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今晚看神馬

    這部電影是上高三的時候逃課跑出去看的,也是第一次在影院看這麼殘酷的電影。

    電影是2011年12月15日上映的,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的兩天後,時間線也剛好與電影重合,影片所展現的就是南京陷落之後, 美華人、女學生、風塵女子、抗日戰士為了對抗日軍犧牲奉獻的故事。

    本片改編自嚴歌苓同名小說,張藝謀認為這個故事的視角很獨特,從13個金陵風塵女子傳奇性的角度切入,表達一個救贖的主題,反映了崇高的人道主義。同時張藝謀也希望採用與以往的南京題材影片都不一樣的手法,給觀眾帶來不同以往的感受。電影加入了中國軍人浴血奮戰的敘事線,表現華人的血性、不屈不撓的精神。

    影片更多的是冷靜,用冷靜的鏡頭記述著整個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日本兵為了捉住風塵女子而直接跳下水,銀幕外也能感受到深深的絕望,早已無法抗爭卻還在拼命掙扎,接下來的畫面就更是慘烈,一度懷疑引起這麼強烈心理生理均不適的畫面適不適合出現在大銀幕上,但後來我意識到可能還是因為我知道的太少。

    在影片中神馬見到了最美的倪妮,覺得現在倪妮飾演的角色沒有一個可以超越玉墨,可能是再也沒遇到如此出色的劇本,如此豐富的人物了吧。

    現在也能清楚地回想起來當初在影院看電影的情景,這部影片帶來的遠遠不止震撼。好電影就是無論什麼時候看都會有起時代意義,都會發人深思,六年後和六十年後看都一樣。影片中描述的日軍暴行也好人物選擇也好都具有其特定時代下的意義,儘管不願承認但他們都是被時代逼著向前走。

    努力回想六年前的觀影感受大概就是這些了吧。

    雖然在年末上映,但依舊拿到2011年度中國產片票房冠軍,至2012年1月22日累計票房5.923億元,那年的《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4億,《失戀33天》3億,沒有像現在票房動不動就10億這麼嚇人。

    最後神馬想說難得有一部送審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電影靠譜,近些年送審的真是越來越莫名其妙了

  • 2 # 咖咖爆米花

    首先我要說,我個人非常喜歡張藝謀導演的片子,必須說,這是一部好電影,也是張藝謀導演近幾年來拍過最有誠意的作品。應該也算是一部中國產電影的良心之作,敢於正視人性和歷史,這已經算是向前邁了堅實的一步。

    這個電影是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一九三七年的南京,一座教堂裡的女學生、十四個逃避戰火的風塵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軍人和傷兵,共同面對南京大屠殺的故事。

    影片透過學生書娟的眼神讓每個人都看到了戰爭的血腥、 教會學生的純潔、神父與士兵的抉擇、遭人唾棄的妓女在最後關頭的獻身……從而 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不僅讓人記住這段屈辱的歷史,還有關於人性的思考與審視。看的時候笑中有淚,淚中有恨,時而沉重,時而抑鬱,時而幽默,時而感動。一部非常有張力,看後久久回味的影片。我覺得這是一部難得的講歷史的好電影。電影裡每一部分人都是主角,情節的設計,演員的演繹,使得每一部分人都那麼感人。

    其實電影的主題也並非十全十美,電影的基調太過壓抑,最壓抑的未免在於最後的選釵。這樣的故事交給我們華人自己看,未免都太過感傷,畢竟故事無論如何,都是悲劇收場。我只覺得心裡堵得慌,各種憋屈,國仇家恨無從宣洩,民族情懷也只能生生憋成內傷。

    最後,請不要用世俗的眼光去審視張導,對於搞藝術的,他想做的,無非就是拍一個好電影。一個首先他自己喜歡的電影,然後是能贏得觀眾喜歡的電影,最後才是評委喜歡的電影。真正的藝術家,不為別人而創作,他的創作,是內心的需要,是藝術的呼喚。

