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
2 # 豬哥之理
在《三國演義》中,何進瓦解十常侍後,的確掌控了東漢大權。但在亂世中武力是決定權利歸屬的主要因素,也是導致何進突然死亡的主要原因。
當時,東漢已經沒落,內憂外患;在亂世之中,不少人已經動了心計。先前有十常侍,現在有何進,而後還有董卓等等。表面上看,東漢即將滅亡;實際上,這也發出了一個訊號——重武輕文!這是古代許多亂世的現象,也是東漢滅亡的根本。從上至下均回到了春秋戰國,讓武力來解決一切問題。
此時的何進相對十常侍來說,有很大的優勢;自然,在東漢權力的爭鬥中佔了上風,順利地瓦解了十常侍。其中有一點我們要注意:此時的何進是正義的力量,而十常侍是邪惡的力量。何進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因得到了袁紹等勢力的支援,而非他本有的實力。這反映出了另一點:壓迫越大,反抗也越大;雖然武力可以解決問題,但許多人為了某種目的依舊追求“正義”。這讓十常侍吃到了苦頭,也讓何進嚐到了甜頭。
但是,何進必死!他後來掌握了大權,又重蹈覆轍,學十常侍的那一套,甚至比十常侍還橫行霸道。由此,他也如十常侍一樣,樹立了眾多敵人;這也並不是他快速死亡的主要原因,畢竟反抗需要一定的時間。後來,他為了斬草除根,將宦官勢力一併殲滅,居然為殺一人,而向董卓求援;這是他突然死亡的主要原因。
何進確實比十常侍更勝一籌,但比董卓要差之千里。董卓比何進更加果斷,也更加殘忍;進京的那一刻,也是何進死亡的開始。武力就等於權利;自然,董卓也以何進的方式殺了何進一族。
當然,何進之死還有其他原因,如:他的愚蠢、貪慾、霸權等等。但我認為:其主要原因是向董卓求援。
-
3 # 笑看三國風雲
在和宦官勢力作鬥爭的過程中,大將軍何進確實逐佔上風,到後來確實看起來穩操勝券,就差最後臨門一腳,結果隻身進入宮門見太后的時候,被埋伏的宦官殺死。何進之死促成了脆弱的東漢王朝直接崩潰,造成天下大亂。
何進既然穩操勝券,在最後時刻為什麼還是被殺呢?其實追究起來,原因並不複雜,無非一個是內在原因,另外一個是外在原因,我們一起細細分析一下。
來自內在的原因。第一, 何進出身比較低。
何進就像東漢末年許多外戚一樣,出身不高,而他只是一個屠豬宰狗的家庭。在現代社會,這種家庭也就是一個個體戶,國家鼓勵的物件,少不得很多任還可以發家致富;但是在古代,特別是在那個講究出身的東漢時代,屠夫之家確實不讓人待見。
何進很幸運,他有一個很漂亮的妹妹,在賄賂宮中宦官的情況下得以進宮,成為皇帝的妃子,可謂一飛沖天,從麻雀變成了鳳凰。
然而即使妹妹變成了鳳凰,何進貴為皇帝的大舅子,這也改變不了何進的出身,總是被人以鄙視的目光看待。即使同朝為官,何進依然不為大多數士族人士接納,在他們鄙視的目光中戰戰兢兢的活著。
第二, 何進性格優柔寡斷,多謀無斷。
出身問題是父母給予的,何進沒有辦法改變,但是一下子進入到這群自視清高計程車族人群中,就讓何進感到無時不刻的自卑感,他不得不時常壓制著那個躁動的心,想做而不敢做的心理飽受煎熬,嚴重的影響著何進的性格。
以前只是殺豬賣肉,價格是多少,買還是賣都是自己做主,畢竟小本生意,這完全沒有問題。現在突然上升到朝廷層面,誅殺宦官涉及到數千人的命運和朝廷前途的問題,責任重大,何進感到擔當不起了,這本就不是他這個屠夫出身的人所能夠承擔的問題。
這些事情遠不是賣肉還是買肉的小問題,何進內心的脆弱性徹底暴露出來。在面臨如此重大的抉擇情況下,以何進的能力和見識,他是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表現出優柔寡斷的特點來。
雖然他一直都在和袁紹等人謀劃,但是一直都是袁紹出主意,讓他做選擇,然而一旦到做出決定的時候,就顯得猶豫不決,不能夠果斷下定決心,從而錯過無數的良機,結果枉送性命,也壞了大漢四百年的天下。
來自外在的原因。第一, 太后和弟弟不支援。
當何進在和以袁紹為首計程車族謀劃誅殺宦官的時候,漢少帝的母親何太后和何進的弟弟何苗是反對何進這樣做的。根據《後漢書》何進傳記載:
太后不聽,曰:“中官統領禁省,自古及今,漢家故事,不可廢也。且先帝新棄天下,我奈何楚楚與士人對共事乎?”
