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骨科袁鋒

    膝關節是人體負重的主要關節,所有負重的運動,包括走路、跑步、打球、踢球等都會或多或少的磨損膝關節。

    所以,最佳的不磨損膝關節的方法就是不要負重。那麼這種最佳的運動就是推薦游泳。但是,事實上,我們也推薦適當的負重運動。但是,前提是不要過量。有研究表明,一個正常人,只要10天以上不負重,躺著床上,就會發生骨量的急劇減少,最終會導致骨質疏鬆。

    因此,我們推薦適當的負重活動。對於中老年人,適當跑步,不僅沒有壞處,反而是利大於弊。但是這跑步有一定的量限制。一般我們推薦中老年人跑步每天5-7公里左右。如果跑步過程中出現膝關節不適,那建議可以分兩三次跑完。如果每次跑步都會出現膝關節不適,甚至疼痛。那說明你不適合跑步,或者膝關節有其他的疾病,比如半月板損傷,或者骨關節炎。

    如果膝關節有半月板損傷,建議不要跑步,儘快醫院看醫生,做個膝關節磁共振看看。嚴重是需要手術的。如果不嚴重,可以暫停跑步1個月,一個月複查後確認沒問題再行運動。如果有嚴重的骨關節炎,當然也是不建議跑步的,但是可以走路,相對跑步而言,走路對膝關節的損傷較小。

    因此,對於普通的膝關節無明顯疾病的朋友,可以進行跑步,一般建議每天5-7公里。不要過量。如果有膝關節疾病的,建議儘快醫院就診。

  • 2 # 巴薩發言人

    一定是有傷害的,年紀大的體重超標的傷害越大,而且這傷害不可逆。所以一定要用軟底的好一點的跑鞋,在橡膠跑到上跑。如果能力允許還是去游泳吧。

  • 3 # 王棟聊健身

    提這個問題的人,可能有這麼個潛臺詞:他/她可能已經聽說了跑步的各種好處,比方跑步有利於心血管健康,有利於預防和改善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於是他/她想跑步,改善健康。

    但是他/她又聽說“跑步傷膝蓋,尤其是中老年人”,於是他/她猶豫不決了:“跑步到底是健身呢,還是傷身呢?”他/她不知道該信誰了。

    其實,不要盲目相信任何說法!科學就是這個態度:科學不會因為是誰說的就相信誰,而是隻認事實,相信科學資料。

    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項人群事實研究,它研究了跑步對中老年人生活質量和壽命的影響。

    2008年,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在知名醫學期刊《內科學年鑑》,英文原名“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發表了一項歷時21年的研究。

    研究始於1984年,調查涉及了約1000名老人,所有被調查者在調查伊始都超過了50歲,妥妥的算中老年人。其中一半有跑步的習慣,另一半缺乏鍛鍊,不怎麼跑步。

    研究起始時,兩個群體的健康狀況相仿。之後每年,研究者對被調查者隨訪,看是否還健在,以及健康狀況,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如何。

    研究結果,見下圖所示,粉紅色為跑步組的健在率曲線,黑色為不跑步組的健在曲線。從研究進行的第4年開始,不跑步組的健在率開始顯著低於跑步組。到研究結束時,已是第21年,跑步組還健在85%,而不跑步組只有66%的人還健在了。

    健在率曲線,資料圖片引自文獻:Arch Intern Med. 2008 Aug 11; 168(15): 1638–1646.

    這項研究用實實在在的運動醫學資料告訴我們:對中老年人,跑步有利健康,有助延年益壽。

    另據2017年,發表於《運動骨科與物理治療》的一篇大型綜述研究,每週跑步92公里以內,並沒有增加膝關節炎發病率。相當於說每天跑步13公里,對大多數人的膝蓋是安全的。而除了專業選手和發燒跑友,沒人每天跑到13公里以上。

    因此,運動醫學證據不支援“跑步傷膝蓋”的說法。

    因而,根據現有運動醫學的證據和美國運動醫學會的運動指南,我推薦: 任何年齡段的人,只要事先沒有傷病,都可以跑步健身,增進健康。中老年人,參與跑步可以延年益壽;要是實在跑不動,多走路一樣能長壽:快走、慢走都成,比坐著不動強多了。不建議所有人都嘗試每天跑步,可以試試隔天跑,或者每3天跑一次,勞逸結合。中老年人精神上可以不服老,但是行動上還是要認可客觀規律。比方說,某人年輕時每天跑8公里沒問題;年齡過了50歲,運動過後,身體恢復慢下來了。也許需要適當降低跑量,比方說每次比年輕時少跑四分之一。

    參考文獻

    Alentorn-Geli. E., et al., The Association of Recreational and Competitive Running With Hip and Knee Osteoart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2017 Jun;47(6):373-390.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 2010: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Chakravarty, E.F., et al. Reduced Disability and Mortality Among Aging Runners. Arch Intern Med. 2008

    Teyhen, D.S., Robertson, J., Running and Osteoarthritis: Does Recreational or Competitive Running Increase the Risk?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2017 Jun;47(6):391.

