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安樂公主究竟是怎樣的人呢?
20
回覆列表
  • 1 # 逗趣夢夢

    武則天登基稱帝,建立大周王朝,對唐朝的影響很大。至少武則天讓唐朝人覺得,女人也可以當皇帝——在之前,由於沒有女人當皇帝的先例,因此對於女人當皇帝的事情,許多人想都不敢想。武則天死後,李顯復位,將國號改回唐。李顯的一生,可以用悲劇二字來形容。因為李顯的不幸在於他有著一個強勢的母親,而且,不止如此,他還有著一個野心勃勃的女兒,和志大才疏的老婆。李顯本人是昏聵無能的,這一點實在不像他母親武則天,以至於近代有人懷疑李顯根本不是武則天的兒子——當然,到底是不是,不是本文要探討的內容。李顯好容易等到復位,原以為可以過幾天太平日子了,沒想到,受自己母親的影響,他老婆韋皇后和他女兒安樂公主有了不好的想法——她們也想學自己的婆婆、祖母那樣當女皇。於是暗地裡,韋皇后和安樂公主達成協議:謀殺李顯,韋皇后臨朝稱制,過渡一陣子韋皇后稱帝做女皇,冊封安樂公主為皇太女,將來繼承韋皇后的皇位。於是,安樂公主和韋皇后在李顯的食物中投入毒藥,毒死了李顯。李顯死後,大唐的局面並沒有如同韋皇后母女預計的走勢那樣——李旦之子李隆基以討伐叛逆為名,發動政變,誅殺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隨後,由太平公主出面,李旦登基稱帝。可笑安樂公主,殺死自己的父親,幻想將來當女皇,可惜到頭來,一切都白忙一場。

  • 2 # 賈秀文2208

    安樂公主和韋氏還有太平公主都是有野心一心想做女皇的人。這幾天看唐朝的電視劇,覺得唐朝是一個高度開放的朝代,女性地位在那個朝代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武則天則是女性開放的先例,她打破了女性不能做主朝政的束縛,做了皇帝。受到了她的影響,太平公主,韋氏和安樂公主都有了做女帝的想法。說來奇怪,唐朝的兩代君王李治和李顯都是無能之輩,而有能力做皇帝的都被害死了。從李世民的宣武門之變開始,他的後代和親信的權力慾膨脹都有了想主張朝政的念頭。李治前期由長孫無忌獨攬朝政,後期武則天獨攬朝政。據說李治把朝政交給武則天是由於自己患有頭疼病,不得已才把朝政交給武則天。後來武則天稱帝,改國號大周。做了十五年皇帝后,武則天把皇位還給李家,李顯稱帝。但是由於受到了武則天的影響,安樂公主和韋氏也有了做女皇稱帝之心。於是在李顯愛吃的肉餅中下毒,這只是史料記載。李顯去世時五十五歲,當時確實也有病,在李家家族中可能有一種遺傳病就是中風。李顯很有可能是中風而亡。這個病在人在老年時很容易發作至死。歷史是勝利者寫的,韋氏,安樂公主,太平公主的死總得有個說法。但是綜合所有情節,她們三人卻有謀反之嫌。我的猜測只是一種可能。

  • 3 # 使用者50671485643

    安樂公主殺死自己的父親,完全是後人的猜想。

    一、李顯完全有正常死亡的理由。

    唐中宗李顯(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兩度在位。去世的時候已經55歲了,在壽命平均年齡不高的古代這已經算長壽了,而且比中國帝王平均年齡39歲長很多,而且在作為一個皇帝被自己母親貶為廬陵王,鬱郁不得志,不能活到七八十歲也很正常。他的父親李志也剛好55歲,他又是被誰殺死的?

