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飲水君
-
2 # 日堯居
原創回答:經常聽到有好多人每當提起滿清卻少不了有“慈禧太后”的名字,這個名字就象滿清代言人一樣,經常出現在滿清的史料之中,她的孃家就姓“葉赫那拉氐”,這個姓氏真正是耳熟能祥,如果你瞭解滿族八大姓氏,你就會發現葉赫那拉氐這個姓氏在滿清的社會地位,我們來看一下這“八大姓”:佟、關、馬、索、葉、赫、那、郎,這八大姓氏的後四位姓氏如果連著念,即葉赫那垃,不難理解這後四位姓氏如同出自葉赫那拉一個家族,可事實上,葉赫那拉氐在滿族人的姓氏中,是有著一個悠久歷史的姓氏,她的這個姓氏在清朝出了很多地位顯赫的人,且不是一搬的社會地位。自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伊始,我們可簡單介紹一下:
清太祖孝慈高皇后,即努爾哈赤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拉氐.孟古(1575年——1603年)曾育有皇八子愛新覺羅.皇太極。據記載,孟古姐姐是海西女真勢力最強大的葉赫部貝勒楊吉砮的女兒,明萬曆十年,即公元(1582年),當還未建功立業的努爾哈赤來到葉赫部時,楊吉砮慧眼識人,將只有八歲的孟古許配給了努爾哈赤,並許下誓言,等到孟古長到出嫁年齡,一定把她送往建州與其完婚。萬曆十六年(1588.9月)十四歲的孟古在兄長葉赫貝勒納林布祿的護送下來到費阿拉城,嫁與努爾哈赤為妻。九部之戰,建州女真與海西葉赫始終有著無法開啟的心結,所以孟古(孝慈高皇后)無辜的被夾在孃家與夫家的仇恨之中,常年的憂鬱,孟古最終於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病倒了,並結束了悲寂痛苦的一生。天聰三年(1629年),孟古與努爾哈赤合葬在福陵地宮。崇德元年,其兒子皇太極登基,併為母上諡號為“孝慈昭憲純德真順承天育聖武皇后”。這一切要歸功於她唯一的兒子皇太極,母以子貴。
惠妃(?——1732年)納喇氏,滿州正黃旗人,清康熙帝妃。康熙九年生皇子承慶(殤),康熙十一年生皇長子胤禔。康熙二十年十二月晉惠妃,為當時冊封的四妃之首,《永憲錄》等史書記載說,惠妃納喇氏是納蘭明珠的妹妹,納蘭性德的姑母,但不知記載是否屬實?但是姓葉赫那拉氐是亊實。
她一共為康熙生了二個兒子,其兒子胤禔排行為皇長子,因與皇太子有了儲位之爭,康熙四十七年因廢太子受到牽連被囚禁在高牆之內,至雍正十二年被幽死。當年胤褆獲罪險些被殺,是其母惠妃上書康熙說她這個兒子從小就不孝順,康熙就順水推舟,就這樣,惠妃巧妙的救下了自已兒子的性命,她的聰慧可見一斑。惠妃於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卒,終年七十多歲,屬於長壽善終。
納蘭明珠,滿洲正黃旗(1635年——1708年)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大師、居內閣十三年,掌儀天下之政,為康熙王朝一權臣,也是號稱“滿清第一詞人”納蘭容若的父親。雖然叫納蘭明珠,但是他實為葉赫那拉氐族人,祖父為葉赫那拉,在征戰建州女真的征戰中敗亡。由於葉赫那拉金臺吉的妹妹孟古嫁給了努爾哈赤,生下了皇太極,所以葉赫那拉氐與愛新覺羅一家有著姻緣關係。納蘭明珠自幼跟隨康熙身邊,在康熙剛剛登基時候,擔任侍衛、治儀正,與康熙十分親近。在康熙一朝,權傾一時,歷任內務府總管、刑部尚書、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等要職。由於在康熙王朝中與索額圖二人構限於朋黨之中,致使朝剛敗亂,康熙帝因朋黨之罪被罷黜。納蘭明珠後來鬱鬱而終,病故於康熙四十七年,享年七十三歲。