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月28日,印度資訊科技部長在新德里對記者說:“今天,內閣已批准印度載人航天飛行計劃。”“我們將派遣3名成員進入太空7天。我們的目標是在40個月內完成試點計劃,”他補充說。
7
回覆列表
  • 1 # 科普大世界

    目前世界上可以執行載人航天任務的國家只有三個,就是中國、美國、俄羅斯,但是印度也有一個航天大國夢,看到中國在載人航天方面成績斐然,所以也要搞載人航天活動,不過該國的載人航天計劃從2009年啟動以來,至今還沒有宇航員飛上太空。

    不過印度人也沒有閒著,時不時地發出來一些關於載人航天方面的訊息,在今年2月份,4名印度宇航員前往俄羅斯加加林宇航員培訓中心進行專業訓練,6月份時,雖然印度多項航天計劃都受到疫情的影響而推遲,但卻宣稱首個人類太空飛行任務“加甘亞安(Gaganyaan)”的發射將不會受到影響,力爭按計劃在明年12月就可以發射。

    今年7月份,印度公佈了本國自主製造的宇宙飛船,從其“露臉”亮相的影象和資料資料來看,它採用了兩艙式結構,讓人意外的是其重量僅有3噸,其體積只有10.7立方米,返回艙的體積為6立方米,裡面最多能乘坐3人,但最多隻能在太空中停留7天。

    而中國的神舟號載人飛船的總重量是7.9噸,採用軌道艙,推進艙,返回艙“三艙一體”的結構,返回艙內部空間為6.3立方米,裡面也可以乘坐三名航天員,其中神舟十一號在太空中執行任務時在軌時間最長為32天。

    從各項引數比較來看,印度的載人飛船就像是簡化版或者“刪減版”飛船。與中國、美國和俄羅斯的第一代載人飛船相比較,印度的第一代載人飛船要小得多,難怪有網友看了印度的載人飛船後稱:這飛船是“猴版”呀!

    而目前中國和美國都已經試飛了新一代大容量可重複使用的載人飛船,其中中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船長8.8米,重達21.6噸,裡面可以承載7人,在太空中的在軌時間也要長得多,該飛船將被用於未來中國的載人登月或登火任務。

    印度的載人飛船之所以如此袖珍,被認為和印度現有的火箭推力較小的因素有關,目前印度的最大推力火箭還不如中國用來發射神舟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型火箭的推力大,所以它的載人飛船也就不敢造那麼大了。

    參考資料:

    《時報熱點》8月15日文章《揚言明年發射載人太空飛船的印度,為啥今年沒動靜了?原因出來了》

  • 2 # 趙凡丁201

    印度作為發展中國家中的大國,發展航天事業一直是其追求的目標。

    ①印度宣佈2020年將3名宇航員送上太空,體現了以莫迪為首的印度政府的雄心和良好願望。

    ②至於40個月內能不能實現這一目標和願望另當別論,印度馬上要進行大選了,作為一個宏偉的願景提出來,對於爭取選民及輿論的支援肯定是個好的題目。

  • 3 # 尋夢不語

    但是印度現在面臨的經濟問題我覺得才是其首當其衝要解決的,全國上下貧困人口眾多,基礎設施落後,政府官僚貪腐嚴重,一個“廁所”問題都能困住印度多少年,可想而知他們的運轉效率多麼低下,在這樣的情況下發展高科技過快一是資金得不到保障,二是發展的質量得不到保障,這種“放衛星”似的雄心更多被政客所利用,最終很有可能爛尾。

    進入太空是人類美好的願望,但我們更應該站穩自己的腳跟,當溫飽都還沒有解決的時候誰會關心月亮上有沒有嫦娥,樹底下是不是吳剛呢

  • 4 # 來看世界呀

    只要捨得投入,確實是有可能的。印度已經在歐洲的幫助下發射了火星探測器,航天實力還是可以的,但4年時間用印度人自行設計的飛行器還是夠嗆。

    印度航天也完成過一些看起來十分厲害的成就,比如一箭104星,儘管絕大多數衛星都是幾公斤的微小衛星,但能一次性的攜帶這麼多衛星,並且最終部分入軌也說明他們的火箭控制也有獨到之處。但印度目前的運載火箭都是大個頭小力氣,起飛質量相當的情況下,印度火箭的運載能力處於航天大國的最末位置。印度的工業化進展是不如中國和美國歐洲的,他們能設計製造火箭,離不開歐美的幫助,好在他們並沒有受到歐美的禁運禁售,缺啥買啥就行。

