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歷史的公子
-
2 # 史海清流
要問曹操一生做過多少壞事,那數不勝數咯
一:殺害恩人呂伯奢一家
在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他逃出洛陽,投奔父親的朋友呂伯奢,呂伯奢去城裡買好酒招待他,留家丁在家裡殺雞宰豬,曹操以為磨刀是為了抓捕他,下狠手將呂伯奢一家殺了。殺楊修、孔融、許攸這種人可以理解,但是滅門呂伯奢可是一件不能讓人原諒的事。
二:屠城
歷史有明確記載曹操屠城的次數不少,初平四年東征陶謙時屠彭城、傅陽;興平二年屠雍丘;建安二十年屠河池……戰場上的拼殺,死多少人都是合理合法的,但是讓軍隊屠城這種做法,明顯是沒有人性的。
三:挾天子以令諸侯
前兩件壞事都不可原諒,而這件事可以。
原因是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曹操利用漢獻帝的餘威還能控制一些權力和地盤,如果他不這樣做,其他人也會做。
-
3 # 人生回答機
惡行篇
1.殺害故交舊識及親近之人,拋棄親近之人
【三國志崔琰傳:初,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魯國孔融、南陽許攸、婁圭,皆以恃舊不虔見誅,而琰最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
注:許攸為曹操贏得官渡之戰立下大功 且為曹操舊日好友
【三國志崔琰傳引魏略:攸字子遠,少與袁紹及太祖善。】
【三國志胡綜傳:其三曰:“昔許子遠舍袁就曹,規畫計較,應見納受,遂破袁軍,以定曹業。向使曹氏不信子遠,懷疑猶豫,不決於心,則今天下袁氏有也。】
孔融在許都朝廷建立第一年帶頭投奔朝廷並積極參與朝廷建設
【三國志崔琰傳引續漢書:建安元年,徵還為將作大匠,遷少府。每朝會訪對,輙為議主,諸卿大夫寄名而已。】
婁圭時曹操舊識,投奔曹操並在擊破馬超中立大功,曹操佩服他的智計
【三國志崔琰傳引魏略:婁圭字子伯,少與太祖有舊。初平中在荊州北界合眾,後詣太祖。】
【三國志崔琰傳引吳書:從破馬超等,子伯功為多。曹公常嘆曰:“子伯之計,孤不及也。】
因功臣兼舊友反對稱公而隱誅(此處有爭議,但至少荀彧之死曹操有責任)
【三國志荀彧傳: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
【三國志荀彧傳引魏氏春秋: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因為覺得舊友(舊識)不尊敬自己和反對自己代漢,殺害舊友(舊識)兼功臣
2.殺害友人全家
【三國志武帝紀引魏晉世語: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三國志武帝紀引孫盛雜記曰: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旣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3.棒死小妾
【三國志武帝紀引曹瞞傳:又有幸姬常從晝寢,枕之臥,告之曰:“須臾覺我。”姬見太祖臥安,未即寤,及自覺,棒殺之。】
5.攻打徐州導致父親死亡
【後漢書應劭傳:徐州牧陶謙素怨嵩子操數擊之,乃使輕騎追嵩、德,並殺之於郡界。】
6.拋妻棄子獨自逃跑
【三國志武宣卞皇后傳:及董卓為亂,太祖微服東出避難。傳太祖兇問,時太祖左右至洛者皆欲歸,後止之曰:“曹君吉凶未可知,今日還家,明日若在,何靣目復相見也?正使禍至,共死何苦!】
7.殺害兒媳婦
【三國志崔琰傳引魏晉世語:植妻衣繡,太祖登臺見之,以違制命,還家賜死。】
殘酷殺害、迫害忠漢官員及無辜人士和對皇室大不敬
(此處不提董承、魏諷、耿紀三次反亂,提及的漢臣均為無辜慘死及被迫害)
1.迎接天子第一年就殺死數名大臣
【後漢書獻帝紀:建安元年辛亥,鎮東將軍曹操自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曹操殺侍中臺崇、尚書等】
2.殺孔融並滅族
【後漢書獻帝紀:壬子,曹操殺太中大夫孔融,夷其族。】
3.架空並殺死皇帝近臣
【後漢書皇后紀:自帝都許,守位而已,宿衛兵侍,莫非曹氏黨舊姻戚。議郎趙彥嘗為帝陳言時策,曹操惡而殺之。】
4.殺害(有可能冤殺)漢百官
