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陌上花開mshkts

    《我在故宮修文物》是2016年1月7日在CCTV-9播出的紀錄片,重點紀錄故宮書畫、青銅器、宮廷鐘錶、木器、陶瓷、漆器、百寶鑲嵌、宮廷織繡等領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復過程和修復者的生活故事。 第一集講述青銅器、宮廷鐘錶和陶瓷的修復故事,第二集是木器、漆器、百寶鑲嵌、織繡的修復故事,第三集為書畫的修復、臨摹和摹印。 該紀錄片電影版已於2016年12月16日在影院上映。

    中文名稱

    我在故宮修文物

    型別

    紀錄片

    其它譯名

    故宮心傳

    集數

    3集

    播出時間

    2016年1月7日—2016年1月9日

    語言

    漢語普通話

    製片地區

    中國內地

    首播平臺

    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

    導演

    葉君,蕭寒

    每集長度

    52分鐘

    製作公司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清影工作室,杭州潛影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出品人

    馮乃恩,蕭寒,付強,姜宏

    總策劃

    單霽翔

    製片人

    雷建軍

    學術顧問

    宋紀蓉

    線上播放平臺

    優酷

    收起

    影片介紹

    本片揭秘全球最好最神秘的中國頂級文物修復團隊,具有題材的唯一性與觀賞獨特性。

    故宮西側辦公區內有幾個連在一起的、不起眼的小院子,這裡“隱居”著一群身懷絕技的文物修復大師,每日裡從事著世界上最昂貴的工作。在清明上河圖、馬踏飛燕等世界頂級文物見到觀眾之前,都要經過他們的清潔修復;別人只能遠觀不可把玩的絕世珍寶,被他們的雙手日復一日地摩挲。

    《我在故宮修文物》真實紀錄珍奇文物修復過程,展現這些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技藝與傳承人的日常工作和喜怒哀樂,揭秘世間頂級文物的原始面貌和文物修復的頂級技術。

    片中第一次完整呈現世界頂級的中國文物修復過程和技術,展現文物的原始狀態和收藏狀態;第一次近距離展現文物修復專家的內心世界和日常生活;

    第一次完整梳理中國文物修復的歷史源流;第一次透過對文物修復領域“廟堂”與“江湖”互動,展現傳統中國四大階層“士農工商”中唯一傳承有序的“工”的階層的傳承密碼,以及他們的信仰與變革。

    在該片中,我們不僅可以近距離地看到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

    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唐代三彩馬,遼金木雕佛像,康熙皇帝60大壽的32扇屏風,乾隆生母的金髮塔,乾隆皇帝的銅鍍金鄉村音樂水法鍾,乾隆御稿箱,宮廷樂器——瑟,乾隆用過的黃花梨百寶嵌頂箱櫃《番人進寶圖》,乾隆生母80大壽的實景繪畫《崇慶皇太后八旬萬壽圖》等稀世珍寶,更可以有幸看到那些殘損甚至呈碎片狀的文物經過大師們的修復一步步重獲榮光的過程,和文物定格下的那些鮮活的歷史瞬間。

    透過這部記錄故宮卻有點不一樣的紀錄片,你若未能在“石渠寶笈”等大展期間到故宮一睹文物風采,或許看片能彌補些許的遺憾。而有幸看過特展的觀眾,則可以透過此片進一步零距離了解文物背後的故事。

    分集劇情

    第1集

    康熙皇帝60大壽時32扇屏風、乾隆皇帝銅鍍金鄉村音樂水法鍾、唐代三彩馬、珍寶館銀器、乾隆生母金髮塔等文物紛紛登場。在大半年的時間裡,青銅組的王有亮師徒、陶瓷組的王五勝和兩個80後年輕人、鐘錶組的王津師徒將分別修復手中的珍寶,以趕上展覽進度,而他們在宮牆內外嬉笑怒罵的生活故事也逐一呈現。

    第2集

    華人對木頭有著極為特殊的情感。幾千年下來,華人一直在用遠比石材脆弱很多的木頭建造家園。生活在樹木旁,住在木房子裡,在木桌上吃,在木床上睡,棲身從木開始,用木頭造紙,用木頭刻版印刷,栽種、培養、雕琢一個個可造之材,木雕佛像,看上去更是多了一份蘊含生命的親切。

