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從馬斯克身上你學習到什麼?
6
回覆列表
  • 1 # 宇宙中的一粒紅塵

    謝邀,看到這個問題特意到網上搜了一下,看了下他的簡介,讓我一下想到了比爾蓋茨,兩人有著相似的地方,比如小小年紀在電腦(或者說科技)方面就有極其過人之處,並且還能將其變成賺錢的方法,隨著年齡增長,上述兩方面能力也越來越極致地表現出來。從中我得出一個結論,就是一個能不斷髮明創造的科學家並且還有著精明商業頭腦的人,用遊戲裡的話說,那基本上是神級的存在,普通人是無法望其項背的,如果只具有其中的一個方面,比如科學家,那他只是發明了東西,卻沒能推廣它,對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有什麼用,那隻能封存起來或等有精明的商人來推廣它 ; 如只是個精明的商人呢?他只能到處找商機而不是發明商機出來。而兩者兼具的人就不同,他發明的東西,立即就投入商業使用中去,別人都還沒看明白,他就巳賺到了,你說他不是開掛是是什麼,這樣的人才以後會越來越多。我又想起了兩個人,愛迪生和諾貝爾

  • 2 # 張博文ORZ

    PayPal,Tesla,SpaceX,喬布斯走過,Elon Musk 算是在矽谷封神了。

    從最早的線上支付平臺,到看似在賣電動車實際上在做能源生意的 Tesla 以及旗下的 Solarcity,還有靠可回收火箭大幅降低航空成本的 SpaceX。矽谷鋼鐵俠 Elon Musk 下一步計劃是直指太空,移民火星。

    移民火星這事兒 Elon Musk 吹了挺長一段時間了,但公開進展一直不多,今天中午,在澳洲阿德萊德(Adelaide)召開的國際宇航大會(IAC)上,Elon Musk 發表了主題為“Making Life Multiplanetary”(成為星際物種)的演講,給出了移民計劃的詳細時間表:2022 年之前實現至少兩次貨船火星登陸,2024 年實現貨運+載人登陸。

    毫無疑問,21 世紀了第二個十年將是個值得期待的時間段,畢竟已經有大部分汽車廠商宣佈,將在 2021 年左右開始正式將全自動駕駛技術落地,而 Elon Musk 則更加激進,放出了,2024 移民火星的計劃。

    當然,也別想著移民火星這個事兒真的能行。如果熟悉 Elon Musk 的一系列動作就能看出,移民火星,就如同前段時間的地下通道還有今年很火的 Hyperloop 超級高鐵一樣,算是 Elon Musk 未來暢想的一部分,而 Elon Musk 也並非把全部精力鋪在這些看上去相當未來的專案上,投入的經費和時間精力都很少。

    儘管 Elon Musk 承諾會在 2022 年之前實現至少兩次貨船火星登陸,2024年實現貨運+載人登陸。2 艘載人飛船將第一批人送上火星,2 艘貨船負責運送補給品,以此為基礎逐步建立火星殖民地。但目前公司只有 5% 的資源投入到該專案中。

    5% 的資源要實現什麼目標?是造出有史以來最大的火箭:ITS 。按照去年公佈的計劃,ITS 火箭的助推器和飛船加起來高度超過 400 英尺(122 米),比 NASA 登月用的土星 5 號火箭(Saturn V)還要高。另外,ITS 直徑近 40 英尺(12.2米),底部更有多達 42 個發動機,一次最高可以搭載 100 人。

    就跟特斯拉的車型命名是按照 SEXY 的形式排列一樣,Elon Musk 還給了這個火箭計劃一個挺通俗的名字: BFR(Big Fucking Rocket)。就不翻譯成中文了。

