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股海二十載
-
2 # 農信老元
首先,第一感覺你這是個釣魚帖,你自己都是大學的研究員了,看問題肯定比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要深入,透徹。
其次,我個人比較喜歡故宮文創這種形式,所以來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第一,從大的方面來講,故宮文創是樹立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一個方面,我們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太多的東西,我們自己都沒有梳理清楚,往往是其他國家把他的價值挖掘出來了,我們才幡然醒悟。比如最早的端午節,中秋節申遺活動,都是南韓人挑起來的,我們才重視起來。而產生這種問題的原因,我個人覺得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沒有經濟利益的刺激,指望歷史學家主動去挖掘這些歷史價值往往是在學術層面,老百姓並不關心。就好像中國明朝鄭和下西洋一樣,為什麼在技術上已經完全成熟的情況下,中國沒有能夠成為海洋霸權呢?反而是後來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成功了。主要原因除了文化外,更大的原因是沒有經濟上的刺激。所以故宮文創最大的貢獻就是讓大家發現:文化其實也可以賺錢的。
第二,商業模式的問題,其實未必真的有商業模式,我個人感覺這個過程就是增加了商品的文化屬性,可以讓商品的附加值變大了。就好像我自己買了故宮的日曆一樣,我真的需要一個日曆嗎?手機裡有現成的日曆。我買故宮的日曆,只是想讓自己每天看日曆的過程變的不一樣,除了知道今天是幾號以外,我還可以看看故宮有哪些寶貝,以及這些寶貝背後的故事。
第三,我覺得文創產業還是一個朝陽產業。我們全國還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文化可以挖掘。比如現在西方這些品牌的奢侈品,買鉑金包的人是真的需要一個那麼貴的包嗎?作為全球唯一一個文化沒有中斷的文明古國,我們有太多其他國家沒有的優勢。我們的文化內涵也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
-
3 # 曉鷗姐姐
故宮歷史悠久極具文化內涵,本身就是一個極具影響力的大IP。傳統運營模式是門票➕線下紀念品銷售模式。創新的商業模式主要從兩個維度:
一、將紀念品變更成實用品。商品不乏口紅、首飾、手辦等符合當下年輕人的消費品,商品更加豐富精細,更符合消費趨勢,商品更多是優選國內知名製造商進行代工,如故宮與華熙生物聯合出品的系列口紅,從外形設計到產品質量均得到消費者的熱捧。
二、銷售模式從線下轉移到線上,故宮利用了自身具備的知名度與流量進行了線上的推廣,立刻抓住了廣大年輕人的眼球。可以說完全走了一條大網紅的帶貨之路。
-
4 # 悅讀life
故宮在傳統文化從簡單商品到創意的過程中,搭建起了自己的文創商業版圖和一個堅守IP價值與開放互動的產業鏈。2013年8月,北京故宮第一次面向公眾徵集文化產品創意,舉辦以“把故宮文化帶回家”為主題的文創設計大賽。此後,“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這樣漢子”摺扇等各路萌系路線產品使600歲的故宮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姿態變得年輕。
-
5 # 鍾無彥
故宮是華人心中的聖地,而現今又是中國文化精粹之地,其文創品牌也必然被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會廣泛的得到華人的認同
-
6 # 三草有話
故宮文創的商業模式創新在哪裡?
個人認為故宮文創模式的成功是個必然結果。
我們先來看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資料對比,1996年中國票房十大電影中,有九部都是國外大片,只有第八名《孔繁森》是一部中國電影,能進前十估計還是各單位大規模組織關影。而在2019年票房十大電影中,中國產片佔了八部。
這個資料對比和故宮文創的商業模式有啥關係呢?從這個資料我們能看到更多的中國消費者越來越願意為中國產電影買單了。可以理解更多的中國消費支援中國產製造、中國產品牌,甚至更多的國外消費者喜歡中國品牌。我們再來看下故宮的資料。
七八年前,故宮是什麼?它就是600年前皇帝住過的古蹟,我們買張門票進去逛一圈就出來了,它跟我們沒有關係。但是今天我們再看故宮,我們身旁的產品,從鞋子到冷飲,到一個胸針、一個書籤、到一個毯子、一個沙發,都可以跟故宮有關。2019年故宮相關的產品值大概在200億左右。所以故宮文創是成功的,他的商業模式符合地方中國消費市場的現狀。
一、消費升級
如今我們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市場有個定律,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時候。我們發現所有國家都會面臨三大共同課題
(產業轉型、出現新的消費人群、社會公平問題)其中我們講出現新的消費人群,就面臨著消費升級,就會有新的審美、新的消費趣味、新的消費領域。更多消費不支滿足現有的物質需求,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需求。追求有趣、個性、有故事的產品,故宮文創就滿足這些需求。
二、國貨運動(本土文化)
中國現代史上,已經發生過二次,第一次在
第二次國貨運動發生在1984年,中國開始搞城市體制改革,出現了一系列消費品的公司。1984年以後,飲料食品、家電,以輕工業為主的中中國產品開始了不斷地出現,出現了品牌戰、價格戰、規模戰等。這一輪運動一直持續到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結束,中通商品開始以另外一種面目,叫MadeinChian,向全球輸出製造能力。中國製造的黃金十年開始。
從2010年至今我們面臨的是第三次國貨運動,前邊說了新的消費人群崛起成為國家的消費主力,而這部分消費主力的本地文化意識會大規模地崛起。
今天很多80年、90後買回家的都是跟文化相關的東西。最愛國的是90後00後,目前中國漢服愛好者有300萬多,她們的平均年齡在18-24歲。她們穿漢服表示我是一個華人。
本土文化意識的提高也是故宮文創模式成功的因素之一。
三、傳統文化受重視
傳是傳承,統是道統,現在更多的消費者開始為中國傳統買單,從服裝到家居、房子建設,越來越多地消費者從傳統文化審美中汲取靈感。不光是這些,現在全球都在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隨著電商的普及性更多的中通傳統相關產品已經走向全世界。
我們今天把故宮的產品穿在身上,但為什麼這不在十幾二十年前發生?因為今天,我們看到這些東西的時候,會想起它是我們自己的。文化是血液裡的事情,我們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在此刻被喚醒。
總結:華人的觀念在變化,需求點也在變化,隨著華人本地文化的重視,不在“崇洋媚外”,故宮文創的商業模式取得的成功是必然結果。
回覆列表
不請自來。
我認為所有的商業模式創新都是一個模式套入進你所需要推廣的產品當中。
一:提供全新的產品和服務。故宮本身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明珠,轉變自身,開創品牌,本就是一種轉型的行為,而且故宮文創巧妙的將中國故宮文化用新思想與老設計。新設計與老思想融合在一起,迅速吸引住廣大消費者的眼光。
三:有良好的業績表現,體現在成本、贏利能力、獨特競爭優勢等方面。這點就很好理解,故宮文創以其圖特的產品以及商業模式,迅速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