    二、李顯寵愛妻子韋皇后,權力本來就有給韋皇后及其家人的做法和想法,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也不可能加害他。

    太子李顯打算將韋皇后的父親韋元貞提拔為侍中,遭到武則天親信裴炎的反對。李顯怒下說,假如他願意,可以將天下給韋元貞。武則天以此為藉口將他廢黜。李顯被貶為廬陵王,軟禁在均州和房州。不過後來還是立李顯為太子。所以別說韋皇后奪權,李顯本來就有給他們權利的意思,李顯先後被軟禁於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房州(今湖北省房縣)十四年,只有妃子韋氏陪伴,兩人相依為命,嚐盡了人世的艱難。這樣恩愛的夫妻又怎麼可能互相殘殺,再說了就算安樂公主要做皇帝,有必要殺死已經五十多歲的父親嗎?

    三、宮廷奪權,大臣爭寵,汙衊韋皇后安樂公主等人而已。

    有了張柬之等人帶頭的“神龍政變”逼武則天退位,也才有了“唐隆政變”殺死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在我看皇帝寵愛妃子,一定程度讓大臣有嫉妒的心理,還有尊一個婦人為皇上他們心裡也不服氣,這兩個原因晾一邊,按他們確實是尊李氏為皇逼韋皇后讓權,也不能說明安樂公主殺了李顯,這些不過是他們殺死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的虛假的宣傳而已。就像有些人說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說神龍政變是大臣爭寵是個人認為當時的武則天已經八十多歲了,而且已經立李顯太子,她死就是李顯上位,沒必要急著逼退位,只能說是借武則天威名立李顯免得武則天死後朝廷有皇權之爭,這理由還說得過去,個人看法。

    在這裡默默可憐一下李顯,心愛的女人不能給她什麼,陪他吃了半輩子苦,自己死了後自己的女人和女兒還被大臣殺死。而且李顯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後一人,唐玄宗給楊貴妃哥哥楊國忠很大的官遭到妒忌,後來安史之亂楊國忠被殺死後,士兵當心楊貴妃生氣吹枕邊風,於是逼迫唐玄宗殺死楊貴妃,說她一個弱女子跑去日本不存在的,有人說棺材沒屍體怕是被流氓地痞無良人挖出來姦屍了吧。(也有可能選擇吊死確實是唐玄宗安排假吊死再安排人救出來不過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一個弱女子能跑到日本我覺得可能性太低了)

  • 4 # 黑黑的小破孩

    首先,我認為安樂公主李裹兒沒有殺死自己的父親李顯。接下來請各位聽我慢慢分析。

    李裹兒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稱,她出生的時候正值李顯被武則天貶於廬陵之際,這時候由於情況很尷尬,李顯就匆忙解下自己的衣服做襁褓,所以就給這個剛出去女兒取名李裹兒。

    然後李裹兒就慢慢長大了,他的父親李顯後來經過了神龍之變當了皇帝,她也就成了安樂公主,由於她從出生的時候就跟著李顯一起吃苦,而且也是李顯親自接生的一個女兒,所以李顯對她寵愛有加。她也就仗著皇帝的寵愛,極力的追求權利,據說她對官位進行買賣,當時的官員除了宰相,其餘的多多少少都和她有關。還有一件比較讓人懵逼的事情就是,她想讓她的父皇李顯廢掉太子封她為皇太女。可見其權力慾望之強。然而這個時候太子李重俊為保自己太子之位,起兵欲殺李裹兒,但是起兵失敗反被殺。那安樂公主李裹兒再毒殺李顯對她自己又有什麼好處呢?

    再來說說李顯,李顯這個皇帝做的很窩囊,也很坎坷,他兩度為帝,做了皇帝權力卻不在自己手中,由於他重用韋氏和外戚,親近武姓族人,放縱安樂公主,導致自己的權力一點點被下面的人吞掉。當時《後唐書》裡面說他被韋氏和安樂公主毒死,可是韋氏和安樂公主這樣做對她們自己又有什麼好處呢?而且她們倆的權力都是源於李顯,李顯一死對她們自己來說也是一件壞事!

    因此,這個問題就很明瞭了:

    一.從人情上說,安樂公主擁有的一切都是李顯給她的,一個女兒會殺死自己父親來報答他嗎?顯然不可能!

