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dqst聖殿騎士團
-
2 # 讓我多看一眼
首先多爾袞與大玉兒應該是小時候認識的,這兩家聯姻是有歷史的,大玉兒的姑姑嫁給了多的哥哥皇太極,所以並不是只在禮節上有來往,應是平時也有走動所以兩人小時候認識的機會是大大存在的,而且兩人年歲相差不多草原上的民族也都開化從小認識的可能性更多了。其次大玉兒不僅美貌而且智慧,這也是個原因。福臨年幼由多爾袞攝政多爾袞暫時還不吃虧,這也是個貌似原因。
-
3 # 朱爽14
多爾袞,滿洲最勇敢的勇士,清王朝正式建立時最大的功臣,順治即位後滿朝最大的統治者,和順治皇帝的額娘莊妃扯上太多的不非關係,這就是多爾袞。一生有過輝煌,有過痛苦,有過無奈,太多太多的感情聚集在一起,串起他不凡又複雜的人生。縱觀前清歷史,對多爾袞縱是有很多感慨,不知,多爾袞,一生為何?清朝開國先皇努爾哈赤,也就是清太祖,在臨死時,據說只有一個妃子陪在他的身邊,他對這個妃子是倍加寵愛,這個妃子就是多爾袞的額娘。清太祖死前沒有來得及當眾指定哪個皇子為下一任的皇帝,說是隻是口授給多爾袞的額娘。於是,清太祖歸西,他的四個較長的兒子被稱為四大貝勒,處理了清太祖的後事。有國必有君,國無君不寧, 指定下一任皇帝即位成了四大貝勒首要的問題。於是,他們與多爾袞的額娘急急聯絡,沒有人知道其詳細內容,談到了最後,卻傳出了一個訊息:先皇臨死時,出於對大福晉的愛憐,指定大福晉為其陪葬,所謂一起去天上做夫妻。可憐的多爾袞年齡還不大,就必須要接受如此的痛苦,當他急急趕到時,所有人都攔著他,總算闖了進去,“大福晉隨先皇昇天!”這一訊息傳入了他的耳中,他跪在了地上,淚水模糊了眼睛。這一刻起,多爾袞明白了:自己最愛的額娘去了,從今以後只有自己了,一定要領著弟弟闖出一番天地!有野史記載,努爾哈赤的真實意思是要十四子多爾袞即位,努爾哈赤生前特別喜歡多爾袞,喜歡他的勇敢機智。可是,似乎大福晉和四大貝勒之間的恰談出了什麼問題,最後大福晉隨先皇而去,四大貝勒以多爾袞沒有戰功否定了他。據說四大貝勒之中最年長的代善此後對多爾袞格外的關照,也許這就是他對多爾袞的懺悔、對大福晉的贖罪吧!可是,敢問這一切又有什麼用?就算先皇並沒有讓大福晉做為陪葬的遺詔, 就算多爾袞真的是內定的下一任皇帝,又有什麼用?原來的多爾袞可以在大草原上策馬賓士,盡享人生之樂,可如今呢?全部的擔子都要他自己扛,有淚水也只有咽裡!民間傳說把多爾袞和大玉兒(即後來皇太極的莊妃)的際遇劃出了唯美,即美妙又淒涼。傳說多爾袞和大玉兒很小的時候就認識了,由於年齡相仿而且他們的骨子裡都有著那麼一種豪爽,他們早已偷偷相愛,似乎就等著合適的時機完婚了。可是,四大貝勒中的皇太極即位,卻一眼看中了冰清玉潔的大玉兒,封她為妃。這一擊又將多爾袞打入無底深洞,和深愛的人含淚分離……我想,也許多爾袞的心裡對皇太極更多的感情是恨吧!從皇位到心愛的人,他無一事可心。“蒹莢蒼蒼,白露為霜,所為依人,在水一方”一切的際遇離多爾袞遠去,上天連一個小小的幸運都不肯給他供他侈奢…也許就是從那個時候起吧,多爾袞看盡了身邊的世俗,麻木了,當年他英俊勇敢,聰明機智,缺的就是功績。於是,他離開了皇宮,遠離了這是非之地,這塊令他絕望的土地,遠赴韁場,用一個個戰功證明了他自己。也許他在這戰場尋找著什麼吧!找回他的勇敢,找回他在草原馳騁的心際,還是在尋找他遠去的心靈…後來皇太極駕崩,此時莊妃(大玉兒)已為皇太極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福臨。