    但這事兒甭管是從誰嘴裡說出來的,即使是 Elon Musk 說的,其實也不那麼靠譜,因為造火箭這投入實在是太大了。SpaceX 現在根本沒有實力完成這個夢想。

    於是擅長把科幻落地的 Elon Musk 把這個巨型科幻給縮小了一下,給出了一個看似折中且更加合理的方案:做小型火箭,顛覆航空業。

    做個簡單的科普,航天是空間飛行或宇宙航行,而航空是指人在大氣層中的飛行活動。包括使用飛機、飛艇、氫氣球等各種飛行器,但一般多指使用飛機而言。

    馬斯克想要做的第二個科幻夢想很簡單,用火箭取代飛機,顛覆目前的航空業。

    這個構想其實挺隨意的,但也算合理,就是說如果飛船能把人送上火星,為什麼不把它也用於地球交通呢?”,這麼一講,以最高 27000 公里每小時的速度來算,把乘客從紐約送到上海只需要 30 分鐘,即便是送到地球上的任何角落,最多也不會超過一個小時。

    今年 7 月份 Elon Musk 在華盛頓舉辦的國際空間站研究與發展會議就說:

    如果我們縮小 ITS 的尺寸,讓它既能完成火星任務,又能執行常規衛星發射任務,或許我們可以利用常規業務的利潤為火星任務買單。

    看完科幻,最後還是說點實際的吧,2018 年是特斯拉 Model 3 交車量產非常關鍵的一年,10 月底特斯拉還要釋出自動駕駛純電動卡車,2018 年也是特斯拉 Autopilot 釋出更高級別駕駛輔助關鍵的一年。Space X 的技術也穩定下來了。

    Elon Musk 改變了一些行業,並且還在改變一些行業,靜候進展。

  • 3 # 獨角獸工場

    SpaceX在近期的估值達到500億美元,對於伊隆·馬斯克(下稱馬斯克)來說這只是他傳奇人生中的一個節點。人們所瞭解到的馬斯克是一個敢於冒險的創業家。

    除了特斯拉,SpaceX的CEO,SolarCity和OpenAI的董事和投資人等角色之外,馬斯克還是五個孩子的父親,好萊塢的演員,電子遊戲的狂熱愛好者,與此同時,還有更驚人的創想在他的大腦中醞釀著。

    父母眼中的“聾子”

    伊隆·馬斯克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常常對父母的問話沒有任何反應,目光呆滯地看向遠方。馬斯克的父母害怕他有聽力障礙,讓醫生切除了他的扁桃體,但這也無濟於事,他仍然聽不到家人的聲音。

    從小受到暴力欺凌

    埃隆馬斯克於1971年6月28日出生在南非的比勒陀利亞,正值南非種族隔離最血腥和最令人髮指的年代。白人孩子在這裡是不受歡迎的。馬斯克小時候更是內向“古怪”,誰都和他不在同一個頻道,馬斯克沒有一個朋友。受到孤立的他還曾被同學從樓梯上扔下毆打致昏迷。41歲時,他做了手術來矯正鼻中隔偏曲。

    9歲的時候,他製作了一個電子遊戲

    1984年,9歲的時候,馬斯克擁有了他第一臺電腦,並且學會了程式設計。12歲的時候,他寫了一款叫做《Blastar》的電子遊戲,《Blastar》的玩法基本上像是一個精簡版的《太空入侵者(Space Invaders)》,躲避並用彈藥擊落妄圖殺掉你的敵人即可。

    物理學博士

    1995,馬斯克進入斯坦福大學的研究生院攻讀物理學博士,課題是研究電動車的電池容量會不會有突破性進展。但是兩天後,馬斯克申請了退學,和弟弟金巴爾共同創立了一家名為Zip2的網際網路公司,主要研發網路地圖和新聞網站。

    那個時代正見證著網際網路技術的巨大變革,而馬斯克不想做網際網路變革的旁觀者。

    五個試管嬰兒、一所私人學校

    馬斯克的離過三次婚,娶過兩個女人,生了六個孩子。六個孩子都為前妻賈斯汀 · 威爾森所生。出於對效率的極致追求,馬斯克夫婦選擇試管嬰兒。

    雙胞胎格里芬和沙維爾出生於2004,三胞胎達米安,薩克森和卡伊出生於2006。這對夫婦在2002年還自然生產了一個兒子,這個孩子只活了十個月。馬斯克給他取名為內華達,紀念他們是在內華達州一個音樂狂歡節上懷上這個孩子。

