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人們對慈禧沒有什麼好印象,她對國家有貢獻嗎?
7
回覆列表
  • 1 # 谷川teL

    感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結合歷史來看,就可以發現慈禧確實有才,並且是有大才。咸豐帝在避難熱河時去世,當時同治帝年幼,朝中有肅順等託孤重臣把持。慈禧果斷和咸豐六弟恭親王聯手,剷除肅順,奪取政權。當然,當時是兩宮皇太后一起垂簾聽政。在排位上同治皇帝的嫡母慈安太后還在同治皇帝生母慈禧太后之上。和民間傳說不同,慈安太后同樣是一個相當有手腕的人。只是,她早早去死,讓慈禧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

    此後數年,太平天國興起,清朝的統治岌岌可危。慈禧太后打破清朝建國以來百餘年的舊習,破格啟用漢族大臣掌握兵權。最終,清朝依仗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等一班漢臣消滅了太平天國,重新穩定了局勢。有不少人曾經發文說,有四次下屬勸說曾國藩稱帝,可是曾國藩都放棄了。事實是什麼呢?無論以後數十年朝廷大局如何變幻,軍機處是哪位大臣領班,始終無法撼動慈禧太后的權位。朝廷大權始終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上。曾國藩若是稱帝,必定身敗名裂。

    最明顯的就是後來的戊戌變法。首先,光緒皇帝完全沒有實權。變法之所以能夠推行,其實是得到了慈禧的批准。最後變法的失敗,也不是慈禧個人的反對。當時光緒帝變法的詔令下發到地方各個省,除了江西巡撫表態支援外,其他總督巡撫一概無視。這就證明,戊戌變法本身有著許多問題。慈禧最大的功勞便是穩定了1860年以後的中國,使得中國沒有完全淪為外國列強的殖民地。新疆被阿古柏等勢力侵佔時,她也能夠派遣大軍前往征討,基本上還是穩定了現在中國的疆域。

    當然,慈禧也犯下不少過錯。這個過錯最主要的原因,是慈禧的思想過於保守。話說回來,呂思勉先生也認為,近代中國,是“一個曠古未有的局面”。單純依靠傳統的帝王統御術已經不能適應新的社會。以慈禧為首的晚晴政府也在努力做出嘗試。比如洋務派,學習西方技術,富國強兵改革軍政。後來發現單單改革軍政不行,又嘗試融入新的思想,推行戊戌變法。只是,當這個嘗試也失敗時,清政府就無計可施了。因為,剩下的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放棄帝制,從國家體制上進心改革。這自然是慈禧不能允許的。

  • 2 # 蔚藍的海洋19

    這是一個混餚是非的問題,慈禧一生未做過好事!唯一做過的好事就是犧牲了北洋艦隊而修造的頤和園留給後人了,如果不是慈禧當年果斷捨去北洋水師而建頤和園那些銀子也是蕩然無存!

  • 3 # 清景流華

    談貢獻也要看看她有多少罪過,沒有及時立憲,讓國家繼續沉淪,驕奢淫逸,致使甲午兵敗,喪權辱國。思想保守,卻迷戀權利,讓百姓保守苦難

  • 4 # 保定王傑

    你們說的不準確,準確的說,一是她給後人提供了多麼好的反面教材啊!供大家罵這麼多年也不厭倦!二是造糞機器,造了很多有機肥,三是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 5 # 我死在去年夏天

    這種女人最好賣到超遠的農村,嫁一個50多歲老光棍,每天干完活回來,澡也不洗,掏出又黑又髒的又臭的大OO,在那張幾十年沒換過床單被子油膩膩的床上,狠狠的,不管她的哀嚎哭泣求饒,把存了幾十年的積蓄,瘋狂的輸出給她