    關於作者

    王棟 博士,為健康而運動

    美國運動醫學學院認證運動生理學家

    美國國家體能協會認證體能訓練專家

    美國運動醫學學院認證私人健身教練

  • 4 # 大連晚報大體育

    跑步真的會傷膝蓋嗎?這個問題恐怕是每個跑者或者健身愛好者探究了無數次的問題。

    實際上,任何健身和運動都一定要遵循“循序漸進、適可而止”這八個字原則,如果盲目運動,或者運動過量和過激烈,必定會帶來運動損傷和疾病。

    同樣,跑步也是因人而異的。不是別人能跑馬拉松你就一定能跑馬拉松,別人一口氣能跑八九公里,你也一定要一口氣跑這麼遠的。業界已有公論,每個的人膝關節的骨骼強度、肌肉力量、體重、下肢力線、髕骨高度等情況都不一樣,所以對運動強度的耐受能力也不一樣。如果一個人膝關節只能耐受20公里持續奔跑的運動量,卻非要跑30公里,這肯定會造成膝關節損傷。

    此外,專家們也認為,導致膝蓋疼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半月板損傷、滑膜炎、髕腱炎、髕下脂肪墊炎等。很多人跑步後膝蓋疼痛,其實是平時鍛鍊太少,所以偶爾跑一下,髕前壓力過大(髕骨即膝蓋骨),造成一定的酸脹和疼痛。這首先是一種關節水腫。如果不注意休息、保養,才會造成關節損傷。

    不久前,國際上久負盛名的醫學權威期刊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刊文指出,競技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3.3%,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而健身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該文因此得出結論,過量和高強度的跑步可能會引發關節問題,但對於普通健身跑步的人來說,跑步是有利於關節健康的。

    而運動醫學專家們也指出,人體是有一定的自我修復能力的。輕微的疼痛和損傷,透過休息保養,自身會修復。但要是長期超負荷運動,膝關節的軟骨來不及修復,日積月累就會積勞成疾,就有很大可能導致局灶性的軟骨軟化、破裂。軟骨無法修復,就會引起關節退變,誘發膝關節炎。

    最後,給初入跑步圈的新手幾個小建議:1、跑步前一定要先進行熱身,身體充分活動開。2、跑步要循序漸進,特別是新手,不要想著幾個月後就可以跑完全馬,要根據自身情況設定符合自己的鍛鍊計劃。3、一定要量力而跑,適可而止。

  • 5 # 小冉哥運動康復

    隨著人的年齡增加,膝骨關節炎會成為中老年人的高發病之一,這是以退行性病變為特徵的慢性骨關節病,骨性關節炎會導致疼痛的產生同時影響患者關節功能障礙,從而引起步態異常。如果患有膝骨關節炎,則不建議從事跑步運動,更不建議每天跑幾公里,而是建議從事一些功能性的運動。對於45歲以下,患膝骨關節炎風險較低並且具備從事跑步運動的人,只要調整好靜態身體姿勢和跑姿,維持肌肉良好的柔韌性和力量等,是可以從事跑步運動的。

    1)選擇合適的跑鞋,根據自己的腳型選擇合適的鞋

    跑鞋一般分為三類:緩衝型、穩定型和控制型。緩衝型可較好吸收落地的衝擊力,適合足弓略高和正常足弓的跑者。穩定型的鞋底足弓一側中底部加入更為堅硬的其他材料,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緩衝功能,適合正常足弓和低足弓型別的跑者。控制型跑鞋,比前兩者的都要直,足弓部位的材料更為堅實,適合平足和內旋嚴重者。

    2)跑前熱身,跑後拉伸

    馬拉松跑前後,要認真做好充分的熱身運動和拉伸放鬆,特別是下肢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肌肉、肌腱、韌帶等都要充分拉伸才開始。運動前的熱身,一般先慢跑5-10 分鐘,身體微微出汗。然後拉伸上下肢,下肢的拉伸要尤其重視。跑步後的放鬆運動,主要目的是放鬆因運動而繃緊的肌肉,以防肌肉僵硬及肌肉痠痛。還可以減輕心臟的負荷,消除乳酸等疲勞物質的效果。

    圖1 臀肌牽拉

    圖2 髂腰肌牽拉

    圖3 股四頭肌牽拉

    圖4 膕繩肌牽拉

    圖5 內收肌牽拉

    圖6 小腿三頭肌牽拉

    3)調整跑姿

    學習跑馬拉松時,要從慢跑開始建立正確的跑姿,這樣才能保護髖關節、膝關節、踝

    節,延長運動壽命。尼可拉斯·羅曼諾夫是美國三屆奧運國家隊主教練,有超過40 年科研經驗的運動科學家。他花了25 年建立並完善“姿勢跑法”體系,得出18 條正確跑步技術的法則:

    (1)雙腳輪流轉換支撐;

    (2)直接把足踝向臀部抬;

    (3)儘量縮短支撐時間;

    (4)支撐腳落地時儘量不出力,保持放鬆與輕巧;

    (5)支撐點要落在蹠球部上;

    (6)不要以腳跟著地;

    (7)不要用腳尖蹬地,當重量落在蹠球部時,提高足踝;

    (8)足踝始終維持在固定角度;

    (9)膝蓋始終保持彎曲不要打直;

    (10)腳掌每一次的著地點都要落在透過臀部與膝蓋的直線之後;

    (11)不要刻意加大步伐,或者加大動作幅度;

    (12)膝蓋與大腿儘量放低,保持放鬆;

    (13)不要使膝蓋與大腿前後擺動得太遠;

    (14)不要太多在意腳落下的動作;

    (15)不要以腳尖蹬地, 也不要以腳尖著地;

    (16)你的雙腳應該是自由落下,不是靠任何的肌肉活動;

    (17)使肩膀、臀部和腳踝保持在一條直線上;

    (18)擺動手臂是為了移動腳步時讓身體維持自然的平衡

  • 6 # 臭烏豆

    指要是跑跳蹲等動作都會造成磨損,如果想鍛鍊你要考慮你的體重適合哪項有氧運動。把磨損與運動傷降到最低。運動前熱身與護具必須完善,姿勢必須正確。勤練下肢與核心肌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法律條文中“一般應當”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