何進可以不管何苗的態度,畢竟何苗和他只是異母異父的關係,而且倆人關係也不太好。而他和妹妹何太后確實同母異父的關係,相對比較親,因此他妹妹的態度不能不顧忌,畢竟他是依靠妹妹的關係才當上大將軍。如果妹妹和他翻臉,他還真的不好相處,畢竟他還有一個弟弟在那裡擺著,也是一個威脅。
沒有妹妹何太后的首肯,何進進退兩難,無從下手。何太后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女人,否則也不會在漫長的宮廷鬥爭中勝出,因此對於家族的控制也是非常嚴,何進在這個事情上沒有她的支援,確實難以成事,所以何進非常猶豫,在時間中蹉跎,結果被宦官鑽了空子。
同樣根據《三國志》何進傳記載:
又張讓等使人潛聽,具聞其語,乃率常侍段珪、畢嵐等數十人,持兵竊自側闥入,伏省中,及進出,因詐以太后詔召進.
根據這個記載何進是被宦官矇騙到宮內伏殺,但是那麼多人攜帶兵器進入宮內,作為主事人何太后不知道?即使太后不知道,難道何苗不知道?這事確實非常蹊蹺,如果沒有何太后和何苗主謀,這些宦官就誅殺何進,真的有些說不過去吧。
第二,袁紹等人的極力攛掇。
作為誅殺宦官的急先鋒袁紹在這個事情中一直在做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時刻敦促何進行動。召集外地州牧進京也是袁紹的主意,這個主意導致不斷逼迫何太后下定決心,也讓那些宦官們狗急跳牆,同時也是威逼何進做出最後的選擇。
前面何太后不同意何進的做法,後面袁紹等人不停的威逼利誘,這讓本來就沒有什麼才幹的何進方寸大亂,在關鍵的時候失去了判斷,居然隻身進入了宮門,完全忘記了袁紹先前的囑託,最後身死名滅。
從這裡可以看出,何進之死和袁紹確實脫不了干係。
總而言之,在這場穩超勝卷的宮廷政變中,何進確實應該屬於最後的勝利者,可謂“不怕千日密,只怕一時疏”還是枉死宮中。
-
4 # 歷史哨聲
東漢晚年太監和外戚的爭鬥風波可謂是風雲變幻
但不管是太監被殺,還是外戚被滅,起到關鍵作用的就是——資訊情報。
東漢晚年太監集團和外戚集團爭論的根本原因是:
是長子劉辯即位,還是漢靈帝屬意的次子劉協即位。需要注意的的事實是:
漢靈帝死時,並沒有立太子,只有長次兩個兒子。長子劉辯的生母是何進同父異母妹妹何皇后所生,因此得到何皇后和何進的支援,多數大臣也支援——曾經要求漢靈帝立劉辯為太子,但漢靈帝始終沒有決策讓誰做太子。
次子劉協的母親是王貴人,漢靈帝認為劉協和自己類似,因此有意讓劉協即位,但礙於何皇后和大將軍何進而不能立劉協為太子。
漢靈帝死前,要求掌管西園軍的蹇碩奉迎劉協即位。掌控有兵權的騫碩,在漢靈帝一死,就想先殺何進再立劉協,但是殺何進的行動計劃給騫碩司馬潘隱洩露給何進,讓何進逃過一劫,堅決不進宮,騫碩因此難以刺殺何進。