  • 6 # 永元盛世

    我就知道 1量中華之物力 結與國之歡心

    2寧與友邦,不予家奴

    3誰叫我一時不痛快,我就叫他一輩子不痛快

  • 7 # 我們是鈉梨子

    慈禧太后 ,是一直被後人認為賣國求榮的 慈禧太后 做出了收復新疆的決策

    1901年9月4日,出現命令各省城書院改成大學堂,各府及直隸州改設中學堂,各縣改設小學堂,並多設蒙養學堂

    中青年時期的她,用人得當,依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中興名臣,在和諧拜god會,維護西域以及西南等地領土完整方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她的支援下,南北洋興辦洋務三十年,雖然最後失敗,但客觀上確實奠定了中國近現代工業的基礎

    ,自慈禧始,皇權對平民百姓的生殺予奪現象基本沒有了(官員除了大逆,幾乎也都沒有殺頭的危險了)。有個例子說慈禧曾給幼年光緒找過一個琴師,但這個琴師不諳宮中規距,對慈禧多有衝撞,慈禧對其仍很尊重。後來琴師實在無法忍受宮中生活,便偷偷跑掉了,又迫於生計,只好出來在北京天橋上獻藝餬口,但卻並不見官府來抓他!最後這個琴師又當了某個官員的家庭琴師……這種事在早些年根本就無法想像!

  • 8 # 手機使用者51505758702

    能執政48年尤其是在那個年代還是個女人能沒有嗎?!肯定有過人之處!那個時代的能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難道他們都是酒囊飯袋?!

  • 9 # 藍色地中海095

    功過二八開。二分功是提拔重用漢臣曾左張李四大名臣,使中國主權勉強獨立,半封半殖,如果搞得差了就和印度一樣,全殖民地無主權了。八分過是隻顧貪圖享樂,維護自己的權利,於國家人民於不顧。挪用軍費修頤和園導致戰敗日本籤馬關條約,向全世界宣戰籤辛丑條約等將國家進一步推向深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常年餓殍遍野。缺乏視野氣魄,民族擔當。

  • 10 # 斷鷹攀崖

    1、慈禧維持中央集權,沒有讓中國陷入軍閥割據、分裂局面。如果慈禧死於八國聯軍侵華前,中國必將軍閥混戰,而後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有亡國的可能。

    2、支援洋務運動,推動近代化發展。

    3、支援左宗棠收復新疆,維護國家主權

  • 11 # 李三萬的三萬裡

    這裡有必要提一下清帝國旗漢政策的演變——清初,朝廷推行的是“首崇滿洲”;從康熙時代起,清廷開始推行“旗漢並重”的用人方針。至咸豐—同治年間,隨著八旗兵和綠營兵的相繼腐化和喪失戰鬥力,為了鎮壓風起雲湧的太平天國運動和捻軍起義,朝廷開始放手允許一些漢族高官(如:曾左李胡等人)自行招募團練。

    而也正是這樣一批漢族高官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比旗人勳貴們更直接的認識到西方工業文明(特別是軍事科技)的先程序度。隨著洋務運動的展開,漢族地方督撫的勢力逐漸開始崛起,清廷的中央集權程度開始有所削弱,直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期間出現了“東南互保”的局面。這也迫使清廷出於維護統治目的的需要,在光緒時代(主要是1901年以後)重新祭起了“首崇滿洲”的大旗,搞出了諸如“預備立憲”和“皇族內閣”之類的騙局來。

    當然,歷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清廷終於在風起雲湧的革命浪潮中滅亡了。 而這一局面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要拜慈禧太后所賜。因為——正是她在洋務運動初期為了鞏固統治,採取了暫時支援洋務派(特別是其中的漢族高官)的策略,這使得地方督撫勢力逐漸膨脹而朝廷對地方(特別是對華中、華南和東南地區)的控制,這客觀上為辛亥革命的迅速發展提供了條件。

