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乾淨癖眼詩

    絕對沒有,天才二字絕對沒有過譽。可能相對於後來的大師確實遜色了點,但試問誰能十幾歲就寫出這樣的詩作呢?詩人中絕對的天才,被繆斯的手指觸碰過的孩子。

  • 2 # 鄒思聰

    (《西敏評論》(Westminster Review)), 1862年寫道,“波希米亞”此詞,現今已為廣泛接受為對一種文藝的吉卜賽人的描述,不論說何種語言,不論居哪一城市……一個波希米亞人,便是一個藝術家或知識分子,有意無意地,在生活上和藝術裡脫離世俗常規。”

    蘭波就是這樣一個波西米亞的少年,他是一個謎一樣的人,如果以朋友來看,他一定是難以相處的。蘭波和魏爾倫一樣,都帶有深深的“自毀”情結,一種“衰敗綜合徵”。

    我曾經在微博上寫過一段“衰敗綜合徵”的特徵:

    “衰敗綜合症”包含三種主要病象:

    (一)熱愛死亡。患者對一切與死亡、毀滅、腐爛、衰朽、敗壞(“增熵”)有關的事物,一概懷有濃厚的興趣和不可遏止的渴望,而憎恨一切與生命力、年青、健康、潔淨(”負熵”)密切相關的事物。

    (二)病態自戀。患者高度自我中心,全部注意力都集中於自身,對自我懷抱一種不可剋制的熱烈讚賞,對與己無關的一切則毫不關心、冷漠甚至敵視。患者對世界的本來面目缺乏起碼的客觀判斷力,總是用自己的主觀幻想、偏好和愛憎來取代客觀認知,甚至聽到任何人試圖糾正他們自欺欺人的扭曲見解時,就忍不住要暴跳如雷、惡言相向,直至使用暴力。病態自戀也可以不限於一己,可以逐級放大至親屬、階級、朋黨乃至整個民族,但性質不變——都是對自我、包括放大的自我的病態讚賞,同時對自我以外的人群的貶低、排斥和敵視。

    (三)拒絕長大,“渴望返回子宮”。患者要求一切人象慣壞子女的母親一樣無條件地呵護、疼愛、嬌寵和放縱他們,滿足他們的一切奇思怪想——不言而喻,首先是他們對自己的極度嬌慣放縱。他們永遠象一個幼童那樣意志薄弱、感情嬌嫩、好逸惡勞,在面對艱難困苦時表現出驚人的無能、驚慌失措甚至精神崩潰.患者的童心有可愛的一面,但相處日久,就會使人不堪重負,同時也因為無法滿足患者無止境的任性要求,而招致患者的憎恨、仇視。

    蘭波就是這樣一個人。但是這也註定了,他透過毀滅自己,來變成所有人,來變成未來的人們崇拜的偶像。這是一種詩歌的獻祭。從這個角度來講,蘭波無疑是一個天才詩人。

    但我最喜歡的,是里爾克那樣的詩人。而不是蘭波這樣瘋狂的詩人。

  • 3 # 坐看雲天風起時

    謝邀。19世紀的歐洲正如中國的盛唐時期一樣,是一個文化大爆炸的時代,盛產了不少天才和瘋子,從繪畫到文學,各種新生派別層出不窮,而蘭波就是這群年輕的瘋子之中最瘋狂的一個。他瀆神,酗酒,抽大麻,寫下瀰漫著幻象的詩篇;他是巴黎公社中那個“骯髒的男孩”,一個無政府主義者,放誕不羈,同時,他又是“象徵主義詩歌”的代表,是“超現實主義詩歌”的鼻祖,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詩人。說他是“天才詩人”應該說絲毫不過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必要深入研究PHP原始碼嗎?有哪些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