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榮rong

    寶寶用的輔食工具有三種我覺得是必備。

    1、輔食研磨碗——碾壓食物,便於寶寶吞嚥。

    2、電動碎肉碎菜機——將食物打碎,容易咀嚼。

    3、輔食智慧保溫碗——可提示碗內溫度,避免燙傷,自動恆溫,避免吃到冷食。

    另外有輔食機、輔食棒、豆漿機、蒸蛋器、電燉鍋,這些看需要吧。

  • 2 # 淚流季節66

    專門的輔食機好像挺貴的,我家只買了榨汁機,主要用來做各種樣式,顏色的麵食用的。其他大部分輔食我都是手工做的。

    6個月-1歲的寶寶奶類優先,增加輔食量與種類。6月齡以上的嬰兒開始逐漸新增輔食的同時,應繼續母乳餵養到2歲。除了母乳以外,奶類製品也是6月齡-1歲寶寶的重要食物。奶類製品營養豐富、全面,最有利於寶寶從母乳到其他食物的過渡。但要注意的是,普通鮮奶、蛋白粉等並不適合這個階段的寶寶,建議首選適合6月齡-1歲的配方奶。

    隨著月齡的增加,要增加食物的品種和數量,讓寶寶熟悉多種多樣的食物,過渡到除奶類外由其他食物組成的單獨餐,然後再調整輔食的進餐次數,將輔食次數從一餐逐漸增加到每天三餐,這裡不包括奶類進餐次數。

  • 3 # 面爸叭叭

    不推薦購買輔食機。

    面爸的輔食用品list裡,最後悔排名第一的是輔食機。

    還在面陛下沒滿月時,面爸就買了被推薦為“輔食機中的愛馬仕”的Béaba Babycook。

    面陛下吃了一週純米糊後,在一個明媚的週六早晨,準備新增胡蘿蔔泥了。面父滿臉嘚瑟,拿出“神器”,給面母說:“來,給你愛馬仕。”面母不識操作。面父更得意了,照著說明書,擰了下旋鈕,再擰回去。

    然後,旋鈕就彈出機器外了!對,也就是機器沒有旋鈕了。

    一臉黑線的面爸,開始拆解機器修理。但即便有浙大化機系畢業的高階工程師面外婆幫忙,也無力迴天。嗯,報廢了。

    把“愛馬仕”裝回箱子,發配儲物間。默默去廚房,把胡蘿蔔切丁,放蒸箱,設好時間,等待。當然這只是插曲,只能說明“愛馬仕”品控差,或者,面爸太野蠻。

    現在來實力誅心。

    輔食機的工作模式是,先蒸熟,再打泥。聰明人已經看穿了,雖然叫做輔食機,但它只能用來製作泥狀食物。

    這麼瞧不起寶寶呢?7個月後,人可要吃碎末、小丁了,誰還一直玩泥巴啊?

    再來,它的技能可替代性太強。能蒸的裝置太多,能打泥的更不少。(放職場,你說你能活多久,@輔食機)

    要知道大中華地區的廚房裡,一直流傳著一把菜刀一雙筷子搞定一切配菜工作的秘笈。再有把勺子,便天下在我手了。豈止打泥,分子料理都給你做出來。(以上這個造謠了,不算。)

    當然,如果像面爸一樣,秉持專器專用的調性,喜歡用現代科技武裝生活,也不建議買輔食機。

    輔食機的人設太奇葩。

    面爸期待的輔食機是——放進原材料,設定好模式,一鍵啟動,瀟灑轉身,一個微笑,啟稟面帝,稍等片刻,美味即至。

    結果,輔食機的設計者們很樸實:得先把原材料切成要求大小,裝入蒸盒;再一起放入可充當蒸鍋的攪拌杯裡(好了不起的多功能……);然後加水,設定,蒸;等待……

    (叮咚,你有新的操作)

    拿出蒸盒,把食材倒入攪拌杯,打成泥。

    跟別人用鍋蒸、拿研磨碗攆的操作居然驚人相似!基本的操作整合度都沒有,更別說一鍵完成了。

    一種買了愛馬仕也裝不了逼的憋屈撲面而來。

    先別委屈,你還得一個個部件拆開來清洗乾淨。

    當然,花一千多體會奢侈感,還算划算……吧。

  • 4 # 馨馨輔食記

    我覺得沒有必要入手輔食機。我自己給女兒從7個月開始到現在做了370多款不一樣的輔食,寫成了食譜,其中用料理機的次數不超過10次。工具都比較簡單。

    我做輔食的工具有:

    研磨盤——生的食物磨成泥,然後煮

    研磨碗——蒸熟或者煮熟以後碾壓成泥狀

    平底鍋,還有一個跟了我6年的電燉盅,真的很萬能

    打蛋器是最近一個月入手的,因為孩子大了想吃蛋糕,平底鍋,蒸鍋就能做,烤箱也沒必要入手。

  • 5 # 石榴麻麻aza

    這個要看樓主的預算啦。因為一臺輔食機的價格也不便宜,如果預算十分充足的話,買一臺也可以。這樣剛開始打蔬菜泥水果泥的時候會比較省力。

    但是從價效比來考慮的話,就不是十分建議購買了。因為研磨碗研磨棒等等工具,雖然是手工的,打出來效果也非常不錯呢。關鍵是可以少量打,這樣寶寶可以吃新鮮的。輔食機的話一次做的量比較多,還要放到冰箱裡。不如現打的好。

    另外要推薦一下多功能料理棒這種產品。比輔食機使用時間要長。嗯,實用效果還是不錯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ivo開啟了手機查詢,但是密碼又忘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