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嘟嘟育兒經
-
2 # 百花亭雜談
“孝莊”皇后,即清初孝莊端康文皇后,本是蒙古族,姓搏爾濟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是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的女兒。她十三歲嫁給清太宗皇太極,被封為“莊妃”。
(上圖是孝莊皇后年輕時的畫像)
她那嬌柔弱質、美豔萬方的大家閨秀的身體裡卻流淌著成吉思汗後代的血液,充滿了勇敢、剛毅、信心和智慧。在滿族宮廷鬥爭的漩渦和明清大決戰的大潮中搏擊一生。
她先後輔佐清太宗皇太極(夫君)、清成宗義皇帝多爾袞(情人)、世祖順治福臨(兒子)、清聖祖康熙玄燁(孫子)“四代”帝王,主持了入關、定都、滅明三件大事,對清代的建政、鞏固和政治清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同時孝莊皇后憑著自己的美貌,到牢獄裡勸說寧死不屈的明朝大將洪承疇投降滿清,洪承疇終於受孝莊皇后的感化而臣服,為滿清增加了一員猛將,為大清王朝統一天下作出貢獻。
孝莊,對丈夫,她伺候的無微不至;對情人,她始終念念不忘;對兒子,她是慈母胸懷 ;在中國歷史上,其賢德恐只有宋神宗時垂簾聽政的宣仁太后可比,此在國史上已是定論。
(上圖是《孝莊秘史》中寧靜飾演的孝莊皇后圖片)
必須承認,寧靜的野性美很適合詮釋遊牧民族的貴族女子,可是,真實的蒙古族人往往是大臉盤小眼睛,野性這個東西是滲在骨子裡的,而不是外表上。
看看上面的畫像上的孝莊皇后,儼然是個霸氣的老太太,卻不怒自威一臉慈祥,氣場秒殺各種版本的孝莊皇后,可謂傾國傾城,拜服了!
-
3 # 陸瑩7
什麼時候都出美女。現在你們老感覺清朝沒有美女。可能和現在科技有很大關係吧。現在整容。網紅。美顏。啥手段沒有。清朝有啥。只有黑白照片還是很模糊那種。前段時間不是還有把食堂大媽,農民工大媽化妝後變網紅的。我只是想說清朝是有美女的只是沒辦法讓你看見。應該和我們現在差不多天然情況下是有美有醜的。容貌這種事情看你咋對等了沒有絕對的醜八怪的。
-
4 # 蝶蘿
每個朝代都有美女、醜女,不同的審美觀,有不同的審美標準,清朝也肯定有美女,至少是天然美女,不像現在的人造美女,都是大眼睛,椎子臉。
-
5 # 大史小談
每個時代的審美標準不一樣,自然美醜也就不同,如果以現代人的目光來看可能會有很大一部分人覺得不漂亮,畢竟那時候的女人的裝束並沒有電視劇中的那麼端莊和壯麗,可能有很多的相對比較樸素和平凡。也有一些人雖然相貌並不是很好,但是她很有氣質,給人一種精神上的提升,這種人也會給人留下很美的印象。
不過那時候的女人畢竟是天生的,美的也很自然,不像現在好多人都是“後天的努力”!再者每個人的眼光不同,對於美女的評價也就不同咯!
-
6 # 情感票品君
比如以下王敏彤,左。孟小冬,右王敏彤,左。婉容,右。前排左二為末代格格王敏彤、左三為末代皇妃淑妃文繡、左五為末代皇后婉容。左一王敏彤左二溥儀孟小冬婉容有婉容的影片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3NTU5NTgwOA==.html?x&sharefrom=android
宮娥
慈僖太后的親弟弟桂祥的大女兒靜榮譚玉齡婉容繼母,愛新覺羅·恆馨。珍妃,左瑾妃,右珍妃瑾妃,好吧,的確是不太好看哈。
《甄嬛傳》,《如懿傳》等電視劇中的角色相貌都來自於文字中對於美女的描寫——眉眼如黛,青絲如瀑,含情脈脈……但慈禧時代流傳出的照片似乎讓許多讀者吃了一驚……那麼,清代美女的標準到底如何?又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對美女的評判標準呢?
回覆列表
清代的美女究竟有多美?