    現實中的“ 鋼鐵俠 ”

    第一部《鋼鐵俠》發行時,導演Jon Favreau表示是伊隆·馬斯克啟發了唐尼對角色對解讀。而馬斯克也對參與電影創作表達了強烈的興趣,電影中一部分鏡頭是在SpaceX總部空曠的廠區拍攝,他本人更是直接在《鋼鐵俠2》中友情演出。

    破產的邊緣

    經濟大蕭條的時代,通用汽車的股票跌至20年以來最低。伊隆·馬斯克也面臨了最嚴重的失業危機,spaceX和特斯拉同時瀕臨破產。同時,馬斯克的第一次婚姻也走到了盡頭,隨之而來的是昂貴的離婚財產分割。

    馬斯克裁掉了特斯拉三分之一的員工,關掉了在底特律的分支機構,並且將貸款來的最後3500萬美元投入特斯拉,保住了他在公司的股份。隨著馬斯克丟下了身上最後的現金,特斯拉上市了。

    客串生活大爆炸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總是會不斷給人帶來驚喜。 《生活大爆炸》(Big Bang Theory)第九季的第九集中,馬斯克本色出演,在感恩節現身一家無家可歸收容所做慈善,並與加州理工大學畢業的霍華德(Howard Wolowitz)一起在一間廚房裡互動,當他被霍華德發現時,他解釋道:“本來我負責分火雞,但是因為肉汁放得太多而被降職。”

    “第五種交通方式“

    人類文明發展出的交通方式有四種:飛機、火車、汽車和船隻。2013年,埃隆·馬斯克提出最新的專案——超級迴路(Hyperloop),埃隆·馬斯克稱之為“第五種交通方式”。雖然他已經創造出火箭併成功發射到太空,Hyperloop的研發難度卻遠超於製造火箭。

    馬斯克認為,理論上這是穿越加利福尼亞海岸線的最快方式。它不會發生任何交通事故,不會受天氣影響,乘客們將會乘坐在一個類似於膠囊形狀的客艙中,在一個封閉的管道中以將近音速的速度旅行,洛杉磯到舊金山只需要不到三十分鐘。

    Hyperloop將會大量使用太陽能,這使得超級迴路的成本遠低於機票。

    天基網際網路

    我們享受到電信移動聯通提供的快捷且覆蓋較好網路服務,不論固定網還是行動網路,的同時,世界上仍然有許多地方,由於地理環境或者政治因素而缺少一種可靠的網路接入方式。 在一些國家,由於種種原因,人民不能依照自己意願自由的透過網際網路獲取想要的內容,這是這個計劃所想要解決的問題。

    2016年11月15日,SpaceX公司申請並允許發射4425顆衛星,將提供世界各地的網路覆蓋。目前,以及有超過4000顆衛星繞地球軌道執行。

    五套豪宅

    一套房子對於特斯拉的創始人來說顯然是不夠的。從2012年至今,馬斯克在洛杉磯的貝爾艾爾區已買下五套豪宅,價值超過7000萬美元。其中包括一座兩層的私人圖書館,一座專門給孩子們建的私人學校。

    馬斯克所有的房子都是節能環保的模版房 —— 從航拍圖上清晰可見主樓另一側巨大的太陽能電池板。

    人工智慧比核武器更危險

    不同於對航天、能源的冒險與激進,馬斯克對人工智慧的態度非常謹慎。他擔心有一天,人工智慧會比人類更加強大,並且脫離人類的控制。如果人工智慧變的太過於智慧,可能導致人類滅絕。

    在一次採訪中,馬斯克解釋說:“ 理論上來說,並不是這些機器人有多厲害,它們只不過是一些零件罷了,我讓感到備受威脅的是計算機演算法。如果只是演算法失控,人類和人工智慧便可以攜手加以控制。但一旦集中化的大型人工智慧系統決意攻佔世界,我們就無力阻止了。”