    目前印度已經公佈了一些載人飛船的設計細節,印度政府也正式批准了載人航天計劃,作為南亞唯一一個擁有航天的國家,印度自然也有載人航天的需求,不管莫迪還是誰主政,印度發展載人航天可能都會進行。但運載火箭或許是個比較大的問題,目前能夠自主進行航天發射的國家,都是工業化較為完備的國家,很考驗一個國家的綜合整合能力,印度這方面有一定劣勢,如果開展載人航天,印度現有的火箭倒也有可能,不過鑑於之前印度航天的計劃擱淺,印度太空研究組織主席也說過印度需要等待下一代運載火箭的研製成功,成本還需要估算。

    2022年能不能實現現在看來還比較早,載人航天的發展前期一定得進行大量的飛行試驗,不是想啥時候發射就啥時候發射,整體計劃的實施也需要大量資金。

  • 5 # 科學船塢

    2008年10月22日,印度利用自主研製的運載火箭發射了他們的第一顆月球探測器“月船一號”,造價8300萬美元,但10個月後與地面失去了聯絡,該計劃提前宣告終止,而且,他們雄心勃勃的宣佈要實施第二次探月計劃,但直到現在也杳無音信。

    (GSLV.MK.3)

    十年之後,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終於是得到了一筆1000億盧比(約合100億人民幣)的專款預算,而這筆預算正是為了實施印度的一項龐大計劃,就是在2022年送人去太空,而且是送三個人,為期一週。為此,印度方面還曾要求過俄羅斯的協助,幫助他們培養執行此次任務的宇航員們。

    不管怎麼說,印度有送人去太空的實力,印度有著自主研製的GSLV Mk-III 型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0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4噸,所以,送人上去沒問題,派遣探測器去月球也沒問題,但我們知道,航天專案是一項燒錢、需要更高技術的專案,同時也需要火箭的可靠性與安全性,他們的那款火箭並沒有經過多次的測試,其安全性不如我們的長征系列火箭。

    (GSLV.MK2火箭發射失敗。)

    但也要預祝他們成功吧,那樣太空俱樂部就多了一位成員了。

    你們認為呢?

  • 6 # 科學認識論

    確實在2018年8月15號,印度總理莫迪宣佈2022年,要實現印度首次載人航天任務。

    在我看來理論上到2022年印度確實有很大機率能夠成為世界上第四個自主實現載人航天的國家。

    印度目前的航天技術

    之所以說印度有望在2022年實現載人航天是基於他們現有的航天技術條件下。

    其實印度早在2006年就開始研製載人飛船/發射系統,並且在2014年12月,首次進行了軌道飛行器OV(印度版載人飛船)的無人測試飛行。而2018年7月,又成功完成載人飛船逃逸系統的測試飛行。

    可以說印度載人航天的關鍵環節都已掌握。所以從大的技術層次來說,到2022年實現載人航天是可行的。

    事實上印度早在2010年就曾宣佈過:2016年發射首個載人飛船。但顯然存在不可抗力因素,這一計劃推遲了。

    為什麼要選2022年?

    其實印度在2018年8月15號宣佈這一訊息並不是心血來潮,因為8月15日既是日本二戰投降日,對於印度來說,更是第72個獨立日。

    所以這樣重要的日子宣佈這一訊息無疑具有重大意義,其次到2022年8月15日,也就是印度迎來第75個獨立日,這一時間也同樣意義非凡。

    並且從這幾年印度對航天技術的投資來看,印度要在此後投資大約88億人民幣來發展載人航天,並且整個印度對於載人航天都報以極大關注。

    所以到2022年印度確實很有可能實現載人航天。

  • 7 # 侶意

    時間上有點趕啊,如果只靠印度自己的技術,想要在2022年實現宇航員進入太空,還是有點夠嗆的。但按照以往的慣例,能花錢的事都不是事,又不是說要完全靠自己。以印度現在的火箭來說,如果使用GSLV MK3重型運載火箭,地球同步軌道的運載能力有差不多4噸,近地軌道10噸,將載人飛船送入太空還是可行的,改進一下就更加不錯了。

