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難道這些學生傻到不知道借錢要還嗎?攀比的社會風氣和高額的生活成本,讓很多學生願意為金錢而墮落。
5
回覆列表
  • 1 # 皮皮與八角

    說大學生是受害者?

    大學生是是這個社會相對較特殊的群體。他們都已成年,已經到了要為自己行為負責的年齡,從社會和家庭的角度來看,他們依然還是裡學校經歷良好的教育,不懂人間冷暖,過著衣食無憂的孩子。

    記得天津衛視一檔招聘類節目,其中一期應聘者北京一某重點大學的女大學生。再經過一些簡單自我介紹之後,主持人在跟她聊一些學校生活狀況的時候,我們驚訝地聽到她說經常和朋友去泡夜店,淡定地聊著自己在夜店買醉的情景,甚至恬不知恥地講在夜店被中年男人請喝酒的經歷。而且最讓人可悲的就是,她根本不以為然。

    讓人尷尬的是她爸媽還在擔心,在學校會不會好好學習,女生談戀愛會不會和男朋友睡到一起。

    呵呵,他們和我們,應該不是活在一個世界。

    在傳統家長的眼裡,大學應該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把學生和外界的誘惑隔絕起來。大學生的意志力相對薄弱,步入大學之後自由時間多了起來,老師和家長也不在身邊,這就更加給了他們接觸外界的機會,他們該如何面對外界的誘惑?

    到底是誰的錯?

    大學正在越來越開放,學生也開始有更多的需求和想法。網際網路把地球變成了村子,現在的人們更喜歡每天盯著手機急迫甚至被動著地被狂轟濫炸的資訊洗腦,當大學不再如往日純粹得無慾無求,自然就給了校園貸進駐的理由。

    這也導致,校園貸成了消費金融中走得最快的一員。畢竟,又窮又有夢想虛榮心爆炸的群體,不那麼多見。

    然而,在幾則大學生借貸的新聞中,家長也有很多讓人震驚的說法。

    “兒子只是吃喝玩樂和小賭,半年也花不完10多萬。”

    “叛逆貪玩的兒子固然有錯,但那些貸款平臺更是不負責任。”

    “他們為什麼都不和家長核實就借錢給孩子?”

    人們總是傾向於把個人放在被害者的角色裡,不自覺的把矛頭指向商業機構。被忽略的事實卻是,成年人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商業的本質就是逐利。

    校園貸還是高利貸?

    風口上的校園藍海,自然也出現了很多良莠不齊的公司,從事後的催收方式來看,個別校園貸和高利貸瓜葛頗深。

    這也導致校園市場的藍海屬性在逐步降低,風險也相應增大。部分機智的校園貸已經開始脫離這個標籤。

    從學生的借款路徑來看,順序大多是銀行-校園貸-高利貸。

    這說明,需求始終存在。只是在不同的政策和引導下,最終流向的方向不同。Sunny或者黑暗,總有一處是歸途。

    作為當代大學生,有需求有慾望是無可厚非的,要做的一定是將自己的需求和慾望轉化為提升自己的動力,做一名成年人,相信的應該是工地上多搬一塊磚會多一塊錢,而不是不勞而獲,否則負債的雪球越滾越大。

  • 2 # 單身男情感交流互助者

    肯定是商家的錯,孩子們都還小,經不起誘惑,富家子弟不缺錢用不著貸,窮人的孩子爸媽都很苦,千萬不要為了自身的利益去毀了孩子,如遇無力償貸者商家還是捐了吧,別喪心病狂的去討債了,還校園一片寧靜吧!!!

  • 3 # 金生水起李青浩

    有了需求市場才有了校園借貸!讓還沒步入社會,大部分心智未健全的,還未有還款能力的學生借貸,應該引起國家的重視。就像合同法規定用工單位禁止聘用未成年人一樣,國家應該在法律條款里加進除了屬於國家銀行以外,任何別的機構不允許給學生團體與個人借貸!學生團體是國家的未來和國家富強的根本。應對他們從法律層面進行些許保護!

  • 4 # 立馬財經

    都是攀比之風的問題啦或者是有需求但是也沒有正式的貸款渠道,所以選擇校園高利貸呢。

    近兩年,隨著P2P的盛行,網路借貸公司開始在校園野蠻生長。然而,校園借貸產品瘋長背後也暴露出諸多問題,甚至引發爭議。最近,一則《大學生欠債百萬跳樓》的新聞在網上引起了熱議,校園貸款也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從借貸方來講,是否能夠採取有效措施,杜絕學生惡意借貸消費,是目前社會各界關注焦點。

    “分期”除了服務費 還得多交千元“無名費”業內人士付先生指出,校園網貸機構利潤來源的很大一塊是貸款的利息、服務費等收入。這些費用一般都由網貸公司自行定標準,雜七雜八的服務費、滯納費能佔貸款總額的 5%,有的平臺甚至超過了10%。 借點錢花來得容易 但是“利息”超級高校園網貸產品還款時一旦發生逾期,隨之而來的“利滾利”十分驚人。例如,“名校貸”會收取逾期未還金額的0.5%/天作為違約金,“趣分期”則要收取貸款金額的1%/天。 “貸款合同”一邊倒 “甲方違約”責任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看待網紅撕書並表示不讀書照樣開跑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