何進和袁紹、袁術等人圖謀殺宦官,蹇碩知道後,於是就和中常侍張讓、趙忠、郭勝等商議先發制人,搜捕何進等下獄。但郭勝和何皇后、何進關係很密切,於是暗中勸張讓、趙忠等拒絕蹇碩搜捕何進的計劃,而是向何進示好,協助何進捕殺蹇碩,讓何進控制了西園軍。
蹇碩死後,袁紹勸何進誅殺所有宦官,何進以實力不足,於是下令調董卓、丁原、橋瑁等入京。
張讓等宦官獲知何進的陰謀後,以何太后名義召見何進入宮而刺殺了何進。何進的部下吳匡、張璋聽到何進被殺,於是率兵攻打皇宮,西園軍袁術率軍參與。
盧植等逼迫挾持太后、漢少帝、劉協的太監段珪交出何太后、漢少帝、劉辯。袁紹和叔父袁隗矯詔殺樊陵、許相。尹苗和袁紹捕殺趙忠等。吳匡怨恨何進弟弟何苗勸何進不要殺宦官,率軍 和董卓弟弟董旻殺了何苗。袁紹率軍圍皇宮,不管老少,把2000多宦官全殺了。張讓和段珪挾持漢少帝和劉協逃跑,盧植追上去,逼死張讓、段珪,逃跑的漢少帝和劉協夜裡步行到農家坐車,碰到了奉何進之命入京的董卓。
穩操勝券的何進為何翻盤?何進兩次逃過蹇碩的刺殺計劃,都是因為宦官集團的通風報信。第一次是潘隱,第二次是郭勝勸趙忠等支援何進而非蹇碩。按說郭勝、趙忠等都已經背叛蹇碩,和何進結盟了,漢靈帝想要蹇碩立劉協的願望已經落空了。
何進應當是和太監和好,共同輔佐漢少帝。但何進反而聽從袁紹的計劃,對解救自己的恩人們下手,意圖滅太監。
何況太監中的郭勝,還是何太后和何進步步高昇的恩人。因此,何太后、何太后母親舞陽君、何苗、陳琳等都反對何進殺宦官。
“始共從南陽來,俱以貧賤,依省內以致貴富。國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與省內和也。”何進依靠宦官才得以成為大將軍,因此何苗勸何進和太監和平共處。張讓更是殺何進時責罵何進:
“天下憒憒,亦非獨我曹罪也。先帝嘗與太后不快,幾至成敗,陳留王協母王美人,何後鴆殺之,帝怒,欲廢后,宦官固請得止。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財千萬為禮,和悅上意,但欲託卿門戶耳。今乃欲滅我曹種族,不亦太甚乎?卿言省內穢濁,公卿以下忠清者為誰?”你們總說宦官貪汙橫行,包括你何進在內,天下哪個官員是清官?
因此,何進在穩操勝券時翻盤,主要是因為何進是以宦官起家、如今又殺恩人宦官的道德性和合理性上的不足而猶豫不決。袁紹是四世三公,是世族,和太監、外戚沒有什麼關係,主張殺太監有道德高點。
但何進要殺數次對何進有恩的太監們——難道他不知道忘恩負義四個字怎麼寫嗎?
即便何進成功殺了宦官,士族公卿等還會支援何進這個殺豬屠戶出身的人嗎?