    試想,如果朝廷對地方的控制能力還像原先一樣強大的話?我們能夠想象,在武昌起義後的短短兩個多月內便有十餘個行省脫離朝廷而獨立嗎?中華民國能夠在1912年的第一天就在南京宣告成立嗎?儘管辛亥革命有著諸多的不足,但這畢竟是我們近代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大事件,是我們在追求救亡圖存的理想和邁向近代化程序中的關鍵一步。而慈禧太后的為政措施客觀上促進了我們向前邁出這一步。從這個意義上講,慈禧太后非故意和主觀意願的做了推動,因為她當然是為了她自己。

  • 12 # 老虎他爹

    首先,慈禧即使對國家有貢獻,也不是主動的行為。

    必須明白,慈禧是傳統政治任務,她沒有民族國家意識,只有天下國家意識。

    在天下國家的體系中,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國君是沒有退路的,退的結果只能是死。所以,慈禧不得不承擔起責任來。

    圖片說明:題名慈禧的畫作,實出於晚清宮廷女畫家繆嘉惠之手。慈禧文化程度不高,字寫的也不好,她常寫小紙條傳達她的意見,裡面有很多錯別字,所以清代高官對她的評價是“識字而已”。

    所以,慈禧的一些行為在客觀上對國家會有一定的正面價值,但這並不是她主動為之,她的所作所為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捍衛一家一姓之天下,而非為國民服務。

    換言之,慈禧的底線是保護皇權,在保護皇權的基礎上,可以對國家、百姓產生一點好處,如果國家、百姓的利益與皇權發生衝突,則她會毫不猶豫地拋棄國家利益、百姓利益。

    所以,很難用“對國家有貢獻”來評價她。

    圖片說明:國外漫畫中慈禧教子圖,圖中的皇帝應該是光緒,因慈禧對同治非常寵愛,可同治性格頑劣,很年輕就去世了。慈禧懲於教訓,對自己妹妹的孩子光緒要求非常嚴格(慈禧與妹妹感情不和,她的妹妹有精神疾病),導致光緒一生比較膽怯。

    其次,慈禧行為產生的正面效果

    慈禧較重視維護國家統一,對國土完整比較敏感。

    因為國家就是她家,自己家少了東西,她當然不幹,在傳統王朝向現代國家轉型過程中,失去土地相對較少,這有清廷的一點點“貢獻”,不像奧斯曼帝國,從一個大帝國最終分崩離析。

    對於清王朝的這個貢獻,毛澤東曾給予正面評價。

    不否認,由於顢頇無能,特別是嘉慶時,清廷錯過了戈洛夫金使團來訪的契機,使中俄邊界東段長期未確定,導致外興安嶺、庫頁島等丟失,但整體來說,清廷還是把主要疆土保留下來了。

    圖片說明:國外媒體上繪製的慈禧出行漫畫。

    慈禧較重視民族平等,避免了族群衝突

    在慈禧之前,八旗與民人之間存在比較大的矛盾,漢官與滿官之間也有很多衝突。因太平天國之亂,慈禧不得不大量依靠漢官,以後她也比較倚重漢官,使漢人勢力得以上升。在慈禧統治下,滿漢通婚開始普及,雖然辛亥後滿漢仍出現了很大沖突,但整體來說,算是比較平穩的過渡。

    縱覽世界史,清朝與民國之間的交接堪稱是最理性、最平和、代價最小的交接方式,是人類政治理性的一次傑作,這其中固然有清皇族無能的因素,但如果不是慈禧當政時刻意打壓皇族,也不至於如此。

    對於減少民族衝突這一點,毛澤東也曾給予過正面評價。

    圖片說明:慶親王奕劻雖然為人甚貪鄙,但他對滿漢大防看得甚談,他將女兒嫁給了漢官,在親王中開了先例。

    慈禧有一點樸素的愛民意識,減少了橫徵暴斂

    慈禧文化水平不高,她的主要知識來自於京劇,因此對百姓疾苦多少有一點同情。

    據德齡記載(雖然她的書中大量內容是編造的,但這個細節可能有真實性),慈禧在頤和園時,華北大旱,慈禧迷信,認為是自己太驕奢淫逸,上天示警,立刻強迫光緒和她一起返回不太舒適的故宮,辦祭祀祈雨,趕到故宮時,恰好天降甘霖,慈禧才鬆了一口氣。

