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考王老師
-
2 # 子衿文化
關於家長因為孩子學習成績波動,到處找“替罪”的現象,在生活當中比比皆是,這也是人性的本能。當然,大部分家長還是主要會從孩子和家長自身找原因。孩子成績的退步不外乎以下幾點:1. 從孩子自身來說,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新課跟不上,沒有及時鞏固拓展,對學習越來越不感興趣;沒有時間觀念,學習沒有計劃等等2. 家長不配合,沒時間管教孩子,把孩子全權交給學校老師或者隨便找個培訓輔導班,每個班主任要管55個孩子,不可能面面俱到;培訓輔導班因為規模,資質,環境,氛圍,尤其是輔導老師的責任心,與家長的溝通,更是重要因素;3. 家長與學校老師的溝通,俗話說細水長流,老師也希望多跟家長溝通交流,培養更多優秀的學生,尤其是看到學習成績逐步提升,作為老師來說,更是一種價值體現。 綜上,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習慣養成,是與家長、學校以及孩子自己,都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作為一名老師,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親身經歷自己的孩子語文成績從49分,經過2個月苦學,期末提升到95分。無論是老師還是作為媽媽的我,都是最值得的。
-
3 # 慧說心理
在現實生活中,像這樣的家長我遇見過不少。據我瞭解,那些教育孩子失敗的家長,ta們找的“替罪羊”有以下幾種:
1、原生家庭的父母。我教育孩子失敗是因為我的父母要麼對我嚴厲,要麼忽略我的存在。父母沒有給我足夠的安全感也沒有足夠的愛,而且父母也沒有教我如何教育孩子,所以我不懂得如何愛孩子,我也不懂如何教育孩子啊!我也不想這樣啊!
2、總覺得自己生的孩子太調皮太不懂事。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優秀,認為是自己的命運不好,攤上了這樣難搞的孩子!所以會自怨自艾,或者會視孩子為眼中釘,怎麼看都不順眼。就算孩子有時候行為良好,ta們也會視而不見。
3、都是電子產品惹的禍!“像我們那時候,沒有電子產品,我們就不會沉迷網路。”有時候,ta們會這樣抱怨現代生活的科技產品,會抱怨是外在的社會環境影響了孩子導致自己的無能為力。
我認為,教育失敗的家長出現找“替罪羊”的心理或行為——ta們選擇逃避現實,不承擔責任,究其原因在於ta們心智不成熟沒有邊界感——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不敢承認錯誤!想改變別人而不是自己!
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是因為ta們可能從未接納過自己!ta們可能沒有“自我認同感”!ta們可能從未喜歡過自己,更別說愛自己。
一個人,只有接納了自己,才能接納這個世界。一個人,只有學會愛自己,才能懂得愛別人。
正如老子所言:“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自勝者強。”
一個人貴在有自知之明!只有當你認清事實,接納真實的自己,看清自己存在的問題,並且想辦法去解決問題,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自己才能成長,自己內心才能強大。
還有,我想提醒這些家長這兩個客觀的事實:“一方面,我們只能控制自己的行為,而不能控制別人的反應。另一方面,別人也只能控制他們自己的言行,不能控制你的情緒和想法。”
正如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所言:“向外看的人,夢遊;向內看的人,覺醒。”
又如佛陀所言:“一念悟,眾生即佛;一念迷,佛即眾生。”
最後,我想說:“我們無法改變別人,我們只能改變自己。當我們改變了,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也改變了!”
從今天開始,做覺醒的父母,好嗎?
