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復旦大學徐靜波
-
2 # 轉角遇建盞
建窯建盞在日本較早的文獻記錄中,一般都被稱為"建盞"。但是,茶道文化在日本傳播和衍化的過程中,生出很多不同的命名,如 "建州碗"、 "油滴"、"曜變"等。
“天目”作為飲用器的記載,最早出現於建武二年。
以後如康永二年《祇園執行日記》、慶永十二年《教言卿記》、應永年年間成書的《禪林小歇》中均有記載。
(日本京都永觀堂禪林寺↑↑↑↑↑)
由於“天目”與中國天目山傳來建盞的淵源關係,並且陸續在各種書籍中出現,所以後來被廣泛使用於各種黑釉瓷器的命名。
在日本,建盞已經不再只是茶碗這麼簡單,是象徵著權利和地位的聖物。
就像是金庸小說裡的倚天劍和屠龍刀,“你是誰”、“你會不會用她”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擁有她”,
因為她們就是武林至尊的象徵,建盞在日本就是王者的象徵。
現在,許多日本國寶級的建盞,都曾是日本歷史上有名的家族所有物。
-
3 # 居安思危為人民
美國《新聞週刊》等多家媒體援引日本媒體的話聲稱,民調顯示日本超過半數的民眾支援開戰解決問題。美國媒體還聲稱,目前日本對中國不友好的民眾佔到受調查者的60%以上,被調查者,越來越支援日本政府採取強硬的態度。戰爭從來沒有結束,當前敵人透過把"日本"變為網路熱詞,分化、引導華人的意志,面對不知悔罪的日本,不能讓敵人掙華人的錢買子彈打華人,買日貨、到曰旅遊就是漢奸賣國賊,堅決抵制日貨,堅決打擊漢奸、賣國賊,,宣佈日本必須嚴格落實二戰結果規定,否則斬草除根…….….。
-
4 # 建悟建盞
曜變天目,目前世上發現僅有三件半,在日本有三件,還有在杭州出土的殘存片,皆是出自建窯,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和藤田美術館藏的曜變天目,在明代就是日本掌權者御用品,仔細觀察會發現他們有以下特點,
(1)盞內釉面中有大小不已的圓形或橢圓形的釉斑,狀似豹皮,有些釉斑中心部位有土黃色核心
(2)釉斑之間,周圍有薄的干涉膜,還會出現從盞口到盞底部有流動趨向的條紋!由於薄膜干涉的物理現象,從不同角度動態觀察時,斑點周圍的干涉膜會出現整個可見光譜所含的瑰麗異常的色彩變異
(3)在Sunny照射下,由於內反射的原因,釉層會發出寶光或佛光,例如發出黛綠色光,轉動時不時出現小珠狀包裹體(靜嘉堂曜變天目),放出藍紫色光,旋動中時強時弱地閃動(龍光院曜變天目)以及放出暗棕色光,轉動中偶然看到釉內有幾個閃爍的金星結晶(藤田美術館曜變天目)
下圖是在國內出土的曜變天目碎片
-
5 # 東家APP
“天目盞”是日本人對建安黑盞的一種叫法。宋時,日本僧侶來中國浙江天目山佛寺留學,回國時帶回這種黑盞。當時他們不知道這種茶盞產於何處,便將其稱之為“天目盞”
後來,中國的黑釉茶碗逐漸沒落,那幾件從天目山帶回日黑釉碗卻被日本當做國寶珍藏留傳至今。“天目盞”一詞便成了日本人乃至國際上對於建盞的通用稱呼。
所以天目在當今是對黑釉碗的統稱,而“曜變天目盞”則最為著名。
眾所周知,中國有八件陶瓷在日本被定為“國寶”,其中,位列前三甲的全部是建窯的“曜變天目茶碗”,這也是目前全球僅存三件完好的曜變天目。
它們分別被藏於東京靜嘉堂文庫;大阪騰田美術館;及京都大德寺龍光院,另外鎌倉大佛次郎先生也收藏著一隻「曜變天目」,1953年被日本政府認定為重要文化財產。
△東京靜嘉堂曜變天目-天下第一碗 口徑:12.2CM 高度:6.8CM 等級:1951年被日本政府認定為國寶
△大阪藤田美術館曜變天目 口徑:12.3CM 高度6.6CM 等級:1953年被日本政府認定為國寶
△京都大德寺龍光院曜變天目 口徑:12.1CM 高度:6.6CM 等級:1951年被日本政府認定為國寶
△日本藤田美術館藏宋代曜變建盞
何為“曜變”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耿寶昌介紹,“‘曜變天目’是中國宋代陶藝家所創燒的一種釉面極具特色的陶瓷產物,經過精心細研而燒成,極為寶貴,諸多的元素和適合的溫度使其呈現出斑駁燦爛的色彩。
△日本NHK曾拍過紀錄片《如夢如幻的名盞——曜變天目之挑戰》,
有一種說法,說宋曜變天目其實是在燒窯過程中突遇窯變產生的。
△靜嘉堂曜變天目內部