    當然,慈禧這麼做是怕百姓造反,危及統治。但慈禧確實算不上暴君,對民間稅收也相對寬容,此外清代北京透過明溝排水,許多人佔用明溝蓋房,致明溝成暗溝,只能強制改造,雖然佔用者違法,慈禧還是撥了一筆錢給予補償。所以民國時革命者也撰文稱,慈禧雖是封建統治者,但還是有一點民權意識的。

    當然,要特別說明,慈禧做這些事的前提是為了保障皇權,皇權受威脅時,她也會舉起屠刀,也會變成赤裸裸的賣國者,像“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樣的話,確實令人蒙羞。

    其三,慈禧的主要問題

    慈禧不是現代型政治家,所以對權力鬥爭特別敏感,對於行政比較荒疏,所以清政府始終無法組織起來。

    慈禧的操作多是為了奪權,很少是為了政治理念。比如她打壓了戊戌變法,但清末新政基本又恢復了戊戌變法的政策。她真正擔心的是康梁篡權,對於具體政策,她自己沒有評估好壞的能力,也不甚關心,完全被人操縱。

    慈禧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貪汙、腐敗,她自己賣官鬻爵,給自己謀收入,此外她生活極端奢侈,完全沒有勵精圖治的奮鬥精神。

    作為統治者,慈禧意志力不夠堅強,經常放棄責任。

    比如對義和團,她本有所擔心,卻又不願意直接廢止,北京陷落前,她不通知任何人單獨逃跑,說明她已知義和團靠不住,可她怕承擔責任,乾脆一走了之。

    圖片說明:國外媒體認為義和團背後的支持者是慈禧太后,其實慈禧對義和團一直不太信任,但她又不願出面約束。

    再比如甲午之戰,她本持反對意見,卻怕承擔賣國賊的名聲,放縱翁同龢、光緒等人胡鬧,慘敗之後,又讓李鴻章去背罵名,這都不是成熟政治家應該做的事。

    在傳統制度下,統治者享受最大福利,也必須承擔最大責任,可慈禧卻常有不負責的表現,這就做了一個非常壞的榜樣。晚清吏治腐敗,國家能力喪失殆盡,慈禧要負直接責任。

    對於慈禧,有必要提出她的缺陷與不足,但也要看到,她畢竟是傳統時代中的舊人物,希望她能懂新思想,這強人所難。只能說,她在舊的評判體制下,也有一些不太合格的地方,比如推卸責任。

    不過,也要看到,慈禧很多汙名是康梁編造出來的,民國時期亦加大了這種批判,其中有些是不實之詞。

  • 13 # 達o芬奇密碼

    魯迅說過,國家沒落,男權主義都把責任推到女人身上(找替罪羊),褒姒,蘇妲己,西施,貂蟬,楊貴妃,慈禧。歷史上前朝亡國之君都被抹黑,夏商秦隋元明清民國都被抹黑了。有人會說周漢唐宋沒有被抹黑。那是因為周朝之後是春秋戰國。漢朝之後是三國兩晉南北朝。唐朝之後是五代十國,前朝之後全是各國之間爭鬥,敵人不是前朝,所以沒有人黑。元朝沒有黑宋朝,是因為元朝草原人民不屑與歷史罵戰。歷史上唯一的敵人是英雄,開國皇帝是流氓,就是項羽和劉邦。那是因為司馬遷公正,但司馬遷也因為直言成了太監。道理很簡單,和鄰居打架之後,以後你還會說鄰居的好話嗎?

