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塵粒25280082

    我得承認我看的網路小說更多一些,它更方便,用腦更少,用來打發時間很合適。但是真是覺得好的小說太少,大多都棄了。他們之中有好的,但是太少。還有覺得好的,更新緩慢,還有太監的。這類印象深刻。傳統小說我也看,一是沒有這個問題,二是隻看經典,看大師之作,尤其是完結的。我認為傳統小說連載的絕對放棄比較好。

    我的結論,看書不是看渠道,而是看它能給你帶來什麼。想學習看書,想娛樂看書,想天馬行空看書,想體味人生看書,想開眼界看書。不在於你看什麼書,而在於你想看什麼書,書價值只在於看書的人。說到說幾句,有的書在讀,不在看,讀書讀書嘛

  • 2 # 迷樓

    網路小說跟傳統小說有區別嗎?

    有。那是因為在傳統小說發表時世界上還沒有網路,所以它們只能是傳統小說;而很多網路小說後來印成了紙質本,就變成傳統小說了。如此而已。

    我覺得根本沒有傳統小說和網路小說在價值上的區別,只有好小說與平庸小說在價值上的區別。

    我們大家都把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的小說《繁花》,看做是一本標準的傳統小說。可是你知道嗎?這本小說就是作者金宇澄首先在里弄網上發表的。這是一個上海方言的小網站,每次發表後根由很多老上海跟帖,對小說提出意見,回憶當年情景,這大大豐富了小說的內容。金宇澄後來又經過增補、修改,才在《收穫》雜誌上發表,後在上海文藝出版社出書,被稱為“十萬個好故事向你湧來”,當年就獲得十幾個獎項。你說《繁花》是網路小說還是傳統小說?

    過去誕生了“網路小說”一說,是因為在傳統媒體上發表小說門檻比較高,很多小說達不到發表水平;而在網路上創作無門檻,所以有很多粗製濫造、邋遢口水的文字產生,所以人們以“網路小說”作為對這一新品種的蔑稱。但現在完全不一樣了,有了榕樹下、晉江文學網之後,讀者花錢讀小說,只有可讀性強、文學性強的網路小說才能生存下去,所謂網路文學也誕生了很多精品。比如流灩紫創作的《後宮·甄嬛傳》,先是是網路上流行,後來印刷成三卷本紙質書,是一部精品;後來又被導演鄭曉龍拍成76集電視劇,社會反響巨大。你說《甄嬛傳》是傳統小說還是網路小說?

    所以,如果從價值判斷上,我認為只有好小說和平庸小說,不存在網路小說和傳統小說之分,因為它們只是承載的介質不一樣而已。

  • 3 # 江淮之聲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些迷茫,就是不知道網路小說和傳統小說是如何區分的。

    如果發表在網路上的就叫網路小說,發表在紙質上的就叫傳統小說,那麼現在《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都在網路上可以找到,那麼它們算網路文學呢還是傳統文學?

    同樣現在還有很多網路文學比如《明朝那些事兒》,都已續集出版,它們算網路文學還是傳統文學呢?所以,網路小說和傳統小說,如果真較真起來還真的很難分。

    所以把小說單純的分為網路小說和傳統小說真的很不科學也不嚴謹。比如餘華的《第七天》你說它是網路小說還是傳統小說呢?

    在我看來網路小說和傳統小說籠統說來在價值上並沒有什麼區別,如果真有區別,那要看單個作品的內涵,而不是籠統的定義。

    明楊繼盛說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在我看來,一部小說的價值不是它是傳統小說還是網路小說所能定義的,它的價值要看它所擔負的道義。要看它寫了什麼,反映了什麼,期盼了什麼,鞭撻了什麼,弘揚了什麼,以及後人從中能汲取什麼,而不是單純的看它發表在哪裡。

    我們說《紅樓夢》是部偉大作品,就是因為它不僅反映了那個時代,還留給後人以思索、研究探討的空間。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府的家庭瑣事、閨閣閒情為脈絡,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為主線,透過家族悲劇以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劇,揭示出封建社會末世的危機 。

    《紅樓夢》借“真事隱去,假語村言”的特殊筆法更是令後世讀者腦洞大開,圍繞《紅樓夢》的品讀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特學問“紅學”。

    所以,一部偉大作品,不看它發表在哪裡,而要看它的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貧困戶和特困戶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