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溫蒂小屋
-
2 # rainbowzhong
有的哦,我媽媽就堪稱隔代教育典範,哈哈哈……說起來我真的很幸運,孩子“被迫”必須得由姥姥帶。
我媽媽是小學老師,退休後一直礙於街坊鄰居的面子,幫別人輔導孩子。所以也一直催著我要孩子,這樣她就能把一身武藝傳給外孫(女)啦……
我家老大四個月的時候我媽就開始給他看圖片了、讓他玩兒電子琴了。還會坐下來給他專門彈一首曲子,呵呵,那耐心,不是一般的好。
而且我媽媽還是很愛學習的老太太,不僅自己研究學習嬰幼兒的餵養方法,變著樣子的給孩子做吃的,還學習了很多新的育兒理念,在很多時候我都自愧不如呢!
我家老大就是在我媽媽的帶領下,沒上學就認識了很多字,所以上學後識字對他來說完全沒壓力。數學也是,不到四歲,10以內加減法應對如流,關鍵是他不是死記硬背的,而是我媽媽一點點引導他跟著實物一一對照認知的。所以基礎應該是相當好了。上學後偶爾有些馬虎和自得,但是老師都反映他接受能力強,學的快,而且長期記憶力好。
這些可都和我媽媽的隔代教育分不開呢!想想我都會偷笑啊!
-
3 # 瞄到喵小姐的貓
有。我有個朋友她父母都退休了,文化程度高,知書達禮,因為朋友她婆婆是位醫生,並且還沒有退休,孩子就交給姥姥姥爺帶了。
姥姥看起來非常有氣質,雖然五六十歲了 看上去真的只有四十多歲,談吐很好,性格開朗,最重要的是會接受新知識,配合年輕人教育孩子,所以他們家的孩子,早教、興趣啟蒙、繪本閱讀等等,姥姥姥爺都可以親力親為,孩子大的大班,非常討老師同學喜歡 因為真的很乖巧懂事,顏值還很高。
-
4 # 應舍
我的一位大學同學當了媽媽後,因為要上班而且經常出差。就請姥姥姥爺照顧孩子。今年孩子八歲了,性格和品德還有學習習慣都很好。我們經常聊起老人扶養下一代的話題。她的經驗給了我很多啟發。
首先,要尋求和父母的同盟,而不是對抗,人們在對抗時容易變得情緒化、鑽牛角尖。而尋求同盟則要尋找共同點,所有的教育者都是基於一種共同點來教育孩子的:希望孩子能更好。但個人的標準會極其不同,而問題在於兒童教育中沒有絕對正確的標準。比如說有些教育觀點認為一家人教育觀點應該一致,但這並不可能達到,也未必有效,如果孩子能夠因大人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行為,這不是隨機應變的能力麼?我認為在不同的標準之間,家長需要的一致是指尊重對方的施教權利,比如媽媽在管束孩子時,雖然姥姥姥爺可能覺得媽媽管的嚴了,但仍舊支援媽媽。而反過來當姥姥姥爺管束時,雖然媽媽又會覺得他們管的太寬了,但仍舊支援他們。我認為這種程度上的相互體諒比一致、科學、合理更好。在隔代教育中,能採取這個原則也是可以的,而且這樣比較容易獲取隔代撫養人的合作;
其二:在老人的教育過程中,其實他們是願意為了更好地輔導孩子而做出改變的。所以也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對父母進行教育,幫助父母做出改變;其三:如果真的無法做到和隔代撫養人的協調,我覺得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問題,因為隨著孩子年齡增大之後,會自然和祖父母做分離,而更趨向於父母,這可能是價值觀的取捨問題和孩子的個人能力的發展問題吧。終究會有那麼一個時段祖父母無法像以前一樣對孩子有強大的干預能力,而父母可以順手接過來;其四:因為孩子有老人在寵愛,所以父母插手不了,其實可以把插手改成幫手;最後要說的,父母不要指望自己可以把孩子教好,別人都不行,大部分孩子都會在成年後仍舊要經歷長期的自教育過程,放下一些對自己的高預期,做父母才會相對輕鬆一些,也會發現隔代教育其實也沒那麼糟糕。 -