  • 14 # 薩沙

    其實,這和治病是一個道理。

    有人得到絕症,每天都很疼,生不如死。

    一個醫生說,來,我們徹底做個手術,要麼把病治好,要麼乾脆死了沒痛苦。

    一個孝子卻說,不行,我不能冒這個風險。我們就維持現狀,只要給病人打止痛針,維持生命就行了。

    結果,病人被維持生命10多年,每天都很痛苦,最終還是慘死。

    慈禧就是這種人。

    她掌權維護的不是國家民族,而是滿清權貴的統治地位。

    當時的滿清,如果不主動進行改革,就應該早死早投胎。

    慈禧的行為是逆潮流而動,害苦了老百姓,自然就是國家民族的公敵。

  • 15 # 迷路的小神仙

    有沒有貢獻那是要相對於它的破壞性來說的。

    打個比方吧,一個人販子用一顆糖拐跑了一個小孩,那人販子是好人還是壞人?他給了陌生小孩一顆糖,所以他是好人?

  • 16 # 老李有刀

    提到慈禧,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老佛爺”,“帶著大清走向滅亡”,“將國家帶入水深火熱之中”等,這幾個印象也基本符合歷史事實。擅斷專權,凌駕於皇帝權力之上,並且做了不少昏聵之事,在慈禧掌實權的年代裡,大清一步步被列強炮轟槍擊,與列強籤的不平等條約一個接一個,領土逐漸被帝國主義列強蠶食掉。

    雖然洋務運動,戊戌變法開端,也都是慈禧默許的,晚清的立憲也是慈禧主推的一項改革,這幾項改革都是合乎歷史程序的改革,但這幾項運動都是要維護一人的獨權,讓幾項改革進行得都不徹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推延了大清覆滅的步伐。

    慈禧的專權,以及她的奢侈腐敗給奄奄一息的大清上了最後一道必死昭,很難說慈禧對國家有何貢獻,他處在的歷史時期讓她成為了大清的罪人,但在歷史的程序中,她又葬送了大清,以及整個兩千多年的封建時代,也不失為國家的一次機會。

    你覺得慈禧是十惡不赦嗎?如果慈禧帶領大清抵擋住了列強,你認為中國的歷史程序會發生哪些變化?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 17 # 長江一口

    慈禧在奪取大清統治地位之後的前三十多年裡只做了一件事,就是選擇了中國幾千年歷史上  “第一次大規模引進西方科技”的洋務運動。按朝廷的歷史評價講,慈禧也相當於總設計師。

    慈禧啟用了奕訢,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洋務工程師,後來提升李鴻章為洋務總工程師。洋務運動快速發展了大清的經濟:火車鐵路,兵工廠,紡織廠,電報局,北洋艦隊,機械化露天煤礦,鍊鐵廠等等行業企業第一次出現在封閉千年的中國。

    洋務運動只用了短短三十多年時間,就把一個等同於唐漢時期農業經濟體的國家,帶進了近代經濟體的大門。這在幾千年中國歷史上實屬開天闢地。按官方邏輯講,誰是當時的最高領導人,這些就是誰的成績。

  • 18 # 看萬山紅遍了

    慈禧不一定比秦皇漢武差,她碰到的問題是以前農耕社會未曾碰到過的,說到底,是西方的工業文明對農業文明發起了挑戰,民主憲政對專制統治發起了挑戰。從洋務運動到清末新政,她做的不錯的,遺憾的是她在1908年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從此中央再無權威,清朝也就離死亡不遠了

  • 19 # 蘭臺

    要說貢獻當然有貢獻,最大的貢獻就是支援左宗棠“塞防論”,批准左宗棠率部進入新疆平定阿古柏叛軍。

    左宗棠入疆平叛一共報銷了5200萬兩白銀,這筆錢可是朝廷出,可不是左宗棠個人出錢。

    另外,如果沒有慈禧的批准再借左宗棠三個膽子,他也不可能私自籌款帶兵去平定阿古柏叛軍。

    當然,有人要說了,說慈禧在那個位置上,做這個決定不是應該的嗎?哪兒有什麼功勞可言。

    我只能說,持有這種看法的朋友實在太不瞭解中國古代王朝特點了。

    我這裡可以給大家說說明朝哈密衛、努爾幹都司的情況,當然,我這麼說絕對不是要比爛,而是想透過明朝是如何放棄哈密衛、努爾幹都司來說明,在今天我們看來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在古代王朝看來是帶不來收益的“賠錢貨”,放棄這些地區並不會受到輿論的譴責。