好在這個朝代離我們不遙遠,除了仕女畫,留下來的還有一些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女人和畫上的不一樣,也許是攝影技術還處在小兒科狀態,也許是女人們面對照相機無可適從,不會像今天的名模、時尚達人、藝術達人那樣會擺Pose,一個個身體僵硬,面無表情,難怪今天的八零後九零後們看了清代祖奶奶級的美女之後,大發感慨,把時下的女孩子隨便提溜出一個穿越到大清的時空下,都是絕色美女。
相對來講,清代仕女畫裡的美女就顯得生動多了。
清代閔貞《執扇侍女圖》那個半倚在彎彎的樹幹上,身段柔軟的幾乎可以隨意彎曲的執扇美女,在我看來是清代仕女畫中有弱柳扶風質感的,畫面上這個昏昏欲睡的小女人嬌柔無力的來一陣大風就能吹趴下,手中的團扇不是拿著,而是用纖細的手指尖輕輕的鬆鬆的捏著,半垂在空中,隨風搖曳。明清時代似乎出產這樣的古代美女,修頸削肩、楊柳小腰,櫻桃小口,長臉細目,纖細俊秀。這樣的美女倚著遒勁滄桑虯結蜿蜒的樹幹,樹的蒼勁和她嬌柔的身段形成對比,顯得這小女子更加弱不禁風,讓人忍不住想上去扶她一把。
第一感覺這是一個江南女子,畫家閔貞生在江西南昌,生活在湖北漢口,最熟悉的應當是眼中每天能看到的那些女子,畫面上這個女孩也應當是南國姑娘吧,這嬌花照水把身子扭成八道彎的古代美女正想著心事,半閉的眼瞼似乎含情脈脈,這女子不像大家閨秀,清朝對大家閨秀有嚴格的標準和要求,大家閨秀的唱唸做打都是有講究的,說話講究言語輕淺,走路要慢抬腳緩緩行,日常生活中也要走貓步,這種貓步和今天 T臺上擰著身子大肆張揚的貓步不一樣,是以貓的尺度走路,悄悄的嫋嫋的水波不起,轉身回眸間不可有絲毫讓人產生非分之想的嫵媚多情,大家閨秀應當是木訥的女子,說話做事循規蹈矩,讓男人見了心如止水,把這樣的女人娶到了,除了可以傳宗接代和名聲上好聽,似乎沒有更多的用處,所以男人們就把多餘的情感來電轉駁到青樓之上。
畫面上的女子或許是誰家的小家碧玉,從小沒有太多的規矩,所以才敢把身段扭成八道彎一身的媚態,她似乎在思念著誰。這個正處於思春年紀的小家小戶的女孩子,也就是十幾歲的樣子,在清代,十四歲的女孩就到了出嫁的年紀,男子十六歲,女子十四,而且是虛歲,就達到法定的結婚年齡,十四歲的女孩春心萌動在今天絕對是早戀,老師和家長都如臨大敵嚴加防範,古代這個年齡的女子已經不是少女而是少婦了。畫面上那個十幾歲的女孩心裡或許喜歡上了哪個男子,心事埋在心裡,不好對人表露,一個炎熱的夏日,女孩在樹下乘涼,手拿團扇倚著樹幹,她默默思念著心上人,不知該把滿腹愁情像誰訴說。她的陰柔、贏弱、憂鬱、貞靜、嫻雅、婉媚,讓人看了心生愛憐,因了她的嬌弱,讓每一個讀畫的人心裡都軟軟的,呼吸都變得輕輕的,恐怕驚醒女孩的初夏閨夢。
此情此景令人不由聯想起了宋代詞人歐陽修的《踏莎行》: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雖然是宋代的詩詞,但是意境情緒都有相似之處。古代女孩玩感情在今天的美媚們看來似乎有些傻有些矯情,但是絕對是綠色純天然的,純真質樸,這樣的女孩今天找不到了,只有古畫上還能找到些許痕跡。透過歷史的背影,我們依稀看到那些行走在明清時空下的小女子,柳葉眉丹鳳眼,丹唇粉面,婷婷嫋嫋,嬌嬌弱弱地扭動柔軟腰肢,邁著細碎三寸金蓮慢慢行走著,她們滿面清愁半帶哀怨,讓人永遠搞不懂這清愁閨怨何時了,無影的古風吹動她們的裙裾,美女們瘦欲無形般飄飄而去,去的無影無蹤,只留下這些舊時畫作,記錄著她們曾經的模樣。