-
5 # 良人執戟2
智者淡然,梟雄冷靜;智者無慾,梟雄無情。對得失之間的把握,都是有分寸的。
一一古龍
漢靈帝生前無論怎麼荒唐,帝王馭人之術不會荒廢,眼見何皇后母以子貴,何進以國舅身份輔佐,不禁為自己鍾愛的妃子王美人所生的劉協而擔心。
漢靈帝為了分權扺消何進的勢力,專門設官消重何進之權。他設了一個官名叫“西園八校尉”。在他即將去世前一年即公元前188年成立,八個校尉只有蹇碩為“上軍校尉”,其餘七人包括袁紹、曹操的軍位,都低於蹇碩。
但是,八校尉之首蹇碩仍然畏懼何進,足見何進的勢力之大。
宦官之首蹇碩此時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他們認為殺了何進,一切問題都會解決,卻不知道以何進為首的外戚是一個很大的勢力集團,殺了一個何進,集團力量依然存在,反而會引發一場血腥的宮廷戰爭。
矯詔殺何的事情失敗,外甥劉辮順利即位,是為漢少帝。而己經成為孤兒的劉協,只是封了一個王,當然是敢怒不敢言,而且唯一一個維護自己命運的董太后也疑似被何進毒殺,劉協看來是死定了。
何進輔政伊始,首要任務是滅掉宦官勢力,挨頭刀的就是“上軍校尉”蹇碩”。何進滅口成功,袁紹立即率領八軍尉倒向何進,聽命何進,何進權傾朝野。
稍有一點智商的人,拿到這副好牌,肯定心中暗呼“天助我也”!那些手無寸權而且臉上無須的“豎閹”,必輸無疑。
慾望使何進失去了理智,他出了一手臭得不能再臭的昏招一一借用外來勢力清除異己。
此牌一亮相,引得當時的軍校尉,以後的大梟雄冷冷一笑:“閹豎之官........當殊元惡,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將否?欲盡誅之,事必宜露,吾見其敗也。“
我解釋一下:擒賊先擒王,首惡必辦,用一個管理刑法的官員就夠了,不應一網打盡,而引用外來勢力介入,事情肯定敗露,必敗無疑。此人是曹操。
何進制定了誅殺宦官的計劃,卻遲遲不實行,一來宦官勢力很大,一時難以剪除,二來何太后卻在感情方面偏向宦官,不贊成何進的計劃,何進猶豫了,雖然袁紹一再催促“趕緊動手呵,謹防夜長夢多”。
宧官以張讓為首,知道自己一方情況危急,於是先下手為強,利用假造的太后詔令,喚何進進宮,當時袁紹就勸何進不要去,謹防有詐。
何進也許仗勢自己是何太后的哥老倌,無疑其他,單獨進宮。
張讓等宦官及許多刀斧手,早己執刀在腰,何進一踏入嘉德殿,一個禮儀太監渠穆迎面走過來,稍一彎腰,手中拂塵早變屠龍刀,手起刀落,割下何進人頭,三個360度旋轉,人頭如鏈球丟出牆外,一聲吶喊:“何進謀反,已伏誅矣!”
牆外等候的何進部下吳匡、張彰等人,知道情況不妙,於是大隊人馬衝進皇宮,見到宦官就殺,整個漢宮經過亂兵屠殺,大漢朝的悠悠一口氣,終於由始作傭者何進掐斷。
與此同時,西涼集團的大部隊傾巢而入洛陽,在董卓吞併了丁原部隊,身邊呂布執戟護衛,袁紹得知董卓要廢了漢少帝而立劉協,大驚失色,一橫腰刀衝出皇宮,梟雄曹操利用夜色掩護逃離洛陽。
千里之外的孫堅,黃沙中走來的三位草根,他們將聚會黃河岸邊,上映東漢末年的落幕大劇。
-
6 # 方圓論壇
何進出身低賤,乃是屠夫出身。只因為妹妹受寵於漢靈帝。何進才憑藉裙帶關係入朝開始了為官生涯。而到了後來何進的妹妹何貴人被封為皇后時,何進的權利隨之也更加強盛。此時何進這個屠夫才真正開始轉變成了一個貴族。越來越多的達官顯貴也開始親近投效何進。要知道東漢末年外戚和宦官群體可都是東漢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何進這個靠著妹妹上位的頂級權貴自然也深受重用。
