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轉角遇建盞
-
2 # 建悟建盞
地處閩北的建窯建盞在宋代曾經歷過一段輝煌歷程,可如今, 在物質文化全球化、多元化的大環境中, 它的發展受到各方面競爭衝擊幾乎停滯不前。不得不淪為主流文化的附屬品躺在歷史博物館中,大放光芒,讓人懷念,又或是成為仿古制品被少數古董愛好者收藏, 已漸漸遠離百姓生活, 被人遺忘。這些年建盞被重新推崇可能歸於以下原因。
一、古玩交易的復興之路近兩年,建窯建盞的古玩市場有些回暖,眾多建盞愛好者紛紛到閩北寶地來淘寶。
二、 仿 、復古製品生產的復興之路由於歷史的原因, 建盞的燒製工藝失傳了800年之久,造成後人再現多彩釉紋困難重重, 工藝研究進長、現代技術使得建盞的窯變成功機率變高, 所以,目前閩北市場中的建盞產品是兔毫與油滴盞,傳統的盞型居多。
三、旅遊紀念品開發的復興之路武夷山遇林亭窯址離建陽建窯僅有90公里, 也是建盞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而武夷山又是閩北對外宣傳、交流的重要視窗,更是證明了復興閩北建盞必須藉助武夷山這座旅遊城市的有利資源,近幾年的旅遊業發展勢頭強勁, 充足的客源與初具規模的旅遊產業為復興閩北建盞創造了最佳的環境與條件。
飲茶方式改變,建盞為時代拋棄
建盞在宋代盛極一時的茶盞。宋代飲茶方式獨特,稱為點茶,將團茶研磨成粉末,用清泉水衝點之,茶色白。建盞之於點茶,是飲茶聖器。
建盞黑,宋茶白,茶盞兩相宜。建盞坯微厚,茶湯置於盞中久熱難冷。建盞不僅被文人士大夫所喜愛,更被宋朝皇帝青睞有加,選為貢品,榮盛至極。
自元朝以後,人們飲茶方式的演變使鬥茶、點茶逐漸失去了主導地位,到了明朝,鬥茶、點茶最終為沖泡茶所取代。建盞隨著鬥茶、點茶的式微,在歷史中悄然隱退。
建盞釉黑矮小,並不起眼。作為茶具,古樸內斂,既不奢華,也不清秀。外貌普通,而且可替代性也強。生活中什麼樣的茶杯不能用,非得用一個過時的"烏碗仔"?
文化遺產需要傳承,文化自信需要喚起2011年,建窯建盞燒製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建盞燒製技藝屬於文化遺產,是我大中華燦爛文化的零光片羽!
先人逝世,歷史已成過去,不可能重演。而建盞,是祖先留下的,用以向我們訴說他們的生活與雅興。建盞是中國歷史與文化的產物,是見證中國茶文化歷史之物。
藉助建盞喚起每個人對文化的自信,就像漢服、功夫和茶一樣。建盞是文化的載體,如果你瞭解他,就瞭解他是宋代茶具,瞭解宋代茶文化,瞭解中國茶文化與瓷器文化。
宋代茶百戲↑↑↑↑↑
現在有很多人正在努力的宣傳祖國文化。文化綜藝節目《國家寶藏》、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真人秀節目《非凡匠心》等都是我們去了解祖國文化的很好的渠道。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只怕你不甚知之。任何人一但知其分寸,就能深感其魅力,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建窯建盞燒製技藝復興與傳承,是對傳統文化的崇仰與尊敬,也是對祖國文化的自信與自尊。這也是將過時之物再次推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