    馬斯克不是第一個對人工智慧持有保留意見的人,其他一些頂尖的科技領袖也站在了space X領導人這邊,其中就包括斯蒂芬 · 霍金和比爾蓋茨。

  • 4 # 矽釋出

    Elon Musk在“遷移學習”的三個方面做到了極致:

    他的閱讀吸收能力是普通意義上書蟲的 60 倍,並保持多年;

    他閱讀面十份廣,跨越多個學科;

    他透過將知識解構為基本原理、不斷用新方法重構知識來應用。

    他的方法論來自於可怕的閱讀積累。Elon Musk的弟弟 Kimbal Musk 說:馬斯克青從少年開始,就每天讀 2 本不同學科的書。如果你的閱讀量是一個月一本書,那麼馬斯克的閱讀量就是你的 60 倍!一開始,馬斯克的閱讀涉及科幻小說、哲學、宗教、程式設計,還有科學家、工程師和企業家傳記,但是隨著他漸漸長大,閱讀和職業興趣延伸到了物理、工程、產品設計、商業、技術和能源領域。他對知識的渴望,讓他可以接觸到許多在學校非必修學科。

    Empact 創始人 Michael Simmons 認為馬斯克是“專家式全才”——在多個領域廣泛學習,理解多領域共通的深層原理,然後,反過來用原理去理解各領域的知識。這種方法叫做“學習遷移”。可以把在一個環境中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另一環境,可以是把學校或一本書裡學到的原理應用於真實世界;也可以是把某一行業所學的東西,應用到另一行業。

    首先,他把知識拆解為基本原理:“把知識看作一棵語義樹很重要。深入細節或說枝葉前,保證你可以理解基本原理,也就是主幹和大分支,否則細節和枝葉就沒有可依附的東西了。”

    其次,馬斯克在新領域中重構基本原理。學習“遷移方法”的第二步,就是將學習的人工智慧、技術、物理和工程學基本原理在不同領域重構:

    在航空領域建立了 SpaceX

    在汽車行業建立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功能

    在鐵路行業展望 Hyperloop

    在航天領域發起垂直起飛降落的電動飛機的願景

    在科技行業預設連線大腦的神經織網

    在科技行業中創立了 PayPal

    還在科技行業中聯合創辦了 OpenAI(一個在未來能限制負面人工智慧能力的非營利性組織)。

  • 5 # Jack-0-

    專案都是虧損的,圈錢套現走人的網際網路金融騙局第一人模式,馬斯克starline專案最大投資方是美國空軍,本身就是個超級偵察計劃,就不明白為什麼要掛個為全球接網的名號。不過馬斯克是個營銷天才,馬斯克是被華爾街包裝成了鋼鐵俠,實際上他只是經濟學本科輔修了物理學,並無任何工程技術背景,他也沒有任何工程技術發明,他最大的運氣就是一創業就碰到了華爾街的天使投資人,幫助他收購了paypal(美國的支付寶)的前身Confinity公司,並最終被ebay收購,依靠發的這筆橫財又入股了特斯拉公司,並踢走創始人。說穿了就是個搞網際網路金融的。無論是太空探索spaceX,還是特斯拉都是馬斯克前臺唱戲炒作,華爾街的猶太人背後運作賺錢。2008年之前是個玩世不恭的花錢點大炮仗的暴發戶,2008年之後就是被華爾街操縱炒作概念的白手套,當然,他和華爾街及美國政府都是互相利用而已,華爾街需要他炒作概念收割韭菜,美國政府需要他代表新一代的美國精神,同時也希望透過他的spacex給美國聯合發射聯盟(ULA)製造壓力,避免NASA完全被ULA裹挾控制。而馬斯克自己藉著鉅額的資本實力完成了自己發射火箭的夢想。對馬斯克而言,spacex是核心,而特斯拉只是協助華爾街圈錢的工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跑鞋對於跑步成績的影響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