黃巾起義爆發後,何進正式被任命為大將軍,並且受命統帥大軍守衛京師。由於黃巾軍的大方首領馬元義被何進擊破。所以何進不僅穩定了自己的大將軍之位,還被封為慎侯。而何進的弟弟何苗也因為破黃巾軍有功,平息了滎陽的黃巾軍匪患。所以朝廷晉升其為車騎將軍,封濟陽侯。至此何進大勢已成。
漢靈帝雖然重用何進。但漢靈帝也並非完全信任何進。畢竟皇帝在意的就是平衡。何進的權勢太大對於漢靈帝來說並非是好事。後來漢靈帝一方面為了加強朝廷的軍事實力,另一方面也為了削何進的兵權。所以成立了西園八校尉。而宦官小黃門蹇碩就是其中上軍校尉。但蹇碩依舊不滿足於手中的實力。所以聯合其他皇宮常侍想要坑何進一把。讓何進去西北之地對抗擊邊章和韓遂。目的就是讓何進去拼命。能害死何進最好,害不死他也得消耗何進實力,打壓他的氣勢。何進看破了宦官的計謀。所以也找藉口拖延時間。至此何進這個外戚和宦官群體的仇算是結下了。
漢靈帝病重時起想廢掉長子劉辯,立王美人的兒子劉協為帝。何進自然不願意自己的外甥被廢所以就和漢靈帝對抗。而蹇碩等宦官群體也希望何進倒黴。所以就站在漢靈帝一邊和何進死磕。但漢靈帝死的太快了。雙方還沒有分出勝負漢靈帝就去世了。漢靈帝死後,劉辯繼位,何太后臨朝。大將軍何進更是徹底的掌控了朝廷大權。何進一直都記得宦官的可惡。所以掌權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想要剷除宦官。
雖然何進和袁紹等人計劃剷除宦官的策略很好。但俗話說的好“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何進這邊想要剷除宦官以絕後患。而何苗和何太后的母親舞陽君因為收了宦官的賄賂。所以不停的說何進壞話。而何太后也聽信了謊言開始懷疑何進的用心。就這樣宦官有了何太后的庇護,何進也拿他們沒招。後來何進想到藉助外力剷除宦官,所以何進命令董卓進京。但何進密謀剷除宦官的計劃因為擱置太久被宦官得知後,宦官群體索性先下手且強。在何進入宮的時候襲殺了何進。而何進由於不聽袁紹的勸諫,執意要進宮。最終落的一個身首異處。所以說何進失敗的主要原因,除了優柔寡斷之外。我不聽踐言盲目自大也是其失敗的主要原因。
-
7 # 青史如煙
東漢中平六年秋天一個夜晚(公元189年),在國舅何進府中的搖曳燈光下,屠戶出身的大將軍何進與袁紹身邊圍著一圈將校,以及逄紀、何顒、荀攸等謀士,正在想辦法對付何太后身邊那幫中常侍。
“大將軍,您得跟太后把事講透徹,這幫老太監留不得,遲早成為大禍害”,“太后為啥就不同意呢”......,
何進擺了擺腦袋,用手摳了摳頭髮,側看了一下地面,“我跟太后講了許久,可人家就是不聽啊,能怎麼辦?”,說罷嘆了口氣。
突然一個聲音冒出來:
“要不把這幫不像男人的狗東西全部宰了吧,一個不留,免除後患”。
此言一出,一臉橫肉的何進目光一橫,瞅了一下袁紹,公子哥打扮的袁紹那邊眼瞼微微往下垂了一下,隨即眼睛對上,咬了咬牙齒,蹦出來一句:
“沒錯,殺,我看也是,你不殺他們,他們就會殺我們,大將軍,咱必須先下手為強”。
話雖然是袁紹說的,但是絕對沒錯,補充一句,此時年輕的袁紹,其實還沒有後來那麼昏庸。當時的局勢,其實是鬥爭非常激烈,何進領導的武人集團,早已經跟中常侍們撕破臉了啦。
我們來回憶一下第一回合,何進VS中常侍大佬,掌握著軍權,而且還頗能治軍的大太監蹇碩,當時是地位高於大將軍何進的。
帝以蹇碩壯健而有武略,特親任之,以為元帥,督司隸校尉以下,雖大將軍亦領屬焉。
兩個掌握軍權的人,分別代表著兩個集團。