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氐,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原各成德,為了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一年後太子更名胤礽,於是納蘭又恢復本名納蘭成德。號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詞人,父親是康熙朝權臣納蘭明珠,母親是愛新覺羅氏是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大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成為貢士,康熙十五年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而後一病不起,七日後,於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病逝,年僅三十歲。
舒妃,1728年——1777年,葉赫那拉氐,乾隆帝之妃。她是侍郎納蘭永壽的女兒。納蘭明珠的曾孫女,出身高貴,家世顯赫。舒妃生於1728年六月初一,1741年十三歲的她被選入宮為貴人,同年十一月冊封為舒嬪。1749年晉舒妃。1751年舒妃在二十四歲時生皇十子,但是早殤。她本人於1777午五月三十日逝去,享年四十九歲。舒妃比乾隆帝小十七歲,後葬於裕陵妃園寢。
孝欽顯皇后,即葉赫那拉氐,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葉赫那拉氐為清朝咸豐皇帝妃子和同治帝生母。慈禧出身於北京滿洲鑲藍旗世襲官宦之家。1852年,封懿貴人,後依次晉封至懿貴妃。咸豐帝死後,其子同治帝繼位,被尊為“聖母皇太后”,抬入滿洲鑲黃旗。同年與恭親王奕沂合謀發動辛酉政變,剷除顧命八大臣勢力並與慈安太后一起垂簾聽政。外人都以“慈禧太后”、“聖母皇太后”、“西太后”稱呼。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病逝。慈禧太后是自1860年至1908年間清朝帝國的實際統治者,人稱清朝“無冕女皇”,其掌權時間長達47年,在清代僅次於康熙帝與乾隆帝。
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835年11月29日)【有官方說法為出生於北京闢才衚衕】咸豐二年(1852年)入宮,封蘭貴人,咸豐十一年尊為皇太后。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尊為太皇太后。1908年11月15日崩逝於儀鸞殿,1909年十月入葬於清東陵。
德宗孝定景皇后,1868年——1913年,清朝德宗即(光緒帝)皇后,葉赫那拉氐。孝欽顯皇太后(慈禧太后)親弟弟奉恩公都統桂祥之女,徽號隆裕。
隆裕皇后長得並不漂亮,既瘦弱,又駝背。可這門親亊是慈禧皇太后懿旨給定的,光緒帝雖不滿意,卻也無奈。關健她是慈禧太后的孃家侄女,又是葉赫那拉氐的女人。這完全是一場政治婚姻,主要是為了探悉皇帝的內情,控制和操縱光緒帝。光緒帝與皇后葉赫那拉氐大婚後,情不投,意不合,始終是一門不美滿的婚姻。光緒帝死後,宣統繼位,上徽號為“隆裕皇太后”。民國二年(1913年正月17日)死於太極殿。
阿達爾漢,(?——1641年),納喇氏,與葉赫金臺石同族,為兄弟,清太宗諸舅。在清太祖努爾哈赤滅葉赫部時,阿達爾漢率部所屬來歸降愛新覺羅,援牛錄額真,隸滿洲正白旗。天命六年二月,率部伐明,阿達爾漢先諸將奮進,三月,攻克遼陽,援一等參將,敕免死一次。後在諸多大戰役中屢立戰功,戰察哈爾、喀爾喀、科爾沁各部落。伐北韓並多與豫親王多鋒合作,大破北韓軍。是葉赫那拉氐家族出類拔萃的戰將。