  • 3 # 小雜談咖啡館

    《金陵十三釵》的故事挺有意義的。但在表現人物的關鍵內容上出了嚴重問題,使得故事的呈現顯得十分扭曲,偏離了表現人性的高尚和力量這一應有的主旋律。比如,克里斯蒂安·貝爾扮演的美國混混,為什麼會和倪妮扮演的妓女發生一夜情?倪妮哪裡讓貝爾有好感,甚至是哪裡讓觀眾有好感?影片的表現十分貧乏,這不是人物像求職一般自述經歷就能夠樹立起來合理性的基礎的。不是說在大難降臨之前,男女不可以偷歡,而是要讓這個情節的發生顯得合理。還有些鏡頭語言的把握也存在問題,讓人對導演的動機產生疑問。是要讓觀眾同情受害者,對侵略軍產生憤怒呢,還是單純展現暴力?沒有絕對的尺度,但這也正是藝術家需要嚴肅對待、多加思考、艱苦努力之處。

    南京淪陷,是國恥。藝術家可以只描寫小處,但不可以胸中沒有大格局,否則小處就更小了。從什麼樣的出發點去看這些弱小女性在這場浩劫中的經歷,是決定故事表現的層次高下的決定性因素。影片用大量篇幅去刻畫妓女們表面的豔俗,缺少將她們受困於地下的生活與地面悽慘境況有機的關聯和互動。美國混混貝爾的活動也十分的生硬。整體看起來似乎人物活動很多,但是刻意拼接的痕跡太重。一個很悲慘的故事,缺少講故事的誠意,看起來不但不悲慘,反而很俗氣。難以讓觀眾認同人物的所作所為。

  • 4 # 空思我

    2011年電影上映的時候,我正在醫院實習。我記得和同學一起坐在空蕩黑暗的電影院看這部電影時,觀眾並不多。我是一個淚點和笑點都很低的人,那次也不例外,從頭哭到尾。而就在剛剛,我從網上找到電影資源,又看了一遍,依舊是沒辦法壓抑自己的淚水。重看這部電影的原因是,我昨天用了四五個小時將嚴歌苓的小說《金陵十三釵》看了一遍。

    小說人物更多,情節更復雜,像一個說書人在娓娓道來一個我們似曾相識的悲情故事,即便猜得到結局,依舊會被他們的命運牽動著心絃。書娟對父母心理變化的描寫,就像是一頓豐盛大餐之後驚喜的是甜品也如此精緻,果真不虛此行,將時間花費在如此佳作上實在是人生一大幸事。此外,張藝謀導演的同名電影也是相當不錯。首先故事改編得很到位,將原本繁多的人物關係和情節精簡到幾個主角人物身上,豐滿的人物,緊湊的劇情,成就了一部上乘佳作。再來各位演員的演技了得,女學生將對玉墨等風塵女子的嫌惡、對戰爭的驚恐、甚至不願落到日本人手中,不惜一死了之的情緒演得很好,玉墨等人的表現更是出彩,軟噥噥的南京話、風情萬種的《秦淮景》,她們活得最是真實,並且有情有義。

    那年看完電影后,和兩個日本人聊起了那部大熱的電影。我記得日本男生臉上尷尬的笑容,他看看我,又轉頭看看那個日本女生,用不標準的中文說道,“不是這樣的,不是這樣的吧。”我說,“當年南京大屠殺是真實存在的。”後來有一次我和那個日本女生在她的宿舍裡,又聊起這件事,她說他們讀書時去博物館參觀,看到當年的年輕士兵留下的書信以及信物,也是一個個身死異鄉、不得圓滿的悲劇。後來我們兩個都哭了,為了那場殘忍的戰爭,也為了日本民眾被欺瞞,沒有得到正視歷史的機會而難過。 看完小說後,我的心情很複雜,痛恨日本人的罪行,也恨當時中國軍隊的不戰而降,更為南京同胞所經歷的一切苦難而難過。我更想知道的是,當年那些事情,到底是怎麼發生的?為什麼日本軍人喪失人性,為什麼中國軍隊不戰而降,為什麼南京同胞不早些逃離那座修羅場般的城市?