    神舟飛船從一號試驗到五號載人,差不多用了四年時間。不管怎樣,無人飛船總要試驗的,印度自己造的無人飛船返回艙已經有了成功的返回試驗,參照時間上來說,離載人飛行倒是不遠了。在2018年的7月份,印度成功測試了人員的逃生裝置,這也是對載人飛行的強有力支援。現在還有待驗證的就是生命維持能力了,這可不是開玩笑的。載人飛船和無人飛船還是有差距的,如果第一次載人飛行就直接上三個人,成功了倒還好,一旦失敗就是重大打擊了。不要忘記太空梭是怎樣出事的,再小的問題也會被放大。

    只要肯花錢,2022年實現將印度宇航員送入太空還是有很大機率的。另外,到時候推遲也沒問題啊,要知道,阿瓊主戰坦克也是坦克啊。

  • 8 # 北玄武

    那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送宇航員入太空屬於高科技,但是也不是無法突破的高科,只要捨得砸錢,若有更多的錢投入到研發中,若有更多錢去投入到適合的原材料的研發、組裝,那可能性極大。印度現在經濟不錯,據說2019年都要超過其前宗主國英國,躍居世界第五,僅次於美中日德,顯然經濟上相對有保障。

    技術來源上,印度與美俄兩大航天巨擘都交好,一方面能獲得不算特核心但是還比較重要的技術,另一方面還可以展開各方面合作,至少在外圍上能解決些技術困境。至少開展宇航員培訓方面,印度會獲取不少的既有知識。同時由於經濟的改善,印度本身對研發的投入會更多,在外圍科技獲取基礎上,拿下核心也不是太大問題。而且,印度自身導彈技術還算可以,本身也還有底子的。

    問題是,花這麼多錢送幾個人上去,真的值得嗎?能促進印度工業進步還好,如果僅僅是滿足大國虛榮,不要也罷。

  • 9 # 西北荒漠迷彩

    印度的能力肯定可以啊,莫迪說的是把人送上去,又沒說要接回來,或者在上面幹什麼,人肯定能送上去,剩下的,全靠地球引力了

  • 10 # 浙裡時光

    肯定能實現啊!!!我覺得莫迪的目標定的有點低了,應該是一次性送30個印度宇航員上太空。艙內3人,外掛27人。

  • 11 # 兵說

    從印度航天和火箭的發展情況來看,2022年前後是有可能把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印度近些年在國際媒體上越來越活躍,印度人似乎正在努力接近心中的那個大國夢。尤其是2018年之後,印度把目光瞄準了太空。想要在太空有所作為,首先要解決大推力火箭技術。

    印度目前已經開發出了重型火箭,代號是GSLV-MK3型,該火箭的起飛重量達到了630噸,但運載能力只有4噸。如此重的火箭,只能把4噸重的東西送進天空,暴露出印度火箭效率偏低的問題。

    反觀我們在97年發射的長征三乙,起飛重量雖然只有459噸,但軌道運力已經有5.5噸。美俄歐的火箭效率也比較高,都超過印度。此前印度運載火箭的發射出現多次失敗,甚至很難連續成功發射。但進入2019年後,印度的成功率開始提升,如果按照這個勢頭髮展下去,印度火箭在2022年會具備較強運力和較好的穩定性。

    接著說印度的衛星技術和航天器製造技術。在今年的4月1日,印度成功發射了一顆電子情報衛星,跟隨它的還有28顆其他衛星。此前印度還曾創造了一次送上去104顆小衛星的記錄。總體來看印度在航天器製造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經驗。

    而且印度近些年在航天和軍事領域很捨得花錢,只要是能獲得技術和裝備,幾乎不惜血本。而且印度似乎在航天領域預備了足夠的資金和預算。今年印度還提出了打造太空軍的想法,所以綜合來看,印度在2022年把航天員送上去,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會有人認為李宇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