    二.從利益上說,李顯在位的時候就是安樂公主的保護傘,沒了李顯的安樂公主就是沒了羽毛的鳥,那她殺李顯對她自己有什麼好處呢?顯然沒有!

    三.從歷史角度分析,在李顯去世不久後,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起一場政變,一個參加政變的將軍對士兵這樣說:“韋氏和安樂公主害死了先帝,今天我們就是給先帝去報仇的。”顯然,這應該是李隆基給自己政變找的一個藉口,而等他再坐天下以後歷史就會由他來書寫了。

  • 5 # 劇情經典說

    按照兩《唐書》和《資治通鑑》的記載,唐中宗李顯是被毒死了。《資治通鑑》是這樣說的:“散騎常侍馬秦客以醫術,光祿少卿楊均以善烹調,皆出入宮掖,得幸於韋后,恐事洩被誅;安樂公主欲韋后臨朝,自為皇太女;乃相與合謀,於餅餤中進毒。六月,壬午,中宗崩於神龍殿。”按照這個說法,韋皇后的兩個情人楊均和馬秦客害怕和皇后私通的事情敗露,韋皇后想當皇帝,而安樂公主想讓母親先當皇帝,自己再當皇太女,幾方勢力都覺得唐中宗礙手礙腳。於是,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主謀,楊均和馬秦客運用專業特長,一個負責做餅,一個負責往裡面配毒藥,幾個人分工合作,一下子就搞出了一碗香噴噴的毒湯餅。這碗毒餅是怎麼送給中宗的呢?《資治通鑑》裡沒說,這給了今天影視劇裡足夠的想象空間。最常見的一種想象是唐中宗半夜批奏表,忽然感到肚子餓了,正想吃東西的時候,安樂公主笑吟吟地出現了,手裡託著一碗湯餅,說父皇餓了吧,我給您送夜宵來了。唐中宗一看女兒如此體貼,大為感動,一口氣吃了個精光,結果吃完沒多久,就腹痛不止,七竅流血,一命嗚呼。大體情節特別類似於《水滸傳》裡的潘金蓮毒殺武大郎那一出。

      為了增強這個說法的合理性,《資治通鑑》在景龍四年的五月——也就是唐中宗去世的前一個月還特意加上一筆:“五月,丁卯,許州司兵參軍偃師燕欽融覆上言:‘皇后淫亂,干預國政,宗族強盛;安樂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圖危宗社。’”有人狀告皇后淫亂,公主、駙馬和大臣謀逆,這可是大事,中宗當然要把告狀人燕欽融找來當面盤問。如果他告狀屬實,那是國家的政治災難,必須慎重對待;當然如果是誣告,告狀者本人就要萬劫不復了。面對中宗聲色俱厲的盤問,燕欽融堅持原告,大義凜然。其實,中宗對自己的妻子和女兒也不是完全沒有意見,現在眼看著朝廷這些醜事連地方小官都知道了,也覺得挺沒面子的,於是就默默無語,把燕欽融給放了。沒想到燕欽融才出大殿,就被韋皇后的死黨——宰相宗楚客派人殺死在殿前。仗義敢言的臣子血濺殿階,中宗雖然沒有追究任何人的責任,但是卻頭一次對妻子女兒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憤怒。韋皇后和她的黨羽這才擔心起來,開始想對策了。那他們到底想出什麼對策呢?那就是下毒害死唐中宗。

      按照這種說法,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為了爭奪權力、掩蓋罪行,一個謀殺親夫,一個謀殺慈父,真是喪盡天良,罪不容誅。但是,我們也知道,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而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又是以後宮廷鬥爭的失敗者,被剝奪了話語權。所以我們就不免要懷疑一下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我以為,雖然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對權力的熱愛有目共睹,雖然史書沒有之前中宗患病的記錄,此時死亡顯得有點突然,雖然目前所有的史書都眾口一詞地說,中宗是被妻子和女兒毒死的,但我還是認為,中宗應該很有可能不是被毒死的。為什麼呢?

