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溪巖茶百科

    有很多不懂中國瓷器歷史的朋友都會問我相同的問題,到底是建盞好還是天目好。我也只能哭笑不得。今天正好閒著無聊,就說到說到。

    我們首先要把話題追述到宋代之前,中國在商周就已經開始生產黑瓷,在戰國時期浙江上虞一帶、德清也都在燒製,在宋代以前生產黑瓷的地方就有河北、河南、江西、山西、福建等多地在燒製黑瓷,由於宋代福建生產的黑瓷胎骨黑且符合當時的鬥茶需求而聞名。當時福建一帶燒製黑瓷茶盞的窯口就有建安窯(建窯建陽後井村)、榆林亭、福清等窯口,名聲大噪的便只有建窯,由於胎土釉料含鐵量豐富使其它窯口無法模仿而獨樹一幟,且得當時的皇帝宋徽宗喜愛,便為其寫出無數詩句,最有名的“盞色貴青黑,條達者為上”就出自於宋徽宗之手。

    最後我們在來說說天目的由來。

    據日本的有關記載,從唐朝開始至宋朝日本屬於中國的附屬國(簡稱小弟),小弟家看老大家生活水平高,吃喝玩樂、輕工重工都發達,軍事也牛逼,就派出了當時家裡的精英到大哥家各個行業裡學習,其中有幾個和尚到了浙江天目山一帶學禪,因為刻苦學了幾年達師了便準備回家授業,天目山的師傅見徒弟要回去了沒什麼好送的便把當時按黃金論價的建盞(其中就含靜嘉堂的曜變天目)和一些全國各地的黑瓷茶盞送其使用(可見和尚頭子對徒弟也是相當的豪爽)。徒弟回到日本後就建寺廟傳禪,由於後背不知如何翻譯這些黑瓷茶碗就統稱“天目”(國內和臺灣省的一些狗屁磚家現在也跟著日本鬼子叫天目,真是打臉,這點還是馬未都老師牛)後期日本也一直在仿燒建盞和其它窯口的黑瓷,在日本都稱之為天目,臺灣後期也跟風(沒辦法,被日本殖民過)。

    現如今為了追逐市場,江西景德鎮、德化、宜興皆在燒製天目茶碗(燒製工藝容易,沒建窯複雜且原材料含鐵低)價格是建盞的2-3折甚至更低,一些唯利是圖之人為了追求高利潤將其稱

    為建盞(網上到處都是,一百多掃大街了,加銀飾的、色彩斑斕的)。

    關注@穿越的尋物人

  • 2 # 清嵐如風

    一、工藝和特質

    胎質:建盞主要以紅土為主,含鐵量高。天目陶土含鐵量低。

    色澤:建盞唇邊鐵鏽色有稜角,天目是圓潤的質感。

    燒製方法:建盞是正燒,天目是氧化燒和還原燒。

    二、名稱和文化

    天目僅僅是國際通用名稱,只是一個名稱;而建盞就是建盞,是一個文化的載體,是有歷史的。

    建盞是漢族傳統名瓷。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都用正燒,故口沿釉層較薄,而器內底聚釉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燒窯中底部產生粘窯;由於釉在高溫中易流動,故有掛釉現象,俗稱“釉淚”、“釉滴珠”。這是建盞的特點之一。

    天目盞,據史料記載,在日本鎌倉時代(十二世紀末到十四世紀),到中國浙江省天目山佛寺留學的日本僧侶們,曾帶回天目山的茶碗,天目這個名稱由此得名。在現在,日本與中國臺灣一般都稱為“天目盞”,日本和中國臺灣有許多陶藝家,都有燒製天目釉茶碗,不僅釉色變化豐富,且胎質較細膩。

    三、源流區別

    在網路上看到一個不太恰當的舉例,可是十分有意思,分享與大家。建盞就像是一位母親,天目就像是一個孩子,孩子隨母親,勢必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是,孩子再像母親也會有不同的地方,肯定還會有地方像父親、甚至像爺爺奶奶。在這裡,可以把父親比作中日文化上的差異、也可比作中日原料上或者燒製工藝上的差異。所以,手中的茶器“燒自誰手”或“出自何處”很重要。

    四、名氣與價值

    建盞與天目之“名氣”區別

    我們都知道,建盞從宋代滅亡之後,燒製工藝也逐漸的失傳,可能失傳了800年還有餘。可是日本天目燒製技術並沒有失傳,是一直在使用和燒製的,只是隨著漫長的歲月,“建盞”在日本的燒製受多方面影響,逐漸有了日本特色,並以“天目”之名被大眾熟知。

    我們可以想一想,建盞失傳800年期間,日本都做了什麼?當然,在此期間,日本燒製瓷器的技術日臻完善。後來日本對外侵略,也把本國的天目文化傳播到了中國臺灣、美國等外部國家。而此時中國建盞處於失傳狀態,更不用談宣傳傳播了。直到1979年9月開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及福建輕工和建陽瓷廠組成恢復小組,主要復原工作都在建陽瓷廠進行,並與1981年復原成功。