    如今,我們國家迎來了建軍90週年大閱兵,看著先進的武器,雄厚的兵力,我深深為祖國的今天驕傲和自豪。可是那些曾經受過苦難的同胞,不應該被我們拋棄和遺忘,我們要替他們討回公道。生在亂世不是他們的錯,遭逢不幸更不是他們所願,只是時代的洪流、歷史的漩渦,將他們捲入了深不見底、痛苦不堪的一場劫難,我一向不相信人有來生,但我此刻虔誠地祈禱,那些受苦受難的人,能夠有一個光明、溫暖的來生。

    書中,豆蔻為了小兵王浦生私自出門去找琵琶弦,結果慘死在日本人手中。她說,她彈琵琶他討飯,和和美美的過生活。這是她的願望,卻也成了她的催命符。人都說,緣定三生,我只願這個痴傻的姑娘和命苦的小兵,來生生在太平年間,無戰亂、無別離,在尋常人家,她彈琵琶,他種田。

    “南京大屠殺”期間,有八萬左右的中國女性被強暴,與三十萬遇難者的總數相比,佔不到四分之一的比例。若說屠殺只是對肉體的消滅,以及透過屠殺來進行征服,那麼“Rape”則是以踐踏一國國恥,霸佔、褻瀆一國最隱密最脆弱的私處,以徹底傷害一華人的心靈來實現最終的得逞和征服,來實施殘殺的。

    對玉墨這樣的風塵女子來說,一輩子受人輕賤,但國家危難,民族存亡之際,她們甘願以血肉之軀擋在女學生前面,脫下風情萬種的旗袍,換上素雅的學生服;剪掉精緻的捲髮,換成清湯掛麵似的學生頭。那霧裡看花的一場夢,美好得讓人捨不得離開,但最終,還是要奔赴戰場,以這輩子最不敢想的一個身份——女學生,去完成生命裡最完美的一場表演。

    她們的犧牲不僅悲壯,而且絢爛。

  • 5 # 尋美千百度54

    2011的電影了,不知道怎麼又翻騰出來了。

    我當年倒是看了,說一下感想吧。

    南京,血肉橫飛,屍橫遍野,殘垣斷壁,屠城開始了。日本鬼子到處追殺華人,姦殺擄掠,無惡不作。潰敗的國軍,仍然在浴血奮戰,頑強抵抗。

    故事就是在南京大屠殺的背景下展開。其中一支小股部隊,一路拼殺過來,在即將出城之際,遭遇到了日本鬼子正在追殺中國女學生。於是他們英勇殺敵,最後陷入鬼子的重重包圍之中。

    無巧不成書,這時正好一個美國裝殮師,受教堂委託,前來給當地一所大教堂的主教裝殮,在尋找教堂的途中同樣遭遇到了小日本,在躲避中與教堂的女學生不期而遇。

    最終他們歷經艱險,來到了教堂,這裡已經有了十四個女學生。 教堂是最後的避難所,第二天,又有十四個妓女也硬闖進了教堂。 沒想到日本鬼子搜查教堂,妓女們躲進了原本是女學生藏身的地窖,女學生卻遭了秧,小日本開始瘋狂地追女學生。

    關鍵時刻,這個美國混混看不下眼,挺身而出,想保護學生。不料日本鬼子不吃這一套。 在兩個女學生慘死後,還是那個小股部隊的狙擊手出面,在殺死無數日本鬼子後,自己也壯烈殉國。

    小日本鬼子的一個大佐,負責舉辦佔領南京的宴會。 於是來到教堂,看到這些女學生歌唱得不錯,於是命令這些學生第二天去參加佔領南京慶祝大會。

    這期間,還有兩個妓女為了給一個生命垂危的傷兵彈一曲《秦淮風景》,冒死回到妓院給傷兵取琵琶線,結果慘遭小日本輪姦至死。

    學生們知道去慶功宴肯定是有去無回,於是準備跳樓,生死時刻,妓女們決定頂替學生們去赴死,最後由美國混混利用教堂內修好的廢舊汽車救出了這幫女學生。

    拍這部電影時,張藝謀應該是老了,老到已經失去了創造力,於是,這個電影裡面有《我的兄弟叫順溜》,只是這個順溜不是共軍,換成了國軍。

    這也算是一種進步,畢竟尊重了歷史。

    這部電影同樣有個美國混混,很容易叫人想到了《辛德勒的名單》。 電影陷於時間長度,實在無法在兩個小時內把來龍去脈都鋪墊到位。因此,這個美國混混從混混到英雄的心路歷程有點倉促,叫人難以相信。好在他是個美華人,反正美華人關鍵時刻到底是犢子還是漢子,咱中國老百姓也難以考證。