何進集團裡的軍人們,覺得讓太監掌握軍隊,而且還當自己的上司,認為非常窩囊,不滿情緒高漲。袁槐袁紹叔侄,雖然自己老袁家在諸次政治鬥爭中都抗住了,已經是四世三公的天下望族,門生故吏遍天下,但是黨錮之禍造成的巨大陰影依然讓他們暗地裡心懷憤懣,多少個老朋友被他們給弄得身家盡毀,身陷囹圄,還被責令一輩子不得為官仕進。這兩叔侄,尤其是這個趾高氣昂的袁紹,一直自命清高,認為自己身為士大夫的一份子,一旦有機會,一定要幹掉宦官集團。
他不斷給何進說,“大將軍,太后身邊這些閹人常侍們不是什麼好貨色,貪財好利,在皇上和太后身邊伺候著,時常搬弄是非,仗著皇上和太后的信任,權利非常大”。
袁紹給何進來了頂高帽子,“大將軍自統兵打擊黃巾亂黨以來,謀略智計一流,戰無不勝,閹黨們也不在話下”。
“蹇碩那個老傢伙,鬼得很,一不小心不知道會出啥事,要把他拿掉”。何進自己也憋著口氣,想著幹掉這個老太監,當上真正的軍隊一把手。
但是蹇碩可不是呆子,他深知何進集團開始朝宦官集團下手,自己的處境非常危險。便跟自己圈子裡的人謀劃算計清楚何進,按照蹇碩當時掌握的實力,何進集團是幹不過的。 然後,政治鬥爭就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環境。
被蹇碩叫過去一起謀劃的人中有一個叫郭勝,郭勝這個人不簡單,作為何太后何何進的老鄉,他幫扶著把何太后捧上去,何進不斷加官進爵也得他的大力協助。郭勝回家一想,乾死了何進,那麼何太后和漢少帝劉辯以後也就勢單力孤,這比買賣不划算。轉頭就和其他自己關係好的大太監們趙忠等一通嘀咕,隨後聯合著何進,跟何太后講了一通厲害關係,接著就攛掇著把蹇碩弄死了。 自此,何進成了掌握實權的大將軍,郭勝等人也更加得何太后信任了。
順路來說說何太后,身為屠戶的女兒,話說,咱可不是看不起屠戶,只是實在一點地說,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何太后和她的親兄弟何進都沒讀過什麼書,她又是個女的,接觸社會的時候都在替自己的父兄在鋪子上賣肉,屢屢扮演負責收錢的丫頭角色。從小作為生意人,雖然是小生意,但是社會人情比一般人多懂一點,對利益也看得更重更明白,更明白一點說就是愛錢,但是說到掌握朝堂政局,卻根本沒啥見識。
她很實在,市儈地實在,自己年幼的兒子當皇帝,實際做決定的就是她自己。先把自己兄弟弄過來掌握軍權,然後呢,信任誰不信任誰,很簡單,誰親附我,我相信誰,給誰權利。誰對咱娘倆好,就提拔誰。政局因此變成了誰能得何太后歡心,誰就能上位的趨勢。
宦官集團呢,在蹇碩之後,領頭的就是張讓。
張讓,其實在上次幹掉蹇碩的時候,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原因簡單,自己跟太后有親,自己兒媳婦是何太后的妹妹,也是何進的妹妹,跟皇太后乃是親家。蹇碩一死,他張讓的權利只會更大。話說,蹇碩一死,何太后無非就是從最寵信蹇碩,改變成最寵信張讓而已。先前何進跟自己的妹妹說,蹇碩是外人,掌握軍權非常危險,要拿掉,何太后還能相信。現在,就不同了。要知道,此時此刻,何太后心目中有一本賬,何進雖然是同父異母的哥哥,但是張讓卻是自己親妹妹的公公,而且只是個管事太監,不掌軍權,那就更沒啥可忌諱的了。再有,同父異母的親哥哥,如今也需要有人制衡。
這些中常侍們瞅準了何太后的心思,便開始吹風,說大將軍何進經常威福自用,專權擅殺,逐漸跋扈。於是兄妹之間也逐漸有了嫌隙。宦官們又瞅準何太后貪財的心理,不停地進獻財寶,想著法子讓太后賺錢,這一回合下來,宦官集團的權利反而逐漸穩固了。
以知識分子文人為智囊的武人集團會因此而放過宦官集團嗎?絕不會!