【三國志武帝紀引山陽公載記:王聞王必死,盛怒,召漢百官詣鄴,令救火者左,不救火者右。眾人以為救火者必無罪,皆附左;王以為"不救火者非助亂,救火乃實賊也"。皆殺之。】
5.殺害皇帝妃子及其腹中胎兒
【後漢書皇后紀:承女董貴人,操誅承三族,帝以貴人有妊,累為請,而不能得,故亦為操所誅。】
6.殺害皇后及其所生二皇子
【後漢書皇后紀:遂將後下暴室,以幽崩。所生二皇子,皆酖殺之。後在位二十年,兄弟及宗族死者百餘人,母盈等十九人徙涿郡。】
7.意圖殺害並拷打楊彪
【三國志崔琰傳引續漢書:太尉楊彪與袁術婚姻,術僭號,太祖與彪有隙,因是執彪,將殺焉。】
【三國志滿寵傳:故太尉楊彪收付縣獄,尚書令荀彧、少府孔融等並屬寵:“但當受辭,勿加考掠。”寵一無所報,考訊如法。】
8.因為猜忌神童周不疑殘忍將其殺害
【三國志劉表傳引零陵先賢傳:先甥同郡周不疑,字元直,零陵人。先賢傳稱不疑幼有異才,聦明敏達,太祖欲以女妻之,不疑不敢當......文帝諫以為不可,太祖曰:“此人非汝所能駕御也。”乃遣刺客殺之。】
9.因為不願意做自己私人醫生而欺騙自己且不聽荀彧勸阻殺害神醫華佗
【三國志華佗傳: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太祖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佗。】
屠城(包括曹軍將領)殺降及戰爭中的不人道殘忍行為
1.攻擊陶謙兩次屠徐州
【後漢書陶謙傳: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
【曹瞞傳:自京師遭董卓之亂,人民流移東出,多依彭城間。遇太祖至,坑殺男女數萬口於泗水,水為不流......引軍從泗南攻取慮、睢陵、夏丘諸縣,皆屠之;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
【水經注泗水:初平四年,曹操攻徐州,破之,拔取慮、睢陵、夏丘等縣,以其父避難被害於此,屠其男女十萬,泗水為之不流,自是數縣人無行跡,亦為暴矣。】
【三國志武帝紀: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
【三國志陶謙傳引吳書:曹公得謙上事,知不罷兵。乃進攻彭城,多殺人民。】
2.屠雍丘
【三國志張邈傳:邈從布,留超將家屬屯雍丘。太祖攻圍數月,屠之,斬超及其家。】
3. 屠彭城
【三國志武帝紀:公東征布。冬十月,屠彭城,獲其相侯諧。】
4. 屠鄴城
【後漢書孔融傳:初,曹操攻屠鄴城,袁氏婦子多見侵略,而操子丕私納袁熙妻甄氏。】
【後漢書荀彧傳:公前屠鄴城,海內震駭,各懼不得保其土宇,守其兵眾。】
【三國志倉慈傳引魏略:城破,執邵等輩十餘人,皆當斬。太祖閱見之,疑其衣冠也,問其祖考,而識其父,乃解放,署軍謀掾。】
5. 屠柳城
【三國志公孫康傳:十二年,太祖徵三郡烏丸,屠柳城。】
6. 屠興國
【三國志武帝紀:淵與諸將攻興國,屠之。】
7.屠河池(此處為屠殺氐人)
【三國志武帝紀:夏四月,公自陳倉以出散關,至河池。氐王竇茂眾萬餘人,恃險不服,五月,公攻屠之。】
8.屠大陵
【三國志傳:督徐晃擊太原賊,攻下二十餘屯,斬賊帥商曜,屠其城。】
【三國志武帝紀:太原商曜等以大陵叛,遣夏侯淵、徐晃圍破之。】
9.屠枹罕
【三國志夏侯淵傳:遣夏侯淵自興國討之。冬十月,屠枹罕,斬建,涼州平。】
10.屠宛城
【三國志武帝紀: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斬音。】
11.坑殺大量袁紹降兵(負責後勤的民夫)
【後漢書袁紹傳:餘眾偽降,曹操盡坑之,前後所殺八萬人。】
12.實施殺掉包圍後投降者的政策
【三國志于禁傳:禁曰:“諸君不知公常令乎!圍而後降者不赦。】
13. 殘酷利用士兵
【三國志武帝紀引山陽公載記;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軍既得出,公大喜。】
14.對敵軍極其殘忍
【三國志武帝紀引曹瞞傳:大破之,盡燔其糧谷寶貨,斬督將眭元進、騎督韓莒子、呂威璜、趙叡等首,割得將軍淳于仲簡鼻,未死,殺士卒千餘人,皆取鼻,牛馬割唇舌,以示紹軍。】
15.水攻灌城導致城內餓死一半人
【三國志武帝紀:五月,毀土山、地道,作圍壍,決漳水灌城;城中餓死者過半。】
-
4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曹操真殘忍:做了不少屠城坑卒的壞事!
