為什麼能威震華夏呢?原文其實可以給我們部分答案:

    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關羽傳》

    網路配圖

    1、關羽把曹姓第一大將曹仁圍在了樊城,而之前曹仁其實是主動討伐關羽的,到後來曹仁反到被給打得龜縮不出了.

    (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武帝紀》.

    而這個侯音,其實也是和關羽有聯絡的:

    曹瞞傳曰:是時南陽間苦繇役,音於是執太守(東里褒)〔東里袞〕,與吏民共反,與關羽連和。

    2、關羽把曹魏外姓第一大將於禁給淹了,不要說關羽是靠天時的霖雨,但也有人謀——其實他一直在準備,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他一直在練水軍,不然襄樊以北盡是平原,他要帶水軍幹嘛?這點,溫恢看出來了:

    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攻合肥,是時諸州皆屯戍。恢謂兗州刺史裴潛曰:“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徵南方有變。今水生而子孝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溫恢傳》.

    二十四年,關羽圍曹仁於襄陽,曹公遣左將軍于禁救之。會漢水暴起,羽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惟城未拔。——《孫權傳》

    3、關羽策反了梁、郟、陸渾等地的盜賊,這些盜賊都在遠方接受了關羽的任命:

    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關羽傳》

    那這些盜賊所在地區有什麼特殊麼?有的,請看地圖。

    郟縣在許都的正西方,梁國在許都的東北方:

    而陸渾則在許都的西北方:

    而許都的南面就是襄樊,中間則是關羽當年待過的新野:

    是不是感覺到了!關羽當時的勢力滲透到了許都周邊的四面八方!!!

    4、關羽策反這些盜賊的結果是什麼?看看滿寵的原話:許都以南,百姓都驚恐不安——而且關羽的別遣隊已經到了郟縣:

    寵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聞羽遣別將已在郟下,自許以南,百姓擾擾,羽所以不敢遂進者,恐吾軍掎其後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復國家有也;君宜待之。——《滿寵傳》

    許都以南是哪一片?就是上圖中圓圈那一片啊!

    且看,關羽不僅圍了襄陽,就連當時的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也投降了二哥:

    羽又遣別將圍將軍呂常於襄陽。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皆降於羽。——《資治通鑑·漢紀六十》

    所以,曹操看許都周邊丫的都是盜賊叛賊,然後南方屏障襄樊轉眼不保——你說,他能不想著遷都麼?

    關羽以三分之一個荊州的力量,做到了以上四點,說他威震華夏,過分麼?

    至於為什麼周瑜,陸遜沒有威震華夏?很簡單:

    1、周瑜三萬東吳軍,另有孫權數萬軍隊做後援,劉備關羽一萬多人做友軍——可謂是聚集了當時孫劉兩方的精銳——而關羽只有三分之一個荊州的部隊,大概三萬人。

    2、陸遜更是如此,光他的前鋒部隊五萬便與劉備的部隊總數差不多,更何況孫權又有部隊作為後援,是舉國與劉備對抗——而關羽只有三分之一個荊州的部隊,大概三萬人。

    3、周瑜陸遜雖然擊敗敵軍,殺敵多少萬,但關羽是生擒了于禁三萬部隊,同時策反了許都周邊的盜賊——如何不是威震華夏呢?

    4、至於曹操當年擊敗袁紹,為什麼沒有威震華夏呢?因為不僅僅因為曹操當時率領了曹軍的主力(請無視曹操只有一萬多人的說法),而且那一戰袁紹其實實力並未大損——只不過是袁紹死了之後,袁氏內訌導致的衰落。

    沒看袁紹死了之後五年,曹操才把袁氏給徹底搞定麼?

    我們不難看出戰術謀略上胸有成竹,章法謹嚴,從而取得了一系列的赫赫戰果:共俘、降其大將於禁、剌史胡修、太守傅方等各1人,俘殺主將龐德1人,消滅曹軍主力近4萬人。以致中原震撼、四方皆驚。

    這什麼概念?

    五子良將左將軍于禁,相當於中將級別的軍戰區司令長官。

    刺史胡修,相當於地方聯省的最高行政長官兼軍區總司令。

    太守傅方,相當於省轄市的最高行政長官兼軍分割槽總司令。

    主將龐德,雜牌將軍,官職不詳,望知友補充。但是能夠獨立領兵作戰,要知道譬如趙雲終其一生,在三國志當中也唯獨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時被紀錄過僅有的一次其獨立領兵的事蹟。

    即便是放在今天,這幾個級別的官員讓人一勺燴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老魚費舍爾打球水平如何,是不是隻是一個角色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