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杏媽育兒
-
2 # 星爸萌娃
是的,周圍有很多的家長都會去比較,但仔細想想,這應該是上一代的思想,到現在,很多的八零後家長們其實已經改變了這種想法。但從根源來說,還是有很多的家長會去選擇比較。
以前家長的比較是為了可以增加孩子的上進心,透過比較來刺激孩子的勤奮。但現在更多的家長去比較,去對比則是為了逃避孩子的不足,突出孩子的優點,但這個“優點”是家長們自認為的優點。
希望將來的家長們可以摒棄這種想法,孩子的成長本應該快快樂樂的,不要把我們這代人的壓力再去施加到我們的下一代身上。
-
3 # 散戶韭菜
小時候寫作文,老師教的就是,要學會有對比,才有效果;要學會引用案例,才有論據。所以長大了,教孩子還在用這套,哈哈。
-
4 # 快活慢養
比較很自然,人總是在與人比較當中找到自己的座標的。只是,我們要避免比較中過度的虛榮心與焦慮感。
自然地比較,還能增加些談資,互相增進了解與情感溝通。而要避免過度的虛榮與焦慮,其實只要認識、接受並欣賞自己孩子的與眾不同就可以了。每個孩子有自己的特點,在不同的能力維度上,可能比別的孩子好點,可能比別的孩子差點,只要都在正常範圍內,那就足以慶幸了。這些好一點、差一點,組合起來才構成了只是你的這個獨一無二的孩子。
-
5 # 教育百事通
喜歡比較自家娃和別家娃,是中國父母的天性。家長先別太自責,因為有時候雖然心裡也知道不好,可禁不止其他家長的各種盤問,就還是默默地比較起來了。有時候,外因也是很關鍵的點。
作為家長,我覺得首先要從心理上說服自己,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一定要慢慢改。雖然,改掉一個習慣可能需要很久很久,可若你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比較就會漸漸少了。其次,家長要多縱向比較,少橫向比較。什麼是縱向比較呢?那就是跟自己比。比較孩子現在,相對於過去的進步,哪怕孩子只是每天進步一點點,也是很值得開心的。最後,家長可以做其他事情來轉移注意力。比如家長可以陪孩子畫畫,帶孩子去公園玩耍等等,在與孩子的互動中發現孩子獨特的美。而不是在比較中發現。
-
6 # 育子樹愛小寶
育子樹寶媽認為,每個家庭都是獨立的個體,現在社會競爭這麼激烈,不比較都難!一出門街坊四鄰就會問你們家在哪裡發展,你家用什麼牌子的空調,電視等的物質生活盤問,就形成了比較。
然後就會莫移潛化的轉到小孩身上。所以要改變這種比較的方法,就應該先從父母自身心裡得變化。
我們大家都是獨立的個體家庭,父母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平淡才是真。
少給孩子壓力,細心教誨。有這麼一句話,人比人氣死一大堆人,何必為難自己的孩子啊!在比較的過程中不要責罵,而是耐心的教誨,學他人之長處,補自己之短處。順其自然規律的發展,三字經裡面有些語錄,我們作為父母的可以學習,然後教給孩子,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都畢業好多年了,有些語句都還給老師了。
好像永遠在比較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頂多是有時候在心裡比較,有時候直接說了出來,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中國家長很難走出這個怪圈?作為家長,你愛比較孩子嗎,有哪些讓自己不去比較的方法和大家分享?
回覆列表
小時候比誰的孩子聰明,大了比,誰的孩子本事 .這是中國家庭很普遍的現象。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主要是自己的心放平,和別人比,也許也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