      中宗被韋后毒殺一事《舊唐書》沒有記載,只見於時間更往後的《新唐書》和《資治通鑑》,《舊唐書》只說人們懷疑是安樂公主與太醫合謀毒死了唐中宗,並不確定。

      而且韋后毒殺中宗時是非常愚蠢的行為,以她以往操縱權柄的表現來看是很不符合邏輯的。另外韋后被李隆基殺死後,仍以以一品誥命夫人的待遇厚葬,如果她真是兇手,不可能得到這個待遇。

      綜上,《新唐書》和《資治通鑑》關於韋后毒死中宗一事的記載甚不嚴謹,有編照歷史之嫌。

      意思是說,韋后在與宗楚客搞婚外戀的同時,還另外與多名男人上床,在這些陪她上床的男人當中,散騎常侍(皇帝身邊的侍從顧問)馬秦客精通醫術,而光祿少卿(膳食部官員)楊均則是個烹調高手。

      由於韋后擔心與馬秦客、楊均偷情的事情被唐中宗知道後會殺了她,於是就與渴望當皇太女的安樂公主商榷,由馬奏客與楊均聯手做一些毒餅,然後再由安樂公主送去唐中宗吃,唐中宗吃後就立馬暴亡。

      韋后穢亂宮闈,唐中宗又不是不知道,一頂帽子是戴,一百頂也是戴,怎麼突然間韋后又怕姦情敗露了呢?唐中宗活著的時候,不但從沒有給韋后製造過麻煩,反倒是時時坦護著韋后母女,韋后母女幹嘛要害死他。

      再說了,只要唐中宗活著,以他的名義韋后母女更能名正言順地壓制安國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等異黨。《舊唐書》中提到安樂公主時,只是說她渴望當皇太女,而並沒有說她毒死父皇的行為。

      這樣看來,說韋皇后母女狗急跳牆,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毒死皇帝的記載也不可全信,很有可能是屬於時利者的謊言。

      當然,有人會問,唐中宗如果不是被毒死的,他怎麼會死得如此突然呢?為什麼死前沒有一點徵兆?我想,這就要考慮李顯的家族遺傳病史了。眾所周知,李唐家族有心腦血管的遺傳病史,唐高祖、唐太宗、長孫皇后、唐高宗統統患有“氣疾”、“風疾”一類的毛病,這在古代都指心腦血管類疾病。正因為如此,李唐王朝的皇帝們並不長壽,太宗活了五十二歲,唐高宗活了五十六歲,對比父親和爺爺的壽數,李顯五十五歲死亡尚屬正常。另外,雖然有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表現出明顯的病症,並且持續發病很長時間,像當年的唐高宗李治那樣,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纏綿病榻。但是,也有的心腦血管疾病是以發病急、死亡率高為特徵的,這類病症即使到今天也常常令醫生束手無策,何況是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呢!所以李顯在事先沒有表現出什麼疾病症狀的情況下忽然暴卒,也符合心腦血管疾病的一般規律。這樣看來,史書上說韋后母女毒死中宗是一個千古冤案。當然,這只是我們的一個推測。

  • 6 # 最愛吃的小米飯

    安樂公主(?~710年),名李裹兒,唐朝公主,中國唐朝第四代皇帝唐中宗李顯第七女,韋皇后所生,是太平公主的侄女。先嫁武崇訓(武三思子),後嫁武延秀。中宗時,開府設官,略賣官爵,宰相以下,多出其門;強佔民田、民房,大興工役,生活奢侈。曾自請為皇太女,未果。後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安樂公主,死後追廢為“悖逆庶人”,但唐睿宗仍按三品禮制為其入葬。傳說中,安樂公主比楊貴妃更美,比武則天更狠毒。她譜寫了唐朝歷史上最悲慘的一幕。從小顛沛流離的放逐生活,讓她吃盡苦頭,九死一生;長大后皇宮的驕奢生活,讓她揮灑自如,縱情享樂。當她第一次看到武則天端坐龍椅的樣子時,也就不再是唐中宗李顯的裹兒,她已經成為覬覦皇位的野心家。她踏著親人的鮮血攀登權力的頂峰,然而,就是她那永不滿足的慾望將她一步步推向滅亡的深淵。