    兩個妓女為了一個傷兵,在炮火紛飛中回妓院取琵琶線,只是為了給傷兵彈奏一曲《秦淮風景》,實在太過勉強。 妓女們最後為了女學生奮勇獻身的心路轉變也同樣叫人有那麼點懷疑,雖然她們反覆強調她們要改變婊子無情無義的歷史。

    有幾個場面有點穿幫,拍學生群體哭戲時,有的那叫皮哭肉不哭,哭得很不專業,很不敬業,整個一個難受。

    而那個順溜率領的小分隊炸坦克的鏡頭,很多專家紛紛叫好,覺得老謀子都能把最殘忍的戰爭拍得美輪美奐。但俺倒覺得恰恰是老謀子為了美,失去了整個戰爭場面的真實感。

    老謀子最了不起的是每部電影都給推出一個星光燦爛的女星。這部電影的那個頭牌妓女,實在沒看出星光。從演技到長相,看不到多少彩來。但作為謀女郎,倪妮好像也由這部電影大紅大紫了。

    當然,坐在電影院裡,現場感受那個時代,心中仍然不時沉浸在民族的傷痛之中。

    小日本,這血海深仇,早晚得報!

  • 6 # 毒藥君

    《金陵十三釵》是在新張藝謀時代中一部非常不錯的電影,影片的故事核心,起承轉合的排程,很有好萊塢式的電影觀感。

    作為主旋律電影這一框架,影片同《風聲》一樣,避開了假大空似的宣傳說教,以戰爭中個體的人性困境來敘述災難時代給人們帶來的苦難。

    在張藝謀式的美學風格巧妙融入好萊塢鏡頭語言敘事節奏下,中國女性的旗袍之美再一次驚豔了世人,也滿足了大眾觀影中對民國風情女子的窺視心理。

    在社會角色上,女學生和妓女是天然的兩極,一邊代表著先進和文明,一邊代表著淫穢和墮落。

    然而,當兩者共處一室,一起面對外來的災害時,重開迷霧,我們看到,人性底色中的善良是一致的,而世人對不同女人的角色畫像是愚蠢而不可救藥的。

    同時,影片中的教父形象,也負責了自我人性崛起的作用,讓我們相信再卑微可恥的人,也會有光芒萬丈的時刻。

  • 7 # 怪誕圈

    看過金陵後會極大的有民族仇恨感,愛國主義情懷,戰爭中的婦孺那種無力可見戰爭帶來的傷痛,今天的生魂來之不易,是多少革命先烈的犧牲才換回來了,更應該珍惜眼前的生魂。

  • 8 # 光芒123

    看過以後就會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為了現在的幸福生活,前輩們赴湯蹈火再所不辭,不管男女老少,只要是華夏兒女,都具有那種無畏的精神和氣節。從心底更加尊敬“花木蘭”式的英雄豪傑!

  • 9 # 眼鏡微劇場

    這部電影是老謀子繼《英雄》之後個人認為最好看的一部電影了。它可以在挑剔的豆瓣上達到了8分的好成績,可以說不容易的。

    電影以抗日戰爭下的南京大屠殺為主題,一群互不相干的人在教堂裡發生的感動故事。

    這部電影從選題到選人是很大膽的,側面也說明了導演的魄力。接下來從選題選人方面簡單分析一下。

    選題方面,選的是華人民痛恨的南京大屠殺,所以這個劇的尺度是挺難把握的,稍有不注意,就會被刁鑽的中國影評人批判。

    但電影呈現出來的張弛有度,有哭有笑,並沒有很生硬的方面,同時融入了很多張藝謀的拍攝風格。

    選人也很大膽,當時還沒有出名的倪妮成了新一代謀女郎,演技把握的很到位,沒有辜負導演期望。

    “蝙蝠俠”貝爾也一點沒有超級英雄的影子,完全把自己融入到了電影中,在這部劇裡出現這麼一張的外國臉是絲毫沒有違和感啊。

    總體來說是一部好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對於高速公路上龜速行駛、佔據快車道不讓行的私家車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