先回答問題,曹操一生做過多少壞事?我的回答是曹操幹了很多壞事,這裡只說他屠城坑卒的壞事
曹操一生多有屠城之事,曹操有“圍而後降者不赦”的法令,曹操及其手下諸將也常有“屠城”之事。
公元193年,曹操東征陶謙,攻拔十餘城,彭城大戰,陶謙兵敗。當時,京城、洛陽遭遇董卓之亂,老百姓逃難東移,大多都逃到了徐州。史書上說:曹操在泗水這個地方坑殺男女數十萬口,水為之不流。
公元194年,曹操二次東征,攻下了陶謙五座城池,掠地到東海。他又一次選擇了屠城,曹瞞傳上說:曹操攻陶謙,引軍從泗水南攻取慮、睢陵、夏丘諸縣,皆屠之;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
建安三年,曹操又一次東征呂布。十月,又屠彭城,屠城被殺的主要是老百姓。
官渡之戰中他也大事殺戮,《三國志、袁紹傳》記載:官渡之戰袁紹潰敗之後,袁紹和他的兒子袁譚單騎渡過黃河,逃回河北。他的部隊投降,結果被曹操全部坑殺。張璠漢紀上說:殺紹卒八萬。
建安九年,曹操攻下鄴城,他又一次選擇了屠城。
建安十二年,曹操徵三郡烏丸,屠柳城,殺降者二十餘萬。孔融譏諷他說:大將軍遠征,蕭條海外。
建安十九年,夏侯淵屠興國。直到建安二十年,仍然可以在史書中看到曹軍屠枹罕的記載。殺俘、屠城的行為幾乎貫穿了曹操的一生。
殺俘、屠城這些壞事對曹操的影響是深遠的,這也是為什麼曹操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
首先,它會被對手利用。最典型的例子是赤壁之戰曹操的殘暴不仁被劉備利用。當曹操大軍南下的時候,老百姓跟著劉備從新野逃到樊城,又從樊城逃到當陽。十幾萬人千里迢迢背井離鄉,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劉備的宣傳,劉備抓住了曹操經常屠城的毛病,只有我劉備是以人為本的。
其次,殺俘會帶來仇恨,會給以後的征戰帶來強烈的抵抗,會給以後的戰爭製造太多的麻煩。拿官渡之戰曹操坑袁紹士兵八萬為例:這八萬士兵基本就涵蓋了袁紹統治區的所有家族。士兵在戰場戰死,誰也沒有話說,但投降後仍被活埋,就會導致仇恨。
陶謙死的時候,曹操準備攻徐州,荀彧就建議他先滅呂布,把根據地搞定。荀彧在建議中說到:如果不先把根據地搞定,而出兵徐州,多留兵則攻徐的兵力不足,少留兵則呂布乘虛作亂,就會危及根據地的安全。況且前次征討徐州,殺戮太重,子弟念父兄之恥,人人懷復仇之心。即便是他們因為害怕而團結起來,堅壁清野,以待將軍,將軍攻城攻不下來,搶又搶不到什麼東西,不出十天,十萬大軍就會不戰自困。到時候,如果呂布再在後方作亂,退沒地方退,大事就完了。荀彧就把殺戮的危害看得非常清楚。
再者,殺俘不利於籠絡高素質的人才,總會有一些人因看不上曹操的殺俘行為,而據不合作。陳宮、沮授的不肯投降就是這個原因。曹操你真殘忍,做了不少屠城坑卒的壞事,所以你不能統一天下。
-
5 # 樾檬侃歷史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乃是曹操的標籤,他一生所行之事對得起這句名言,做過的壞事更是不計其數:
盜墓話說,曹操可是有著盜墓祖師爺之稱的。
三國時期是盜墓盛行的一個時期,尤其是曹操那更是親自率領士兵盜墓,在嚐到甜頭之後還專門設定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一職,這也是後人把曹操稱為盜墓祖師爺的原因。