5 # 自貢冷吃兔
說實話,我周圍真的沒有隔代教育孩子優秀的。我只看到孩子和父母沒什麼感情,性情乖張,蠻橫,無理,自私。第一個人我堂姐的兩個兒子。都是交給她的父母帶的。大兒子從小就溺愛,從三歲開始就說一不二,喜歡的就必須得到。好吃的寧可吃到吐也不給別人吃。12歲那年,我姐懷二胎,大兒子就說,你敢生下來我就給你掐死了!二兒子從四歲開始,和他哥一個德行,也是寧可吃吐也不會給別人嘗一口。不給吃就亂罵人。到別人家做客也是一樣的。兩兄弟都是內向不啃聲的。第二個例子是我堂妹,也是兩個孩子。大兒子從出生到一歲,沒吃飽過,也是她爸媽帶。到一歲連站都站不穩,她爸媽還是讓她母乳餵養。結果都出問題了才發現,營養不良。已經影響了智力發育。前兩年生了二女兒,也是發育不好,身體不好。結果從老家去涼山,剛到那天三個人看一個孩子,又給摔了,頭上縫了十一針!而且不懂,也沒用美容線。從此,孩子算是破了相了。這是個女兒。真的不知道怎麼說他們。還有一個是我表妹,她生的是一個女兒,孩子一歲的時候基本是和婆婆一起帶。一歲以後就是自己一個人帶。她女兒就被管教的很好。有禮貌,熱情,開朗。因為是年輕人,對於孩子,不會溺愛,孩子5歲開始學習畫畫,也有點天賦。現在小學二年級,已經畫的不錯了。因為我表妹遠嫁,所以,我姨沒辦法長時間的去幫她帶孩子。現在看來,反而對孩子是好的。
-
6 # 康媽手記
具體例子還沒有發現,但是自認為把孫子孫女教育的很好的人倒是不少。有些爺爺或奶奶在家裡的威望很高,不僅兒子聽話,兒媳婦的事也能做主,孫子輩的事情也是一把抓,還天天一副我不管這家就亂套的樣子。在爺爺奶奶面前,兒孫懂禮貌有教養,轉身爺爺奶奶不在了,未必就能守得住原則。還有一些是時時處處在身邊指導孩子,幫孩子做決定,孩子貌似沒有犯過什麼錯誤,但是這類孩子也有可能沒有自我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不是真的就是養育的好,還有那些日常不生病,但入學後天氣變化就感冒的孩子,就是平時被保護的太好自身缺乏抵抗力。所以,即便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育兒方式再好,爸媽也得長干預一些,適時糾正。
-
7 # 冷冷的看著你們如何
身邊的沒見過,因為寶寶都還小,讀幼兒園都差不多的可愛。就有一次做理療時,旁邊一個老年婆婆,她自己說的,一手帶大兩個孫子,都是大學畢業後考到美國的名校去了。非常優秀。
-
8 # Ashley2020
隔代撫養本身也不是一無是處,也不是每個隔代撫養的孩子都頑劣不堪,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
嘟嘟是我鄰居家的孩子,一直由奶奶撫養,奶奶是位退休的英語老師,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日常吃喝拉撒還會教點孩子英語。最讓我佩服的是,奶奶對孩子關鍵期的發育特點特別清楚,比如奶奶知道孩子2週歲左右喜歡說不,是自我意識的體現,而不是故意與大人做對。有次跟奶奶交流,奶奶說平時她也上網和看書的,查詢一些資料以便更瞭解孩子。這樣的學習內驅力,說實話我們很多年輕人都未必趕得上。