-
4 # 蓬蒿石頭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尤其是人性方面,成年人透過學習一路走來,再加上日常的各種生活壓力,對待教育孩子,有的時候誰都會缺失耐心,以暴制暴的事情也是會經常發生,小孩子叛逆期,就像風雨當中的樹苗,疏導的好,可能茁壯成長,倒行逆施可能最後家長和孩子之間變成樹敵,而且有些矛盾可能會變成一輩子的傷痛,經常可以坐一塊,像朋友般相互探討下,比如成績的滑落,處物件的尷尬等等,改變孩子,不如好好改變下自己
-
5 # 妙趣教學
很多人說,在咱們中國父母當中,存在著一種壞現象:只會比孩子,卻不看看自己和別人父母之間的差距。其實,孩子會長成什麼樣的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教育做的怎麼樣,。事實證明,如果父母身上有毛病,那麼對於教育孩子是十分不利。下面分析原因,談談看法。
第一點、就是不想學習。
在所有的親子問題當中,至少有80%以上的教育問題,是因為父母不瞭解自己的孩子而造成的。其實,孩子的身心成長髮展是有規律可循的,按規律辦事,事半功倍,水到渠成。比如,如果我們知道孩子10歲開始發展抽象邏輯思維的話,就會理解和接受孩子時不時說的一些“歪理”,就很平平靜的看待孩子的“頂嘴”,明白他在嘗試著讓自己變得更聰明的一種方式。如果我們知道孩子步入中學之後最重要的發展任務是性別認同,那麼我們就不會焦慮。女兒怎麼會突然愛打扮自己呢?兒子怎麼一定要有其他男生都喜歡的那雙球鞋呢?我們透過學習這些基本的常識呢,就能夠更瞭解自己的孩子,就會知道我們該怎麼做,才能配合上他的發展,而不是胡亂的猜想和焦慮,製造出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第二、就是不想成長。這樣的家長,誰也幫不了你。成長是什麼呢,就是與時俱進。孩子都長了十三四歲了,你還用他六七歲時候的方法去對待他,他能聽嗎?很多家長自己不思進取,去要求孩子努力上進,一味的要求孩子聽話順從,用從不改變的頭腦和心態面對日益變化的孩子和世界,這樣的教育,您確定是為孩子好嗎?那完全是拖孩子的後腿。有些家長,每天對待工作的態度很敷衍,有時間也只會看看電視、打打麻將、玩玩手機,沒什麼興趣愛好,更不會想到去看看書學習一些新的知識。於是,他們開始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指望著孩子出類拔萃,以滿足自己內心的虛榮感。雖說望子成龍沒有錯,但是,一個自己都不上進的父母又有什麼立場去教育孩子這樣做呢?光靠嘴上的說教孩子又是否願意聽呢?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你對待工作對待生活熱情積極努力的態度呢,就是給到孩子最好的不言之教。
第三、自以為是,不懂反思
自以為是,不懂反思,頑固不化,不想改變自己,像這種家長,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改變自己的不好,卻希望孩子越變越好,這不是痴心妄想嗎?家長總是堅持自己才是對的而孩子都是錯的,這樣的教育後果,很容易讓孩子沒有自信,沒有成就感,他會很憤怒,或者很無力,以至於對世界索然無趣,那就更談不上做事的動力了。我們應該靜下心來想一想:如果我真的對孩子那麼好,為什麼孩子就是聽不進去呢,他就是不願意改變呢?我們既然是在為我們的孩子做教育,那為什麼我們做父母的不願意為孩子去改變呢?學習、成長、改變,已經是家長的必修課了。不是咱們應該不應該學的問題,而是我們過去的成長經歷,已經無法適應現在的世界了。作為父母,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我們首先要考慮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哪一方面做的不對,進而做出調整。比如,對孩子的撒謊行為,我們就該反思,是不是自己平時對孩子過於嚴厲導致孩子為了逃避指責而對父母撒謊。同時,不要總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進行對比,多看看自己與別人父母的差距,從而不斷地學習改進。事實上,沒有天生就會教育孩子的完美服務,但是,停止學習,拒絕成長的父母,肯定是很難教育好孩子。
總之,我們關注孩子的問題並不困難,但是,我們真的要學習,請相信,當我們從開始學習的那一刻起,孩子的人生軌跡從此就發生改變了。因為孩子的成長教育會奠定孩子成年期的基礎,推動他走上成功之路。所以,成長起來的父母,就會成為孩子的人生導師。如此,家長也就不會為自己教育失敗的失敗而去尋找“替罪”。
-
6 # 是青青呀
針對這個問題,我提取了如下關鍵詞:“教育失敗”、“找東西”和“替罪”。
什麼叫做“教育失敗”?“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普通的犯錯不足以被稱為“教育失敗”。這裡應該指的是孩子出現人格上比較明顯的缺陷或是道德行為有明顯問題等等。
“找東西”應該指的是找人,或是客觀的原因(如環境,貧富,社會關係等等)。
“替罪”說明作者認為的過錯方是家長本身,而不是上面提到的“東西”。
理解完題目,我想表達下我的想法:
1. 家長是否是教育失敗的產物?
