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cyhh
-
2 # IM_WSM
回答問題之前,先說一點個人拙見,價效比不是簡單的“配置價格比”或者“動力價格比”,“效能”的定義其實很寬泛。當然也有人賣車就是因為品牌,有的為了動力,有的為了外形。做出取捨之後,買一輛自己最滿意的車,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
我去年6月底提的2.5汽油尊貴版,沒優惠,不送東西不加價。個人覺得這個價格如果跟我的心理預期比,那不算便宜,但是為什麼選亞洲龍,是我下面要說的。
1.好看
亞洲龍的外形幾乎是我不能拒絕它的最大理由,這一點直言不諱。其他因素相同情況下肯定選它,否則猶豫一下,要不要妥協之後選它。到現在每次停車之後還會習慣性的回頭多看一眼。
2. 動力
原本定的混動旗艦(那動力真舒服),後來汽油版有現車臨時就換了,動力大多數情況下還算足夠,油耗不到8升。我買車絕對不碰雙離合,因為朋友的車出過行駛中失去動力這種要命的故障,日常開著聲音和頓挫和也很明顯。所以AT或者CVT是我認為更保險的選擇。
3. 安全
當時看中了10氣囊、主動剎車之類的賣點,美國那邊IISH也撞出了高分,感覺安全方面會比較有保障了。後來果不其然,國內中保研亞洲龍撞完也沒讓人失望。沒錯,這裡我就是要提Passat,斷A柱這事兒完全超過了我的接受範疇。安全效能也是“效能”之一,這個價位的車,安全不能妥協。
4. 開著、坐著的感覺
買車一定要試駕,有的車靜態坐著萬般好,一開起來,你恨不得第一個路口就掉頭回去。這麼多可能有點誇張,但是人和車的脾氣秉性一定要對得上,天天開的車,如果因為一兩萬的差價,在駕駛乘坐這方面妥協,後期根本彌補不了。亞洲龍屬於開起來比較輕鬆的風格,不用放太多注意力在操控上,適合我。
綜上所述,個人建議,千萬不要看配置表對比價格選車,那真的是紙上談兵了。試駕最重要,其次就是看下網上車主對這輛車優缺點的反饋,車無完車,要衡量一下哪些缺點自己能接受,再做出選擇吧。
-
3 # 今天是爹明天是媽
亞洲龍可以說是目前B級車裡價效比最高的車型了,之前2.5L的亞洲龍如此,現在有了2.0L的,價效比也更高。
從品牌力來看,豐田有著其他同級別車沒法比的高保值率和低故障率,這也是價效比的一部分,很省心省力。再加上亞洲龍也有著同級別車最低的油耗,2.5L混動僅需4.3個油,油耗是超級低。不會有買得起開不起的情況,養車成本低。
再到車子本身,主動安全系統以及一些超級實用的輔助配置,更別說什麼座椅加熱等等了,亞洲龍的配置都是非常實用,沒有什麼雞肋,在行車中能幫到車主,也能讓車主更好的享受開車過程。而反觀同級別的競品,對比配置表,像亞洲龍的這些基礎配置,在很多車型上都是頂配才有,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
亞洲龍現在算上2.0和2.5,共有10款車型,價格最低的還不到20萬,頂配也就28.98萬,這樣的價格對比奧迪A4L等BBA入門型的車,亞洲龍的價效比非常非常高。與Magotan等中級車相比,亞洲龍的價效比同樣很高,這也得益於亞洲龍的越級定位,2870的軸距,相比其他中級車,亞洲龍的空間更大,更豪華。等於花著B級車的錢,能享受到豪華C級車的感受。
亞洲龍還有著同級別車沒法比的平順性和舒適性,在用車體驗上,亞洲龍的確領先很多,TNGA架構下的亞洲龍,徹底解決了動力和平順性的矛盾,既保證了平順性又保證了動力。
-
4 # DearAuto
何為價效比?就是在相同預算內,它能提供更豐富的配置、更大的尺寸和空間以及不俗的綜合產品力,它能夠讓消費者從心底感覺到值得這個售價,這就是價效比。一般而言,每個級別都有相應的售價區間,什麼預算就在什麼樣的車型中選擇,排除品牌信仰,產品之間的起點是相同的,但一汽豐田悄悄“耍了個流氓”。
考慮到國內消費者對中型車的接受度和價值觀,後期還追加了2.0自吸版本以拉低入門檻,起售價也跌破20萬,19.98萬雖然高於同門師兄CAMRY,但駕駛輔助系統卻有著更為完善的車道保持系統,無匙進入、液晶儀表、摺疊後視鏡等配置也沒有缺失,如果像CAMRY那樣配齊真皮座椅和倒車影像等配置,那麼亞洲龍也太無情了。
亞洲龍作為國內汽車市場的新星,它不得不在一個綜合力超強的產品上配搭一個性價比超高的定價,因為這才是迅速帶來話題和流量的捷徑,畢竟在消費者備選單中那些耳熟能詳的CAMRY、Accord、Teana等都是亞洲龍不得不正視的強勁對手。(亞夫)
-
5 # 今天是爹明天是媽
亞洲龍可以說是目前B級車裡價效比最高的車型了,之前2.5L的亞洲龍如此,現在有了2.0L的,價效比也更高。
從品牌力來看,豐田有著其他同級別車沒法比的高保值率和低故障率,這也是價效比的一部分,很省心省力。再加上亞洲龍也有著同級別車最低的油耗,2.5L混動僅需4.3個油,油耗是超級低。不會有買得起開不起的情況,養車成本低。