女為悅己者容,明清時代的男人們一定非常欣賞這樣的女性神韻,為了博得男人的愛,女人便紛紛把自己修煉成這等模樣。為了這份嬌弱,那個時代的女人每頓飯最多也就吃個少半飽,吃三四分飽才能減肥到這個成色,才能柔弱的連大聲說話的力氣都沒有,才能讓自己身輕如燕,一陣大風就能把人吹跑。遠古時代的女子可不敢把自己折磨成這個倒黴樣子,那時節日子過得艱難,動不動就是這災那災的,生孩子繁衍後代是最重要的,要想多多生孩子 必須胡吃海塞把身子骨養的壯壯的胖胖的,豐腴肥美豐乳肥臀。遼寧喀左縣的東山嘴紅山文化出土的紅陶畫著斜赤裸的女性,她們就是體態豐腴,曲線優美,乳房碩大,臀部寬肥。新疆呼圖壁縣康家石門子的大型巖畫,有的女性也是豐乳肥臀,胸部寬闊,腰肢細小,兩腿細長,這些女人不是為性感,是作為一塊豐產田為生孩子做準備,唐朝的女人的豐滿就上升到了新高度,她們的豐腴可以與美麗性感掛上勾了,為了吸引男人的眼球以及性慾,她們想怎麼吃怎麼吃,個個撐得膀大腰圓,說話底氣壯,走路風風火火,這樣的女人在明清時代基本上就嫁不出去了。
清朝美女特別是畫上的美女最重要的特徵就是病態美,男人對女人的審美刻意追求一種“病態”美,只有這種多愁善感、、黯然神傷、弱不禁風、惹人憐厭的林黛玉模樣的女子,清朝的衰男才能駕馭,這種衰落病態氣息籠罩在清朝文化時空,讓後來得人們以為那個朝代的女人們都是這種病病歪歪的可憐樣。前不久偶爾看到幾幅一個名叫湯姆遜的清代老外攝影家拍攝的一組真實記錄一百多年前女子生活的照片,才真切看到其實清朝女人並不比今天的女孩子瘦幾分,她們看上去木訥呆滯,從表情到動作都透著僵硬,遠沒有仕女畫上的美女們那樣生動傳情,仕女畫上美人的美是文人們所夢想和渴望的,是他們理想中的女人,把心中的理想畫到紙帛上,似乎有些精神勝利法型別的自慰,一個沒有底氣的時代和一群沒有自信的男人,人家無非想自慰一把支撐自己的勇氣,其實也無可厚非啊,過分的指責他們顯得我們有些不厚道。於是明清仕女畫中滿眼都是嬌弱的女人,文人墨客好像商量好了,小說家在幾乎所有的古典小說裡都達成一致標準:眉如新月、眼含秋水、面如滿月、櫻桃小口、肩若削、腰如柳、三寸金蓮等等。畫家畫出來的女子無論是宮裡的貴婦還是宮外的民女,無論天上的仙女還是行走在江湖上行伍中的花木蘭、梁紅玉,整齊劃一都是一個模樣,修頸、削肩、柳腰、長臉、細目、櫻唇,一個個愁眉苦臉弱不禁風的,別說上戰場,來一陣大風就颳得沒處找尋了。宮廷畫家焦秉貞、冷枚,文人畫家改琦、費丹旭都沒有什麼創新意識,把天下女人勾勒成這等模樣,用女人的陰柔襯托男人的陽剛,清朝陽剛氣不是很足的男人們頓時多了許多自信。雖然那個時代總起來看陽氣不足,但總算病病歪歪支撐下來了。
《執扇侍女圖》具有清代閨閣的典型特徵,是清代仕女畫的代表作,也是閔貞的得意精心之作。按照提款“己亥初夏正齋閔貞畫”來解讀,畫這幅畫的時候,是己亥年也就是公元1779年的夏天,那年閔貞已經五十歲了。五十歲,說老不老,說小不小,雄心在但已經力不從心了,對美女更多的是欣賞,情愛的感覺有些淡了,所以《執扇侍女圖》中的美女才會獨立在畫之外,每一個人讀畫,都能讀出不同的感覺。
閔貞長期生活在市井民間,傳世的人物畫大多是粗放寫意畫風,他的人物畫題材廣泛,從鍾馗、壽星到賣布頭、賣饅頭的小商販,替人縫補的婦女,挑擔負重的挑夫,殺豬宰羊的屠夫、唱猴兒戲、傀儡戲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寥寥數筆之間,人物就面貌神形兼備、真實生動。畫風上筆墨雄沉、神精氣足,他的粗筆人物,筆墨奇縱,不拘常規,線條簡練,流利有動感。想不到閔貞人到五十卻一改過去的畫風,畫出了《執扇侍女圖》這樣一幅用筆嚴謹,風格清麗的細緻畫作,一方面讓人歎服的畫家的藝術功底,另一方面也能看出當時人對於仕女的審美情趣。這種全民性的女性審美觀,讓一生以剛正有骨氣之稱老畫家也難以脫俗。我們還要感謝他這幅難以免俗的畫作,給世上留下了一幅高水平的清代仕女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