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吾雨白茶生活館
-
2 # 射洪大力水手
白茶,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
中國白茶在福鼎,根據採摘分為1:白毫銀針,2:牲丹,3:壽眉。
另外,近些年雲南也開始炒制白茶,用的大葉種,還有一個詩意名稱,月光白,但此茶宜喝新鮮,不宜久存。
-
3 # 識茶品茶學茶
主要根據茶鮮葉的等級可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貢眉,根據產地主要產自福鼎和政和,現在雲南景谷也有出產月光白,沖泡方式年份較短,沖泡比較簡單,年份較長,老白茶可煮飲。
福鼎白茶是六大茶類之一。白茶主要產於福建,
主產區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陽等地。
此外,中國浙江的安吉白茶是屬於綠茶類的,
所以很多茶小白以為是白茶中的一種
//福鼎白茶原料//福鼎白茶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優良茶樹品種的鮮葉為原料,
福鼎大白茶編號為華茶1號(GSCT1),福鼎大毫茶編號為華茶2號(GSCT2)兩者都是全國茶樹優質良種。目前福鼎80%以上的茶葉加工企業都是用福鼎大毫茶(華茶2號)的芽葉製作。經過萎凋、乾燥兩道工序加工而成,整個製作過程不揉不炒,最大程度保留了茶葉的內在成分。
//福鼎白茶分類//因茶青原料的區別和製作工藝的差異,福鼎白茶分為
白毫銀針:
因其白毫密披、色白如銀、外形似針而得名,其香氣清新,湯色淡黃明亮,滋味鮮爽甘甜,是白茶中的極品
白牡丹
白牡丹因芽葉短小新梢的一芽一二葉製成的,其綠葉夾銀白色毫心,形似花朵,沖泡後綠葉託著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
壽眉
是白茶中產量最高的一個品種,其產量約佔到了白茶總產量的一半以上
新國標貢眉
屬小眾群種茶我們當地稱菜茶、土茶、新工藝白茶、緊壓白茶等。
白茶的沖泡方式茶好不好喝,
和泡茶時的投茶量、水溫、坐杯時間、注水方式等等息息相關。
我們以蓋碗泡為例,
來說說白茶的注水方式。
一、注水的影響因素
說到這裡估計也有很多茶友會難以理解,
不都是注水嗎?
把水往蓋碗裡一倒不就完事了,
怎麼到這邊就成了學問了?
其實,
注水方式決定了水流速度、
茶與水的直接接觸程度和茶釋放內質的速度,
直接影響茶湯的滋味、層次豐富度等等。
關於泡茶注水,
有兩種說法:
1、高衝低泡;
2、香靠衝,湯靠吊。
雖然只是兩句很簡短的句子,
其中卻包容永珍,
包含了注水的快慢、緩急,水線的粗細、高低、走勢等等,
對茶湯的影響。
注水點高,
水流快、急、粗,
對茶葉的衝擊力度就大,
茶葉與水的接觸就更充分,
茶葉的內質就釋放的更快、更多,
沖泡出來的茶味也更重,
香氣更高。
注水點低,
水流慢、緩、細,
茶水互動比較柔和,
內質釋放比較緩慢,
這樣茶香更容易溶於水中,
茶湯也更為綿密柔軟,
層次感豐富。
二、注水方式
注水作為泡茶過程中完全由人為控制的部分,
因個人習慣和對茶的瞭解程度,
會有很多細微的差異,
最終都會影響茶葉內質析出速度。
那常見的注水方式有哪些呢?
1、單邊定點注水
單邊式定點注水是固定在一個貼近蓋碗杯壁的注水點注水。
這種注水方式一般注水角度呈45°,
以這個角度注水,
茶葉會在杯中旋轉起來,
茶與水充分接觸,
茶葉按照一定的速度析出內質。
同時又避免開水直衝茶葉,
從而對茶葉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
因此,
這種方式比較適合沖泡鮮嫩度比較高的茶,
例如白毫銀針和高等級的牡丹,
尤其是前三泡時使用。
這也是最便捷的一種沖泡方式,
最適合小白沖泡白茶。
2、環圈注水
環圈注水是環繞著蓋碗邊緣注水。
收水時又回到最開始注水點的注水方式。
用這種注水方式泡茶,
最先接觸到開水的是邊緣部分的茶葉,
最後水才反衝到中間部分的茶葉。
這種注水方式講究的是緩、穩,
不可猛衝,
這樣才能更好的控制茶與水的接觸程度,
協調茶滋味物質和香氣物質的釋放速度。
這種注水方式極為考驗技術,
水流的粗細、高低、緩急都要根據茶性調整。
因此,
環圈注水比較適合沖泡鮮嫩度比較高的白茶,
特別是在中間三至五泡的時候使用。
3、螺旋式注水
螺旋式注水是指注水時沿著蓋碗杯壁螺旋式向中心注水。
蓋碗邊緣部分和中心部分的茶葉,
都能充分接觸開水 ,
茶與水會在第一時間融合接觸。
這種泡法難度比較高,
需要泡茶者對茶葉在沖泡過程的變化,
有一定的瞭解,
從而調整注水的速度、角度,
才能做到不損茶質。
因此,
這種泡法常用於低等級的牡丹和壽眉的沖泡,
它們葉質相對比較老,
白毫不像銀針那樣豐富,
更受得住水的衝擊。
泡茶尾水也比較適合使用這種注水方式,
這個時候茶水滋味變淡了,
這種泡法能豐富茶湯的整體湯感。
4、正中定點注水
正中定點注水是往蓋碗中心點直接注水。
是用比較細的水流緩慢的直衝,
可以說這是最簡單暴力的注水方式,
也是比較極端的一種方式。
因為用這種方式會出現滋味過於凝聚,
或者茶湯分離的情況。
這種注水方式比較適合沖泡老壽眉,
它利於激發老茶的活性,
一定程度上起到醒茶的目的。
吾雨提示
以前聽過一句玩笑話:“茶好不好喝與茶藝師的心情,有很大的關係,用心以待泡出來的茶滋味就會比較柔甜,反之,茶就苦澀。”現在看來似乎不無道理,心情好對茶也比較柔和,茶湯也顯得比較好喝。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泡茶確實是一個技術活,需要不斷的去了解茶,瞭解茶性,不斷的去練習,才能泡出茶最好的滋味和香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