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太爺

    1

    學習的關建是記憶,很多人看了很多書,聽了很多講,可經常記不住所要學習的知識,就像黑瞎子掰玉米,最後只剩一個抱著回家了。

    可是我們不是有很多記憶的方法嗎?

    知乎上關於提高記憶的乾貨很多,比如番茄記憶法、記憶宮殿法。我們都能從中受益匪淺,可是真正的按照這些方法做的人應該不是太多,很多人看的時候點點頭:恩,這個方法很好,可是過後就拋到爪哇島去了。

    這等於啥也沒看!

    箇中原由不是方法不好,最主要的是我們對這些記憶方法記憶不深或者不會運用。

    大腦記某一個知識點不是某一個方法就能完成的,它是個知識整合過程。

    2

    傳統的記憶研究認為,一般記憶的過程可以大致分為編碼——儲存——提取三大階段。並且認為短期記憶知識被留存在海馬體內,知識成為長期記憶就儲存在大腦皮層。

    這時候不管什麼時候提取,記憶大多都會一請就來。

    好吧,這裡的意思表明記憶就像是個錄影帶,每次回憶時只是找出相應時間內的某個段落就好。

    事實上,記憶的過程是這樣的!

    美國《科學》雜誌上曾經肯定了這樣一個發現:

    科學家們注意到了這樣一個現象,一些因為大腦海馬體受損而患上失憶症的病人,在進行想象時也會出現困難。他們的痛苦在於不但失去了記憶,還失去了想象能力。

    經過長久的觀察對比研究後,科學家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人們在設想未來的時候,腦部被啟用的區域與回憶過去時是一樣的。海馬體中的神經網路給記憶碎片提供了一個空間,讓它們能夠在這裡重新組合。不管是回憶還是想象,都是在這個空間裡構建起來。對於碎片的不連貫之處,回憶者會按照自己的邏輯和當下的信念來填補。所以回憶並不是從資料架上尋找光碟的過程,而是每回憶一次都要重新構建一次場景,並且結合了回憶發生時回憶者的想法。

    記憶的這個過程被稱為場景構建。

    這個實證主義的結論,遠比理論主義所說的“編碼——儲存——提取”的傳統猜想正確的多。

    3

    因此我們的記憶好不好,就看這個記憶場景構建的好不好。要注意的是這個場景構建不同於記憶宮殿,記憶宮殿只是對事情記憶的方法,因為他本來就來自於所謂古希臘的一個事件記憶故事。所以對學科知識的記憶來說,它有畫蛇添足之,因為每一個學科知識都有自己的場景特點,而不單單是事件。

    4

    記憶思維方式的選擇首先與學科知識特點有關。

    高中的時候同學們都要分文理科,有的同學對數理化很有悟性,他們的數學思維強,分析、歸納、推理、判斷、橫向縱向聯絡,信手拈來,輕鬆愉快。

    同樣,很多人選擇文科,歸納、概括、語言節奏、文字組合,也是拿手好戲。

    記憶場景,就是透過這些符合學科思維的方式方法,進行場景的想象和重構,然後達到記憶和運用的目的。

    記憶思維方式的選擇與學習階段有關。

    小學生、中學生和成人的學習階段不同,採用的思維方式當然也不同。舉個例子:小學階段記憶一個生字可根據間架結構相近或字音相同、相近來歸類、對比記憶。例如“跑”“抱”“袍”“炮”,可編成順口溜加以區分——“有足就是跑,有手就是抱,有衣就是袍,有火就是炮”。

    而到了中學階段,直接聯絡課文就可以對生字進行較好記憶。到了成人階段記憶生字我們就會聯絡事件了。

    思維方式的選擇與個人腦力有關。

    記憶力好的人,往往是把知識點用自己的方式過濾出來,把碎片知識整合為記憶整體。

    這些整體讓他們能有足夠的好的想象力,比如演講者,說相聲的,歌唱演員,他們透過舞臺想象和實景訓練,達到了完美記憶的目的。

    5

    從普遍性角度來說,記憶場景的牢固構建有這樣幾個方法。

    1)做知識點目錄

    善於學習的人有個共性,那就是做筆記。學習就得做筆記,不做筆記你的學習就顯得雜亂無章。

    從記憶匯出角度來說,筆記起到一個知識掛鉤的作用,你看到筆記就會把已經記憶的知識提取出來。

    所以提高記憶效率,最直接的一個方法是做知識點目錄,把學習的知識點做一個目錄式的記錄。把知識進行最直接的場景再次重構。

    比如記憶“習慣養成”的四個部分:

    (1)導火索:時間,地點,感受,對外界的反應。

    (2)習慣動作:無意識中就做的動作。

    (3)獎勵:每當有收穫就給自己獎品。

    (4)信念:相信自己。

    2)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系統的知識點目錄,大家都很熟悉不做介紹。

    3)注意力集中

    優質的記憶場景構建,離不開記憶者注意力集中。我們經常說的番茄工作法就是其一。

    但是真正的注意力集中是不分時間的,和尚入定幾個月也可,只要你有這個求知的慾望,是不會侷限於多少分鐘的。

    4)重複學習。

    場景構建有時候需要多次重複。這就是所謂有短期記憶的原因,大腦獲取的資訊需要一定時間的反芻和重構。

    科學家認為,對一個知識點的5次重複構建就能達到長期記憶的目的。

    5)錯題集

    無論是成人學習還是學生時代的學習,一個重要的記錄本就是錯題集。

    對人類來說,有時候不是怎樣學會去記住,而是做到怎樣不去忘記。

    錯題集就是這樣一個工具。

    2017年山東省理科狀元馬國慶,一個重要習慣就是高度重視錯題集的使用,在高考前,他記錄的幾大本錯題集已經被翻得稀爛。

    對知識死角不斷的重複,不斷的進行場景構建,讓知識死角變成橫空利器。這就是制勝的法寶。

    6)學會下盲棋

    很少人懂得下盲棋了,古時候,人們在無聊的時候喜歡下棋,可是沒有象棋咋辦,人們就開始下盲棋。大家摸黑不點燈,這個說“炮五進六”,那個說“車六退一”。

    其實對於記憶來說,每天睡覺前半個小時,和早上起床前半個小時,都是學習的最寶貴時間,這時候把一天學習的知識在腦中進行放電影式回憶,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道理很簡單,透過對知識的場景回顧和重複構建,記憶會進一步加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DNA被破壞,生物會出現什麼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