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溼氣這個概念為什麼一下就很火?
4
回覆列表
  • 1 # 豬腳呢

    溼氣重嚴重危害身體健康,是萬病之源。溼邪侵及人體,留滯於臟腑經絡,易阻遏氣機,使氣機升降失常,經絡阻滯不暢。常可出現胸悶痞滿,肢體困重。溼為陰邪,更易損傷陽氣。脾主運化,其性喜燥惡溼。外感溼邪,留滯體內,常先困脾氣,使脾陽不振,運化失職,水溼停聚,出現倦怠乏力,不思飲食,腹瀉便溏等症。

    是不是有點難理解,那就簡單來看下溼氣重的常見表現:

    體內溼氣過重,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支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面板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口腔症狀比較明顯,舌苔白厚。可能與你的情志不暢、勞倦過度或吃的多(喜肥甘厚味、涼食)、貪涼等等有關。

    那麼溼氣重該怎麼辦?兩招搞定,食療+運動

    食療祛溼,推薦一個取用《本草綱目》祛溼邪的改良方,配製芡實薏仁茶,囑咐將芡實、炒熟的薏米仁、赤小豆冷水浸泡一小時後,加水煮沸後,放入馬齒莧、淡竹葉、槐米、綠茶,轉文火煮半小時,待冷飲用,早晚一次。患者自煮一段時間後,因網上也有類似配方茶出售,購買後直接飲用,均可。

    運動祛溼,建議可適當運動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都有助活化氣血迴圈,增加水分代謝。

  • 2 # 使用者52586483854

    溼邪會影響氣機的執行,干擾臟腑的正常工作,有時也會和其他寒邪、熱邪呀結合在一塊,時間久了,有的還會影響到血脈不暢。很多現代疾病比如代謝綜合徵、高血壓、高血脂,或者有些亞健康和溼邪都有一定關係。

    怎麼知道自己是否溼氣重?溼氣重的測試方法:

    1.頭髮愛出油、面部油亮

    2.睡覺留口水、口臭、身體有異味

    3.渾身無力,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

    4.睡覺打呼嚕,痰多,咳嗽

    5.機能衰退,對房事不感興趣質量不高

    6.大便稀黏腥臭,粘稠(不易沖掉)

    7.眼袋下垂,肥胖,減肥後反彈

    8.小肚子大(常有脹氣),身體浮腫

    9.耳內溼(耳禪溼)毛髮粗糙,易脫落

    溼氣重該怎麼辦?

    食療祛溼:芡實薏仁茶(非紅豆)

      材料:薏仁、赤小豆、芡實、馬齒莧、淡竹葉、槐米、綠茶

      步驟:將以上材料曬乾(或直接購買乾的材料)後,加水煮,煮得爛爛的,有空就喝。

      功效:薏仁具有健脾、祛溼、淡斑的功效,赤小豆可消腫、排毒、減肥,馬齒莧可清熱解毒、祛痘、抗曬老,淡竹葉有利便、去煩熱、清心的作用,槐米可抗炎、抗病毒,綠茶具有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的功效,芡實可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溼止帶。常喝這款薏仁茶,可祛溼減肥、淡斑美白。如果不想麻煩,也可直接購買成品的芡實薏仁茶

  • 3 # 醫語道破

    溼氣是萬病之源

      夏秋交際,讓人生畏的不是“秋老虎”有多厲害,而是體內溼氣有多重。在致病的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溼邪。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溼與寒在一起叫寒溼,與熱在一起叫溼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溼,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溼。溼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現在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現代人是生活在一個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環境中,對四季的感覺越來越不分明。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冬天燒暖氣,穿件單衣還冒汗,陽氣外越,藏不住精氣。(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人體在這種環境的狀態下最容易生病,面板開合的功能下降,抵禦病邪的能力越來越差了,極容易導致體內溼邪堆積,造成陽氣虛衰。溼邪對人體的傷害,比寒邪還要大。

      每年七八月份叫長夏,此時溼氣當令,人體中的脾與之相應。溼在中醫裡又叫“陰邪”,而脾為至陰之髒,喜燥惡溼,所以脾氣在七八月的時候最旺盛。如果長夏溼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同時,脾主運化水液,它的特點是陽氣易衰,陰氣易盛,溼邪侵犯人體後最易傷害脾陽,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溼邪的侵入。

