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米其林寶寶
-
2 # 時尚依人
嫘祖,一作“累祖”。傳為西陵氏之女,是傳說中的北方部落首領黃帝軒轅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器,昌意二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為妻,生高陽,繼承天下,這就五帝中的“顓頊帝”。 《史記》提到黃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妻,她發明了養蠶,為“嫘祖始蠶”。 蠶絲是自然界中最輕最柔最細的天然纖維,撤消外力後可輕鬆恢復原狀,內胎不結餅,永遠不會發悶,不縮攏,均勻柔和,可永久免翻使用。蠶絲不但可以做成服裝、化妝品、保健品,而且還可以用家紡產品上。
-
3 # 國家人文歷史
按照古史的說法,絲綢是黃帝的正妃嫘祖發明的。從考古資料上來看,1926年,山西夏縣西陰村發現過一個“半割”的蠶繭,屬於仰韶文化遺存。蠶絲不易儲存,所以目前最早的實物標本是1959年出土於浙江吳興錢山漾的絲帶、絲線和一塊絲質的絹片,距今大約4700年左右。商代青銅禮器下葬時經常包裹著絲綢,出土時帶有絲綢痕跡,周原西周古墓發現過工藝精美的玉蠶。甲骨文中已有桑、蠶、絲、帛等字,與絲有關的字超過100個,《說文解字》收錄絲旁字達267個,這些字多跟工藝和產品相關,說明當時中國的絲織產業工藝複雜、產品線豐富,僅絹就有紈、縞、綃、紡、紗、縑等種類。所以中國毫無疑問是絲綢唯一的原創國,對人類文明的這一貢獻為世界所公認。
那麼西方流傳下來的以及被挖掘出來的絲綢又是哪裡來的呢,自然是透過絲綢之路,從東方傳到了西方。中國絲綢西傳的時間,至今未有定論。有學者說公元前5世紀希臘帕特農神廟的命運女神等雕像身上穿著透明的絲質長袍,不過沒有什麼堅實的證據。從新疆、南西伯利亞、克里米亞半島考古發現來看,絲綢大概是在戰國中期開始衝出國門、走向世界的,走的還是歐亞之間的草原之路,遊牧於黑海、裡海、鹹海一帶的斯基泰人和其他遊牧民族無疑是歐亞草原之路的開拓者。此時,貨真價實的“絲綢之路”已經存在,只不過處在自發的、民間的、無組織的狀態,一直沒有繁榮和暢通,常常因為一些民族和國家的戰爭和糾紛而時斷時續、飄忽不定,也缺乏食宿與安全保障。當歐亞大陸上出現幅員遼闊的統一帝國,絲綢之路才有可能向正規化、常態化發展。
-
4 # 國蘊絲綢
中國素以"絲國"著稱於世,是絲綢業的發源地。絲綢柔軟透氣的效能及絢麗多彩的花色品種不僅博得了華人的青睞,在國外也享有極高聲譽。
中國歷史上關於桑蠶絲綢的起源有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嫘祖敎民養蠶制絲的故事史書上記載最多,流傳也最廣。
相傳伏羲氏發明樂器,以桑制瑟,以蠶絲為弦。在5000多年前的遠古時期,黃帝打敗蚩尤,有人來獻絲,黃帝命織成綢、製成衣帽,穿戴起來既舒適,又華貴。後來,黃帝軒轅氏的皇后西陵氏—嫘祖就把野蠶移入室內飼養,人們紛紛仿效,養蠶逐步推廣開來。從此嫘祖便被尊稱為養蠶的先祖。
中國民間的桑蠶傳說,流傳年代久遠,地域廣泛。還有一個傳說是馬頭娘,中國神話中的蠶神。相傳是馬首人身的少女,故名。
中國民間傳說,在遠古時代,有個姑娘的父親外出不歸。姑娘思父心切,立誓說如果誰能把父親找回來,就以身相許。家中的白馬聽後,飛奔出門,沒過幾天就把父親接了回來。但是人和馬怎能結親?這位父親為了女兒,就將白馬殺死,還把馬皮剝下來晾在院子裡。不料有一天,馬皮突然飛起將姑娘捲走。又過幾日,人們發現,姑娘和馬皮懸在一棵大樹間,他們化為了蠶。人們把蠶拿回去飼養,從此開始養蠶歷史。那棵樹被人們取“喪”音叫做桑樹,而身披馬皮的姑娘則被供奉為蠶神,因為蠶頭像馬,所以又叫做“馬頭娘”。
《山海經.海外北經》和晉幹寶《搜神記》卷十四中亦載有相關傳說。
回覆列表
傳說絲綢是嫘祖發明的,還因此有好多種不同版本的傳說。雖然沒有科學依據,但是幾乎幾千年被預設為嫘祖發明了絲綢。
不過有一點是確定的,絲綢織物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