    唐中宗李顯(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684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兩度在位。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死,李顯於同月甲子日繼承皇帝位。嗣聖元年(684年)改年號為嗣聖。由於唐中宗李顯庸弱無能,即皇帝位後,尊武則天為皇太后。裴炎受遺詔輔政,政事皆取決於武則天。他重用韋皇后親戚,試圖組成自己的集團。欲以韋皇后之父韋玄貞為侍中(宰相職),裴炎立馬錶示不可。李顯大怒說:“我以天下給韋玄貞,也無不可,難道還吝惜一侍中嗎?”裴炎聽後報告了武則天,武則天對中宗的舉動大為惱火。二月,繼皇帝位才36天的李顯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被貶出長安。

    唐中宗先後被軟禁於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房州(今湖北省房縣)十四年,只有妃子韋氏陪伴,兩人相依為命,嚐盡了人世的艱難。武則天稱帝后,由誰來繼承帝位,一直困擾著她。她在立子還是立侄上猶豫不決。此時,狄仁傑進言:“太宗皇帝櫛風沐雨,親冒刀槍箭鏃,平定天下;高宗大帝將二子託付陛下,陛下今乃欲讓位他族,有違天意。且姑侄與母子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之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祭祀姑姑太廟的。”武則天頓時感悟。當日,武則天對狄仁傑說:“朕夢見鸚鵡兩翼折斷,是何徵兆?”狄仁傑借題發揮:“武者,陛下之姓,兩翼,二子也。陛下起用二子,即可振翅高飛。”聖曆元年(698年)三月,武則天假託李顯有病需到洛陽治療,派遣職方員外郎徐彥伯秘密召回李顯及家人。李顯結束了流放的生活回到洛陽。九月,武則天重新立李顯為皇太子。神龍元年(705年),82歲的武則天病重。正月丙午日,宰相張柬之、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人突率羽林軍五百餘人,衝入玄武門,殺張易之、張昌宗。迫使則天皇帝傳位於中宗。改年號為神龍。二月,復國號為唐朝。景雲元年(710年)五月,唐中宗李顯去世終年55歲,葬於定陵(今陝西省富平縣西北15裡的鳳凰山)。

    關於李顯是怎麼死的,按照兩《唐書》和《資治通鑑》的記載,唐中宗李顯是被毒死了。《資治通鑑》是這樣說的:“散騎常侍馬秦客以醫術,光祿少卿楊均以善烹調,皆出入宮掖,得幸於韋后,恐事洩被誅;安樂公主欲韋后臨朝,自為皇太女;乃相與合謀,於餅餤中進毒。六月,壬午,中宗崩於神龍殿。”按照這個說法,韋皇后的兩個情人楊均和馬秦客害怕和皇后私通的事情敗露,韋皇后想當皇帝,而安樂公主想讓母親先當皇帝,自己再當皇太女,幾方勢力都覺得唐中宗礙手礙腳。於是,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主謀,楊均和馬秦客運用專業特長,一個負責做餅,一個負責往裡面配毒藥,幾個人分工合作,一下子就搞出了一碗香噴噴的毒湯餅。這碗毒餅是怎麼送給中宗的呢?《資治通鑑》裡沒說,這給了今天影視劇裡足夠的想象空間。最常見的一種想象是唐中宗半夜批奏表,忽然感到肚子餓了,正想吃東西的時候,安樂公主笑吟吟地出現了,手裡託著一碗湯餅,說父皇餓了吧,我給您送夜宵來了。唐中宗一看女兒如此體貼,大為感動,一口氣吃了個精光,結果吃完沒多久,就腹痛不止,七竅流血,一命嗚呼。