盜墓這種事那可是天人共誅的事情,無論是在今天還是在古代都是如此,特別是在唐朝這乃是僅次於謀反的大罪。
屠城誅卒193年,曹操在泗水坑殺男女數十萬人,致使水遭堵塞,為之不流。194年,曹操在取慮、睢陵、夏丘諸縣實施屠殺,雞犬不留,墟邑當中無一行人。198年十月,曹操屠彭城,這次被殺的主要是老百姓。200年十月,官渡之戰袁紹潰敗之後,袁紹和他的兒子袁譚逃回河北,但他的部隊卻被被曹操全部坑殺,達八萬之眾。207年,曹操屠柳城,殺降者二十餘萬。誅殺名士九江太守邊讓、袁忠和桓邵都是因為曹操的報復而被曹操所殺。
此外,呂伯奢、荀彧都死於曹操之手,還有神醫華佗乃是死於曹操的生性多疑。
霸佔人妻霸佔人妻可是說是曹操的一個愛好,他征戰到哪裡,那裡只要有他看上的人妻就逃不了他的魔掌。
曹操前後有12個女人,其中有10個就是透過強搶奪來的,其中最顯著的就是何進的兒媳尹氏,秦宜祿的妻子杜氏,張繡的嬸嬸鄒氏。
-
6 # 歷史寶藏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亂世奸雄曹操,確實做了很多壞事。
曹操像
曹孟德一生做過的最大的壞事恐怕就是挖人祖墳了。漢家王室之墓葬,在漢代得到很好地保護,無奈漢室衰微後,就有人打起漢家祖墳的主意。
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盜墓的高峰期。
先是赤眉軍盜掘劉邦之長陵,之後董卓也瞄上了漢武帝劉徹之茂陵,一時間彷彿為世人打開了一扇新的致富大門。
梁孝王劉武是漢文帝之子,漢景帝同胞弟,死後厚葬於永城東北的芒碭山。曹操就打起這座王陵的主意。
據把曹操嚇出一身冷汗的陳琳《討賊檄文》稱:
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身處三公之位,而行桀虜之態,汙國害民,毒施人鬼!親自率領士兵盜墓,嚐到甜頭之後,還專門設定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以至於現在把曹操作為盜墓之祖師。
盜墓這種大逆不道、天人共誅之事,在古代是“十惡”之罪。按《唐律》,“謀毀宗廟、山陵及宮闕”是“謀大逆”,其罪僅次於謀反。
因此這可謂是曹操做的最壞的事情了。
其次就是曹操誅殺名士的惡行了。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偉,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首被梟懸之誅,妻孥受灰滅之咎。(陳琳《討賊檄文》)不僅僅是邊讓,曹操父親的摯友呂伯奢,功臣荀彧,神醫華佗。都亡於曹操之手。
除此之外,曹操還有一惡行,就是貪淫人妻。何進的兒媳尹氏,秦宜祿的妻子杜氏,張繡的嬸嬸鄒氏,都先後被曹操霸佔。甚至還想要“銅雀春深鎖二喬”。
-
7 # 使用者94738516596
在整個三國曆史中,我最佩服的最喜歡的還是曹操,曹操做的事我覺得都是可以理解或者接受的。不管什麼時候,都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很多人說為人臣子,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大逆不道,不忠。逃亡過程中把救自己的認一家都殺了,是不義。還有殺荀彧,殺華佗等等。