    先來說哈密衛,哈密在那裡,相信大家都清楚,位於今天新疆東部,是內地與新疆重要門戶,應該說哈密距離內地並不遙遠。

    但是透過《哈密簡史》我們可以知道,明朝從沒在哈密實行駐軍和流官的有效管理,即使是強盛的永樂時期。哈密衛只是羈縻機構,不是明朝的正式行政地區。

    而明朝徹底失去對哈密的地區的統治,哪怕是名義上的統治是在明朝正德年間,正德八年,哈密地區的部落首領寫亦虎仙勾結吐蕃速檀滿速,發動了吐蕃第四次對哈密的戰爭,忠順王拜牙棄城而逃,哈密再次陷入吐蕃人之手。

    這次明朝再也沒有出兵收復哈密了,此時的正德皇帝根本無心去管西北邊陲的哈密。到了嘉靖初年,土魯番多次興兵攻擾肅州等地,明廷內部因大禮議之爭,就收復哈密事掀起“封疆”之獄,處置了甘肅巡撫陳九疇等主張收復哈密地區的四十多名文武官員。最終在兵部尚書胡世寧的建議下,嘉靖皇帝正式放棄了哈密地區。

    奴兒干都司情況也類似,因為奴兒干都司距離明朝核心統治區域太遠,在明宣宗宣德九年,奴兒干都司這個機構也就被荒廢了,而終明一朝,也沒有誰因為這件事情責怪明宣宗。透過哈密衛和奴兒干都司的興廢我們可以看出,在古代王朝時代,一旦被認定為“賠錢”、“產生不了受益”的地區,即使徹底放棄,君主也不會受到責難。

    “新疆各城自乾隆年間始歸版圖,無論開闢之難,即無事時歲需兵費尚三百餘萬,徒收數千裡之曠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已為不值。且其地北鄰俄羅斯,西界土爾其、天方、波斯各國,南近英屬之印度,外日強大,內日侵削,今昔異勢,即勉圖恢復,將來斷不能久守……揆度情形……俄先蠶食,英必分其利,皆不願中國得志於西方。而論中國目前力量,實不及專顧西域,師老財鋪,尤慮別生他變……”

    李鴻章這番意見竟然得到了多數督撫的支援,我們假設慈禧同意了李鴻章的意見,那麼,慈禧也不會遭到當時輿論的責難的。

    但是歷史事實表明,慈禧最後還是支援了左宗棠的意見,同意並且支援左宗棠出兵平定阿古柏叛亂,這確確實實是慈禧的歷史貢獻。

    最後說一點,現在一提到左宗棠西征,都吹噓胡雪巖的功勞,好像幾千萬兩白銀的軍費是憑藉胡雪巖一己之力借來的,其實這種看法大謬。

    西征借款,各國銀行說的很清楚,要求清朝各海關出印票、各省督撫蓋大印交洋商處抵押,再對各海關確定承擔額度定期還貸,事後再由各省藩司(地方財政)轉賬給各個對口海關補漏,這裡面最重要的是清朝政府的各種印章,而不是胡雪巖個人的面子;事實而言,胡雪巖在西征借款裡也就是一個經辦人而已,他還沒那麼大面子,要說面子大,也是清朝朝廷面子大。

  • 20 # 使用者113199433044

    慈禧給女人爭臉了誰說兒不如男主要清朝男皇帝能力不如慈禧下面後代黃鼠狼生老鼠一代不如一代老太太為國家也操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帝豪GS的大燈裡面有水蒸氣,這是正常現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