多爾袞結束了在戰場的生活,回到了皇宮。此時,明朝的遺軍蓄意造反,皇帝駕崩繼承皇位的人選當先在即,多爾袞本可輕而易舉的當了皇帝,以當時他在朝中的影響即位當皇帝似乎是意料中的事。但是,多爾袞卻不顧朝中大臣的反對,不顧反面勢力的影響,不顧同樣有繼承權的皇子豪格,將莊妃的兒子福臨一手託上了皇位。於是,莊妃當上了皇太后,在後宮位居第二,而多爾袞呢,有了一個稱號,攝政王,後稱為皇父攝政王。皇太后,攝政王…為小順治輔政的這段時間,多爾袞忠心耿耿,為順治處理好了一切事物,同時也自私的將自己在朝中的勢力擴張到了最廣,豪格被他殺了,邊疆的民族不和也被他處理好了,似乎一切阻礙順治的因素都消除了,順治小皇帝也安全的長大了,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順治對多爾袞很不滿!在順治眼中的多爾袞是個奸詐的小人形象,他更是不滿意於多爾袞過多的參與政事。他們叔侄之間的點滴也許只有他們自己清楚吧!多爾袞在幾乎將朝政交給順治的時候,卻引起了這樣一個風波,他要求皇太后下嫁。還是因為愛吧,闖出了一切的多爾袞留到此時的依舊是孤獨。可是,順治會理解嗎?自己的媽媽嫁給叔叔?有何倫理之談!史料沒有關於皇太后下嫁多爾袞的確切證據,所以這又成了初清史的一個不解之謎!根據各種文獻考證,皇太后最終應該是沒有下嫁多爾袞,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又是一個無言的結局。即使一步之遙,可是他們順治七年十二月份,多爾袞死在喀喇城,孤獨的西去,什麼也沒有帶走,什麼也沒有留下。多爾袞生前最鄙視的就是錢、權。可一個千古勇士, 不是有江山,就是有美人,可多爾袞呢?再輝煌,江山美人他都沒有,最鄙視錢權,到頭來,卻只留下了這兩樣,真是造化弄人多爾袞的這一生啊!充雜了一切,一切複雜,一切簡潔。一切快樂,一切悲傷。可是,輪迴過後,只留下白紙一張。世界還在繼續~~
-
4 # 著名退堂鼓表演藝術家
我們先得搞明白另一個小問題,就是孝
莊姓
甚名誰。孝莊不姓孝莊,也不叫孝莊,孝莊文皇太后是孝莊死後康熙給她封的諡號。且不說她活著的時候還沒有孝莊這個諡號,就算有,也沒有哪個敢這麼叫。既然如此,《康熙王朝》裡面斯琴高娃演的孝莊皇太后張口閉口“我孝莊,我孝莊”的,就是不對的,這是該電視劇的一個硬傷。在《孝莊秘史》裡,孝莊的名字叫
大玉兒
。其實這也有點兒小問題。大玉兒是漢族名字,而滿族人和蒙古人起漢族的名字,是在清軍入關之後,順治、康熙兩朝時才形成的傳統。孝莊活著的時候清軍還沒有入關,在關外的孝莊不可能叫“大玉兒”這個漢族化的名字。有人說努爾哈赤
看漢書,孝莊趕時髦起個漢名也未可知。實際上孝莊在關外並不懂漢語,她來自蒙古科爾沁部落,會蒙語和滿語,滿語沒有大玉兒這個名字。而且,所有的史書上都沒有記載孝莊原來名叫大玉兒的說法。既不叫“孝莊”,也不叫“大玉兒”,那麼孝莊叫什麼呢?她的全名叫布木布泰·博爾濟吉特,來自漠南蒙古科爾沁部落。這樣一來又有了一個衝突,《孝莊秘史》中說孝莊跟多爾袞是有真感情的,兩人小時候就認識,還曾一起在蒙古草原上騎馬、射箭,是皇太極橫刀奪愛,把孝莊搶走了。但是,當時的滿族部落跟漠南蒙古部落距離很遠,若孝莊真的來自漠南蒙古,那多爾袞又如何與她青梅竹馬呢?不能青梅竹馬,也就不能私定終身,那悽美的愛情故事豈不也就沒有了嗎?