    為了增強這個說法的合理性,《資治通鑑》在景龍四年的五月,也就是唐中宗去世的前一個月還特意加上一筆:“五月,丁卯,許州司兵參軍偃師燕欽融覆上言:‘皇后淫亂,干預國政,宗族強盛;安樂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圖危宗社。但是唐中宗應該不是被毒死的。有以下幾個理由:第一個理由是在現存史書中,第一次提到唐中宗李顯被韋后謀殺,是在此後半個多月的一場針對韋后的政變中,帶有明顯的軍事動員色彩。就在中宗去世十八天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聯合發動了政變。當時一個政變的將軍對士兵說:“韋后毒死先帝,我們今天要殺死韋后,為先帝報仇!”顯然,說韋后毒死中宗只是給政變找個充分的理由,不足以作為了解事實的依據 。第二個理由,完全把安樂公主作為反面教材來對待的《舊唐書》提到了她想當皇太女、修定昆池等作威作福的許多細節,但是卻根本沒提到她還給中宗下過毒。顯然,這樣的重大遺漏,絕不是因為《舊唐書》的作者袒護安樂公主,只能說在當時人們還不認可安樂公主投毒這件事。第三個理由,韋后和安樂公主在死後都以禮改葬。在唐中宗死後半個多月,韋后和安樂公主也死於政變。雖然政變打出的旗號是她們兩個人毒死中宗罪該萬死,但是在政變結束後不久,她們倆卻還是被以禮改葬了。如果她們真毒死了中宗,怎麼還能認可她們的身份、以禮改葬 。第四個理由,韋后和安樂公主當時並沒有毒死中宗的現實需要。她們當時的準備還非常不充分,如果唐中宗在,她們還可以背靠大樹,在他的保護下進一步發展勢力。這樣看來,說韋后母女狗急跳牆,毒死皇帝的記載並不可信,屬於當時勝利者的謊言 。唐中宗的死因還有以下幾種可能。眾所周知,李唐家族有心腦血管的遺傳病史,唐高祖、唐太宗、長孫皇后、唐高宗統統患有“氣疾”、“風疾”,這在古代都指心腦血管類疾病。正因為如此,李唐王朝的皇帝們並不長壽,李顯五十五歲死亡尚屬正常。另外,有的心腦血管疾病是以發病急、死亡率高為特徵的,李顯在事先沒有表現出什麼症狀的情況下暴卒,也符合心腦血管疾病的一般規律。這樣看來,說韋后母女毒死中宗是一個千古冤案。當然,這只是一個推測

  • 7 # 老豆豆49500456

    沒有確鑿證據證明安樂公主殺死了父親李顯,應該是後人編的。如果當時就有人指認,那可能是嫁禍的,目的是想說明殺死安樂公主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怕李唐王朝再出一個武則天般的女人!

  • 8 # 有得觀史

    安樂公主要求中宗封她為皇太女,因此有人認為她有當女皇帝的野心。中宗沒答應,毒死父親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訴求。可是中宗李顯死後,她並沒當上女皇帝,她的母親韋皇后也沒當上女皇帝,而是立了個傀儡李重茂。這有兩種原因: 一是安樂公主母女認為自己沒能力當皇帝,二是時機還不成熟。

    如若說沒能力當女皇帝,就是想佔有皇權,那她們娘倆就沒必要毒殺中宗李顯。因為中宗在位時,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娘倆就說了算。

    如果說時機不成熟,換了個傀儡李重茂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可以加強專權。然而,中宗在位她們娘倆也可以加強專權,沒必要毒殺中宗,換個皇帝。

    所以,說安樂公主母女想像武則天那樣當女皇帝,因此毒殺李顯,這理由是站不住腳的。

    韋皇后和中宗是患難夫妻,被幽禁時日子非常苦,生安樂公主時窮的連襁褓都沒有,李顯就把衣服脫了做襁褓,所以取名李裹兒。李顯非常喜歡安樂公主。應該說李顯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感情還是很深地。親手殺死自己的父親,如果不是禽獸,情感上是很難過去的。而且,安樂公主毒殺父親是有極大的政治風險的。沒有極端情況是不太可能那麼做的。