納喇.蘇克薩哈(?——1667年),滿洲正白旗人。清朝議政王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加太子太保。順治七年(1650年),告攝政王多爾袞圖謀不軌,多爾袞被追黜。後率軍鎮湖南,屢敗劉文秀軍於嶽州、武冒。康熙初年,受遺詔為輔政四大臣之一,因與同為輔政大臣的鰲拜不合,常不得志。康熙親政後,被鰲拜及大學士班布林善誣以不欲歸政,列二十四罪。康熙六年(1667年)被殺。納喇.蘇克薩哈是為葉赫那拉氐後代中問鼎中原的著名戰將與著名託孤重臣。
清道光年間的兵部尚書:葉赫那拉.那桐(1856年——1925年),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字琴軒,一字鳳樓,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
在清未,光緒、宣統年間先後任戶部尚書、外務部尚書、總理衙門大臣、軍機大臣、內閣協理大臣等,併兼任過京師步軍統領和管理工巡局事務。1900年,八國聯軍侵犯北京,慈禧太后西逃,那桐留任辦事大臣,隨奕劻、李鴻䓬與聯軍議和。《辛丑條約》後,任專使赴日本道歉。清帝退位後,遷居天津。清華大學的題名“清華園”就是葉赫那拉.那桐題寫的。那桐的故事也很多,簡歷也很複雜。總之葉赫那拉.那桐是滿清未期的重要代表人物,更是葉赫那拉氐家族的出類拔萃的人物。
還有好多關於葉赫那拉氐後代名人,如古琴家葉詩夢等等,就不一一列舉。葉赫那拉氐族譜與所有滿族族譜一樣,均滲透著漢族傳統的儒家影響,它既是官職承襲的重要憑證,亦為表明身份地位的證明;葉赫那拉氐族譜的收藏以遼寧為最多,吉林次之,還有一些善本族譜收藏於北京等地圖書館中,現存大約十幾部。研究葉赫那拉氏族譜對研究清初歷史及開發葉赫滿族地區旅遊都有較大意義。
為什麼葉赫那拉氐能成為滿清“八大姓”之一?
綜上:葉赫那拉氏家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部落,同時也是滿族人的驕傲。之所以能成為滿清“八大姓”之一,還要追溯到遙遠的十六世紀;葉赫那拉氏,亦稱為葉赫納拉氏或葉赫納蘭氏,是原明朝未期的海西女真扈倫四部之一的葉赫部的王族。遊走於現如今的吉林省葉赫河、伊通河流域。又南遷於遼寧省開原北部,又移葉赫河,由此故稱葉赫部落。據記載:葉赫那拉氐的始祖為視星根達爾漢。
葉赫這個最古老的氐族,因分部於葉赫河而得名,是女真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同姓葉赫和異姓葉赫之分,用蒙古語理解“葉赫”為龐大的意思,蒙古語的“那拉”為太陽的意思。有傳說,葉赫那拉氐的起源有這樣一個故事:在元未明初時,葉赫那拉氐家族與愛新覺羅氏家族在葉赫河流域的葉赫域發生了一場戰爭,愛新覺羅氏家族的頭領為了使葉赫那拉氐臣服,就指著大地說道:我們是大地上最尊貴的金子,(因為愛新覺羅氏就是金子的意思)而葉赫那拉氐部落的頭領聽了哈哈大笑說道:看見太陽沒有?我們就姓它!金子算什麼?由於此一戰葉赫那拉氐部落戰勝了愛新覺羅而成為了當時東北最大的一支部落。葉赫那拉氐的後代在後來的歷史變遷中居住地分佈甚廣。清朝欽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納喇氏為滿洲著姓,其氏族散處於葉赫、烏拉、哈達、輝發及各個地方,雖糸一姓,各自為族。後在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征服與招撫下,其各地方包括尼馬察、科爾沁、長白山、伊巴丹、伊蘭費爾塔哈、布林哈圖、扎庫木等這些在明朝中未期的葉赫部的納喇氏,遷居到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撫順新賓一帶)。