實際上,這個悽美的愛情故事本來就沒有。孝莊絕不可能跟多爾袞有私下會面的機會,至於一見鍾情、私定終身就更不可能了。關於多爾袞和孝莊,史書上有明確的記載,在孝莊成為
清朝
的核心人物之前,她只和多爾袞見過三面。第一次見面,是孝莊的姑姑哲哲嫁給皇太極的時候,那是1615 年,當時多爾袞3 歲,孝莊2 歲。要說這倆小孩兒能一見鍾情,估計誰都不會相信
。那是不是後來再見面時兩人情竇初開了呢?兩人的第二次見面是在1623 年,當時多爾袞11 歲,孝莊10 歲,從理論上來講,此時二人是有可能一見鍾情的,但事實上根本不可能。因為這次是多爾袞結婚。結過婚的人應該知道有多累,更何況是皇室成員的大婚,新郎還是個11 歲的少年。當時普遍結婚早,11 歲結婚也屬正常,多爾袞在自己結婚娶媳婦的時候跟孝莊一見鍾情,這種橋段在電視中常見,在現實中並不靠譜。時隔兩年不到,多爾袞13 歲,孝莊12 歲的時候,兩人見了第三次面,這回輪到孝莊結婚。在孝莊嫁給皇太極的婚禮上,二人見了一面,多爾袞成了她的小叔子。與第二次一樣,這次見面也只是在婚禮上的一個照面,不可能碰撞出愛情的火花。由此我們可以斷定,孝莊、皇太極、多爾袞的三角戀只是電視工作者的藝術加工,歷史上並沒有這回事兒。
-
5 # 蒼茫大地顧煒斌
這個問題蒼茫大地來回答:
一多爾袞愛的不是大玉兒,而是小玉兒,即後來的孝莊皇太后,這應該是他的初戀,但皇帝大哥不要說要他愛的女人,就是要他的命,他不給也得給!他絕不是為小玉兒即當時的莊妃,讓出皇位給莊妃之子福臨,博得美人莊妃一笑,而是因為皇太極死後,他與皇太極長子即他的侄子豪格爭奪皇位形勢所逼,他實在坐不了江山,只能退而求其次,讓孝莊之子福臨(順治帝)上位,自己和濟爾哈朗一起做了攝政王,這是他政治上反覆權衡利弊的選擇,是他政治成熟的表現,而不是他不愛江山愛美人,在他眼裡皇權遠比孝莊有魅力,有了皇權什麼樣的漂亮的黃花大閨女得不到,誰還稀罕這個已成寡婦的還帶著拖油瓶的半老徐娘呢?
先請讀者朋友耐著性子聽我講一段往事,直到我講故事時我的老心臟還差點跳出來:
崇德(皇太極年號)八年八月,皇太極猝死,皇位空缺。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和弟弟睿親王多爾袞槓上了,皇位這是稀缺資源,誰不稀罕?豪格為首的皇子派以兩黃旗、正藍旗為後盾,以索尼、圖賴為支柱,誓死擁立先王之子繼承皇位。另一派領頭大哥是皇帝多爾袞,他也實力雄厚,以兩白旗及其他旗部分力量為支撐,胞弟多鐸、英親王阿濟格為副帥。當多爾袞到達議事大廳,豪格已在帳外埋伏下最精銳的巴爾喇兵張弓持劍,形勢萬分危急。豪格派兩黃旗索尼、鰲拜首先發言,要立皇子為帝。多爾袞拿出祖制,鎮定還擊:“太祖爺定下規矩,只有八和碩貝勒才有資格議政,你們沒資格。"索尼、鰲拜退出,多爾袞暫時勝,但巴爾喇兵沒退!多鐸又請禮親王代善上位,代善老江湖啦,雙手抱拳,你們另請高明。豪格指望鄭親王濟爾哈朗出頭推薦自己,濟爾哈朗沉默是金。雙方劍拔弩張,豪格年輕沒經驗,順口撂下一句氣話:我德才淺薄,沒資格上位。機會來啦,但多爾袞明白自己如上位,豪格派必然出手開打,勝負暫且不論,大清就徹底清淨消停了!全國就幾十萬人口,再一內訌,大明這個老鄰居,“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還有李自成、張獻忠這些新朋友在門口等著呢!這不是找死的節奏嗎?多爾袞不愧為卓越的政治家,他提出:“皇子福臨即位,他和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這個英明的決策獲得了各方面的擁護,豪格派也無話可說。豪格是皇子,福臨也是皇子。且莊妃已是貴妃,漢臣大學土范文程還暗中支援。多爾袞這一招挺陰的:皇帝侄兒年幼,皇嫂和我有舊,攝政王可行使皇帝的權力,少一件龍袍而已。