      溼邪也是最容易滲透的。溼邪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溼氣遇寒則成為寒溼,這就好比南方的冬天,令人難受了。溼氣遇熱則成為溼熱,這就好比夏天的雨天讓人喘不過氣來。溼氣遇風則成為風溼,驅風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溼,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了。

      溼氣是什麼

      人們常說的溼氣,在中醫理論中有外溼、內溼之分。外溼比較好理解,就是由於氣候潮溼,或涉水淋雨,居住環境潮溼等外在溼邪侵襲人體。內溼則多是由人體自身的臟腑功能協調失衡所生,最常見的是由脾虛失其健運功能,水溼停聚體內後形成內溼。內溼常見於素體肥胖,痰溼過剩之人,或貪食生冷,過食酒肉,損傷脾胃。

      溼氣的具體表現

      溼邪作為六淫邪氣之一,若侵犯人體上部,則表現胸悶咳嗽,晨起咳痰,頭蒙不清醒,一遇到空氣中溼度變大,就不不舒服;

      若侵犯人體中部,會出現腹脹,吃飯時沒胃口,吃下的飯不消化感,口膩或口甜,舌頭不輕利,舌苔厚膩;

      若溼氣停滯在人體下部,則會出現腹脹,腹瀉;大便粘膩排不盡感,且容易粘廁所池壁,不好沖洗;同時因為溼氣重而不想飲水,進而出現泌尿系問題;

      若水溼泛溢肌膚,則會引起溼疹、皮炎、痤瘡等面板病。

      中醫古籍雲“諸溼腫滿皆屬於脾”,可見溼氣與脾有著密切的關係。那麼我們先來關注脾臟。脾作為中醫五臟之一,位於人體中焦部位,在膈的下方,它屬於人體消化系統的主要臟器,機體的消化運動,主要依賴於脾胃。脾的其中一個重要的生理功能為:運化水液。

      “運化水液”就是食入的營養物質的吸收,多屬於液態物質,所謂運化水液的功能,就是對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中的多餘水分,能及時的運輸,並透過其他的臟腑,化為汗和尿液排出體外,如果脾的運化水液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液在體能發生不正常停滯,也就能防止痰溼等的產生。如果脾的功能受損,也將會出現水液停滯,痰溼內溼。脾的運化失職是溼濁內生的關鍵。常表現為脾虛。脾虛包括脾氣虛、脾陽虛。

      脾氣虛多表現為:納食不香,腹脹,飯後腹脹更加明顯,大便稀或軟便,身體睏乏無力,面色發黃,或面部浮腫,或面部消瘦。脾氣虛及,可出現腹部墜脹感,肛門墜脹或脫肛,或長久腹瀉,更有甚者出現頭暈目眩。女性則會出現月經量過多,甚至子宮下垂等。

      脾陽虛表現為:飲食不佳,腹脹食少,手腳發涼,四肢發沉感,怕冷喜溫,女性白帶量多質稀,大便清稀不成形等。

      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腫就是水腫。身體發福也屬於腫。在中醫看來,肥胖也好,水腫也好,都意味著體內有溼。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人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水腫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過是程度有深有淺而已。祛溼性極強的藥物或食物能祛除這些滯留在人體的水液,也就能消腫。

      此外肥胖的發生還與性別、地理環境等因素有關。綜上肥胖產生的原因,多數由於脾胃功能失運化,而體內痰溼的生成。所以肥胖人群及易胖體質者應著手從健脾胃,除溼氣來出發。

      除溼邪應從改善生活習慣開始

      出汗是除溼的最好辦法。汗出不來,溼氣也就很難散出去。這樣溼氣就停在體內,誘發疾病。因此越是溼熱的環境,越應該主動去出出汗。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現代人動腦多壓力大、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溼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迴圈,增加水分代謝。此外,日常生活中要儘量少在潮溼環境中。比如不要直接睡地板、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家裡時不時開窗透氣等。

      “吃”掉溼氣:透過上述描述,我們已然清楚溼氣的產生與脾胃功能緊密聯絡。那麼除溼氣,我們就要著重從脾胃上下手。薏米、紅豆、白扁豆、山藥、冬瓜等食物都具有健脾化溼的作用。比如:鮮藿香、鮮荷葉泡水喝。同時飲食宜清淡,剋制油膩食品、涼性水果及生冷食物的食用量。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薪三千,適合到什麼地方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