  • 3 # Geer吉卟

    這兩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第一個是胎質,就胎質而言,建盞來自福建南平建陽一帶,土壤主要以紅土為主,含鐵量非常高,高溫燒製過程中容易出現變形的狀況,但是由於含鐵量高的釉料作為著色劑,而建盞所呈現出的色彩非常多樣。第二是色澤上,建盞在唇邊是鐵鏽色,天目盞有圓潤的質感。第三是燒製方法,天目是氧化燒和還原燒,建盞則採用正燒。

    區別一:胎質。建盞主要以紅土為主,含鐵量高。天目陶土含鐵量低。

    區別二:色澤。建盞唇邊鐵鏽色有稜角,天目是圓潤的質感。

    區別三:燒製方法。建盞是正燒,天目是氧化燒和還

    天目:而天目釉系列茶碗,則氧化燒和還原燒並存,且含鐵量也較低,從胎低能明顯看出與建盞含鐵量的區別。

     建盞是天目釉系中的一個品種,也是最高階的品種,產自福建南平地區的黑釉茶碗,才能稱之“建盞”,它與其它窯口所產的天目有著本質的區別,除了產地不同,胎和釉料也不同。

  • 4 # 越古董越時尚

    兩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第一個是胎質,就胎質而言,建盞來自福建南平建陽一帶,土壤主要以紅土為主,含鐵量非常高,高溫燒製過程中容易出現變形的狀況,但是由於含鐵量高的釉料作為著色劑,而建盞所呈現出的色彩非常多樣。第二是色澤上,建盞在唇邊是鐵鏽色,天目盞有圓潤的質感。第三是燒製方法,天目是氧化燒和還原燒,建盞則採用正燒。

    區別一:胎質。建盞主要以紅土為主,含鐵量高。天目陶土含鐵量低。

    區別二:色澤。建盞唇邊鐵鏽色有稜角,天目是圓潤的質感。

    區別三:燒製方法。建盞是正燒,天目是氧化燒和還原燒。

  • 5 # 大海76804070

    從業多年 經驗 建盞是指用建陽的三個村子的土,在建陽燒製的盞叫建盞。在其他任何地方,日本,臺灣,景德鎮燒製出來的叫天目。希望可以幫助你,希望採納,不懂再問

  • 6 # 鵬鵬哥9Q3A

    建盞與天目之“概念”區別

    建盞是中國最原生的說法,顧名思義,建指的是建窯,盞指的是茶盞。

    天目,是來自日本的說法,具體用來代表什麼樣子的茶盞,日本本土就有爭議。1974年,日本平凡社發行了全48卷的《陶瓷大系》,小山富士夫在文中起首就寫道:“施黑色釉藥的陶瓷器,在日本被俗稱為天目。青瓷和天目,它們所反映的幽玄的精神特質是東洋陶瓷所特有的。”而1979年,奧田直榮在《天目》一文中基於日本茶道界的立場提出,“天目”等同於黑釉是“不懂常識”。

    建盞與天目之“名稱”區別

    天目僅僅是國際通用名稱,只是一個名稱;而建盞就是建盞,是一個文化的載體,是有歷史的。

    建盞與天目之“釋義”區別

    建盞是漢族傳統名瓷。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都用正燒,故口沿釉層較薄,而器內底聚釉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燒窯中底部產生粘窯;由於釉在高溫中易流動,故有掛釉現象,俗稱“釉淚”、“釉滴珠”。這是建盞的特點之一。

    天目盞,據史料記載,在日本鎌倉時代(十二世紀末到十四世紀),到中國浙江省天目山佛寺留學的日本僧侶們,曾帶回天目山的茶碗,天目這個名稱由此得名。在現在,日本與中國臺灣一般都稱為“天目盞”,日本和中國臺灣有許多陶藝家,都有燒製天目釉茶碗,不僅釉色變化豐富,且胎質較細膩。

    建盞與天目之“簡單”區別

    簡單總結來是用福建南平地區一帶含鐵量較高的水吉紅土為胎底,含鐵量高的釉料為著色劑,經高溫還原燒製而成的黑釉系茶碗。而天目盞,氧化燒和還原燒並存,且含鐵量也較低,從胎低能明顯看出與建盞含鐵量的區別。

    建盞與天目之“必說”區別

    建盞就是建盞,屬於黑釉瓷,屬於宋瓷。建盞兩個字本身就代表了宋代第一茶盞,黑釉瓷“老大”的意思,說成天目是大錯特錯。而中國其他窯口的瓷器,可以按照各自窯口的釉色或是窯口去分類即可,也沒必要用天目一詞。所以,用天目統稱黑釉瓷,或者說建盞為天目裡的一類,著實有點可笑。

    建盞與天目之“舉例”區別

    在網路上看到一個不太恰當的舉例,可是十分有意思,分享與大家。建盞就像是一位母親,天目就像是一個孩子,孩子隨母親,勢必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是,孩子再像母親也會有不同的地方,肯定還會有地方像父親、甚至像爺爺奶奶。在這裡,可以把父親比作中日文化上的差異、也可比作中日原料上或者燒製工藝上的差異。所以,手中的茶器“燒自誰手”或“出自何處”很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分錢硬幣值錢嗎?百元炸彈號值得收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