一致通過後,多爾袞正式上任,行使皇權,誰說多爾袞不愛江山?下令侄兒豪格去剿滅張獻忠,想借梟雄百戰老帥兼屠夫張獻忠之手殺掉政敵豪格,誰知豪格是打不死的小強,在四川西充鳳凰山射殺梟雄張獻忠,豪格大難不死,沒有厚福,叔叔又出笫二招,一箭雙鵰,讓貝爾吞齊出面告發鄭親王濟爾哈朗:在太宗駕崩時,謀立“肅親王豪哥為君",書面語“擅謀大事";袒護受罷爵處分的豪格,說濟“向與肅王同謀,心生憐憫,顯令僭越"(濟也不冤枉,只不過成者王侯敗者寇,誰叫你這個豪格死黨當年膽小怕事的呢?(濟爾哈朗被定為死罪(當時皇權在多爾袞手上,那不是逗你玩),不久降為郡王,罰棒五千兩,免輔政資格。豪格終以免死、囚禁、削爵、沒收所屬人員,當年三月,豪格悲憤抑鬱而亡,年僅三十九歲。多爾袞納豪格福晉美眉博爾濟錦氏為妃。多爾袞在1644年封攝政王,後封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生前待遇權利與皇帝無異:當叔父攝政王時所戴之冠帽頂用東珠十三顆,金佛前嵌東珠七顆,後金花嵌東珠六顆;所佩玉帶“每板嵌東珠六顆,貓睛石一顆",為淺黃色;多爾袞逢朝賀穿八團龍服,與皇帝接近,比龍袍少一龍,其冠只是東珠少一顆!一六五O年為大清一統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多爾袞死了,被追尊為義皇帝,配享太廟,極盡哀榮。
但小皇帝福臨是有親爹的,他也只認這個親爹,不喜歡你這個專權霸道的叔叔來自封為爹,書面語叫皇父攝政王,算帳那是遲早的事,只不過要等到秋後而已。
很快,多爾袞的好日子到頭了,多爾袞死了,弟弟在他之前就死了,算帳沒有障礙啦,毀陵、掘墓、鞭屍、削首示眾,直到乾隆朝1778年才平反,復睿親王封號,注意!不是攝政王!評價為“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這只是部分平反,做官樣文章,到清朝滅亡,也沒有恢復多爾袞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封號,清史上關於多爾袞的歷史也大都被刪去!一代梟雄,如此結局,令人唏噓!
-
6 # 此號作廢停用8
有兩種說法一是多爾袞沒有兒子,就算當了皇帝也沒有後繼承他的皇帝那就無所謂當不當了,二是說順治皇帝就是他的兒子當了也還是要讓給他不如輔佐,再說多爾袞當時就是攝政王其實跟皇帝也沒有什麼區別無所謂的呀
回覆列表
你說的是電視劇情,跟真實歷史不符,多爾袞在皇太極死後硬要稱帝也可以,但是他的兵力並不足以抗衡豪格集團,稱帝就意味著滿洲內部的自相殘殺,就算以力服敵,一場內訌必將使得滿族元氣大傷,這樣就算當了皇帝也沒多大的意思。再說多爾袞其人政治目光敏銳,志向高遠,早就立志要建立超過父兄的基業,這就需要整合滿族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樣經過內訌的滿族並不能給予多爾袞進軍中原足夠的支援讓他一展報負,更何況讓父兄兩代人辛苦創下的基業毀於一旦也不是他所願意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