大量的心理學書籍都佐證了原生家庭對孩子不可磨滅的影響。“家長”的家長教育是否失敗?這裡的“家長”是否本身就是一個“教育失敗”的產物,是否本身就存在著一定人格或是道德的缺陷?然後再沒有認識到自己問題的情況下,又繼續影響著自己的孩子,惡性迴圈。
2.孩子是如何意識到父母的教育失敗?
上一輩的人對教育的重視,遠遠不如今天這個各行各業百花齊放的年代。那一代的大部分人連吃穿都是問題,何談教育呢?不排除有部分文化和素質比較高的家長已經有意識地教育了,但還是有大部分人不懂教育,只是完成把孩子養大的過程。而現如今經濟和文明的提高,國家的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國內的媒體就是社會現象的一個反應物。這幾年“媽媽是超人”、“爸爸去哪兒”這一類節目的湧現,都提現著我們新一輩的人對教育的重視。於是,上一輩人不會教育和這一輩人瞭解教育的重要性產生了極大的衝突。於是孩子們的意識紛紛覺醒,意識到了父母的教育失敗。
3.父母為什麼要找東西替罪?
每個人的父母不盡相同,我只能做幾點猜測:①父母確實對這些“東西”耿耿於懷。也許有些父母把問題歸因於自己的經濟能力,社會關係,家庭背景等等。對於這樣的父母,如果他們是一個積極的態度,想要透過這些方面完成所謂的更好的“教育”,而不是透過滿足孩子對“愛”的需要,以身作則,教孩子為人處世。那我覺得這些父母確實是缺少教育方面的知識,其次也是希望在他們所認為的缺失的部分對孩子予以補償。但是題目裡的這個父母應該沒有那麼積極,應該是對這些確實表現出了比較大的無能為力,所以總是在逃避問題。②父母並未意識到自己有問題,確實認為不是自己問題。也許父母就是生活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所以他們沿襲了上一輩的教育方式,並認為這是常態。③父母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但是不願意去承認。家長中也存在一部分喜歡逃避責任的人,總是習慣性地把責任推給除己以外的人,以保全自己的利益。這種就是家長本身的個性的缺點了。
4.面對這樣的情況,孩子要怎麼辦?
針對以上的分析,和結合父母的特點對症下藥。但做的時候希望可以考慮幾個點:①父母是否能夠為了孩子改變?是否能接受新的想法?對待孩子的方式是否能夠平等?②孩子對於父母的要求是否太苛刻?分析一個人的時候,不要只看他做了什麼事,還要看他為什麼做這件事。背後的原因才是事情解決的關鍵。③知道父母的缺點以後,孩子是否能夠潔身自好,避免造成對下一代的不良影響。④如果父母不能改變,孩子要如何在心理上與父母和解。(推薦閱讀:《與原生家庭和解》)
以上。
回覆列表
這個話題我有很大的感觸:
首先,這樣的家長,這樣的情況特別多。不一定是普遍,畢竟還有很多優秀的家長。但只要孩子成績或者孩子孩子習慣差的孩子,家長基本上(大概)都特別會找其他原因。但就是不找家長自己的原因。
其次,我們來說說他們具體表現。孩子成績不好,他們會說是學校老師教的不好,說老師沒能力吸引孩子興趣。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老師不多關注,不多提問孩子。考試不好時,是題目太偏,是某某題出的難了。或者是孩子的問題,孩子不聽話,孩子這不好那不好,反正他們不說家長自身的問題。
接著咱們說說我個人分析,我覺得這是家長自我逃避的提現,他們心裡也知道自己有問題,有責任,但他們的覺悟和認知還無法讓他們有勇氣承認,也沒有決心和能力去改變自我的做事方式。所以遇事先找理由,而不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也不是儘量找解決方法。
最後,我認為,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看清孩子真實能力,瞭解自我真實情況,並客觀看待其他問題對孩子的影響,真實真誠的面對孩子成長中的挫折,自我不斷進步,配合各方力量,促進孩子進步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