    有人會說,正是極端情況才致使安樂公主母女倆毒殺李顯的。具體情況是這樣的:有官員告韋皇后淫亂後宮,李顯掛不住臉了,要整治韋皇后。韋皇后害怕了,才聯合安樂公主毒殺李顯。這理由更站不住腳。中宗李顯懦弱,不然也不會讓安樂公主母女把持權力。李顯生氣了,又能怎麼樣?什麼後果也不會有,要有早就有了。有那魄力,早就把韋皇后廢了,把武三思殺了,還敢在中宗的龍床上下棋,秀恩愛。李顯生氣了,什麼事也不會有。安樂公主母女心中太有底了,根本用不著毒殺李顯。

    說安樂公主母女毒殺李顯,只不過是為唐隆政變找的理由罷了。

  • 9 # 文史磚家

    根據正史記載,安樂公主的確是害死了自己的父親唐中宗李顯,那麼,她為何如此狠毒,做出如此大逆不道、違逆人倫的舉動呢?

    她是唐中宗朝最美貌的公主,有皇族“第一美女”之稱,自幼便受到中宗的無比溺愛。然而在她豔若桃花的外表下,竟然隱藏著一顆蛇蠍心腸,為了做皇太女,進而實現“女皇夢”,竟然和同樣想做女皇的母親一起,聯合下毒害死中宗。這個集美貌與狠毒於一身的唐朝公主,便是中宗的幼女李裹兒。

    安樂公主出生之時,正趕上中宗被廢黜、流放到房陵的途中,由於當時情況窘迫,中宗於匆忙中解下衣服為女兒做襁褓,並給她取小名為裹兒。中宗與韋皇后在房陵備嘗艱辛,所以沒有給公主帶來一個良好的成長條件,所以只能透過溺愛來補償,無論她任何事情都不會加以制止,漸漸地便讓後者養成蠻橫霸道的性格。

    中宗與韋皇后在房陵度過十四個春秋,被武則天重新召回洛陽,並被重新冊立為儲君。此時的李裹兒已到及笄之年,不僅容貌嬌豔,而且聰明伶俐,是王侯貴戚子弟競相追求的物件。數年後,李裹兒以安樂郡主的身份下嫁給武三思的次子武承訓,出嫁之時,當時名滿天下的大詩人蘇味道、李嶠、沈佺期、宋之問等人無不寫詩祝賀。

    安樂公主,最幼女。帝遷房陵而主生,解衣以褓之,名曰裹兒。姝秀辯敏,後尤愛之。下嫁武崇訓。見《新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八》。

    李顯被重新立為儲君七年(705年)後,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迫使武則天傳位給兒子,中宗由此復辟成功。李顯重登帝位做起了“逍遙天子”,放任韋皇后與安樂公主幹涉朝政、培植私黨,致使天下王侯公卿多出二人門下。

    安樂公主憑藉著父皇的溺愛無所不為,曾經自做詔書,矇住前面的內容,只讓中宗在末尾畫押,而後者竟然欣然聽命。不僅如此,安樂公主還多次向父皇撒嬌,讓後者立她做皇太女,中宗雖然沒有同意,但卻恩准她設定府署,自行徵辟屬官。

    安樂公主濫用此特權,按照候選者出價高低授予相應的官爵,由於屬於非正式任命,這些官員的任命狀全部是斜封的,所以這種官員又被形象地稱之為“斜封官”。當時與安樂公主同時開府闢官的還有其他六位公主,這些人所任命的“斜封官”數量極多,僅被吏部員外郎李朝隱否決的便有1400多名,情形之氾濫可見一斑。

    帝復位,光豔動天下,侯王柄臣多出其門。嘗作詔,箝其前,請帝署可,帝笑從之。又請為皇太女...與太平等七公主皆開府,而主府官屬尤濫,皆出屠販,納訾售官,降墨敕斜封授之,故號"斜封官"。引文同上。