葉赫那拉氏在以後的日子裡,跟隨著努爾哈赤、皇太極征戰四方,為滿族的形成和清朝的建立,創造了必備條件。在清順治元年(1644年)葉赫那拉氐的名人輩出,金戈鐵馬一統中原,又由於葉赫那拉氐的女人大多嫁入皇家並世代聯姻,使葉赫那拉氐家族名聲大振,有的成為了皇后,有的被派遺到各地駐防,立下赫赫戰功。由此成為了滿洲“八大姓氏”中的大姓之一。其人口在滿族中也是較多的一姓,葉赫那拉.慈禧太后就是此姓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因此也被稱為滿洲“八大姓”之一。
-
3 # 歷史大學堂
今天跟大家繼續聊聊滿洲八大姓,在聊過了鈕鈷祿氏和佟佳氏之後,今天咱們聊聊葉赫那拉氏,一個和愛新覺羅家族愛恨交織的姓氏。
一、顯赫的葉赫部落
葉赫那拉這個姓氏起源於他的部落名稱——葉赫部。葉赫部乃屬於海西女真扈倫四部之一,地理位置位於扈倫四部偏西,位於現吉林省四平市的梨樹縣,這裡地處松遼平原腹地,又有葉赫部落得名的母親河葉赫河流經,如此優越的地理,使得葉赫部落物產豐盛,繁榮富強。
正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葉赫部落的強盛,雖說離不開地理優勢,但是更主要的還是取決於葉赫人的發憤圖強。在海西女真扈倫四部之中,從血緣上來說,只有葉赫是外來部落,另外三個部落哈達、輝發和烏拉都是“一根藤上的瓜”。由此可見,對於創業初期的葉赫先祖們是如何之不易。
經過葉赫先祖幾代人的經營,葉赫人不但落腳海西,而到了第六代子孫清佳努和楊吉努二兄弟,繼承先人餘烈,沿葉赫河兩岸建立葉赫雙城,即葉赫東西兩城(兄清佳努居西城,弟楊吉努居東城),此時的葉赫部成功超越當年被明朝極力扶持的哈達部,成為傲視群雄的海西最強部落。此時也是葉赫部最為極盛之時。
圖1 葉赫古城遺址
二、與愛新覺羅家族的愛恨情仇
談及女真各個部族,怎麼也繞不過愛新覺羅家族,葉赫部更是與愛新覺羅家族之間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恩恩怨怨。
有兩位葉赫女子,她們可以說是貫穿了葉赫那拉和愛新覺羅兩大家族之間的興衰往替,一位是大清王朝創始人清太宗皇太極的生母——葉赫那拉-孟古哲哲,她也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唯一的皇后(太宗追封),即孝慈高皇后。另一位就是傳說中的女真第一美女,令無數英雄折腰的葉赫那拉-東哥格格。
因為孝慈高皇后孟古哲哲而引發的葉赫與愛新覺羅之間大爭鬥,主要是因孟古哲哲臨終前想要見自己母親最後一面之願望,被兄長納林布祿無情地拒絕,結果孟古哲哲遺憾辭世,年僅29歲。努爾哈赤以及愛新覺羅家族恨透了納林布祿的無情並以此為由發動了對葉赫的戰爭。結果,此戰愛新覺羅家族大獲全勝,納林布祿也丟了性命。
圖2 努爾哈赤半身朝服像
那麼這位東哥格格的“影響力”就更大,也更悲情。她拒絕嫁於努爾哈赤,因為努爾哈赤是自己的殺父仇人,並且以以身相許為籌碼,聯合其他部落共同征服建州努爾哈赤,為父報仇。
葉赫與建州之間的恩怨,已經掰扯不清道理了,努爾哈赤更是以葉赫以及其他部落背信棄義為名,出師攻伐海西女真,這一次努爾哈赤一舉攻下海西除葉赫外其他扈倫三部,徹底成為女真最強部落。葉赫從此也徹底走向落寞,無奈依附明廷又苟延殘喘了幾年,最後隨著明廷薩爾滸之戰的大敗,葉赫部落也徹底被努爾哈赤征服,正式成為了大清王朝建設者的忠實一員。而東哥格格也是在34歲的年紀,無奈嫁給了蒙古貝勒之子,可惜次年就香消玉殞。
圖3 薩爾滸之戰
三、大清王朝葉赫那拉氏之顯赫人物
關於葉赫那拉和愛新覺羅兩大家族之間的恩怨,一直有這樣一個傳說:當年葉赫被征服之時,布揚古(一說是金臺石)貝勒留下誓言,只要葉赫還有一女子在,必將亡愛新覺羅。這段誓言很悲壯,但是純屬臆造並非屬實。
