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日月思勤
-
2 # 中易武道
楊式太極拳老六路,是楊式太極拳當中一個重要的分支流派。最早是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及子揚健候在北京王府內小範圍傳授。
國內楊式太極拳第六路一支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北京協合醫院的汪永泉先生。汪永泉自小隨其父汪崇祿在清朝王府家隨楊健候學習楊式太極拳老六路功法,後來楊健候指定汪永泉跟隨其子楊登浦學拳。並最終歸為楊登浦的弟子。
楊式太極拳老六路,較多的保留了太極拳的一些原始功技練法。比現在社會上流行的楊式太極拳套路其理論技法豐富的多。尤其是在太極拳的內功心法上有其獨到之處。但受歷史原因現在在社會上流傳不廣會練的人較少。
現在楊式太極拳老六路傳人基本以汪永泉先生一支為主。像朱懷元、高佔魁、齊一、魏樹人等都是汪永泉先生的學生弟子。在一定範圍內傳播楊式太極拳老六路,再往下,有李和生、石明、劉應文等老師也在教授楊式太極拳老六路。
-
3 # 心海雲花開太極
我建議在學習楊氏老六路前先把這些基礎功課做一做,練好這些可以到北京天壇公園,地壇公園,紫竹院公園,龍潭湖公園去學習楊氏老六路。開肩開胯是基礎。講這些,無非是讓武術人重視,明白自己缺什麼然後補什麼。筋骨功夫,不是高階的功夫,但把筋骨訓練出來了,用於技擊上,那也是相當了得的。用肩打人,把肩擱到對手身上,肩如一個發射器,手如炮彈,肩把拳頭彈出去,大家都清楚明白,但這的有個前提,你的肩揉開了。開肩訓練,這僅僅是武學中的一個基本功,是所有拳種的基礎,不是什麼寶貝,秘籍,但離開了這些基本功,那再高階的功法也成了無水之源,無本之末,那些把這筋骨訓練當秘籍的人,只能代表自己筋骨的功夫還沒過。今天先說開肩,其實,老前輩一直就沒有開肩這說法,都是今人看解剖學看多了現代解剖學後造出來的詞,現暫且一用。所謂開肩,其實質是琵琶骨(肩胛骨)能夠前後左右上下六個方向的活動範圍達到一定程度,如往上肩膀能過耳根,身體不動,肩前後有二十公分的活動範圍等,這是拳學基本要求。對筋骨訓練而言,主要包括五大塊,左右兩肩、左右兩跨和脊柱,這是武學外練的根本。大家常說“用肩打人,用胯走路”或者“脫肩走胯”,身如反弓就是指這五大塊。擰腰轉胯,通肩換臂是通背的風格特點,其拳法和步法都是建立在這五大塊的基礎之上,這五大塊,作為通背的基本功,也是拿出來單操的,一些重要的專項訓練,師父對弟子的要求就是三個月達到30萬次,如一個單搖手臂或引手,這是拳學入門的基礎,想練出功夫,就得這麼練。在武學中,單操是一個很高效的訓練方法,有些拳種技擊性相對較強,如通背和意拳(大成拳),除了其拳學思想科學前沿外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單操,意拳沒有套路,所有拳法和試力都是成千上萬遍的單操,白猿通背中,好的師父,從來不整趟的教,都是一次一個單式,甚至把一個單式還拆成兩個三個的教,然後讓弟子反覆的操練。不少武術人認為,抻筋拔骨是拳學的最高秘密或者精華,這對內行人而言,這就成笑話了。事實上,抻筋拔骨是所以運動專案最基本的要求,幾乎所有的運動專案都要求做筋骨訓練,說話說,“筋長一寸,力長一分”,游泳的需要抻筋拔骨,唱戲的也需要抻筋拔骨,田徑、跑酷、舞蹈也需要,不抻筋拔骨,舞臺上翻不了跟頭,做不出高質量的動作,當然,對傳武而言,抻筋拔骨這是拳學走向更高層次的根基,也是強身健體的好方法。“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有一句話道出了傳武修煉的重點,這拳諺語是對傳武內練和外練結合統一的最好詮釋。
回覆列表
太極拳可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在這次新冠治療中,中醫提倡患者煉習了陳氏太極拳的八段錦章節,使患者加快了康復的速度。
想學習楊氏太極拳老六路拳法可就近聯絡114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