我還有個朋友家孩子是外婆撫養的,外婆在育兒上很有想法,特別注重培訓,孩子的自主性和禮儀情商,這與很多老人的想法截然不同。所以帶出來的孩子很獨立,完全不像養尊處優的樣子。
不過,話說回來,孩子可供比較的方面太多。也不能一根棍子打死說親自撫養就比隔代撫養更好,還是看撫養人的認知。
-
9 # 話癆麻麻
看到這個問題,我第一時間想起了我的外公。
我和表弟從讀小學開始,每年的寒暑假幾乎都是在外公外婆家度過的。而我們今後的很多習慣也都是那個時候在外公的引導下養成的。
外公自己本身就是一個超級自律的人,所以也帶著我們一起跟著他的生活節奏。
每天固定五點半起床,帶著我和表弟去烈士林園早鍛鍊,完了吃一碗麵做早餐,一般我倆吃肉的,外公吃素的。然後就是學習時間,我們做暑假作業,練字,讀唐詩,外公則戴著老花鏡看厚厚的書。
中午外婆煮好飯一起吃午飯,然後是午休時間,下午一邊吃外婆準備的點心一邊聽外公講故事。
記憶中的每個假期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聽了許多有意思的故事。大概我喜歡看書的起源就從那個時候開始的吧!
所以,還是有隔代教育把孩子教育好的,主要還是看祖輩有沒有這個思想覺悟,並且本身就是個有優秀品質的老人。
-
10 # 超人麻麻說育兒
有,我家老公的大姨,就把我們的小外甥女教育的特別好。這種隔代教育,其實是跟老人的素質有直接的關係。我們的大姨在退休前是建委局長,自身的素質就比較高,並且大姨本身也願意接受新鮮事物,與網際網路連線的也比較多,願意從網際網路上學一些成功的育兒經驗,所以把小外孫女教育的特別好。
剛和老公結婚不久,蜜月旅行轉站時,途徑大姨家,便在那住了兩天,我的外甥女特別有禮貌,見人會問好,也懂得禮節,生活習慣也非常好,進門就會去洗手,吃飯的時候,也會將“食不言 寢不語”掛在嘴邊,因為外甥女比較內向,所以在和我玩的時候,也是那種比較安靜地玩耍,不需要太大浮動地運動,我倆玩彩泥,然後講故事,很快,我倆就成了好朋友。臨走前,我給她買了一把小花傘,她特別喜歡,洗澡的時候,還拿在手裡。我和老公繼續旅行,她還一如既往地去找我玩,大姨告訴她“小舅媽走啦,下次再來找你玩”。內心真是超級喜歡這個懂禮貌的外甥女。
婚後不久,我就懷孕了,並且也生了個小公主,很多育兒問題,我都會請教大姨,什麼階段給寶寶吃什麼,孩子有個頭疼腦熱該吃什麼藥,早期教育該怎麼進行...這些問題我都會問大姨,因為我也想教育出一個懂禮貌的小公舉。
回覆列表
其實還挺多。
例子1:我的同事家,他們兩口子都是外企高層平時照顧不了孩子,而祖輩文化程度很高(老一輩的大學生),很講道理,除了照顧孩子的吃穿住行,還會給孩子做一些早教,興趣啟蒙。孩子知書達理,現在都就讀於名小學。
例子2:朋友家,雖然祖輩並非高知,但是很善良,在孩子的教育和養育上,極力配合孩子的父母。而我朋友他們也特別尊重老人,絕不在一些小事上吹毛求疵。孩子現在也很有出息。
而我自己其實也是外婆帶大的,也一直很感恩懷念外婆。
所以我覺得並不是隔代教育就有問題,只要雙方能夠明確自己的責任,相互尊重和信任,進行有效的溝通,就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衝突和矛盾。畢竟,教育孩子的責任在我們自己,父母只是來幫助我們解決一些生活上的不便和困難,多理解、多感恩,相信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