    第3集

    一幅已有250年壽命的古畫,沒有作者落款,沒有畫面內容介紹,也沒有確切創作時間,在此之前,它從來沒有與公眾見面過。連它的名字,在修復時也還沒有定下來。經過故宮專家考證,它畫的是乾隆皇帝給他母親崇慶皇太后過80大壽時,現場祝壽的實景。這幅古畫,原本非常的殘破,絹面有缺損、斷裂,還有黴跡。書畫組的科長楊澤華和同事們剛剛把它修復好。

    播出資訊

    2016年1月7日—9日,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CCTV-9)《特別呈現》時段(每天20:00)(1―3集)。

    2016年5月2日,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CCTV-9)節假日編排時段(10:39―13:33)(1―3集)。

    2016年7月9日,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CCTV-9)節假日編排時段(10:42―13:34)(1―3集)。

    2016年12月16日,紀錄片的電影版在內地影院定檔放映。

    臺前幕後

    幕後花絮

    我在故宮修文物

    1、該片歷經5年的專案調研,4個月不間斷的紀實拍攝,總長三集,每集展現幾類關係密切的文物修復和性情各不相同的修復大師。

    2、故宮博物院全力支援本片拍攝,時值故宮博物院90年院慶,故宮博物院破例讓攝製組拍攝最為保密與最為神秘的文物修復單位——故宮博物院科技部,全球僅此一例。

    幕後製作

    製作理念上——充分發揮紀實拍攝的長處,呈現生活質感。本片採用目前中國電視界少有的長時間紀實拍攝的方法,在3個半月的時間裡,攝製組一直與故宮的修復師們生活工作在一起,他們的生活在鏡頭前可以自然流淌。

    影視資訊

    電影版《我在故宮修文物》定檔 不懼與《長城》撞檔

    11月8日下午,紀錄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花園敬勝齋召開發佈會,揭幕6張“國之匠心”海報,海報以6張國寶級文物為背景,縮小的文物修復師身影鑲嵌在文物殘損處,寓意“大歷史,小工匠,擇一事,終一生”。導演蕭寒也宣佈,影片將定檔12月16日走上大銀幕與全國觀眾見面。值得一提的是,在公映之前,影片將以眾籌的方式開啟十城超級點映活動,以此來試探觀眾的接受度。

    影片評價

    《我在故宮修文物》

    1、該片真實記錄了珍貴文物的修復過程,展現這些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技藝與傳承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狀態,展示了故宮文物的原始面貌和文物修復的高超技術,記錄“文物醫生”和他們的“文物復活術”。播出之後迅速走紅網路,在B站獲得了極高的人氣,點選量近200萬,豆瓣評分高達9.4分,超過同為爆款紀錄片的《舌尖上的中國》和熱播劇《琅琊榜》,成為年度最具影響力的紀錄片。(騰訊娛樂 評)

    2、三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用年輕的視角望進古老故宮深處,近距離展示稀世珍寶的“復活”技術、文物修復師的日常生活與修身哲學。(錢江晚報)

    3、作為目前為止唯一一部成體系拍攝故宮稀世文物修復故事的大型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用年輕的視角走進古老的故宮,第一次系統梳理了中國文物修復的歷史源流,揭秘世界頂級文物“復活”技術。

    《我在故宮修文物》是一部有溫度的紀錄片,它在故宮90週年院慶完成攝製,卻並非按照往常慣例呈現一個正襟危坐的故宮形象。相反的這一次我們要呈現一個能夠親近的青春的故宮。我們的鏡頭不僅僅深入到那些有千百年歷史的文物字畫當中,更是靠近再靠近了故宮裡的一片院落,一顆杏樹,幾隻小貓,還有一群性情各不相同被稱作“文物醫生”的修復師們靈巧且神奇的雙手。

  • 2 # 歸元之道

    我有幾個比較好的推薦

    《本草中國》是我最近在看的一部紀錄片,是關於各個地方中草藥的簡介,帶我們透過中草藥人的視角去理解中草藥,不僅僅是理解藥材,也是去了解地方的文化。現代中國,已經開始把這個快遺忘的文化重新發揚出來,越來越多的中藥人出現,挖掘我們傳統的中藥文化。而我,也要發揮我的微薄之力,傳承中醫藥文化!《人世間》真實拍攝。讓我們真正地去理解醫生,放下成見。這一部紀錄片我還沒看,不過建議去看看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緊湊車15個預算,買思域還是昂克賽拉,請懂的朋友給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