再到車子本身,主動安全系統以及一些超級實用的輔助配置,更別說什麼座椅加熱等等了,亞洲龍的配置都是非常實用,沒有什麼雞肋,在行車中能幫到車主,也能讓車主更好的享受開車過程。而反觀同級別的競品,對比配置表,像亞洲龍的這些基礎配置,在很多車型上都是頂配才有,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
亞洲龍現在算上2.0和2.5,共有10款車型,價格最低的還不到20萬,頂配也就28.98萬,這樣的價格對比奧迪A4L等BBA入門型的車,亞洲龍的價效比非常非常高。與Magotan等中級車相比,亞洲龍的價效比同樣很高,這也得益於亞洲龍的越級定位,2870的軸距,相比其他中級車,亞洲龍的空間更大,更豪華。等於花著B級車的錢,能享受到豪華C級車的感受。
亞洲龍還有著同級別車沒法比的平順性和舒適性,在用車體驗上,亞洲龍的確領先很多,TNGA架構下的亞洲龍,徹底解決了動力和平順性的矛盾,既保證了平順性又保證了動力。
-
6 # DearAuto
何為價效比?就是在相同預算內,它能提供更豐富的配置、更大的尺寸和空間以及不俗的綜合產品力,它能夠讓消費者從心底感覺到值得這個售價,這就是價效比。一般而言,每個級別都有相應的售價區間,什麼預算就在什麼樣的車型中選擇,排除品牌信仰,產品之間的起點是相同的,但一汽豐田悄悄“耍了個流氓”。
考慮到國內消費者對中型車的接受度和價值觀,後期還追加了2.0自吸版本以拉低入門檻,起售價也跌破20萬,19.98萬雖然高於同門師兄CAMRY,但駕駛輔助系統卻有著更為完善的車道保持系統,無匙進入、液晶儀表、摺疊後視鏡等配置也沒有缺失,如果像CAMRY那樣配齊真皮座椅和倒車影像等配置,那麼亞洲龍也太無情了。
亞洲龍作為國內汽車市場的新星,它不得不在一個綜合力超強的產品上配搭一個性價比超高的定價,因為這才是迅速帶來話題和流量的捷徑,畢竟在消費者備選單中那些耳熟能詳的CAMRY、Accord、Teana等都是亞洲龍不得不正視的強勁對手。(亞夫)
回覆列表
亞洲龍在20~30萬元區間同級別車型中,價效比算高的。
價效比主要體現在在這幾個方面,分別是:車身尺寸、空間、安全性、舒適性。
而作為亞洲龍車主的我,在這個問題上也應該更有發言權了。
在我購買時,最初上市的車型只有2.5L車型和2.5L雙擎車型可選擇,4款2.0L車型均是19年下半年上市,而價格也隨之下探至20萬元內。現在亞洲龍車型售價區間為19.98-28.98萬元,分為4款2.0L、2款2.5L和4款2.5L雙擎,一共10款車型。豐富的動力系統,和配置,可以在選車時針對你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
亞洲龍(Avalon)是一款以北美市場為背景而打造的車型,最早誕生於1994年。亞洲龍既保留了日系車的經濟耐用,又增大車了身尺寸來,以此來迎合北美市場的需求,所以第一代亞洲龍在面世之初就迅速獲得了市場認可。不過,引入國內市場時間較晚的因素導致在國內知名度不如CAMRY高。
而中國產的全新一代亞洲龍基於與雷克薩斯ES相同的TNGA-K平臺打造,定位於中型車將主打B+級轎車市場。車身尺寸長寬高分別為4975/1850/1450mm,軸距為2870mm,亞洲龍對自己的定位是B+中型轎車。因此亞洲龍有著與雷克薩斯ES相同的車身長度(4975mm),以及相同的軸距(2870mm),在視覺上以及空間上優勢明顯,避免了與CAMRY的正面競爭。
接近5米的車長和2870mm的軸距帶來的是同級別領先的車內空間,後排乘坐空間非常寬大,正常的4375px的身高坐在後排還有兩拳以上的腿部空間,蹺二郎腿也毫不費事。這樣的空間表現已經超越了同門兄弟CAMRY,與這個級別的標杆大眾Magotan和Passat比起來也不會退縮,可以說這臺全新亞洲龍的空間表現已經是同級別車型中的領先水平了。
在安全方面,整車除了安全氣囊、360°全景影像等常規配置外,還配備了主動剎車功能,即車輛會透過探頭監視車輛周圍狀態,當有碰撞危險時將會在液晶儀表盤中做出警示。如果駕駛者此時未進行剎車動作,那麼車輛自己將會進行主動剎車,以降低危險。
在懸架方面,整車配備了前麥弗遜後多連桿的結構,汽油版車型配備了自適應懸架的配置,這套系統可以對有650級阻尼的避震筒進行50次/秒的調整。在加速以及減速過程中會自動調節前後避震的阻尼,以提升整車的舒適性。而實際駕駛過程中,亞洲龍給人感覺依舊是偏向於舒適性的調教,對於小顛簸的過濾很到位,在連續顛簸路面也能很細膩的化解。ACC自適應巡航系統需要在在時速≥50km/h時開啟,並且有多個距離擋位可調。在開啟次功能後,整車將跟隨前車進行加速/減速的動作。
綜上所述,亞洲龍在國內道路駕駛有著很好的適應能力,以及同級別中更高的價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