在愛新覺羅與葉赫那拉之間的爭鬥結束之後,乃至後來愛新覺羅氏取得江山,葉赫那拉人都沒有受到過任何打壓與歧視,非但如此,葉赫那拉氏一直在大清王朝享有尊貴的地位,也湧現出不少顯赫的人物。
康熙朝時期,權傾朝野的納蘭明珠就是葉赫那拉氏代表人物之一。這納蘭明珠乃葉赫城主貝勒金臺石之孫,金臺石又是太宗皇太極生母孝慈高皇后的兄長,而且納蘭明珠又娶英親王阿濟格之女,所以納蘭明珠與皇族關係密切,背景那是相當的硬!如此顯赫的身份讓納蘭明珠仕途之路通暢無比,而且納蘭明珠對康熙皇帝盡忠盡責,很快官至武英殿大學士,成為索額圖之下的二號權臣。
圖4 索額圖(1636年-1703年),赫舍里氏
後來雖說因為結私營黨被康熙皇帝罷黜官職,但是最終還是能夠得以善終,如此比較,比老對頭索額圖要強百倍。
如果說納蘭明珠大夥有些陌生,那麼他的兒子您一定知曉,他就是清朝大名鼎鼎的著名詞人——納蘭性德,因其字容若,所以後人又稱其為納蘭容若。他的那一首“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引後人無數遐想,論婉約詩詞意境之高遠恐難出其右。
只可惜納蘭容若一生情感坎坷,鬱鬱寡歡,最後在三十一歲的年紀就溘然長逝。
這裡多介紹一下,納蘭明珠的次子納蘭揆敘也是一位文化修養極深之人,他官至翰林院掌院學士(相當於國家教育部門最高行政職稱和最高職稱)。康熙五十六年納蘭揆敘去世,康熙皇帝親賜諡號“文端”,確實體現出康熙皇帝對他的賞識。
那要說葉赫那拉氏最最著名的人物,那肯定是孝欽顯皇后,也就是被稱為“老佛爺”的慈禧太后莫屬了。
圖5 慈禧(1835年—1908年)即孝欽顯皇后
慈禧太后實際統治大清長達近半個世紀之久的女政治家,人生不可不為傳奇。她從一位出身在中下等貴族家中的女孩,最終成為繼女皇武則天之後,又一也是僅有一位,成為大一統王朝女性當家人。
她人生之輝煌,也是披荊斬棘之奮鬥與犧牲換來的。她經歷過突如其來的家庭大變故,從原本衣食無憂,一下子變得負債累累,生活從此步履維艱;她經歷過宮廷鬥爭,在傳統而出身高貴的皇后與美麗動人而博得皇帝寵愛的麗貴妃之間,最終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以及上天對自己的眷顧,“拼”出來皇貴妃以及之後皇太后之身份;她為了取得絕對統治權,一生領導過三次大小政變,最終將一切大小“反動”勢力消滅於無形;她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力,可以犧牲自己的獨子以及外甥兼侄子兩位帝王,更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韙,糊塗蛋一般的與全世界宣戰,最終落得倉皇出逃,狼狽不堪之窘境。
除此之外,她既能重用漢臣,積極鼓勵各類富國強兵之道,甚至讓一度讓行將就木的大清王朝出現了“同治中興”這樣的迴光返照之勢,而她又更是因為滿足個人的驕奢淫逸與愛慕虛榮,將泱泱中華帝國,推入萬劫不復之深淵,至今仍是我中華切膚之痛,因而身後被後人戳脊梁骨一般地詈罵。
圖6 慈禧太后與隆裕皇后、瑾妃、德齡、德齡之母、元大奶奶、三格格、四格格、李蓮英在中海乘平底船遊覽
三、沒有滿清貴胄,只有中華兒女
大清王朝最終還是被歷史奔騰向前之洪流所摧毀,定格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王朝,這個王朝承載著這個古老帝王太多之滄桑。大清之後,葉赫那拉氏的後人,大多改為漢姓,現今他們大多以“那”、“葉”此兩姓為主,倘若你到網上搜索一下,會看到很多你所熟知的名人,這裡就不再例舉了。
因筆者就生活在遼寧省,這裡是一個多民族融合之地,我身邊的同事和朋友就不乏葉赫那拉後人,我們都一樣過著平凡的生活,一樣兢兢業業地為祖國之繁榮,貢獻著自己的綿薄之力。
文:王金百
提起葉赫那拉,大家都能想到慈禧,還有哪些名人也是葉赫那拉家族的?為什麼葉赫那拉氏能夠成為滿清的“八大姓”之一?
