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年少春秋夢

    我就 談談個人見解,歡迎有學之士互相討論。光的傳播速度只受傳播介質的影響,這就是說在做雙縫實驗的時候,光肯定是正常光速前進。按照量子力學理論,任何物質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波動是物質運動一種形式,宏觀和微觀世界的物理受到擾動空間傳播都可形成波。波的傳播都會產生反射和折射現象。這就是說及時換成宏觀物質做實驗也是能產生反射折射現象的。但是注意在波動過程中,媒質的各個質點只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動,並不沿著振動傳播的方向遷移。因此,波是振動狀態的傳播,不是物質本身的傳播。

  • 2 # 沈大哥

    謝謝邀請。1.“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學中針對光子、電子等“微粒”提出的一種物理模型,所以對諸如“藍球”之類的龐然大物不適用。藍球的運動是“粒子性的”,其“波動性”可以忽略不計,適用於解釋藍球運動的物理知識是牛頓力學範圍的理論。所以藍球的運動不會產生干涉和衍射現象。2.量子的確可以產生干涉和衍射現象。量子的干涉和衍射現象證明了光的波動性。以雙縫干涉為例,大量量子透過雙縫是“機率事件”,形成的干涉條紋是量子打到屏上的這些地方的機率較大而形成的,所以量子的“波動”實質上是“機率波”。3、量子透過雙縫形成干涉條紋與量子的速度無關。4.量子的“波動”是一種物理運動的數學模型,可以用數學中的波函式表達。5.波的“粒子性”也可看作是一種模型,量子又叫“能量子”,可以看用是一顆一顆的不連續的能量子組成,每一顆量子的能量為E=hγ(E為能量子的能量,h為普朗克常數,γ為量子的頻率)。6.微小的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我們把這粒具有波動性的微粒的波動叫做“物質波”。

  • 3 # 布魯諾二

    對於雙縫實驗,波現象是種表象,粒子碰撞才是實質。實驗是種宏觀操作,我們看到的是現象和結果。從微觀角度來分析,電子光子一發射出來就與空間裡的原子粒子發生碰撞,在碰撞中改變方向在碰撞中前進,形成干涉圖象也是很正常的。粒子間的碰撞是很複雜的,我們不要去糾結什麼波現象,去研究它們如何碰撞。

  • 4 # 手機使用者3503570243

    現在的課本都試圖用經典動力學(軌道、運動、速度)概念描述量子系統整體性、統計性,結果就是越解釋問題越多,必須摒棄。

    首先,粒子是實在的,不能說粒子就是波。其次,粒子的行為具有“波動性“”,但是不能用動力學的運動和和軌跡來理解波動性,必須用“出現”、“被探測到”和期待值來描述。給定一個實驗環境,粒子可能有的狀態(位置)就確定了,粒子可以出現在任意位置,但是期待值是有規律的。一個粒子實驗是無法顯現這個期待值的分佈的,只有用許多粒子實驗才能顯現。雙縫實驗實際上是兩個不同的環境導致粒子就有兩種不同的期待值分佈。總之,粒子是真實的,但是運動和軌跡只是粒子被探測到的期待值的分佈,只有統計意義,並不真實存在。科普畫冊裡的原子軌道圖是錯誤的,實際上電子並不沿軌道運動,電子只是“出現”在原子核周圍,“電子雲”就是電子“出現”的期待值的形象描述。雙縫實驗的粒子並不“穿過”狹縫,用大量粒子實驗得到的是粒子“出現”的期待值的分佈。

    既然量子系統不存在運動和軌跡,那麼速度是什麼? 用動量和相互作用來理解速度更正確:也就是說只有粒子與另一個粒子發生相互作用(被探測)時,速度(動量)和位置才有意義,但是不能用軌跡理解動量。

  • 5 # 量子和爍

    既然是要回答問題,我就簡化答案:比如實驗中點燃的蠟燭是一隻盛湯的碗,蠟燭發出的光子是一勺勺的湯,這每勺湯連同勺子就是粒子狀態,而這每次用勺盛湯的時間距就是波態。粒子的形態就是一種能量被儲存在另一種能量中的介面狀態。

  • 6 # 手機使用者51466835286

    任何物質運動,都可以向三個維度釋放能量,當然就會出現直線運動呈粒子性,橫向能量釋放有會出現波動性,所以我們就會看到有雙重性質的特點。當空間為O時空間保持不變,當空間有東西時空間發生變動,當光保持直線運動前方為粒子性,兩側為波動性。為什麼有波動性是因為光在運動中兩側的能量釋放的結果,任何物質運都會出現雙重特性。子彈飛行時也是這樣,不光會出現聲波,而會有空氣物質壓縮產生物質波。子彈入水時比較理解了它產生的聲波和物質波,所以說波粒二現象是執行產生的結果。並不能代表什麼神奇的東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跟女孩聊天對方只回復嗯、對、是,我該怎麼辦?