    因為安樂公主的關係,駙馬武承訓同樣行為驕橫,經常欺辱太子李重俊(中宗庶子),把他當做奴僕一樣呼來罵去,並且還多次唆使公主誣告太子,請求廢黜他的儲君之位。李重俊恐懼憤恨至極,最終與將軍李多祚一起發動兵變,誅殺武三思、武承訓父子,時在景龍元年(707年)七月。中宗聞訊後,急令禁軍平叛,李多祚、李重俊隨即兵敗被殺。

    武承訓死後,安樂公主改嫁給亡夫的堂弟武延秀,婚禮極為隆重。然而在經歷李重俊兵變一事後,公主非但沒有變的收斂一些,反而變本加厲地攬權撈錢,並且對做皇太女一事越來越上心。就在此時,韋皇后也大做“女皇夢”,母女倆有相同的政治追求,最終決定聯手幹一番大事業。

    在陸續剷除異己勢力後,阻礙母女倆完成夢想的唯一阻礙,便成了她們最可倚賴的親人-唐中宗。景龍四年(710年)六月,韋皇后母女利用毒湯餅將中宗害死,並對外揚言是暴崩,如此行徑,真是泯滅人倫、令人髮指(“時安樂公主志欲皇后臨朝稱制,而求立為皇太女,自是與後合謀進鴆。六月壬午,帝遇毒,崩於神龍殿。”見《舊唐書·卷七·中宗本紀》)。

    李隆基發動政變,殺死韋皇后、安樂公主

    中宗遇害後,韋皇后冊立幼兒李重茂為帝,自己則臨朝稱制。雖然韋皇后把李重茂推上前臺,但天下人都清楚,用不了多久她便會自立為女皇,而安樂公主自然也會獲封皇太女。正當天下靜待新女皇產生之際,中宗之侄李隆基卻率先發難,率軍斬殺韋皇后、安樂公主,並將韋氏黨羽一網打盡。此時,距離韋氏臨朝還不滿一個月。

  • 10 # 文蹤旅跡

    對比《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鑑》的記載,我覺得安樂公主毒殺自己父親李顯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關於唐代歷史,《舊唐書》應該比較接近歷史事實。在《舊唐書》中的安樂公主的確不怎麼樣,她野心太大,大搞奢靡之風的那一套,還自不量力地相當皇太女等,因為這些事情,人們對她的印象很不好。但是關於她和韋后一起給父親下毒這件事,書中沒有記載。倘若確有此事,《舊唐書》既不可能替她洗地,也不可能粗心不記。

    在李顯人生的前半程,韋后和李顯恩愛有加,共度難關,這是不爭的事實。而在李顯重新上了皇帝位置後,韋后突然像換了一個人,變得陰冷狠毒、詭計多端,按照記載,她淫亂、干政、培養宗族勢力,相當皇帝,這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真是來得太突然了。韋后明明知道自己羽毛未豐,還沒有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她為什麼不像婆婆武則天那樣一步一步往上走?幹掉丈夫李顯就等於她把自己也逼上了絕路,韋后和安樂公主不可能智商低到這個程度。

    那為什麼會出現安樂公主和韋后毒殺李顯的說法呢?

    李顯死亡後,朝廷必然會出現大的動盪,在這種情況下,各方力量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調整。面對韋后干政的不利局面,十幾天後,太平公主和李旦的兒子李隆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了針對韋后和安樂公主的政變。政變中有人提出的理由就是“韋后和安樂公主毒殺了皇帝”,這不過是政變一方找出的藉口而已。

    《新唐書》和《資治通鑑》在評價唐代歷史人物的時候,有明顯地貶損女性的傾向。安樂公主會不會殺了自己的父親,綜合判斷那時候的情況,我覺得可能性不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獸世界新版劇情強行昇華希爾瓦娜斯出發點,是否可以看做是在給洗白女王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