回覆列表
先說一副對聯:
妖婦人冷手腕暗含殺機三次垂簾忽忽喇喇奴役臣民將近四億人口;
奇女子熱面孔善結人緣一手遮天風風雨雨執政中國多達半個世紀。
這是位於吉林省四平市東郊葉赫那拉故城“慈禧太后展廳”的一副對聯。因為慈禧,葉赫那拉名揚天下。作為“滿洲八大姓”之一,葉赫那拉和滿清皇室有著極深的淵源。
當大清國還是女真部落的時候,葉赫部女真為了籠絡建州女真的努爾哈赤,就將部落首領的妹妹孟古格格許配給了他。這位孟古格格,“儀範端淑,心性寬和,莊敬聰慧,詞氣婉順”,深得努爾哈赤的寵愛,成為清宮第一後。她對大清最大的貢獻是生下了清太宗皇太極,繼承了努爾哈赤的遺志,建立了大清,為葉赫那拉氏在滿清的高貴地位打下了血統基礎。
孟古格格有個侄女,小名叫東哥,滿洲第一美女,”絕代佳人“。她這個絕代可不是吹的,因為凡是跟她沾上關係的男人,都“絕代”了:一個個英雄為了她戰死沙場,剋夫值滿滿的。她一生嫁了七回,每一回都會引發激烈的戰爭,堪稱東方“海倫”。葉赫部最早曾經許諾將東哥嫁給努爾哈赤,但後來在明朝支援下毀約。這讓努爾哈赤憤恨不已,最後滅了葉赫部。東哥出生時,薩滿曾預言:“此女可興天下,可亡天下。”不幸一語成讖,海西女真四部皆因她而亡,“一女亡四國”。東哥最後一次嫁人時,都已經33歲了,在當時絕對是剩女中的“聖鬥士”,時人稱為“葉赫老女”,相當傳奇。
雖然,努爾哈赤滅了葉赫部,但因為孟古格格,對葉赫那拉氏還是相當寬容的。葉赫那拉氏的女人們也不斷的走到清朝皇帝的身邊,比如康熙皇帝的惠妃、乾隆皇帝的舒妃。當然名氣最大的還是權傾一時的西太后慈禧和倒黴蛋末代皇太后隆裕。據說,當年葉赫城被努爾哈赤攻陷時,其首領曾對天發恨:“吾子孫,雖存一女子,亦必覆滿洲”!果然,男人沒有幹成的事,女人幹成了!
如果你去過清華大學,在二校門前留過影,把照片拿出來好好看看,“清華園”三個字是誰寫的?答案是:那桐,人家在匾上籤了名的。此翁也是葉赫那拉氏,“旗下三才子”之一,做過軍機大臣、總理衙門大臣等,是晚清官場的重要人物。
清朝滅亡之後,滿姓大都改作了漢姓。郭德綱在他相聲中調侃說,葉赫那拉改姓了拉,這純粹是玩笑,其實他們大多改姓葉、那等。比如著名的古典詩詞專家葉嘉瑩、著名的女作家葉廣岑、歌手那英、主持人那威。當然,還有改成一些更常見的漢姓的,比如票房超高的武打巨星吳京,出身正黃旗,滿語名叫“烏雅京”,真是夠可以的。
說了這麼多,富貴也好,風流也罷,畢竟都被雨打風吹去。葉赫那拉就像葉赫城一樣進了歷史的博物館,只留下一段段傳奇,任憑後人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