為什麼喜歡曹操,我覺得曹操在整個三國中才是最真實的,也是對社會,對老百姓貢獻最大的。
殺荀彧,其實我們可以看到荀彧的理想還是忠於大漢,他的想法是想曹操能夠輔助大漢重掌天下,但是這個本來就是不適合歷史發展的,一個王朝的興替都是有理由的,而且在權利面前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擋。荀彧這個錯誤反的就該殺。
而且曹操沒有篡漢,如果沒有曹操的話,漢朝只會滅亡的更早。曹操一生的目標都是重新一統天下,讓老百姓免受戰亂之苦,而劉備呢,一心只想著恢復大漢王朝,從根本的角度來說從來沒有考慮到老百姓所受的苦難。而孫權呢,一心只想保住江東,自立。曹操在世的時候,完全有實力稱帝的,但是他沒有這樣做。其實我們可以看到,要想老百姓過得好,只有統一才是最好的選擇。
而且在人性方面來說,曹操只是把人性的本質表現了出來,而劉備只是影藏的更好,在《三國》裡曹操說了這樣一段話,我覺得是非常好的:並非我曹操皮厚,而是我把這世上庸俗不堪的綱常倫理都不放在心上了,世人都說我是奸雄,可又拿我這個奸雄莫可奈何,你們這些自詡偽君子的人,也都敗在了我這個奸雄手裡,如果當君子的代價就是被凌辱,被踐踏,被消滅,甚至被殺的話,我寧願當一個可以實現自己抱負的奸雄,自古以來,大奸似忠,大偽似真,忠義和姦惡都不是從表面就能看出來的,也許你們從前錯看了我曹操,現在又錯看了,但我仍然是我,我從來都不怕別人看錯我。我覺得這樣的人才是最成功的人,也是最真實的人性。
-
8 # 獨辛恕
曹操一生做的唯一一件值得道德上批判的就是在 徐州屠城,在漢末人口如此稀少的時代,屠城真是下下之行為。
其他的所謂 欺辱漢獻帝,乃是大勢所趨,而且曹操給漢獻帝的待遇算是相當不錯的。天子的儀仗和待遇都得以保留。
好色只能算是一個愛好,對於古時君主來說並不是大事,沒有沉湎於此即可。
回覆列表
若想知道曹操所做的壞事,自然要看東吳人所寫的《曹瞞傳》一書。在此書中,其所列舉的曹操乾的壞事主要有三件:
第一:睚眥必報,心胸狹隘
根據此書記載:曹操“持法峻刻,諸將有計畫勝出己者,隨以法誅之,及故人舊怨,亦皆無餘。其所刑殺,輒對之垂涕嗟痛之,終無所活。初,袁忠為沛相,嘗欲以法治太祖,沛國桓邵亦輕之,及在兗州,陳留邊讓言議頗侵太祖,太祖殺讓,族其家,忠、邵俱避難交州,太祖遣使就太守士燮盡族之。桓邵得出首,拜謝於庭中,太祖謂曰:"跪可解死邪!"遂殺之。”可以說,曹操誅殺名士邊讓、袁忠和桓邵等人,都是為了進行報復,顯示出曹操為人睚眥必報的特徵。
第二:棒殺寵姬
同樣根據《曹瞞傳》所載:“又有幸姬常從晝寢,枕之臥,告之曰:"須臾覺我。"姬見太祖臥安,未即寤,及自覺,棒殺之。”也就是說,這位寵姬是在出於好意的情況下,而被生性多疑的曹操所殺。
第三:冤殺糧官
根據記載:曹操“常討賊,廩谷不足,私謂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後軍中言太祖欺眾,太祖謂主者曰:"特當借君死以厭眾,不然事不解。"乃斬之,取首題徇曰:"行小斛,盜官谷,斬之軍門。"
可以說,這位糧官成為了曹操的背鍋俠,成為了他推卸責任的一個犧牲品。
上述三事,便是本人認為的曹操所做的壞事。需要指出的是,《曹瞞傳》由於是吳華人所作,難免存在抹黑曹操的現象,各位對此需要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