在接受了諸多幕僚的慫恿後,何進定計逐步全面清除宦官,以求政治清明,便開始著手進行,上表讓自己手下的急先鋒,出身望族的袁紹擔任司隸校尉,開始搜捕各中常侍的手下,找各種由頭抓他們的家人,謀劃逐步削弱中常侍的勢力。
受到猜忌後的何進,此時心裡也出現了問題。他覺得妹妹說得對,張讓怎麼也算個親家,趕盡殺絕不大好。再說,宦官裡面也有自己人,之前幫助過自己升遷,協助自己幹掉蹇碩的郭勝就是自己人。再說了,很多宦官顯貴已久,很會收買&籠絡人心,甚至還有一定人望。他一個屠戶出身,畢竟就是個憑藉妹妹才擔當大將軍的,本身就被多人詬病,太嚴酷了,對自己沒啥好處。再說妹妹也一直不同意,真要執拗一意孤行,得罪了妹妹得不償失,便畏首畏尾起來。
中官在省闥者或數十年,封侯貴寵,膠固內外。進新當重任,素敬憚之,雖外收大名而內不能斷,故事久不決
鬼使神差的,此時此際的何進居然採納了一個天大的餿主意,就是讓那個蠻狠而且傲慢自大,不聽朝廷使喚的西涼軍校尉董卓進京,用以嚇唬何太后,震懾宦官們。沒成想,本來已經風雨飄搖的東漢王朝遇到了一個大魔王,自此雪上加霜,病入膏肓。
“想要打鬼,藉助鍾馗”,看似也沒有錯,但是要分時候。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而且何進此時統領軍隊大權在握,手上有文有武,按照曹操的說法,處理掉一幫太監,公安局就能辦到的,但是身為東漢軍委總司令的他,居然想找個野蠻人來嚇自己的妹妹。說明他政治上的懦弱,幼稚不明世事。
更悲催的是,何進不聽部下勸告,隻身進入由中常侍們掌握的內廷,終於被宦官們所殺。何進,終究被自己政治上的幼稚所誤,最終身死宦官之手,隨後,暴虐的軍閥董卓聞訊起兵,東漢王朝從此開始散大架了。
自此,也打開了三國的故事華章。
回覆列表
太監張讓殺何進的有原因!
何進,殺豬的出身,可是仗著妹妹是皇太后,居然官職做到了大將軍,何進手握重兵,當時滿朝文武對何進言聽計從。可是張讓只是一個太監,居然想著謀殺何進,他是從哪裡來的底氣?
東漢王朝的特點就是宦官專權和外戚專權相互交替的歷史。何進上臺之後,想震懾太監的權威,因此就要從各個方面壓制太監。先除去了和自己有矛盾太監蹇碩,繼而向張讓這樣當權太監痛下殺手。可是張讓不是一般人物:
其一,樹大根深,當時大小太監都和張讓有聯絡。張讓曾經做了好長時間的太監的頭目,因此耳目眾多。其二,張讓與漢靈帝關係甚密。靈帝小時候都是張讓教唆他胡作非為,儘管幹盡了壞事,可漢靈帝認為他是自己的老師,認為他是大大的忠臣,因此尊稱他“吾父”。其三,張讓直接插手朝廷官員的任命,當然從中謀取了大量的好處。有了巨大的金銀財寶,自然可以到處興風作浪,幹更大的壞事。其四,張讓有活動資金,可以和許許多多的人物攀上關係。
何進想殺掉張讓,諮詢了半天意見。有人主張快刀斬亂麻,用刺客夜闖張讓府,殺死首要人物,其餘不攻自破,比如曹操;有人主張從四方各地調集英雄豪傑,以‘清君側’的名義殺掉張讓,比如袁紹。本來袁紹這一招是個昏招,可何進居然聽了袁紹的主意,用傳假聖旨的方法號令地方諸侯前來參與朝政。
何進的主意被張讓知道後,張讓心裡對何進耿耿於懷。為了報復何進,決定與何進拼個魚死網破,但是表面上仍然不露聲色,張讓做了三件事:其一,讓自己的乾兒子娶了何進的妹妹,從中套取何進的秘密,進一步把何進的親屬拉下手,為自己服務。其二,給何進的母親舞陽君積極孝敬金銀財寶,讓何進的母親為自己說話。其三,積極在和太后面前裝孫子,一副委曲求全的模樣。可是背地裡卻秘密組織大小太監,準備對何進痛下殺手。其一,知道何進和自己勢不兩立,早晚會有這麼一天,所謂長痛不如短痛。其二,以前有例子,當年大將軍竇憲就是被太監所殺。其三,自己實力足夠,大小太監唯自己馬首是瞻。
正所謂“上帝讓他滅亡,必先讓他猖狂”,張讓開始下手了,於是才有下面的一幕:接到太后的密旨,何進昂然直入。至嘉德殿門,張讓、段珪迎出,左右圍住,進大驚。讓厲聲責進曰:“董後何罪,妄以鴆死?國母喪葬,託疾不出!汝本屠沽小輩,我等薦之天子,以致榮貴;不思報效,欲相謀害,汝言我等甚濁,其清者是誰?”進慌急,欲尋出路,宮門盡閉,伏甲齊出,將何進砍為兩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