即窯裡的環境氛圍突然改變,比如燒的好好的窯突然因為某種外力倒塌了或者其他的原因,導致窯裡的溫度在瞬間發生巨大的改變。
恰好這時還原過程進行到出現曜變斑紋的時候,就這樣曜變斑紋極其意外,偶然,運氣,被撲捉到了。所以曜變也叫窯變,甚至在古代還有窯工稱之為“妖變”,“容變”。
△靜嘉堂曜變天目內部
但如今“曜變天目”中的“曜變”與我們所見之“曜變”又有不同,日本人特指其中的“鉻藍斑”。
△靜嘉堂曜變天目內部
-
6 # 王奇申
曜變天目是日本對宋建盞中特殊珍希的鷓鴣斑建盞的一種稱謂。鷓鴣斑是鷓鴣鳥的斑紋,內黑㚈白的一種羽毛斑圖案!很形象而生動美觀!這種天然的建盞燒成的花斑很受鬥茶家的青睞!由於形成自然,天然偶得,尤其在試茶中特別光潤,易於顯示茶線,成為無數崇尚自然的茶人夢想的物品。在宋代就己經極珍希!到了日本,由於日本的拜物主義及上層人物的權力介入,逐步把它神秘化,乃至神聖化。在中國不過就是試茶家的一品雅玩!而如油滴盞等都無法有哪種銀光閃爍的流光溢彩的現象,在宋代就很多仿製的現象,比如在建盞上點上白點來燒,但都和自然產生的鷓鴣斑效果無法媲美,歷代為鬥茶家珍惜!由於明以後中國的製茶業轉型,建盞退出歷史舞臺,而日本並不受中國的改朝換代演響,延續著唐宋的茶道經典。中國建盞鷓鴣的外流也變成現實!因此中國找不到了,日本卻儲存完好無損!我們今天才有機會目睹這一茶道希有之物!而日本對神秘的鷓鴣盞重新賦予了新的理念,如宇宙夜空變幻的星星一樣閃爍不定的曜變的光芒!定名為曜變天目盞!而在中國就是一個平平常常的美麗的茶盞!至於說制盞工人說曜變是妖變,完全是胡說!宋人對鷓鴣斑一樣非常喜歡和珍愛!一樣視為希有的,是所有盞工們共同努力追求的東西!
回覆列表
在宋之前,中國的茶碗以越州的青瓷為上品,因為唐時講究湯色的青綠,陸羽在《茶經》中比較邢瓷和越瓷的優劣時說:“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宋時鬥茶之風盛行,鬥茶時,攪起的湯花呈白色,使用黑釉碗,便黑白分明,便於看出水痕,以區分鬥茶技術的高低。所以宋時及宋以後,黑釉碗就流行開來並取代了青瓷碗,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說:“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煥發茶色採也。底必深差而微寬,底深則茶直立,易以取乳;寬則運筅旋徹,不礙擊拂。”黑釉的粗瓷碗,以福建建州燒製的為最上品,全國各地仿製的也相當不少,但仍以建盞為最佳,因為建州瓷土含鐵較多,燒製時會出現細小的結晶,在不同的光照中會呈現出繽紛的色彩,故歷來為人們所珍愛。中國的寺院歷來頗講究飲茶,《百丈清規》中有關飲茶的章節已可充分說明這一點。但是日本人最初接觸到的建盞,並不是在福建,而是在浙江天目山。鎌倉時代時(約為中國南宋時)日本的僧人到浙江天目山的禪寺(也許是西天目山的禪源寺)修習時,見到寺院內使用的建州產的黑釉茶碗,也愛不釋手,日後回國時帶了若干這類茶碗攜回日本,日本人便稱這類茶碗為天目茶碗。順便提及,天目山或天目在日本一直很有聲名,鎌倉末年(準確地說應該是日本的南北朝時代)日本僧人業海本淨也在天目山學禪,回國後見山梨縣境內大和村附近的山嶺狀如中國的天目山,於是在1348年在山上建造了一座臨濟宗棲雲寺,山號即為天目山,並將原先的山名木賊山改為東天目。話題再回到天目茶碗。黑釉茶碗帶到日本後立即受到了茶道界的喜愛,尤其是帶有星紋狀結晶、會在光照下晶瑩閃光的建盞,在日本被稱為耀變茶碗,視為天目茶碗中的最上品,此外還分類為油滴天目、禾目天目、灰被天目等。在很長的歷史時期,日本人一直非常崇敬中國的陶瓷產品,但傳到日本的數量畢竟有限,於是就開始仿製天目茶碗,14世紀時,瀨戶窯燒製出了黑釉的天目茶碗,稱之為瀨戶天目,形狀顯得質樸稚拙而有禪味,後來有好幾個地方都燒製天目茶碗,早年的茶人武野紹鷗和千利休的時代使用的茶碗大都為天目茶碗,到了江戶時代,天目茶碗仍然受到普遍的歡迎,直至今日,日本人依然在仿照建盞燒製黑釉的天目茶碗,我在四國的高松和廣島的宮島及以後多次的茶會中所喝的茶碗都是黑釉天目。黑釉天目在中國本土倒差不多已經消亡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日本倒是儲存了不少中國古代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